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和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鼠类体外寄生蚤类的群落结构,分析各鼠体蚤在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各鼠体蚤类群落进行群落结构因子、相似性和聚类研究.结果 大沙鼠、子午沙鼠和红尾沙鼠体外寄生蚤群落最复杂,体外寄生蚤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相对稀有种类数高,优势度不明显;其次为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丰富度为8,平均稀有种类丰富度最大为12.39,相对稀有种类数、多样性次之,分别为50.00%和1.4838;柽柳沙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相对较为复杂,均匀性、优势度适中,在0.5~0.6之间,种类丰富度均为5种,占该疫源地蚤种类数的31.25%,平均种类丰富度分别为1.38和8.65,相对稀有种类数分别为20.00%和40.00%.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小家鼠和小林姬鼠体外寄生蚤群落结构简单,相对稀有种类数均为0,平均种类丰富度均在1.00以下,小林姬鼠仅有1种蚤类;另3种鼠体寄生蚤群落丰富度在2~4之间;大沙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三趾跳鼠、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和小林姬鼠7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相似性指数均值>0.5,柽柳沙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和小家鼠3种鼠体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相似性指数均值<0.5;其中,子午沙鼠体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均值最高,为0.6836,与7种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0.6;其次是大沙鼠和三趾跳鼠体蚤群落,与6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相似性>0.5;西伯利亚五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最小,均<0.5;小家鼠仅与红尾沙鼠和柽柳沙鼠体蚤群落的相似性>0.5,相似性指数均值为0.2812;10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可聚类为3个系统支,分为大沙鼠、柽柳沙鼠和红尾沙鼠体蚤群落支,子午沙鼠体蚤群落支和三趾跳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小五趾跳鼠、小家鼠、小林姬鼠和灰仓鼠体蚤群落支.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鼠体蚤类群落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群落,大沙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体蚤群落在维持该疫源地蚤类复杂性和多样性方面居第一层次,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小林姬鼠和小家鼠体蚤群落起补充作用;该地区鼠体间蚤类存在广泛交换,子午沙鼠体蚤群落是各鼠体蚤类群落间相互交换的关键因子;大沙鼠及其体蚤在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中起关键作用,子午沙鼠及其体蚤群落对动物鼠疫的流行有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革螨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革螨群落结构。方法: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在该地区3类生境中共采集鼠类体外革螨22种1081只,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结果:革螨群落在森林中优势种不明显。在农田和灌丛很明显,革螨群落中,巢鼠厉螨为黑线姬鼠和背Ping的优势种;厩真厉螨为大林姬鼠的优势种;毒厉螨为社鼠的优势种;东方真厉螨为大仓鼠的优势种,结论:主要鼠种体外寄生革螨群落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3.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恙螨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恙螨群落结构。方法: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在该地区的3类生境中,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群落结构,多样怀和相似性指数。结果;共采集鼠类体外恙螨7种1780只,农田和灌丛中各类寄生虫群落优势种明显,在森林却不明显;恙螨群落中,东方纤恙螨为不同鼠种的优势种。结论:主要鼠种体外寄生恙螨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塔里木盆地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组成、结构和分类。方法 根据地理区划和生境类型选择调查点,按样方法捕获啮齿动物,对体外寄生虫进行单独鉴定,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各鼠类、蚤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参数,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该地区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进行分类。结果 在塔里木盆地共捕获啮齿动物7种351只,检获体外寄生蚤10种683只,蜱类3种321只,螨621只,虱29只,构建7个鼠类、蚤类群落;子午沙鼠体外寄生蚤的蚤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3项指标均较高,对该地区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的构成和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虫群落与子午沙鼠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对维持塔里木盆地蚤类群落结构亦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 经聚类分析可将塔里木盆地7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聚类为4个类型:(1)短耳沙鼠、小林姬鼠、灰仓鼠和小家鼠体外寄生虫群落;(2)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虫群落;(3)大耳跳鼠体外寄生虫群落;(4)子午沙鼠体外寄生虫群落。  相似文献   

5.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蜱类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蜱类群落结构。方法:1998年6月-1999年5月在北京东灵山地区的3类生境中一年共采集到鼠类体外蜱类3种416只,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结果:农田和灌丛中各寄生蜱群落优势种明显,在森林却不明显。蜱类群落中,全沟硬蜱为不同鼠种体外蜱类群落的优势种。结论:3类生境主要鼠种体外寄生蜱类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三江源地区寄生蚤类的栖息环境特征与蚤类群落结构的关系。方法选用铗夜法,辅之以弓捕和枪击。结果本次调查从青海三江源区内不同生境中检获小兽体外寄生蚤954匹,隶4总科6科16属32种。高寒草甸生境中以哗倍蚤指名亚种为主,占45%;高寒沼泽草甸以细钩盖蚤为主,占48.65%;高山草原以斧形盖蚤为主,占28.92%;灌丛以棕形额蚤指名亚种为主,占22.29%;农田居民区主要是棕形额蚤指名亚种,占75%。甘肃鼠兔体外寄生蚤群落的多样性指数(1.90)最高,其优势种为长鬃双蚤,其次是朝鲜姬鼠和甘肃鼢鼠体外寄生蚤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8和1.51,其他鼠体外寄生蚤多样性指数均较低。结论通过青海三江源区内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生物多样性调查,来监管和保护源头区域物种多样性,为病媒性疾病防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调查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方法 以香格里拉6个乡镇(海拔2 500~4 900 m)作为调查的空间,采用笼捕(室内)和夹捕(山区)方法进行小兽体表寄生蚤的调查取样,所获资料进行蚤类群落组织水平的测定和比较。结果 2011年6-7月,在该地区不同生境和海拔带中,共捕获小型兽类4目7科14属21种425只,检获寄生蚤334只(3科7亚科15属26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4种不同生境及4个不同海拔梯度带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分别在1.0322~1.8275之间和1.2608~1.7269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6414~0.6925之间和0.6063~0.6570之间;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0.2557~0.5442之间和0.2999~0.4245;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1.3138~2.9185之间和1.4980~3.0300之间。不同生境中,林区的蚤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而优势度指数最低;居民区的蚤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从海拔垂直带看,以3 500~4 000 m之间寄生蚤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4 000 m以上次之,其他两个垂直带较低;不同生境和海拔带蚤类Whittaker群落相似性指数比较结果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结论 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寄生蚤群落物种多样性因生境和海拔的差异而不同,其多样性以林区生境最高,农耕地和高山草甸次之,居民区较低,而蚤类多样性的垂直分布呈现为单峰格局,总体显示出随着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于辽宁省小型兽类体外及其窝巢中共发现蚤类5科20属33种。蚤种分布与小型兽类的分布密切相关,同时受生态地理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即不同地区因宿主分布上的不同,蚤的种类分布有所差异,或同一宿主在不同生态地理区域内,其寄生蚤种类组成也有差异。家鼠优势种为褐家鼠,其寄生蚤共5种,多数地区优势种为不等单蚤,其次为印鼠客蚤。野鼠优势种为黑线仓鼠、黑线姬鼠、达乌尔黄鼠,黑线仓鼠寄生蚤共7种,多数地区优势种为二齿新蚤,其次为短跗鬃眼蚤;黑线姬鼠寄生蚤共5种,多数地区优势种为二齿新蚤,其次为同源栉眼蚤:达乌尔黄鼠寄生蚤共11种,各地区优势种均为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其次为二齿新蚤。  相似文献   

9.
皇岗口岸鼠类及寄生蚤螨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皇岗口岸开通前后进行了三次鼠类种群及其染蚤、螨情况的调查。结果口岸开通前半年捕获鼠类6种。以臭鼩鼱为优势种。褐家鼠次之;口岸开通后半年捕获鼠类5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鼠体外寄生蚤、螨各一种。分别为印鼠客蚤、毒厉螨。染蚤指数为0.07;口岸开通后6年捕获3种鼠类。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鼠体外寄生蚤、螨亦为印鼠客蚤、毒厉螨。蚤指数为0.09。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变化鼠类种群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绒鼠体表寄生蚤类群落结构特点、蚤类的种-多度及种-样方关系。方法定义大绒鼠体表的所有寄生蚤类为一个群落,运用生态学中相对优势度、优势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方法进行测定。结果从1295只大绒鼠体表采获蚤类2248匹,隶属3科7属10种,方叶栉眼蚤和特新蚤是优势种,占获蚤总数的96.66%。群落种-多度分布显示:有1个个体的蚤类种数有3种,而有2、4、5、16、45、121、2052个个体的蚤类分别有1种。种-样方显示蚤类种数随着宿主数的增加而增加,在所捕获的1295只大绒鼠(样方)范围内还显示出继续增加的趋势。结论大绒鼠体表寄生有多种蚤类,但多数蚤类是稀有种,而个体数量很大的优势种是极少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云南省景东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山地蚤类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与区系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方法以鼠夹和电猫捕捉小兽,分别收集其体寄生蚤后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获蚤类507只,隶属于5科15属26种。其中东洋成分有19种(73.1%),占主导地位;其次为古北成分,仅有5种(19.2%);其他2种(7.7%)为广布种;它们之中约有58%的种类(共15种)为横断山特有种。结论经蚤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进行测定和比较后看出,无量山不同森林植被带蚤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位于明针叶林和湿性常绿阔叶林带,而最低位于寒温性亚高山灌丛草甸带,蚤类群落多样性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呈递减的趋势。此外,对该山脉蚤类的区系特征、它们与宿主的关系进行了陈述和比较,还对滇西北、滇西南山地蚤类与宿主动物的区系特征及分布规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虫群落种-多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虫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方法 :1998年 6月至 1999年 5月在该地区的 3类生境按常规方法共捕获鼠类 7种 5 68只 ,采集体外寄生虫 48种 3 85 9只 ,其中蚤类 16种 5 82只 ,蜱类 3种416只 ,革螨 2 2种 10 81只 ,恙螨 7种 1780只。结果 :3类生境鼠类体外寄生虫群落中低度物种 (个体数 <11)数多 ,约占总物种数的 5 8%~ 88% ,中度物种 (个体数在 11~ 10 0之间 )少 ,较富集物种 (个体数 >10 0 )更少。结论 :鼠类体外各寄生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度随宿主动物种类不同而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种群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种群特征。方法: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在北京东灵山地区采用夹夜法调查鼠类。结果:共捕获鼠类7利568只,其中森林中捕获鼠类5种146只,捕获率为4.06%,以大林姬鼠、棕背ping和大林姬鼠为主;农田中捕获鼠类6种235只,捕获率为6.53%,以黑线姬鼠、小家鼠和大仓鼠为主。另外还报道了不同生境不同鼠种的生物量、年龄结构、肥满度、繁殖指数、性比和繁殖长度。结论:黑线姬鼠的种群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沙地不同生境中鼠类群落的结构特征。方法2008年4—10月,采用夹夜法对鄂尔多斯沙地7种植被类型中的鼠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生境中鼠类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有差异,苜蓿地中鼠类物种数最多,为5种,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3075;沙打旺地仅捕到小毛足鼠。小毛足鼠为各种生境的优势鼠种,占总捕获量的65.83%,但其种群数量动态在不同生境间有差异。结论人为种植不同植被改变鄂尔多斯沙地生境条件,使鼠类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产生差异,因此在沙地草场利用过程中应重视鼠类与生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兴宁市鼠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寄生蚤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广东省兴宁市鼠形动物群落结构及寄生蚤的种类.方法2004年4~5月,在不同生境采用鼠笼等工具捕捉鼠形动物,研究其种群结构及所携带的体表寄生蚤种类.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目2科9种共1 062只.其中野外生境共捕获鼠形动物2目7种,以板齿鼠、臭鼩鼱、黄毛鼠为常见种,分别占45.71%、25.71%和18.57%.室内生境共捕获2目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55.14%,黄胸鼠次之,占41.03%.共捡获蚤类6种,家鼠体蚤以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为主,野鼠以不同新蚤福建亚种为主.结论野外生境啮齿动物种群丰富,室内生境较单一.但室内生境啮齿动物染蚤率和蚤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云南省德宏、保山两个相邻家鼠鼠疫疫源地小哺乳动物及黄胸鼠体表蚤类群落组成与物种多样性差异的鼠疫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用群落内的优势种构成比、多样性及聚类分析,对1982-1996年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地区捕获的27种75 490只小哺乳动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群落I[瑞丽居民区黄胸鼠(54.41%)+大臭鼩(33.37%)];群落Ⅱ[陇川、盈江居民区黄胸鼠(62.99%)+大臭鼩(23.25%)+小家鼠(10.06%)];群落Ⅲ[保山居民区黄胸鼠(48.07%)+大臭鼩(19.56%)+灰麝鼩(14.37%)].两地区所捕获黄胸鼠体表蚤类11种61 122只划分为3个群落:群落i[瑞丽居民区印鼠客蚤(83.51%)+野韧棒蚤(13.86%)];群落ii[陇川、盈江居民区印鼠客蚤(74.42%)+缓慢细蚤(22.94%)];群落iii[保山居民区缓慢细蚤(70.62%)+印鼠客蚤(22.70%)].德宏地区在10个年份内,从7种宿主和5种媒介动物中分离到鼠疫菌1471株;保山地区仅在1个年份,从1种宿主和2种媒介动物中分离到鼠疫菌36株.另外德宏地区黄胸鼠、印鼠客蚤的构成比均较高,分别为58.70%和78.97%;宿主、媒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都较低,分别为1.010和0.625.而保山地区则与之相反,黄胸鼠和印鼠客蚤的构成比都较低,分别为48.07%和22.70%;宿主、媒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1.471和0.829.致使蚤类群落ii→iii的主要优势蚤种,由印鼠客蚤转为缓慢细蚤.结论 保山地区宿主、媒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高,而主要宿主、媒介的构成比低,是降低该地区鼠疫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