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血栓性局部脑缺血过程中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受体的消长变化,探讨PAF在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神经元继发性脑损伤中的分子机制.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并提取树鼠句脑细胞膜蛋白,并用3H-PAF放射配体结合试验检测中枢神经细胞膜不同特性的PAF结合位点(受体),结果:树鼠句脑细胞膜上存在两种亲和性不同的PAF受体,即高亲和性和低亲和性受体,其亲和力(Kd)分别为(3.61±0.72)nM和(17.04±2.41)*#nM,相应的最大结合容量(max)分别为(1457.94±168.01)fmol/mg蛋白和(5017.40±742.16)fmol/mg蛋白.脑缺血4,24及72h中心区、半暗区及对侧区高、低亲和性受体的Kd值、Bmax值均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中心区及半暗区下降尤为明显,其中以缺血后24h的变化最为显著.结果表明:PAF受体在介导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机能代谢的不同与PAF受体亲和特性及最大结合容量改变不同有关,亦是PAF介导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
揭示血栓性脑缺血时缺血区和血清单胺氧化酶(monoamineoxidase,MAO)活性变化及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inkgolideB,GB)作用机理的探讨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血栓性脑缺血模型.用酶比色法测量缺血后4,24及72h中心区、半暗区、对侧区及血清的MAO活性,并用双缩脲法测定上述各区的蛋白含量,观察缺血后树鼠句以上不同时间点肾上腺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缺血中心区MAO活性均明显下降,半暗区及对侧区和血清的MAO…  相似文献   

3.
观察细胞因子之一 ,即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 -8,IL - 8)在树鼠句 血栓性脑缺血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探讨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 -银杏内酯B (ginkgolide ,GB)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是否与其对IL - 8水平的调节有关 .采用光化学反应法诱导树鼠句局部脑血栓形成 ;采用经典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检测缺血4,2 4及 72h中心区、半暗区、对侧区和血清的IL - 8水平 ,并观察在血栓形成后 6h静脉注射GB …  相似文献   

4.
揭示血栓性脑缺血时缺血区和血清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活性变化及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 GB)作用机理的探讨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血栓性脑缺血模型.用酶比色法测量缺血后4,24及72 h中心区、半暗区、对侧区及血清的MAO活性,并用双缩脲法测定上述各区的蛋白含量,观察缺血后树鼠句以上不同时间点肾上腺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缺血中心区MAO活性均明显下降,半暗区及对侧区和血清的MAO活性进行性升高,以72h最为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化学反应后6h舌下静脉一次注射PAF受体拮抗剂(GB 5mg/kg)后,24h时,半暗区MAO活性明显下降,而中心区则相反(P<0.01)MAO活性变化与相应区域蛋白含量改变一致(r=0.81).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缺血后反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合成及分泌功能的APUD颗粒逐渐衰竭,并可见线粒体肿胀和炎性细胞的浸润等改变.结果表明:脑缺血后中心区和半暗区MAO活性改变是相应区域单胺类递质消长变化的主要原因;MAO活性变化与神经元蛋白质合成能力的改变有关;GB的脑保护作用与其拮抗PAF受体和调节MAO活性而促进递质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银杏内酯B改善树鼠句血栓性脑缺血半暗区rCBF及离子稳态机制的探讨(摘要)研究生张利能导师李树清(昆明医学院基础部病理生理教研室,昆明650031)关键词光化学,钙超载,脑血栓形成,半暗区,血小板活化因子,银杏内酯B中图分类号R365为探讨血小板活...  相似文献   

6.
许多麻醉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脑保护作用 .本实验比较两种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在光化学诱导树鼠句 血栓性脑缺血后 4,2 4h对缺血中心区和半影区脑水含量及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左室收缩压 (LVSP)、心室内压变化最大速度 (±dp/dtmax)、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LVEDP)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发现 :光化学反应后 4h异丙酚组和硫喷妥钠组缺血半影区脑水含量均比对照值明显升高 ,但异丙酚组缺血半影区脑水含量升高程度显著低于硫喷妥钠组 (P <0 0 1) ,异丙酚组的心功能变化趋势与硫喷妥钠组基本相同 ,但抑制程度稍…  相似文献   

7.
光化学诱导树鼠句局部血栓形成后中心区和半暗区rCBF及神经元泵功能的变化(摘要)研究生张利能导师李树清李麟仙(昆明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昆明650031)关键词光化学,脑血栓形成,半暗区,局部脑血流,脑水肿,钙离子中图分类号R365缺血性脑卒中是临...  相似文献   

8.
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β1-4GT)与受体底物的亲和性、其底物的天线偏爱性以及糖基对亲和性的影响,以及β1-4GT对不同底物的天线特异性(branch specificity)。用两种荧光标记的底物1(Gn β1-2Mα1-6(Gnβ1-2Mα1-3)Mβ1-4Gnβ1-4Gn-PA)和底物2(Gnβ1-2Mβ1-2Mα1-6(Gnβ1-2Mα1-3)Mβ1-4Gnβ1-4Gnβ1-4(Fu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研究多巴胺1(DA1) 和多巴胺2(DA2) 受体激动剂对兔冠状动脉和肾动脉cAMP生成量的影响。方法: 以cAMP生成量为生化指标,观察了DA1 及DA2 受体激动剂对兔冠状动脉及肾动脉AC活性的影响。结果: 发现DA1 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FODA) 及DA2 受体激动剂N n propyl N n butyldoparnine(PBDA) 均可剂量依赖性增加冠状动脉及肾动脉cAMP的生成量。然而,肾动脉cAMP的生成量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cAMP 的生成量,选择性DA1 受体阻断剂SCH23390 能够阻断FODA及PBDA所引起的cAMP生成量的增加,而DA2 受体阻断剂domperidone 则对PBDA 的这一作用没有影响。心得安阻断β受体后,FODA仍可显著增加cAMP的生成量,但增加的程度却明显降低。结论: 兔肾动脉及冠状动脉上都存在有刺激AC活性的DA1 受体,但冠状动脉DA1 受体的位点数比肾动脉DA1 位点数要少得多;冠状动脉DA1 受体的作用比肾动脉要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浆免疫抑制物质(SPIM)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正常男性精液中提取精浆免疫抑制物质.从BALB/C雄性小鼠收集腹腔巨噬细胞(M).通过M-EA花环试验和M—YC花环试验观察SPIM不同剂量及不同作用时间对小鼠腹腔M表面的Fc受体(FcR)和C3b受体(C3bR的影响.结果SPIM作用24h,小鼠腹腔MEA和YC花环形成率分别为42±4.63和40±5.39,而72h分别为74±7.96和59±3.43.SPIMI150μg组的EA和YC花环形成率分别为42±1.72和39±2.65,对照组则为70±2.13和72±2.87.结论SPIM对小鼠腹腔M的FcR和C3bR的抑制作用有剂量依赖关系,并且以作用24h后其抑制作用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脑缺血后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含量的变化,采用沙土鼠单侧脑缺血和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用薄层层析(TLC)结合生物法测定了缺血后脑组织PAF的含量结果:(1)沙土鼠右侧颈总动脉结扎3h再灌2h,右侧大脑组织PAF含量较左侧明显升高,分别为(440±090)和(130±042)pg/g(P<005);(2)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MCA)凝闭后48h,左侧大脑组织PAF含量右侧亦明显升高,分别为(574±074)和(076±024)pg/g(P<005)据此分析了PAF在脑缺血继发神经元损伤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局部脑缺血时血浆NE含量和心功能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 .实验通过不开颅的光化学诱导激发树局部脑血栓形成 ,测定局部脑缺血后 4 ,2 4 ,72h缺血中心区、半影区和对侧区的脑水含量 (密度梯度法 )、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心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 (±dp/dtmax)、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收缩压 (LVSP)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等指标 .结果 :( 1)脑缺血后各时段缺血区脑水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1) ,在 2 4h达峰值 ,72h时有所下降 ;血浆NE含量在光化学反应后 4h就明显高于对照值 (P <0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变化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 ,探索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的时间分别为 15、30、6 0、90、12 0min ,再灌注 2 4h。用NADPH d组织化学法 ,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区和中心区NOS活性变化。结果 :半暗区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于 6 0min达峰值 ;中心区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于 30min达峰值 ,90~ 12 0min急剧减少。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S参与脑缺血损伤 ,在中心区与半暗区NOS活性变化不一致 ,半暗区NOS达峰值时间较中心区延长。推测中心区运用NOS抑制剂最佳时机在 30min内 ,半暗区最佳时机在 6 0min内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同位素测定法分别对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浆环腺苷一磷酸(cAMP)、腺苷酸环化酶(AC)和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cAPDE)三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并与非白血病患者和正常献血员进行比较,发现白血病组的cAMP水平分别为10.23±1.64和12.57±1.38pmol/ml,较正常对照组29.78±2.66pmol/m显著降低(P〈0.01),AC比活力分别为0.32±0.02和0.44±0.06U  相似文献   

15.
树鼠句脑缺血与IL-8的关系及银杏内酯B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细胞因子之一,即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树鼠 句血栓性脑缺血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inkgolide,GB)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是否与其对IL-8水平的调节有关.采用光化学反应法诱导树鼠 句[ HT5”SS〗局部脑血栓形成;采用经典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缺血4,24及72?h中心区、半暗区、对侧区和血清的IL-8水平,并观察在血栓形成后6?h静脉注射GB(5?mg.kg-1)对IL-8水平的影响.结果:脑血栓形成后缺血中心区、半暗区、对侧区和血清的IL-8水平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呈逐渐升高趋势,并在 72?h时达到高峰,其中以缺血中心区IL-8水平(29.25±9.36)ng/dl最高,与假手术组缺血中心区(1.32±0.22)ng/dl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的 IL-8水平(8.21±0.83)?ng/dl与假手术组(1.44±0.21)?ng/dl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另外,GB药物组缺血中心区IL-8水平下降到(10.01±1.12) ng/dl,血清的IL-8水平也降至达(6.23±1.04)?ng/dl,显著性差异(P<0.01)存在于GB药物组与未给药组或溶剂组之间.结果表明:(1)脑缺血后IL-8水平升高与缺血状态下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导致脑组织外IL-8的渗入有关;同时,免疫反应性细胞( 如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和血小板在脑缺血后IL-8 mRNA的表达升高也是机理所在;(2)GB能逆转缺血后IL-8水平的升高,是其改善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 通透性及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的结果;(3)IL-8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中主要起损伤作用,直接作用可能是通过趋化、激活PMAL;间接增加BBB的通透性;(4)GB对IL-8可能有间接影响,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拮抗PAF受体、调节MAO活性与抑制IL-8水平升高等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制剂对脑缺血实验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杏叶制剂对脑缺血实验治疗的研究(摘要)研究生方思伟导师李麟仙,王子灿(昆明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昆明650031)在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和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上应用含有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受体拮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纤连蛋白及其片段 N-糖链结构。用明胶-Sepharose 4B亲和柱纯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所分泌的纤连蛋白(Fn),用胰糜蛋白酶限制性水解,获得明胶结合片段和肝素结合片段;用肼化的凝集素与经过碘酸氧化后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缩合的方法制备 4种 HRP-凝集素(Con A, DSA,WGA,LCA)探针,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明胶结合片段(Mr43 × 103)、肝素结合片段(Mr30 ×103,25 ×l03)在切除唾液酸及平分型 N-乙酰氨基葡萄糖(GIcNAc)前后的 N-糖链结构。结果: Fn的 N-糖链主要存在于 Mr分别为43 × 103、30 ×103、25 ×103的3个片段上,其结构为二、三(主要是C2C26)或四天线的复杂型糖链;糖链末端连有唾液酸(SA);都含有核心岩藻糖(c-Fuc;平分型 GlcNAc只存在于 43 × 103片段所连的糖链中,而且很可能与 C—Fuc共同存在于二天线或C2C26三天线精链上;Fn的糖链中不含有N-乙酰乳糖胺重复顺序。结论:在Fn不同片段上均含有复杂型N糖链,并存在核心岩藻糖结构,平分型GlcNAc只存在于43 ×103片段上。  相似文献   

18.
应用FRTL-5大鼠甲状腺细胞研究了无氯化钠低渗透压反应液促进促甲状腺激素(TSH)刺激的甲状腺细胞合成环磷酸腺苷(cAMP)的机理。结果:无氯化钠低渗液组细胞内和细胞外液cAMP浓度均高于含氯化钠等渗液组。无氯化钠低渗液组细胞外液cAMP与总cAMP比率高于对照组。低渗液组细胞内和细胞外液cAMP浓度随反应时间延长持续升高;等渗组细胞内cAMP浓度在反应10min后达最高水平,以后无增加。结果表明,无氯化钠低渗反应液可能对提高甲状腺细胞膜cAMP的通透性,增强TSH受体后反应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PAF在内毒素血症血流动力学改变中的作用及PAF受体拮抗剂的防治效果。方法:家兔45只随机分成5组,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内毒素及PAF均能引起心血管功能的显著抑制,表现为MAP,LVSP,±dp/dtmax明显紊乱,心血管功能紊乱与循环PAF水平是一致的,用PAF受体拮抗剂可显著逆转由PAF成内毒素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结论:PAF可能  相似文献   

20.
实验用300~350g雄性Wistar大鼠,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电刺激(0.2ms40μA100Hz8s)并经兴奋性氨基酸L-谷氨酸(L-Glu)检测性验证,提示大鼠延髓尾端Ⅻ对脑神经丛第三支根部1mm×1mm区域为降压区(depressorareainventralsurfaceofmedullaoblongata,VSMd)。电刺激该区可见平均动脉血压(MAP)以16.99的斜率下降,最大百分数为26.82±8.93(P<0.01 。n=10).其下降率与刺激时间呈对数式关系。L-Glu微量注射后。在降压的同时心率(HR)减慢,分别为2.67±0.47kPa(P<0.01)和30.33±4.23min ̄(-1)(P<0.001,n=6)。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降压和减心率反应减弱,分别为1.46±0.45kPa和5.6±4.8min ̄(-1)(P<0.01;n=5);双侧损毁肾交感神经,基础MAP下降,同时降压反应被削弱,为1.81±0.49kPa(P<0.01)但对减心率反应无影响(P>0.05,n=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