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藏药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筛选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部位,初步探讨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方法以牛Ⅱ型胶原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建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观察臭蚤草总提物、大孔树脂不同浓度乙醇洗脱部位及雷公藤多苷(GTW)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足肿胀度的影响,检测大鼠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类风湿性因子(RF)的含量,借助滑膜组织病理学验证臭蚤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法探究臭蚤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MAPK/p38/NF-κB、TLR4/NF-κB炎症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臭蚤草总提取物和大孔树脂60%乙醇洗脱部位能够明显降低CIA大鼠关节肿胀度;有效改善大鼠滑膜的病理变化,并明显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类风湿性因子(RF)水平;明显降低滑膜组织中(TLR4、NF-κB、Myd88、p-p38、p-IκBα、iNOS等)相关炎症蛋白的表达。结论(1)臭蚤草可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症状,且臭蚤草60%乙醇洗脱部位为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活性部位;(2)臭蚤草总提物及不同极性提取物能抑制MAPK/p38/NF-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缓解CI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7,(31):4411-4414
目的:研究蒙药五味沙棘散(WSP)对吸烟所致小鼠肺部炎症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和WSP组(2 g/kg)。模型组和WSP组小鼠采用被动吸烟法复制肺部炎症损伤模型,并于造模的同时每天ig相应药物1次,连续28 d。给药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10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ALF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发生明显炎症病变,肺组织中p-ERK1/2、p-p38 MAPK、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WSP组大鼠BALF中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炎症损伤明显改善,肺组织中p-p38 MAPK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WSP可能通过阻断p38MAPK、NF-κB p65蛋白的磷酸化来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高表达,从而发挥其对吸烟所致小鼠肺部炎症损伤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对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其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制备CIA模型,将关节炎评分>2的CIA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甲氨蝶呤组(1 mg/kg)、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每组6只持续处理30 d。另外选取6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0.9%氯化钠注射液)。检测大鼠关节炎症状,关节组织进行放射评估和组织病理检测。定量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Ser536)和乙酰化-NF-κB p65(Lys310)蛋白表达。结果黄芩苷能减轻CIA大鼠的关节肿胀,明显抑制关节滑膜炎症和关节软骨及骨破坏,明显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Ser536)和乙酰化-NF-κB p65(Lys310)蛋白水平表达。结论黄芩苷抑制CIA大鼠炎症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NF-κB信号转导途径而发挥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张玉萍  姚茹冰  赵智明  蔡辉 《安徽医药》2018,22(6):1020-1022
目的 观察青藤碱(SIN)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及滑膜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DBA/1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CIA组、SIN组3组,每组各10只,诱导CIA组与SIN组小鼠建立CIA模型,予青藤碱(SIN)药物干预SIN组,对三组分别进行AI评分,测定血清TNF-α、IL-17的水平及滑膜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SIN组和CIA组TNF-α、IL-17的水平及滑膜NF-κB蛋白的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且SIN组小鼠的AI评分较CIA组明显降低,血清TNF-α[(170.73±11.05)pg·mL-1比(347.97±13.45)pg·mL-1,F=1021.67,P<0.01]、IL-17[(470.30±122.02)pg·mL-1比(621.78±48.96)pg·mL-1,F=184.42,P<0.01]水平明显减少,滑膜NF-κB[(0.53±0.04)pg·mL-1比(0.84±0.04)pg·mL-1,F=804.05,P<0.01]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 SIN能改善CIA小鼠关节肿胀,降低血清TNF-α、IL-17的分泌,这可能与其下调了滑膜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鸡卵蛋白诱导日本大耳白兔致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滑膜组织核因子NF-κB(p65)表达活性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三氧化二砷低剂量组(1.0 mg·kg-1·d-1)、三氧化二砷中剂量组(2.0 mg·kg-1·d-1)、三氧化二砷高剂量组(4.0 mg ·kg-1·d-1)、醋酸泼尼松龙组(10 mg·d-1),每组8只。成功建立卵蛋白诱导关节炎模型后,分别给药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兔外周血中的 IL-1、TNF-α,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核因子(NF-κB)(p65)在各组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卵蛋白诱导法可以成功诱导兔的关节炎,模型组外周血中的 IL-1、TNF-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三氧化二砷各剂量组兔的关节炎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IL-1、TNF-α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关节滑膜的NF-κB(p65)表达较正常组增强(P<0.05),而三氧化二砷各剂量组关节滑膜的NF-κB(p65)表达随砷剂剂量的增加表达减弱,但仍然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日本大耳白兔模型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滑膜细胞中NF-κB(p65)活性和表达,降低了炎性因子IL-1、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9,(6):747-751
目的:观察4-羟基苯并噁唑-2-酮(HBO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阳性对照,0.4 mg/kg)和HBOA低、中、高剂量组(50、75、100 mg/kg),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灌胃50%CCl4-橄榄油溶液(2 mL/kg,首剂量加倍),每周2次,连续12周,复制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第9周起,各给药组大鼠均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胃等体积0.6%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 p65阳性表达明显增多,且其血清ALT、AST、IL-1β含量以及肝组织中NF-κB p65、TNF-α、IL-6、I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 p65阳性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且其血清ALT、AST、IL-1β含量以及肝组织中NF-κB p65、TNF-α、IL-6、I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HBOA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阻断NF-κB信号通路继而减轻炎症反应以及下调ICAM-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实验性关节炎(CIA)和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差异及其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变化,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CI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类风湿关节炎(RA)今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椐。方法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期滑膜组织NF-κB、MMP-9的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TNF-α、IL-1β的血浆含量,同时观察其发病时间与关节炎指数(AI)积分、病理评分及上述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CIA大鼠发病时间延长,AI和病理评分逐渐增加,NF-κB、MMP-9表达水平和TNF-α、IL-1β血浆含量也随之增加。CIA大鼠这些细胞因子的测定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I、病理评分与NF-κB、MMP-9呈正相关关系(P<0.05);CIA大鼠滑膜组织NF-κB、MMP-9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且它们的表达水平与IL-1β、TNF-α血浆含量之间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与TNF-α和IL-1β相互作用,滑膜组织中NF-κB、MMP-9的表达之间可能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正反馈式的损坏机制,在CIA大鼠病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RA发生发展以及骨质侵蚀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金骨莲胶囊对炎症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金骨莲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66、1.32、2.64 g/kg)和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0.945 mg/kg),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给药2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30 min,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10 mg/kg)以复制炎症模型。腹腔注射6 h后,于大鼠尾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前列腺素E(2 PGE2)的含量;测定大鼠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W/D)比值;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形态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TNF-α、IL-6、PGE2、IL-1β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PGE2的含量,肺组织W/D比值,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PGE2 mRNA的表达水平和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大鼠肺组织中大量肺泡萎缩塌陷、壁增厚,可见肺实质化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金骨莲胶囊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低剂量组除外)、IL-6、PGE2的含量,以及肺组织中TNF-α(低剂量组除外)、IL-1β、IL-6(低、高剂量组除外)、PGE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金骨莲胶囊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W/D比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金骨莲胶囊中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大鼠肺泡结构较为清晰、壁轻度增厚,并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金骨莲胶囊对炎症模型大鼠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NF-κB/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卵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法制备哮喘模型并予以药物治疗。观察支气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炎症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病理变化、肺泡Ⅰ型上皮超微结构变化;测定肺组织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磷酸化IκBα(p-IκBα)、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JNK、磷酸化JNK(p-JNK)、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IL-1β、IL-4、IL-5、IL-6及IL-13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VA致敏明显升高哮喘组炎症细胞数量、增强NF-κB/MAPK信号通路活性。APS可改善哮喘大鼠气道炎症、肺Ⅰ型上皮损伤,并明显抑制NF-κB/MAPK信号通路活性。结论 APS改善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细胞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白芍总苷对大鼠脓毒症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对脓毒症的抗炎效果及作用途径.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干预组,以盲肠结扎手术制作脓毒症模型.干预组在脓毒症模型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干预.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 mRNA及核因子-κB(NF-κB) p65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48 h死亡率高,所测血清IL-1、IL-6及TNF-α水平明显增高,干预组大鼠血清IL-1、IL-6及TNF-α水平(P<0.05),存活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减少肺组织中TLR-4 mRNA及NF-κB p65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干预组减少肺组织中TLR-4 mRNA及NF-κB p65 mRNA的表达降低.结论 白芍总苷对脓毒症大鼠具有抗炎作用,可降低大鼠血清IL-1、IL-6及TNF-α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白芍总苷下调TLR-4/NF-κB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南药学》2022,(1):45-51
目的观察芍甘附子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2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制备CIA大鼠模型。于首次免疫后第14日,依据分层分配原则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芍甘附子汤低(1.05 g·kg-~1)、中(2.1 g·kg-~1)、高(4.2 g·kg-~1)剂量组,雷公藤多苷片组(9 mg·kg-~1),每组15只。于首次免疫后第15日各组按相应剂量进行药物干预,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同等量生理盐水,连续4周。分别于首次免疫后第14、21、28、35、42日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于末次给药24 h后麻醉大鼠,收集血清,并取踝关节,采用HE染色和Micro-CT扫描观察其病理及影像学改变。检测血清PGE_2、TNF-α、IL-1β、IL-6、NO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踝关节组织PPAR-γ、NF-κB p65、p-NF-κB p65、COX-2、iNOS蛋白表达。结果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足跖出现明显肿胀,血清PGE_2、TNF-α、IL-1β、IL-6、NO水平升高(P<0.01),踝关节滑膜增生,炎细胞浸润,骨质破坏,踝关节NF-κB p65、p-NF-κB p65、COX-2、iNOS蛋白表达上调,PPAR-γ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同模型组相比,芍甘附子汤可不同程度降低AI,降低血清PGE_2、NO、TNF-α、IL-1β、IL-6水平,改善踝关节病理损害,降低病理评分,下调踝关节NF-κB p65、p-NF-κB p65、COX-2、iNOS蛋白表达,上调PPAR-γ蛋白表达。结论芍甘附子汤对CIA大鼠关节肿胀及病理损害具有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PPAR-γ/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南药学》2021,(1):25-29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以弗氏完全佐剂制备大鼠AA模型,通痹胶囊(375、750、1500 mg·kg-~1)灌胃治疗,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滑膜中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p-JAK2、JAK2、p-STAT3、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中IL-6、IFN-γ含量明显升高,p-JAK2/JAK2、p-STAT3/STAT3相对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通痹胶囊能够有效降低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中IL-6、IFN-γ的含量,并抑制滑膜组织中JAK2、STAT3蛋白磷酸化(P<0.01)。结论通痹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Epimedium,TFE)对自然衰老大鼠脑组织中MAPK/NF-κB信号通路影响及其抗炎作用。方法 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CA3和DG区神经元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衰老相关蛋白p21、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核转录因子NF-κB p65及其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COX-2的表达,以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TFE可明显改善自然衰老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神经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同时,TFE可明显下调自然衰老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21、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Bcl-2/Bax的比值,且可明显降低NF-κB p65核蛋白及其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COX-2的表达,以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ERK1/2、p-JNK、p-p38 MAPK)的表达。结论 TFE对自然衰老大鼠炎症反应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NF-κB的核易位及其下游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进而延缓脑衰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易层”贴敷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滑膜纤维化(SF)的改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KOA组和易层组,每组8只。KOA和易层组大鼠以前交叉韧带离断法复制KOA模型。造模14 d后,易层组大鼠于膝关节均匀涂抹“易层”贴敷[三色散(每100 cm2涂抹8 g)和复方三黄油膏(每100 cm2涂抹5 g)],每天贴敷8 h,连续28 d。末次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滑膜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并进行Krenn评分,检测其滑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以及滑膜组织中纤维化及HMGB1/Toll样受体4(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KOA组大鼠滑膜衬里细胞大量增生且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沉积明显;collagenⅠ、HMGB1、p-NF-κB p65阳性表达细胞均明显增加,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大鼠急性肺损伤影响。方法采用LPS建立SD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SB203580组。造模后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在1h、3h、6h及12h时,剖杀大鼠,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测血清中的TNF—α及IL-6;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的p38MAPK及其磷酸化-p38MAPK。结果注射LPS后,SB203580治疗组较LPS组血清中的TNF—α及IL-6显著减少(P〈0.05 or 0.01);肺组织中的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显著减轻,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未明显减轻。结论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可减轻血清中的TNF-α及IL-6和肺组织中的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从而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百草枯致大鼠肺损伤过程中的炎症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只。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百草枯20 mg·kg-1;罗格列酮组:腹腔注射百草枯前1 h,腹腔注射罗格列酮10 mg·kg-1;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L。注射百草枯后4,8 h及1,3 d,收集各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标本,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 HE)染色进行肺损伤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蛋白在肺组织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 (NF-κB)和激活蛋白(A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罗格列酮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降低,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减少,肺组织NF-κB和AP-1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罗格列酮可以抑制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NF-κB和AP-1蛋白表达,减少IL-1β和TNF-α分泌,对百草枯所致大鼠肺损伤炎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盘龙七片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4(TLR4)-骨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保护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滑膜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中、高盘龙七片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采用风、寒、湿环境结合弗氏完全佐剂注射的方式制备RA模型,RA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低、中、高盘龙七片组分别灌胃给予盘龙七片溶液150 mg/kg、300 mg/kg、600 mg/kg,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处理15 d后,切片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细胞中TLR4 mRNA、MyD88 mRNA以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滑膜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滑膜组织可见明显变性坏死,滑膜处可见中度充血水肿,且有大量炎细胞并伴随轻度滑膜增生,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盘龙七片处理后关节变性坏死情况明显改善,滑膜组织充血水肿情况减轻,炎细胞浸润情况极大的改善,且呈浓度依赖;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分别为(1.26±0.11)μg/L、(0.35±0.08)μg/L,显著高于正常组的(0.68±0.05)μg/L、(0.11±0.02)μg/L,滑膜组织中TLR4、MyD88、TRAF-6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56±0.21)、(3.83±0.26)、(2.78±0.23),显著高于正常组(1.00±0.02)、(1.01±0.02)、(1.00±0.01)(P<0.05),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为(1.37±0.22),显著高于正常组(0.21±0.06)(P<0.05),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盘龙七片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水平显著降低(P<0.05),滑膜组织中TLR4、MyD88、TRAF-6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盘龙七片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转导通路,降低滑膜组织处炎症反应,改善滑膜细胞增生,从而保护滑膜组织.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9,(7):946-950
目的:研究苗药良姜胃疡胶囊对胃溃疡大鼠模型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奥美拉唑,0.02 g/kg)和良姜胃疡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3、0.6、1.2 g/kg),每组12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周。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灌胃无水乙醇复制胃溃疡模型。造模1 h后,测定各组大鼠胃液量、胃液pH、胃蛋白酶活力、胃溃疡面积及胃溃疡抑制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核因子κB亚基65(p-NF-κB p65)、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κBα)]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液量、胃蛋白酶活力、胃溃疡面积和血清中TNF-α、IL-6水平及胃组织中p-NF-κB p65、pIκBα水平均显著增加/升高(P<0.05),胃液p H显著降低(P<0.01);胃组织黏膜充血红肿、黏膜上皮细胞缺损明显、腺体结构破坏、细胞结构不完整。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良姜胃疡胶囊中、高剂量组大鼠胃液量、胃蛋白酶活力、胃溃疡面积和TNF-α、IL-6水平均显著减少/降低(P<0.05或P<0.01),胃液p H显著升高(P<0.05);胃组织黏膜正常、腺体破坏减轻、细胞结构基本完整;良姜胃疡胶囊高剂量组大鼠胃组织中p-NF-κB p65、p-IκB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良姜胃疡胶囊可通过升高胃液pH,抑制胃蛋白活力,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6的释放,抑制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从而发挥其对胃溃疡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验证炎调方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保护效应,并观察炎调方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主要指标活性调控的时效关系。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炎调方(生药量为9.9 g/kg)组、地塞米松(0.45 mg/kg)组,均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 h后进行手术。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ALI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后4、6、8、10、12、18、24 h进行HE染色后肺组织损伤程度评分、检测肺组织NF-κB/p65 mRNA表达量和血清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炎调方组造模后12、18、24 h肺组织损伤程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炎调方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NF-κB/p65 mRNA相对表达量、血清NF-κB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假手术组(P<0.01);炎调方组大鼠肺组织NF-κB/p65 mRNA相对表达量、血清NF-κB均随CLP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12 h后变化趋缓。不同时间点炎调方组和地塞米松组血清TNF-α、IL-1β、IL-6、IL-8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炎调方组血清TNF-α、IL-1β、IL-6、IL-8随CLP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脓毒症ALI大鼠肺组织NF-κB/p65m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NF-κB和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IL-8水平呈强正相关。结论 炎调方对脓毒症ALI大鼠肺组织保护效应的机制与下调NF-κB基因表达、进而下调炎性信号通路下游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藏党参提取物(以下简称“ZDS”)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48只大鼠中随机选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剩余40只大鼠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ZDS低、中、高剂量组(0.44、0.88、1.76 g/kg,以生药量计)和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0.0025 g/kg),每组8只。灌胃给药,灌胃体积为400μL,每天1次,连续28天。分别于给药前(0天)及给药7、14、21、28天后称定大鼠体质量,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末次给药后,观察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变化,测定其胸腺指数、脾指数、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以及膝关节滑膜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IκB)、磷酸化IκB(p-I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给药14、21、28天)显著降低(P<0.05),关节炎指数评分(给药前及给药不同时间)显著升高(P<0.05),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胸腺指数、脾指数、炎症因子水平以及p-NF-κB p65、p-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ZDS低剂量组大鼠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ZDS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的体质量(给药21、28天)均显著增加(P<0.05),关节炎指数评分(给药14、21、28天)均显著降低(P<0.05),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胸腺指数、脾指数、炎症因子水平以及p-NF-κB p65、p-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ZDS对CIA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