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点啮合球锥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接触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圆锥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点啮合球锥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系统地计算该机构啮合曲面的接触应力,分析了机构的承载强度。为研究球锥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球锥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及其可控点啮合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圆锥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对圆锥滚子基础上修形的球锥滚子,使其和原来由圆锥滚子创成的弧面分度凸轮形成点啮合的方法。还系统地分析了可控点啮合的实现及点啮合球锥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曲面方程。  相似文献   

3.
点啮合球锥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曲率及接触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圆锥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基础上 ,提出了点啮合球锥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系统地分析了该机构啮合曲面的法曲率和点啮合的接触域 ,为研究球锥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线啮合圆锥滚子弧面凸轮机构的基础上,根据点啮合理论原理,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球锥形滚子,使其和原来由圆锥滚子创成的弧面凸轮形成点啮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球锥滚子弧面凸轮转位工作台.  相似文献   

5.
新型点啮合式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设计与制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线啮合式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由于其接触线是空间曲线而使得传动过程中凸轮与浪子产生相对滑动并产生不均匀磨损,从而影响其使用性能。本文提出了用点啮合传动来代替线啮合传动的新型点啮合式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并给出了这种新型点啮合式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设计原理和点啮合式空间分度凸轮的加工方法;最后指出了这种新型点啮合式弧面分度凸轮机构优良的结构特性、运动特性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弧面凸轮廓面修形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弧面凸轮廓面修形方法,并对该修形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加工实践。采用弧面凸轮非工作面避让原则以防止分度段凹槽两侧廓面同时与滚子啮合,加厚分度停歇段凸脊以消除轴承与滚子内游隙,多滚子啮合时使压力角小的滚子优先参与啮合以提高传动效率,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孤面凸轮分度段的实际工作廓面与理论设计廓面、实际中心距与理论设计中心距的一致性,改善了弧面凸轮机构的装配性能、分度精度与传动效率,有效地消除了弧面凸轮机构可能存在的干涉现象。  相似文献   

7.
点啮合弧面分度凸轮机构装置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点啮合圆柱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为例,对其运动性能和动态性能进行了测试和测量,进而由测量结果对此类分度机构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弧面分度凸轮是一种不同于普通圆柱凸轮的比较新颖的传动凸轮(图1)。在弧面分度凸轮传动机构中,弧面分度凸轮与从动分度轮垂直且不相交,弧面分度凸轮的弧面分度槽与从动分度轮上几个滚子中的一个或两个进行无间隙啮合。  相似文献   

9.
彭形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廓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间啮合原理及旋转变换张量法,对鼓形滚子从动件弧面分度凸轮接触线、廓面方程及压力角等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推导出了一些计算公式,分析了啮合情况,有利于机构的CAD/CAM一体化和现有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为发挥点啮合弧面凸轮的优点,在圆柱滚子弧面凸轮中利用球形滚子替代圆柱滚子与弧面凸轮进行啮合,实现可控点接触,避开了点接触弧面凸轮的加工难题。文中分析了圆柱滚子接触线上压力角、滚子和凸轮间作用力随滚子力臂长度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结构优化,利用ADAMS软件分析了机构的运动学特性,研究有利于点啮合弧面凸轮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马欢  景卉 《润滑与密封》2022,47(9):32-36
针对润滑状态下结合面的接触刚度问题,建立一种混合润滑状态下粗糙表面接触刚度等效薄层模型,将接触界面的总刚度等效为固体接触刚度和润滑剂接触刚度之和,研究不同实际接触面积下的表面形貌和润滑剂类型对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并讨论固体刚度和润滑剂刚度占总法向刚度的比例。结果表明:粗糙界面的法向接触刚度随法向载荷的增加而增加,且混合润滑状态下的接触刚度大于干接触条件下的接触刚度;在初始接触时,法向接触刚度敏感地依赖于润滑性能;随着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大,表面形貌对接触刚度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角接触球轴承的静态接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经典Hertz弹性接触理论的解析计算方法和有限元仿真分析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轴承工况相同的条件下,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接触特性参数的一致性较好,但各有特点.解析计算法编程复杂、解算难度大,只能算出接触区的主参数,而有限元法边界设置十分复杂、技术性强,可仿真轴承接触区的工作状态,且表达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13.
杨新 《轴承》2004,(10):40-41
通过对轴承的运动进行分析,寻求轴承零件的转速与轴承几何尺寸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轴承接触角与轴承零件转速的关系,通过检测轴承零件转速间接测量轴承接触角。  相似文献   

14.
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接触角测量原理、游隙与原始接触角的关系基础上,通过实例重点介绍了轴向载荷作用下轴承接触角的变化,并指出在检测轴承接触角时应考虑轴向载荷对接触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For the example of a roller bearing, some contact strength problems and calculation principles are considered. Quenched high-strength steel parts of various shapes are investigated, taking account of friction.  相似文献   

16.
现代齿轮对高功率密度、长寿命、高可靠性的要求迫切需要对齿面接触与疲劳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先进的齿轮接触数值模型,可以考虑非牛顿润滑流体、齿面冠状修形、齿面几何运动学参数、工况、涂层材料等因素对齿面接触压力、齿面摩擦、油膜厚度及次表面应力的影响。该模型不仅为开发国产齿轮设计分析软件提供支撑,同时也可配合试验验证,为提高工程实际中的齿轮寿命与可靠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的求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角接触球轴承动态特性辅助方程组的基础上,明确了各辅助方程最终都是接触角的函数的规律,建立了变量传递关系图.根据高速角接触球轴承运转时内、外接触角的变化,提出了基于接触角迭代的球轴承动态特性求解方法,将动态方程组变为接触角和接触变形的函数形式,并总结出了选取接触角初始值的一般规律,使得接触角初始值的选取接近真实解,缩短了迭代的求解过程.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19.
20.
The optimum normal force for maximum efficiency of a spinning-traction contact as used in variable ratio driv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two fluids of high- and medium-coefficient of traction. Predictions from a thermo-viscoelastic model that the optimum efficiency is slightly higher for the high-traction fluid over the entire range of traction force are supported experimentally. The theoretical optimum normal force is a small constant value plus an amount approximately proportional to the traction force; in qualitative agreement with established industri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