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评价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后现代主义是 2 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 ,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强调反思和批判精神、反中心和提升非理性、倡导多元化的方法论和提倡对以及淡化价值判断是其显著特征。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许多教育学者开始借助后现代主义的有关思想来审视教育 ,笔者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有关思想的观照 ,展开由后现代主义引发的对当前教育评价研究有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师生观及其对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改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主义学者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对话关系。后现代意义上的对话具有开放性、启发性、理解性和反思性。后现代主义关于师生关系的新理念对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我国高校教师应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 ,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职能 ,积极培养真正的对话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生态世界观的形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现代性危机”,即德性传统失落所造成的意义危机和生态危机,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派企图为人类超越工业文明提供了一种自然—人类—社会有机复合的后现代生态世界观,是对现代性的辩证否定,也是对传统朴素的生态哲学尤其是中华传统道学的辩证回归。与后现代生态哲学相结合的中华道学智慧,可以解决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的信仰问题,指明了以生态哲学之“理”主导下的“后现代理治社会”的文明转型的理想前景。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既是历史上最复杂的文化思潮,也是特定的历史状况,它同时具有激进、建设和庸俗三种形态.后现代主义反对追求"普识性真理", 认为这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关注意义和公平;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继续与重写,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辩证的统一.它促进了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完整把握,促进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研究内容的本土化和研究倾向的积极化.  相似文献   

5.
文化多元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史,全球化不可能导致文化的统一(同质化)。文化多样性蕴涵价值和信仰多样性。社会秩序可奠定于文化多样性背景中的道德共识和民主法治之上。独断理性主义坍塌之后,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开始流行。解构性后现代主义蕴涵的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是有害的。独断理性主义的坍塌意味着欧洲中心主义的破产。为走向世界和平和真正可持续的生态文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应遵循对话伦理的平等规则,怀着互相学习的动机,进行对话,以达成共识,实现“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道德含义的剖析,指出道德属于关系范畴,并从道德起源的角度阐明道德产生的一般条件,进而指出我国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出道德教育应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道德含义的剖析 ,指出道德属于关系范畴 ,并从道德起源的角度阐明道德产生的一般条件 ,进而指出我国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得出道德教育应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创造观与人本主义创造观的内在联系,两者都认为创造是人的本性,人人都具有创造性,这取决于两者具有反对机械论、原子论的哲学基础,但在创造的动力学理解上,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学者以"奉献动机"确立了 "以自然为本"的生态主义原则,从而与"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分道扬镳.讨论了后现代主义是从自然的整体、有机的创造性来理解人的创造性,这种创造观不是局限于人对社会的索取与奉献,而是将其扩展到从自然的接受与向自然奉献的统一,在生态学的基础上规范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生态哲学观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生态观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体系的亮点,代表了一种人类对自然更为深刻的理解方式;是人类从“有机论”角度把握世界的本质规律,强调人类的利益在自然系统中与所有生物的利益通过相互依存关系协调为一个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是人类对于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生鸸总的根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先后经历了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而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同一时空内集中了这三种价值质态。当我们的文化伦理建设还以现代性价值为核心时,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汹涌而至,后现代主义强调道德相对主义和非理性的作用,虽然极大地冲击了现代性的根基,但同时也打破了现代性伦理的僵化,为现代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作为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文化思潮,不可避免地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作为高校德育,必须在合理地吸收和借鉴后现代主义思想合理元素的基础上,有机地促使德育内容由单纯地注重道德知识传授向关注情境与情感效应转变,使德育目标由"完人教育"转向关注个性发展,变德育途径由单方说教为互动式道德对话。  相似文献   

12.
生态科学与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结20世纪生态道德教育的得失入手,提出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理”和“情”;生态科学不仅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理性基础,也是培养生态感情的认知基础。鉴于此,认为在新世纪应加强生态伦理学与生态科学的联盟;生态道德教育应与生态知识的普及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深层生态学及其后现代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深层生态学理论、观点的考察,认为深层生态学已成为西方当代环境哲学的重要流派,成为西方现代环境运动的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哲学和环境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分析了深层生态学的两个基本准则,即形而上的自我实现和在"自我实现"中重视生物圈中一切存在物实现生存、繁衍和充分体现个体自身权利的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准则。从深层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批判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深层生态学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4.
教师生态文化是教师教育专业存在与发展的过程文化,是教师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环境状态,它由生态因子和文化生态两大系统构成。当前,教师教育专业生存的体制文化、专业发展的创生文化、专业价值的社会文化以及专业生成的心态文化影响了教师生态文化的发展。用后现代主义和主体间性哲学反思、观照教师生态文化,具有意义建构的文化内涵。教师生态文化要体现生命存在的本真意义与价值关怀,要凸显体制文化的边缘效应与去中心化,要形成交往创生与主体间性的人文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国外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视和加强道德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世界道德教育的主要走向为:把培养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注重主体性道德素质培养;倡导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所有这些,为深化我国学校德育改革,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对现代艺术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对传统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回溯并把它们作为生活艺术的内容和策略,作者认为生活的艺术教育是现代艺术教育的趋势.最后作者构建了生活的艺术教育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倡导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这种宽容的文化精神尤应在今天的青少年教育中加以提倡,只有鼓励不同精神和文化传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对话,建立世界伦理,促成全球意识的觉醒,才能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不至于让地球村沦于毁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中的伦理关怀问题近年来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不公正现象较为突出。高校体育教学在追求工具理性的同时削弱了对学生的伦理关怀,后现代主义承认和尊重现代人们对高校体育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试图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到可以被人们一致或理解的意识形态,在平衡高校体育教学中价值理性的均衡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在体育教学过程对学生实施平等的待遇,发展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标准,从教学模式上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普遍伦理的可能性条件的元伦理学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遍伦理”(又称“全球伦理”)是最近几年在国内外兴起的一种伦理学主张。对“普遍伦理何以可能”的元伦理问题深入探讨就会发现 ,在当代世界 ,任何伦理只有满足具体的绝对性、超越后现代、成为内在的“自生系统”、应用性、具有神圣与世俗相结合的价值观、跨文化等六项“可能性的条件” ,才能具有全球范围的普适性。跨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大概是当前讨论“普遍伦理”问题所能期待的最好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