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民族文化与电影的关系密不可分。如何使民族文化更好地与中国电影相结合,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中国电影传统,吸取外国电影的有用经验,促进中国电影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则必须精准定位中国电影发展的目标和融入中国电影全球化的国际背景。  相似文献   

2.
类型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中流砥柱。推动中国类型电影繁荣发展的动力是多元的,本文尝试选取"电影产业""类型融合"和"消费动机"等概念作为关键词探究中国类型电影发展,提出了产业发展促成类型繁荣、类型融合成为最新趋势、期待心理催发消费动机的基本观点,并强调"中国特色"在研究中国类型电影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影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一种艺术形式,一种影像语言.置身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如何充分发挥影像的跨文化传播功能,成为当前我国电影业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我国的一些导演比如张艺谋、贾樟柯、李安等都对中国电影“走出去”做了一定的尝试,他们的电影关注个体、关注底层,通过电影中的社会底层反映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强调只有解决当前存在的实质性问题,中国才能真正强大.可见,中国电影人具备了跨文化传播的国际意识.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电影人探索出了适合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影诞生已有100多年了。时至今天,中国电影已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国际电影节多项奖项,涌现了不少世界级的导演和演员。但你可知道是谁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有规模的电影制片公司、拍摄了第一部无声故事片、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第一部武侠片、第一部彩色片和戏曲片?他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电影拓荒者、中国电影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张石川。  相似文献   

5.
我国于2017年3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自此,电影产业已经实现了有法可依,且上升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本文从政策经济和技术环境视角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背景,通过相关数据总结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进出口比例、内容制作、品牌塑造等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人的共识符号,也是人类结成稳定共同体的依据和内在动力。其中,精神文化的传承或再生产,是这种共同体的内聚和认同的源泉。电影艺术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影艺术,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1948年被誉为“中国现代电影前驱”的费穆拍摄了他的巅峰之作《小城之春》,电影中浓烈的诗意韵味,透露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中国传统美学的幽香。2002年中国“第五代导演”田壮壮拍摄了同名电影《小城之春》,以跨越时空更加理性客观的感受致敬经典故事。两版《小城之春》,两代中国电影导演,在横跨54年的同题诠释中,向我们传递了如何通过电影艺术来识别民族身份的重要话题。该文拟从不同时期电影人将电影语言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不懈追求,谈对中国电影创新发展的思考与期许。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对于电影而言,它是中国电影塑造和表现民族特色、民族价值理念的根基。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向国外市场迈进的同时,其身上所独有的文化特色逐渐削弱,一味迎合市场、取悦大众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本文基于传统文化视角,提出了中国电影需要改进的三个方面:保持自身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寻求民族化与国际化之间的融合点、回归再创作的新型电影。  相似文献   

8.
评述: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越来越小,中国越来越大。”比利时著名电影评论家路易·丹维尔在不久前举办的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这样说。在这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十分走俏,揭幕影片是中国导演徐克的《七剑》,压轴的则是中国导演陈可辛的《如果爱》;华人导演关锦鹏执导、郑秀文主演的影片《长恨歌》成为惟一一部角逐金狮奖的华语片。无独有偶,今年3月第22届比利时布鲁日国际电影节上,开幕电影是中国导演贾章柯的《世界》。“全球化缩短了世界之间的距离,人们突然发现中国的迅速崛起,而电影则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极好的窗口。与其说,中国电影走俏欧洲,不如说整个中国让欧洲着迷。”路易·丹维尔先生评价说。  相似文献   

9.
《对外大传播》2018,(4):67-67
中国的电影观众就像世界各地的观众一样,早就习惯看到好勇斗狠的动作明星代表美国对战坏蛋。但是,随着中国越来越果敢自信的外交政策在电影中展现,这个世界第二大市场的银幕上的英雄们正越来越多地打起中国的旗帜。一部新的动作电影《红海行动》在2018年春节档期登陆各大影院。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梳理和明确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整体态势,该文以中国知网期刊近10年发表的文献作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关科学知识图谱,从电影产业和文化传播等多角度进行考察,明确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性、价值和导向,具有其理论和实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研究经历了快速增长、稳步发展和逐渐成熟3个时期;跨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等关键词反映了该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研究从产出、合作到研究主题都已形成了初步的规模和范式,对于中国特色电影强国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