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观察布拉酵母菌散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102例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镜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活检肠黏膜Geboes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4.51%(P<0.05)。治疗后,两组内镜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评分、血清TNF-α和CRP水平、活检肠黏膜Geboes指数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观察布拉酵母菌散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护肝、利胆退黄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散,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儿黄疽消退、肝脾回缩时间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总体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在黄疸消退、肝脾回缩等均有明显好转,观察组好转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 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肝功能TBIL、DBIL、TBA、ALP、GGT等指标均明显下降,除ALT,其他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拉酵母菌散联合基础治疗能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病婴儿肝脏功能,加速黄疸消退,同时还能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84例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调整饮食、胃肠解痉药和止泻药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po tid。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和TNF-α水平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8和TNF-α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IB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作用机制与其能抑制IL-8和TNF-α的表达,降低血清IL-8和TNF-α水平,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8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1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d,qd。两组疗程均为14 d。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以及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变化。观察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3%(P<0.05)。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较前明显降低,而ADL评分较前明显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DS及ADL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改善患者NDS及ADL评分,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娄朝胜 《中国药师》2016,(1):120-122
摘 要 目的: 探讨口服益生菌对腹部手术后患者炎症反应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腹部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予以等氮量、等热量营养、抗菌药物及支持治疗。观察组术后第3天加用双岐三联活菌胶囊630 mg,po,bid,连用7 d。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 d、7 d后炎症介质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感染并发症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1 d,两组血清(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血清白介素 6(IL-6)、hs-CRP、D-乳酸和DAO水平较术后1 d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IRS发生率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益生菌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可进一步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保护与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陈森华 《中国药师》2015,(10):1744-1746
摘 要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复方大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腹部手术后EPISBO患者7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予禁食禁水、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感染和胃肠外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奥曲肽注射液0.1 mg,im,q8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复方大承气汤每日1剂,分2~3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效果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49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复方大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EPISBO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抑制肠道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王洁  孙浩淼  王洪青  尹力扬  纵书芳 《安徽医药》2015,36(12):1517-1519
目的 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CMV肝炎婴儿120例,测定血清学、尿液及B超指标.分析血清IL-18、TNF-α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有效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IL-18、TNF-α较治疗无效组显著降低(P<0.05).CMV肝炎患儿治疗前血清IL-18和ALT、AKP呈正相关(P<0.05),TNF-α和ALT、AKP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IL-18、TNF-α水平对于CMV肝炎婴儿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同时可用于预测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47例)和普通组(47例)。两组患者均予降颅内压脱水、控制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等基础治疗。普通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qd;强化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qd,两组均连用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和IL-10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TC、TG和LDL-C水平均较前不同程度下降,HDL-C水平均较前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变化幅度较普通组更明显(P<0.05);两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不同程度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变化幅度较普通组更明显(P<0.05)。强化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优于普通组的80.85%(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降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抑制局部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活动期UC门诊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予调整饮食及5-氨基水杨酸1.0 g,po, ti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630 mg,potid。均连用10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PCT水平变化,比较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和P<0.01),且观察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UC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安全性好,与降低血清hs-CRP和PCT水平,抑制肠黏膜炎症反应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究瘀血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Lysholm、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MAM-1)水平的影响。 方法: 122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瘀血痹片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Lysholm、VAS和ADL评分,血清 IL-1、TNF-α、ICMAM-1水平变化及药品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与ADL评分均较前明显升高,VAS评分以及血清IL-1、TNF-α、ICMAM-1水平则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Lysholm评分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血清IL-1、TNF-α、ICMAM-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瘀血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患者的关节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谷氨酰胺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SAP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肠内营养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0.3 g·kg-1·d-1,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含150 mg异甘草酸镁的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天1次。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7,14 d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IL-6、IL-8、IL-10、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内毒素(endotoxin,ET)等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3,7,14 d后,联合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清DAO、D-乳酸、E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谷氨酰胺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SAP患者能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内科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420 mg,po,tid,连用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ALT、GGT、血清hs-CRP、IL 6和IL-8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IL 6和IL-8水平,抑制肝内炎症及免疫损伤,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 观察坤泰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早期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87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予坤泰胶囊治疗,对照组予替勃龙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FSH、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KI评分,以及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和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K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和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FSH和E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各项肝肾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坤泰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能有效改善患者早期症状和激素水平,疗效与替勃龙相当,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74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儿均予调整饮食、抗病毒、补液及预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温水冲服,连用72 h。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2h后,两组患儿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未见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可能与明显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控制肠黏膜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张惠燕 《中国药师》2017,(6):1071-1073
摘 要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辅助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10例按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血必净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应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 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 Ⅱ)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肺部感染程度及预后。记录患者治疗或症状改善时间,检测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60.00%,高于对照组的43.6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PIS 和APACHE 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PCT、hs CRP、TNF 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肺部炎症基本消失时间、应用抗菌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必净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辅助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预后改善显著,治疗时间缩短,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下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 观察改良结肠滴注法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肠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灌肠方式治疗15 d。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淀粉酶(AMS)、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观察患者腹痛或腹胀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MS、CRP、TNF-α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腹痛或腹胀缓解时间以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结肠滴注法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麻痹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广强  邱桂侠 《安徽医药》2015,36(11):1384-1386
目的 观察舍曲林治疗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疗效及对IL-6、IL-1β、TNF-α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50例,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予口服舍曲林,对照组予阿米替林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治疗前后抑郁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6、IL-1β、TNF-α血清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P < 0.05),但试验组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大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舍曲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张建伟  顿利杰 《中国药师》2013,(10):1557-1558
摘 要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68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饮食、降糖、降压、纠正贫血、保护肾功能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1.0 g,po,tid,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以及Scr、BUN、腰围、体质指数、腰臀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腰围、体质指数、腰臀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 6、TNF GFR及CRP等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7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MDA和NSE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SOD、MDA和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与清除自由基、降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有关。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po,qd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ivd,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及血清TNF-α、hs-CRP和IL-6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度和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TC、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以及血清TNF-α、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DL-C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TG、TC、LDL-C水平及血清TNF-α、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同时可降低血清TNF-α、hs-CRP和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有效,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