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使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发现,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在PP中的分散起一定的作用,但不是非常有效。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相容剂后,可以使纳米SiO2均匀地分散于PP中。当纳米SiO2的质量分数为2%时性能较优,与纯PP相比,V形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90%,拉伸强度提高了5%,弯曲强度提高了23%。最后,对PP—g—MAH大幅度改善纳米SiO2在PP中分散效果的机理作了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十溴二苯醚(DBDPO)和八溴二苯醚(OBDPO)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阻燃性能和拉伸强度的影响。通过热分析法(DSC)和热重法(TG)比较了DBDPO和OBDPO分解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DBDPO对LDPE拉伸强度下降的影响比OBDPO大。极限氧指数(LOI)测试表明:Sb2O3能够与溴阻燃剂产生协同作用,显著增强阻燃剂的阻燃性能;DBDPO对LDPE的阻燃性能优于OBDPO;用DBDPO为阻燃剂时,其最佳用量约为12%(质量分数),DBDPO与Sb2O3的最佳比例是3:1;以OBDPO为阻燃剂时,最佳用量约为16%,与Sb2O3的最佳比例是2.5:1。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无卤阻燃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及阻燃性能.方法选用增容物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EPDM-g-MAH)、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加入到基体树脂中减少材料的力学性能损失;对原位反应增容方法进行改性,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丙烯酸甲酯(MMA)和马来酸酐(MAH)为单体制备原位增容阻燃材料.结果在增容物增韧条件下,增韧效果为POE>EPDM-g-MAH>POE-g-MAH;在原位增容反应中,当DCP用量为2.0 g、单体MMA为20 mL、MAH为25 g时原位反应制得材料的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15.74 MPa、断裂伸长率为134.81%、冲击强度为40.84 kJ/m2、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94V-0级.结论增容物的加入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冲击性能;原位反应中引发剂和单体之间的比例对材料的力学和阻燃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醋酸纤维素(CA)为基体树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于175~200℃进行熔融接枝.以红外光谱表征法确定了接枝反应的发生,研究了引发剂、接枝单体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接枝单体及其用量对接枝CA材料热稳定性能、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DCP添加量为0.4%时接枝率最高;随着MAH添加量的增加,接枝率随之增加;CA—g—MAH较纯CA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熔体黏度下降,熔体流动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改性PC/ABS塑料合金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路线,选用合适的PC,ABS和相客剂,制备了PC/ABS合金材料,通过DSC和力学性能测试对所得到的舍金材料进行了结构及力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PC与ABS为部分相客体系,加入相容剂ABS—g—MAH和PE—g—MAH,可以改善合金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合金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ABS—g—MAH的改性效果要好于PE—g—MAH,ABS—g—MAH中的ABS部分与PC/ABS舍金中的ABS相具有相似结构,并且酸酐基团可以与PC发生酯交换反应,因而可以更好的融入PC相中,提高了两相的界面黏结力而导致力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具有超韧性能的丙烯酸酯类冲击改性剂AIM,为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及产品性能,利用就地增韧原理将AIM、马来酸酐(MAH)、聚氯乙烯(PVC)以及引发剂同时加入密炼机共混,再经平板机压片,制备AIM、MAH与PVC三元共聚物,即一种新型超韧PVC.采用TG-DSC联动量热仪、DMA等,研究AIM与PVC的共混比例对超韧PVC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IM与PVC共混,其质量份数比为18/100时,超韧PVC的冲击强度最好,冲击强度为304 kJ/m2,比纯PVC树脂提高5倍左右,大大缩短了塑化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7.
反应挤出共混法制备高熔体粘度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反应挤出共混聚丙烯(PP)和低密聚乙烯(LDPE)制备高熔体强度的改性PP,并加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和共单体,来引发、促进体系的交联并抑制PP的降解。通过熔融指数和凝胶质量分数确定由交联和降解引起的流动性能的变化。研究发现:共混后,熔融指数明显降低且有凝胶产生,熔体流动速率可降低至0.5g/10min以下,凝胶质量分数可高达30%以上。这表明体系中发生明显的交联;当LDPE质量分数低时,体系以PP的降解为主,当LDPE质量分数超过28%时,交联占据主导地位;且随着引发剂DCP质量分数增加,体系交联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秸秆粉/PP微孔发泡复合材料的发泡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AC发泡剂含量、EVA含量、偶联剂种类和含量及挤出机的工艺参数等单因素来研究最佳发泡工艺.结果表明:AC发泡剂含量为4份时,密度最小为0.95g/mm2,冲击强度最大为14.88KJ/m2;随EVA含量的增加,密度减小,冲击强度增大,12%以后密度与冲击强度基本不变,密度达到最小0.84g/mm2,冲击强度最大11.4KJ/m2;MAH-g-PP6份时冲击强度达到最大为11.56KJ/m2;制备发泡母粒时挤出机螺杆温度为150℃时,密度达到0.94g/mm2,冲击强度达到12.04J/m2.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辐照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物,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马来酸酐(MAH)已经成功地接枝到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分子链上,LLDPE和LDPE比HDPE显示了更高的接枝率.研究了紫外光辐照时间、单体及引发剂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及凝胶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接枝反应非常快,辐照30 s就达到最佳接枝效果.光引发剂二苯甲酮(BP)的用量对接枝率及凝胶含量有重要影响,BP的质量浓度过高可能引起严重的降解、交联等副反应,其质量分数为0.2%时最佳.体系的接枝率随MAH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有机累托面/聚烯烃弹性体协同增韧补强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研究了有机累托石粘土(OREC)、聚烯烃弹性体(POE)改性的聚丙烯(PP)以及POE/OREC/PP三元改性体系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结果表明,在粘土添加量为2phr时(per hundred resin)可对PP同时实施增强、增韧。OREC与POE有协同增韧PP的作用。在OREC添加2phr时,POE/OREC/PP复合材料的强度大于相同用量的POE/PP二元体系的强度。在三元体系中,当POE用量15phr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比纯PP提高204%,比POE/PP提高15.6%,拉伸强度比纯PP下降15.6%,比POE/PP提高22.6%。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表明,三元体系呈现多相分散,在研究范围内,分散相尺寸越大,粒径分布越宽,复合材料的韧性越高。  相似文献   

11.
用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聚乙烯(LDPE)和三元乙丙胶(EPDM)改善了与基体PA-66的相溶性,继而大幅度地提高了PA-66/(PE)/EPDM)-g-MAH的冲击强度。当共混物中EPDM-g-MAH为9%、PE-g-MAH为30%时,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是PA-66的3.35倍,成本降低约15%。同时对增韧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从分子分布的角度,阐述锦纶-6与锦纶-66帘子布在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及受热状态下强力保持率的不同,进而说明在轮胎生产中使用锦纶-66比使用锦纶-6帘子的优越性和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融缩聚法,以5-氨基间苯二甲酸为单体,亚磷酸三苯酯为缩合剂,一步法合成超支化聚酰胺。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将超支化聚酰胺以0、1.0%、2.0%、3.0%的质量分数作为共混组分加入聚酰胺(PA-6)基体中,研究其对PA-6结晶性能、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酰胺使PA-6的结晶速度加快,细化结晶;共混体系是非牛顿性假塑性流体,随着超支化聚酰胺含量的增加,表观黏度下降;加入超支化聚酰胺使PA-6的断裂强度有细微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合成了几种不同组成的嵌段聚醚酯,用作抗静电改性剂与聚酰胺-6共混;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变性和可纺性,在普通螺杆纺丝机上纺丝,初生纤维经拉伸得到了成品丝;选出了合适的共混改性剂的组成和用量,得到了基体-原纤型结构形态的纤维。测试结果表明:纤维的力学性能与纯锦纶-6基本相同;回潮率明显提高;体积比电阻为10~9~10~(10)Ω·cm,比纯锦纶-6下降2~3个数量级;静电衰减半衰期为1.5s,仅为纯锦纶-6的1/40左右;经5~20次洗涤后,抗静电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5.
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改性氰酸酯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氰酸酯树脂(CE)进行共混改性。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表征共混物的结构,测定其力学性能、耐热性等。实验结果表明,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改性氰酸酯树脂可形成典型的海岛状共混结构;当面均粒径为2~3μm时,增韧效果最佳;当CTBN加入10份时,冲击强度提高150%,最大失重率所对应的温度只下降3.5℃。  相似文献   

16.
以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改性聚氯乙烯(PVC)为研究对象,讨论了CPE的用量、CPE中的氯含量、CPE的氯化温度及氯化方法对改性PVC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PE中氯含量为27%~44%用量在10~14份范围增韧PVC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另外,固相氯化法所得CPE对PVC改性提高了冲击强度,而拉伸强度下降较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尼龙1010(NY-1010)与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PP-g-MAH)共混体系的热行为及力学性能并与尼龙1010/PP共混体系作了对比。DSC研究结果发现,共混体系属热力学不相容体系,马来酸酐接枝改性PP与尼龙1010共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两相间的亲合性。力学性能测试表明,NY-1010/PP-g-MAH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纯尼龙1010相近,而干态及低温冲击强度较纯尼龙1010和NY-1010/PP共混体系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CPE的接枝共聚物体系对PVC-CPE体系的增容作用.实验表明,在PVC-CPE体系中加入适量的CPE接枝共聚物作增容剂,体系可在提高冲击强度的同时使拉仲强度具有更高的保持率。通过改变增容剂中单体用量、氮合量、增容剂用量等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作了探讨。结果证明,对各组分的配比进行调节使材料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9.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与聚乙烯共混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DPE-g-MAH为相容剂,分别制备EVOH/HDPE二元共混物和EVOH/PA6/HDPE 三元共混物.分别研究EVOH/HDPE和EVOH/PA6/HDPE共混物的阻透性、加工流动性、物理机械性能及其微观形态结构.从SEM可以看出:共混体系呈两相结构,分散相HDPE和PA6以球状均匀的分散在连续相EVOH中.二元体系中,随着HDPE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体系的阻透性能略有下降;加工流动性有所提高;当m(EVOH)∶ m(HDPE)∶ m(DPE-g-MAH)为100∶15∶5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达到最大.与二元体系相比,三元体系的阻透性能和机械性能不如二元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动态交联技术制备了动态交联聚丙烯/乙烯-辛烯共混物(PP/POE).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研究了动态交联对PP/POE共混物扭矩的影响;研究了交联剂的种类和POE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动态交联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加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后,PP/POE共混物的扭矩先升后降至平衡状态;随着POE用量的增加,PP/POE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明显提高,但拉伸强度有所降低,PP/POE共混物合适配比为100∶40,DCP的添加量为POE含量的2%为优;PP/POE共混物熔体流变行为属于假塑性流体,且高温下(220℃)降解反应程度高于交联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