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连铸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渣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常规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渣器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开发新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渣器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改进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渣器的措施;给出了新型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渣器得到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结合LF精炼渣的精炼效果,对渣洗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白灰+铝渣球的渣洗工艺有效地改善了精炼渣的流动性,缩短了LF精炼的化渣时间,精炼渣的氧化性降低了7.96%,提高了初渣碱度,使得渣的平均熔点降低了117℃,降低了精炼渣的后续脱硫压力。采用KTH模型对氧活度和Al_2O_3含量对脱硫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铝渣球形式的渣洗工艺,通过降低渣中的氧化性,提升渣中Al_2O_3含量,增加渣钢间硫平衡分配比,不仅减少了后续铝耗,同时对前提脱硫带来一定好处,降低了后续的脱硫压力。  相似文献   

3.
马娥  ;张春杰 《宽厚板》2014,(2):27-30
通过对转炉出钢过程中前期渣、中期渣和后期渣的分析,系统对比了挡渣球、挡渣塞、气动挡渣和滑板挡渣等挡渣方式的挡渣效果。滑板挡渣通过PLC自动控制系统采集转炉倾动角度,同时利用红外下渣检测判断下渣量。根据挡渣工艺要求,滑动水口的全开或全闭可在0.5 s内自动完成,实现出钢过程中前期渣、中期渣和后期渣的最有效阻挡。与其他挡渣方法相比,滑板的挡渣成功率达到100%,转炉出钢下渣量控制在50 mm,回磷稳定控制在0.002%以下,降低了钢水氧化性,减少了合金消耗,提高了转炉成分命中率。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留渣对转炉冶炼前期脱磷的影响,叙述了三钢120 t转炉双渣留渣操作工艺,并对比分析了双渣留渣和双渣不留渣几个重要指标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5.
魏宝森 《四川冶金》2012,34(4):38-41
简述了转炉出钢下渣的危害,介绍了三种不同的下渣形式。结合本钢炼钢厂生产实践,根据不同的下渣形式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着重介绍了用挡渣帽挡出钢前期下渣,挡渣镖挡出钢后期下渣的双挡渣方法。详述了这两种挡渣方法的具体原理以及设备特点,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成功实现了出钢全过程的下渣控制。  相似文献   

6.
电渣重熔体系渣池运动分析及数学模型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电渣重熔过程中渣池运动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渣重熔体系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回顾和评价。结果表明,引起渣池运动的因素主要包括渣池中的电磁力和渣池温度不均匀分布而产生的对流运动;电极端部形状对渣池电磁场分布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渣池的运动。最后提出了改进和渣池运动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龙潇  龙绍檑  何生平 《炼钢》2020,36(3):39-43
连铸保护渣固渣膜凝固结构及演变对保护渣控制传热至关重要。选取生产现场应用的高碱度及超高碱度保护渣,使用小尺寸大宽厚比水冷铜探头获取了不同液渣温度及凝固时间下的渣膜,检测了不同条件下获得固渣膜的密度演变规律,并使用密度演变法评价了渣膜凝固生长的稳定性及渣膜凝固析晶规律。固渣膜密度演变结果与渣膜结构对应较好,使用密度法评价得到的固渣膜凝固稳定性与对应保护渣的现场使用状况符合。  相似文献   

8.
蔡飞 《河北冶金》2012,(10):43-44
介绍了宣钢150 t转炉悬挂式挡渣装置的性能、主要参数、工作方式、事故处理,对比了挡渣球出钢挡渣和挡渣塞出钢挡渣的使用效果,最终确定了挡渣塞出钢挡渣工艺。生产实践表明,150 t转炉采用挡渣塞挡渣出钢,可有效控制出钢下渣量,减少钢水回磷,提高了钢水质量和合金收得率,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精炼钢包粘渣问题,通过分析概括钢包粘渣的主要原因,制定了钢包的粘渣状况及减轻粘渣的措施,提出了减轻粘渣方案,减轻了精炼钢包的粘渣。  相似文献   

10.
攀钢通过新建钢渣和脱硫渣翻渣坑挡墙,提高了弃渣处理效率和翻渣线安全性,同时保障了正常的弃渣要求,新建回返渣罐打砸间使全部弃渣得以在现场处理。  相似文献   

11.
污染物浸入水体过程的离散PI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杨振宏 《黄金》2001,22(10):41-45
法案物浸入水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应用离散PI过程控制理论,通过过程监视,过程的离散传递函数以及过程调整,建立了主要污染物的过程控制模型,对主要污染物指标的排放浓度实现了过程的PI控制,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焦锑酸钠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论述了双氧水氧化法、空气氧化法、钾盐法、氯化法等方法生产焦锑酸钠的反应原理、主要工艺,并对各工艺作了综合评述,目前生产上主要以双氧水氧化法和空气氧化法为主,双氧水氧化法成本较高,空气或氧气氧化法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应在缩短氧化时间、降低产品中Sb3+含量上再作深入的研究,以使这一工艺全面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轧机机架的铸造工艺制定及质量控制过程作了全面的论述。主要包括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参数的选取,造型与清铲阶段的操作要点等。通过某典型产品的生产过程,详述出了此类铸件的工艺特点,并提出优化方案,对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粉煤灰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法、盐酸浸取法和硫酸焙烧法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方法,计算和分析了以上三种工艺的理论能耗。结果表明,三种工艺中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法能耗最高,为1 707kgce(每吨Al_2O_3,下同),其中烧结工序就占总能耗的53.67%;盐酸浸取法与硫酸焙烧法能耗较低,分别为1 396kgce和1 476kgce,比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法分别降低了18.3%和13.5%。盐酸浸取法中42.57%的能耗集中在AlCl_3·6H_2O晶体热解工序,而Al_2(SO_4)_3·18H_2O晶体脱水能耗占硫酸焙烧法总能耗的51.38%。  相似文献   

15.
电弧炉炼钢过程中能量多元且复杂,采用单一的数据采集方式不能满足对电弧炉炼钢过程各工序能量构成分析要求。通过多元数据采集方式,准确采集电弧炉炼钢过程各工序实际生产数据,并使用Visual Studio 2013、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数据库等软件建立电弧炉炼钢过程能量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动态采集到的电弧炉炼钢过程各项冶炼数据,量化电弧炉炼钢过程各工序能量,实现电弧炉炼钢过程能量监控;对电弧炉炼钢过程各工序能量消耗、能量流动、能量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电弧炉生产过程能量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湿法炼锌除铁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常规法、热酸浸出、氧压浸出、针铁矿和赤铁矿等几种湿法炼锌除铁工艺,重点对SO2还原浸出、热酸还原浸出、氧压还原浸出的赤铁矿除铁工艺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含铁低的原料,适宜采用常规工艺和针铁矿工艺;含铁高的原料适宜采用黄钾铁矾法和赤铁矿法;而氧压浸出工艺两种原料都能适应。  相似文献   

17.
氧化铝工业作为重要的原材料产业,其生产工艺主要为拜耳法、烧结法及拜耳—烧结联合法,工艺流程复杂,产业规模巨大,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分析了氧化铝工业碳排放核算现状,根据工艺生产过程中的具体物料衡算,以物料平衡核算法为主、排放因子核算法为辅,分别对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烧结法氧化铝生产工艺,以及并联、串联、混联三种联合法氧化铝生产工艺进行了碳排放核算,明确了相关核算公式,并选取相关数据进行了实际核算。  相似文献   

18.
王敏  任荣霞  董洪旺  张广杰  刘思远 《钢铁》2020,55(8):145-150
 熔融还原炼铁工艺是非高炉炼铁的重要工艺,也是未来炼铁工艺的重要研发方向,目前投入商业化生产的熔融还原炼铁工艺主要有COREX、FINEX、HIsmelt工艺。为了更及时地了解熔融还原炼铁工艺的最新技术动态,有针对性地选择熔融还原炼铁工艺路线,根据近年来对上述3种主要熔融还原炼铁工艺的技术追踪和研究,阐述了中国在引进、消化COREX工艺过程中,在原燃料优化、解决预还原竖炉黏结问题以及工艺控制系统优化取得的技术进步。介绍了韩国浦项公司FINEX工艺在预还原流化床大型化、降低流化床系统高度、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并对中国引进HIsmelt熔融还原炼铁工艺后,对HIsmelt工艺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最后,从原燃料条件、炼铁-炼钢工艺路线、产品质量等方面,对如何选择熔融还原炼铁工艺路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浸金溶液中回收金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从溶液中回收金的主要技术,包括:置换沉淀技术、炭吸附技术、树脂吸附技术、溶剂萃取技术等。简要评述了各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及其各自的优缺点,也对这些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
刘德刚  彭俊 《山西冶金》2013,(5):1-3,17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碲提取工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火法提碲和湿法提碲的优缺点;指出与火法提碲相比,湿法提碲具有流程短、能耗低、生产成本低、清洁环保等优点,将成为碲提取的主导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