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北运河流域是北京市地跨区县多、环境问题复杂的大流域。本研究从流域实际特点出发,基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理念与方法,总结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区的4类13项治理技术,形成北运河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体系。该研究是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由山区走向平原、从郊区走向城市的又一尝试,十分有利于推动北运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  相似文献   

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内容。概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背景与理念,分析了昌平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昌平区在北京生态功能中的定位,从制度体系建设、监测与评估、污染源治理和重点单元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昌平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可为昌平区进一步深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以丘陵山区的龟山小流域生态治理为单元,通过建立流域"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治理三道防线,开展丘陵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探索。结合对小流域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其效益的监测,结果表明:龟山小流域实施生态治综合治理技术后,流域内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该小流域的生态清洁治理模式为丘陵山区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当前,湖南省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多采用封山育林、坡耕地治理、植树造林等传统的方式来治理,其作用局限在控制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但流域内的垃圾、化肥、农药等污染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文章通过分析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解决传统小流域污染治理的对策,并提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类型及其与其他相近工程相结合建设的思路,为湖南省后续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创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要求日益迫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遵循生态优先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在治理水土流失、美化环境、提高生态质量的基础上,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的三道防线。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达到保证粮食安全、水环境安全和景观协调的目标,促进了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沁阳市逍遥河小流域的实际情况,根据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内涵,提出了在该流域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规划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妫水河流域自1983年开展小流域治理,已经有20多个年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北京面临严重缺水的形势下,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正式启动,妫水河流域形成了自己的"养山保水、进村治水、入川护水"三道水土保持防线。在具体操作上,仍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治理,但又不拘泥于小流域,突破小流域的局限性,树立妫水河流域的整体观,充分完整地考虑妫水河大流域的特点,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水源保护结合起来,使妫水河流域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跃上大流域治理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李勇 《内蒙古水利》2014,(3):115-116
文章以吉林省梅河口市吉乐乡吉星清洁小流域为例,分析坡耕地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对当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以及有效开展坡耕地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生态清洁小流域作为新生事物,其管理模式、规划方案与传统的水保理念存在着很大区别。目前,由于人们意识滞后,治理与管理脱节是影响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的主要瓶颈所在。因此,只有加大宣传、转变观念,提高对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创新意识,加强对所建设清洁小流域的管护结合,才能促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北京水土保持工作从小流域综合治理走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背景,围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面开展北京山区小流域单元的划分、水源保护三道防线划分、小流域调查监测及评价方法、防治措施配置和治理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并规范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的调查、评价、规划、治理、监测和验收等技术环节、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对北京水源保护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顶子山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顶子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经过3 a施工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4.39 hm2,初步实现了规划的建设目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小流域治理促进了流域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其主要做法是因地制宜地确定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措施和配套管理措施,治理开发紧密结合,发展流域经济,加强工程管护和预防监督,巩固治理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延庆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效果,以西沟里小流域为例,进行为期4年(2010-2013年)沟道断面的水质指标监测,对比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期间水质的CODMn、BOD5、TP、TN、DO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模式对保护流域内水源和净化水质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实现流域内水土资源有效保护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基本途径.在纵览国内近年来有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与建设成效,对生态清洁小流域“三道防线”建设理论、治理模式、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建设生态清洁小型流域,有效保护了首都水源地,优化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理念落实不到位、建设标准不高、流域管理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结合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功能作用论述和存在问题分析,提出深化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奉贤区柘林镇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结合奉贤区现状及规划特点,重点分析了小流域建设的治理模式与技术措施体系。针对美丽乡村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特点,探索了生态性与景观性结合的小流域治理模式。相关经验可供同类型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小流域治理的新境界,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总结近年来浙江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的实践和经验,初步构建浙江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沙琅江沿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物大量排入江中,造成污染自然及人为产生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为了保护沙琅江流域水土资源,创建生态清洁流域,水利部将沙琅江列入创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试点工程.该文阐述了沙琅江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建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工程的指导思想、建设内容以及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治理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质、实现安全供水的重要途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能使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使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行洪安全,使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控制在生态承载能力之内,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台沟清洁型小流域的成功起到了示范作用,带动了全县多条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开展,经过建设,使后续开展的清洁型小流域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流域清洁、人居舒适,让清洁型小流域得到广泛推广,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8.
1999年以来。北京连续多年干旱,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来水量骤然减少。北京水土保持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探索实践,北京首次提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对水土保持工作内涵进行深化。对外延进行拓展。在山区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使首都水源保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市治理小流域401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28km^2。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2%。其中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15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02km^2,保护了首都水源,维护了河库健康生命。促进了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使山区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进一步加强。为首都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土石山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洁 《中国水利》2011,(16):54-55,58
在土石山区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山西省平顺县白马小流域作为治理单元,应用系统工程学、水土保持学、生态经济学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以“三道防线”为主线,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模式治理。通过综合治理,不仅提高了社会经济和水土保持效益,还为探讨我国北方土石山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北京山区小流域治理措施已成体系,但平原小流域治理尚未形成完备的治理思路。以北京房山区平各庄、中干沟小流域为例研究治理措施。针对平各庄、中干沟小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平原生态清洁小流域分区治理措施,具体分为村镇生态治理区、农田生态保护区和沟渠生态修复区。将调控地表径流及雨洪集蓄利用作为治理重点,实现村内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流域内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