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阙穴中药贴敷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9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结合神阙穴中药贴敷,能够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康抚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对腹腔镜术后腹胀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124例腹腔镜术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康抚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24、48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术后患者应用中医康抚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观察电针结合穴位贴敷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电针结合穴位贴敷干预,观察术后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治疗组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均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电针结合穴位贴敷可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胃肠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90例胃肠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处理,中药穴位贴敷组则给予常规术后处理+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满意水平;排便、肠鸣音和排气恢复、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况、诺丁汉健康评分;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中药穴位贴敷组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穴位贴敷组排便、肠鸣音和排气恢复、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理状况、诺丁汉健康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中药穴位贴敷组心理状况、诺丁汉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穴位贴敷组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常规术后处理+中药穴位贴敷胃肠术的疗效确切,可加速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胃肠功能障碍,提高健康水平,减轻心理障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芳芳  张晓璇  邱华云 《当代医学》2011,17(22):152-153
目的探讨吴茱萸及丁香粉酒调后贴敷神阙穴的方法对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疗效观察,科学评价中药穴位贴敷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促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ICU严重脓毒症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及相应的支持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给予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护理上给予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酒调吴茱萸粉和丁香粉贴敷于神阙穴,每天1次,每次6h,7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在治疗前肠内营养的耐受率分别为36.7%和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肠内营养耐受率均有提高,治疗组的肠内营养耐受率达76.7%,而对照组为5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和丁香研末酒调贴敷神阙穴能改善肠内营养耐受性,帮助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妇科术后腹胀的疗效.方法 选择131例妇科手术术后出现腹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比较24h内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能有效缓解妇科手术术后出现的腹胀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枳香膏贴敷足三里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100例妇科腹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50例)、穴位贴敷组(50例),空白组术后予抗炎、补液等常规治疗,穴位贴敷组除术后常规治疗外,予枳香膏贴敷双足三里。经治疗后,将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排气及排便时间方面,穴位贴敷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临床证候缓解方面,穴位贴敷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2小时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指标方面,穴位贴敷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香膏贴敷足三里能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对因手术产生的临床不适症状有着明显的缓解及治疗作用,从而有助于患者身、心上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硬膏穴位贴敷与中药喷雾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两组术后均予以常规治疗(肢体锻炼+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安慰剂穴位贴敷,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利用中药硬膏穴位贴敷与中药喷雾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淋巴水肿改善效果,并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水肿、疼痛、肩部活动受限、乏力、食欲不振)、上肢周径、肩关节活动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各项淋巴水肿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上肢周径均小于治疗前,且同时段比较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5.0%,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可采用中药硬膏穴位贴敷与中药喷雾联合治疗,有利于减轻不适症状,提高肩部活动能力,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徐洁君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16-1517
目的:观察薄荷油调制生大黄粉贴敷神阙穴治疗脑梗死后便秘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用薄荷油调制生大黄粉贴敷神阙穴并予便秘护理常规,对照组予便秘护理常规加绕脐揉腹。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排便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排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荷油调制大黄粉穴位贴敷的方法可以使脑梗死患者保持大便通畅,从而较少因便秘引起的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123-126
目的观察复方大黄粉穴位贴敷对湿热内阻型肝硬化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湿热内阻型肝硬化便秘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实验组给予复方大黄粉神阙穴穴位贴敷;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神阙穴穴位贴敷。5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粪便性状、便秘症状积分及口服乳果糖的剂量。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粪便性状评分、便秘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大黄粉穴位贴敷对湿热内阻型肝硬化患者便秘临床效果确切、显著,且安全可靠,推荐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坐浴、穴位贴敷、普济痔疮栓三联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普济痔疮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坐浴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肛门功能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舒张压)水平、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肛缘水肿发生情况、肛缘水肿消失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术后第14天,观察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肛管静息压均高于对照组,肛管高压带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第1天,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肛缘水肿分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缘水肿消失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坐浴、穴位贴敷、普济痔疮栓三联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可改善其肛门功能和术后肛缘水肿程度,降低其术后VAS评分,缩短其术后肛缘水肿消失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效果优于单纯普济痔疮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TDP灯照射对剖宫产术后腹胀病人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对80例择期行剖腹产术后腹胀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对照组40,观察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中药贴敷神阙穴,足三里穴位,配合TDP灯照射神阙穴。对两种护理效果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TDP灯照射对改善剖宫产术后腹胀症状有很好护理效果,促进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隔物灸对颅脑微创术后胃肠功能维护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颅脑微创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贴敷联合隔物灸治疗及护理,治疗后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疗效较:观察组治疗后胃肠功能评分为(0.71±0.26),优于对照组的(0.8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比义(P0.05);观察组肛门自主排气所需时间(h)为(27.41±4.5),首次排便时间(h)为(40.33±5.2),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2.50%(37/40),优于对照组的82.50%(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隔物灸对颅脑微创手术术后胃肠功能维护的临床疗效显著,护理操作中医特色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作为外治法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可行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以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以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症状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辅助穴位贴敷治疗能够缩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轻术后腹痛、腹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暖宝宝中药贴敷神阙穴、足三里对改善剖宫产后肠胀气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筛选符合条件的16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暖宝宝中药贴敷神阙穴、足三里,对照组常规使用新斯的明西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评定两组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首次恢复正常肠鸣音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6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94.000,P=0.008)。结论:暖宝宝中药贴敷神阙穴、足三里能够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尽早排气排便、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且安全有效,患者乐于接受,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预防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癌术后的住院患者9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和基础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药整肠散穴位贴敷,比较2组临床症状评分、血钾、胃肠减压管留置时间及FDGE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能较好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呕吐、恶心以及腹胀症状,缩短胃肠减压管留置时间、维持血钾浓度在正常值范围、降低FDGE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整肠散预防胃癌术后患者发生FDGE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是一个临床上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预防胃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在预防肛肠科术后患者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采用肛肠科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与具有温经活血的中药穴位贴敷三阴交、气海两穴。对照组在实验组方法的基础上,将中药穴位贴敷改为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及导尿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尿潴留及导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以有效减少肛肠科术后患者尿潴留及导尿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神阙穴联合穴位脉冲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化疗前给与静点昂丹司琼及肌注胃复安治疗。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予中药贴敷神阙穴联合穴位脉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5.22%,治疗组为95.65%。P0.05,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阙穴中药贴敷联合中频脉冲仪穴位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有显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110-112
目的探讨大黄粉敷脐联合中药热熨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大黄粉神阙穴贴敷加中药热熨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开塞露肛塞加口服麻仁丸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排便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排便次数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粪便性状分级和便秘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粉神阙穴贴敷联合中药热熨对下肢骨折术后便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煮散剂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在安阳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诊断为急性咳嗽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口服中药煮散剂加穴位贴敷治疗.疗程为6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疗效有效率、症候总积分减少和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煮散剂配合穴位贴敷可明显提高小儿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