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学生焦虑情绪现状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山西省长治市3 21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山西省长治市中学生焦虑情绪阳性检出率为36.6%(1 175/3 210),其中农村中学生焦虑情绪阳性检出率(47.5%)高于城市(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80,P =0.000),父亲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中专及以上的中学生焦虑情绪得分分别为(22.65±11.62)、(19.11±11.91)、(17.40±11.54)分,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9%、33.7%、30.9%;母亲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中专及以上的中学生焦虑情绪得分分别为(22.70±11.57)、(18.73±11.54)、(17.55±11.84)分,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7%、33.0%、30.1%,随着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中学生焦虑情绪得分及阳性率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治市中学生存在较高的焦虑情绪问题,且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南阳市南召县农村留守中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和焦虑的现状,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关系,为该群体健康促进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9—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南阳市南召县地区6所乡镇中学抽取农村留守中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martphone Addiction Proneness Scale,SAPS)评估农村留守中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程度,使用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 BAI)衡量焦虑状况;比较不同特征农村留守中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和焦虑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智能手机成瘾评分和焦虑症状得分之间关系。 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 124份,最终纳入有效样本882人。平均年龄(15.25±3.12)岁,SAPS平均得分为(46.18±4.05)分,BAI平均得分为(22.38±3.14)分;重度智能手机成瘾发生率为25.85%,重度焦虑发生率为26.53%。男生、自评经济水平更低、吸烟的留守中学生SAPS评分相对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随着手机成瘾程度的提升,留守中学生BAI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1,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APS评分与BAI评分呈正相关(r=0.375, P<0.001),其中SAPS虚拟生活维度评分与BAI评分的相关性最大(r=0.308, P<0.001)。 结论 该地区农村留守中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和心理焦虑情况较严重,两者呈较强正相关关系,需要重点关注男性、低自评经济水平的学生中智能手机成瘾相关问题,开展针对该群体身心健康的管理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有效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3-4月在乌鲁木齐市20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8 242名中学生进行睡眠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并分析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睡眠质量得分为(4.97±2.48)分;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为28.44%,男生(26.36%)低于女生(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P<0.01)。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8.18±1.16)h/d,睡眠不足的检出率为48.24%。中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5.47%,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初中高于高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1.04、11.21、44.36,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性别、年龄、睡眠时间与体重指数(BMI)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睡眠时间与BMI呈现负相关关系,年龄与BMI呈现正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男生睡眠时间不足是导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23, 95%CI:1.04~1.47,P=0.02),未发现睡眠质量问题与超重肥胖存在统计学关联,亦未发现女生睡眠时间和质量问题与超重肥胖存在关联。结论 中学生睡眠时间与BMI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男生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3~6岁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为开展有效的儿童心理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8个幼儿园735名儿童, 采用中文版长处和困难问卷(Children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和自行设计的家庭基本情况问卷。结果 3~6岁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检出率为34.15%。男童的品行问题、同伴问题、困难总分的得分均高于女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女童(P<0.01)。由双亲看护的农村儿童的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困难总分得分均低于由非双亲看护的农村儿童(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独生子女、过去一年活动受限都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显著因素。结论 山东省农村3~6岁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4—2018年对河南省新乡市6 195名初高中生进行一般社会资料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11项)评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关联。结果 共6 194名青少年完成问卷,男性2 586名(41.8%),女性3 608名(58.2%),青少年焦虑情绪在男女性别中分布无明显差异(χ2=3.400,P>0.05)。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关爱(OR=0.969,95%CI:0.953~0.984,P<0.001)、母亲鼓励呈负相关(OR=0.974,95%CI:0.953~0.994,P=0.013);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控制(OR=1.088,95%CI:1.064~1.113,P<0.001)、父亲控制呈正相关(OR=1.042,95%CI:1.019~1.066,P<0.001)。青少年焦虑共病抑郁情绪和母亲控制(OR=1.065,95%CI:1.035~1.096,P<0.001)和父亲控制(OR=1.068,95%CI:1.038~1.099,P<0.001)显著正相关。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中关爱是青少年焦虑的保护因素,控制是青少年焦虑的危险因素,尤其父亲控制是青少年的抑郁共病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银川市城区中学生高度近视流行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在非睫状肌麻痹情况下对银川市中学生的眼屈光状态指标进行采集,同时对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各年级学生共检查5 951人(11 902眼),近视眼的检出率为73.71%(8 773眼),其中高度近视检出率为11.12%(1 324眼);正视眼检出率为24.68%(2 937眼)。初中生高度近视检出率为8.09%(612眼),高中生高度近视检出率明显高于初中生,为16.41%(712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300,P=0.000)。女生高度近视检出率为12.06%,高于男生高度近视检出率为10.18%(χ2=48.431,P=0.000);右眼高度近视为700眼(5.88%),左眼高度近视为624眼(5.24%)(χ2=10.809,P=0.001)。中学生高度近视平均屈光度为(-7.57±1.38)D,其中初中生为(-7.48±1.25)D、高中生为(-7.65±1.47)D、中学生平均屈光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59,P=0.068)。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家族史及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与学生近视程度存在关联,各因素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学生高度近视构成呈随年级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性别、家族史及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是学生近视形成及近视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应在高度近视的形成过程中进行监控和医源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19)流行对儿童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儿童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2月12-20日通过问卷星形式随机抽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20 57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由父母填写自编“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一般性资料采用描述分析,对儿童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73.70%家庭亲子互动时间增加,69.85%家庭亲密度增加,63.63%儿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增多,37.39%作息不规律,31.26%出现活动过多行为,20.37%睡眠异常;2)不同居住地学龄前儿童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0.891,P<0.001);3)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儿童家长在情绪、家庭亲密度、疫情压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14.824、10.914、18.254,P<0.01);不同居住地儿童家长在情绪、认知、家庭亲密度、疫情压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68.398、50.240、56.027、54.250,P<0.001);4)家长情绪、家长认知、疫情压力与儿童行为呈负相关,家庭亲密度与儿童行为呈正相关(P<0.001),回归分析家长情绪、家庭亲密度、认知、疫情压力依次进入方程(F=733.447,P<0.01,△R2=0.125),可以解释儿童行为12.5%的变异。结论 CoV-19流行期间儿童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延长、作息不规律、活动过多及睡眠问题;在疫情期应给予城市和乡镇学龄前儿童更多关注;维持疫情期间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家庭环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19)流行对儿童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儿童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2月12-20日通过问卷星形式随机抽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20 57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由父母填写自编“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一般性资料采用描述分析,对儿童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73.70%家庭亲子互动时间增加,69.85%家庭亲密度增加,63.63%儿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增多,37.39%作息不规律,31.26%出现活动过多行为,20.37%睡眠异常;2)不同居住地学龄前儿童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0.891,P<0.001);3)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儿童家长在情绪、家庭亲密度、疫情压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14.824、10.914、18.254,P<0.01);不同居住地儿童家长在情绪、认知、家庭亲密度、疫情压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68.398、50.240、56.027、54.250,P<0.001);4)家长情绪、家长认知、疫情压力与儿童行为呈负相关,家庭亲密度与儿童行为呈正相关(P<0.001),回归分析家长情绪、家庭亲密度、认知、疫情压力依次进入方程(F=733.447,P<0.01,△R2=0.125),可以解释儿童行为12.5%的变异。结论 CoV-19流行期间儿童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延长、作息不规律、活动过多及睡眠问题;在疫情期应给予城市和乡镇学龄前儿童更多关注;维持疫情期间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家庭环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幼儿焦虑状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哈尔滨市的两所幼儿园732名3~6岁幼儿,以Spence学龄前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幼儿母亲进行测查。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样本中有焦虑情绪的幼儿占所调查人数的14.1%。焦虑情绪的发生率无性别差异(χ2=0.764,P>0.05)。3~6岁组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16.3%、13.8%、12.6%、12.3%,经检验四个年龄组焦虑情绪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5,P>0.05)。各焦虑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最高为躯体伤害恐惧,其次为分离焦虑(F=90.377,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学历、母亲工作压力、幼儿性格特点及父母在对待教育幼儿的问题上观点一致性与幼儿焦虑情绪显著相关。 结论 哈尔滨市幼儿焦虑情绪的检出率较高,幼儿的性格特点及家庭因素等对幼儿焦虑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陪护家属焦虑现状,分析产生焦虑的影响因素,为调节癌症患者家属焦虑情绪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抽取湖南省某肿瘤医院的234例住院癌症患者的陪护家属,采用包含基本情况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的问卷调查其心理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用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病情其陪护家属的焦虑SAS标准分。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234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26份,有效回收率96.58%。该医院癌症患者家属焦虑发生率为69.91%,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为(55.67±10.60)分,显著高于普通人群(t=36.722,P<0.001)。不同年龄(F=12.032,P<0.001)、与患者的关系(F=2.487,P=0.024)、文化程度(F=15.333,P<0.001)、陪护时间(F=5.215,P<0.001)的家属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不同部位(F=2.291,P=0.014)、癌症分期(F=4.300,P=0.006)、治疗时间(F=4.333,P=0.002)、疼痛程度(F=6.388,P<0.001)、自理程度(F=8.026,P<0.001)、对待疾病态度(F=28.788,P<0.001)、对疾病知情程度(F=6.808,P=0.001),其家属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癌症患者家属人群中焦虑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焦虑的程度既与家属年龄、与患者关系、文化程度、陪护时间等特征有关,也和患者的疾病病情、患病时间、对待疾病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初中生的生活方式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月采取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并调查了徐汇、长宁、黄浦、闵行和奉贤5个区的5所普通公立初级中学学生3 108名,采用自编问卷和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学生个人、家庭、学校情况以及生活方式等。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 021份,上海市初中生的生活方式问卷因子分均大于3分,除睡眠状况评分以外,其余各因子优于全国水平(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个人特征中,男生在睡眠状况、体育锻炼以及生活满意度的评分优于女生(P<0.01),而女生则在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方面优于男生(P<0.01);独生子女的饮食、卫生习惯评分优于非独生子女(P<0.01)。家庭因素方面,核心家庭学生的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均高于非核心家庭者(P<0.01);父母无不良嗜好的初中生在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均要优于有不良嗜好者(P<0.05)。学校因素中,不同学习压力、不同学习氛围的学生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学习氛围、年级、学习压力、学校所在区县、家庭经济、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和父母不良嗜好等因素对初中生生活方式有较强的影响作用(P<0.05),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122.413,P<0.01,R2=0.374)。 结论 初中生生活方式受个体、家长和学校等多维度影响,应建立综合性的干预机制,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长治市城区4~6年级小学生营养与食品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饮食习惯,为下一步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9-12月抽取长治市城区8所小学4~6年级的1 265名小学生进行《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行为问卷》的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偏低,其中营养知识调整得分低于食品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7,P<0.001)。营养知识得分六年级学生高于四五年级的学生(F=15.600,P<0.001),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19.280,P<0.001)。食品知识得分女生高于男生(t=2.840,P=0.005)。有70.7%的小学生每天吃早餐;21.7%和36.0%的小学生可以保证每天吃鸡蛋和奶类;53.9%的小学生每天可以吃水果,而39.6%和24.1%小学生会吃油炸食物和腌制食物超过一周一次; 29.0%和29.9%的小学生会吃烧烤食品和膨化食物超过一周一次。小学生实际获得知识途径前两位为电视网络(49.2%)、父母(25.4%)。而小学生更愿意通过讲座(43.5%)、网络途径(40.0%)获得相关知识。结论 调查对象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偏低,存在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亟需通过健康教育来进行干预,提高调查对象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玉树震后中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复原力等因素的关系,为今后救灾援助、生命价值观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命价值观问卷和青少年心理复原力量表对震后玉树3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玉树独生与非独生的中学生在生命价值观总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3,P0.05);2)玉树震后初中生与高中生在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精神价值、超越价值及生命价值观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5,P0.05);3)不同家庭受灾程度的中学生在生命价值观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0,P0.05);4)玉树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总分与心理复原力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因子显著正相关(P0.05),生存价值与情绪控制显著负相关(P0.05);5)心理复原力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因子对生命价值观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震后玉树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受家庭受灾程度、是否独生的影响;心理复原力越高,他们表现出的生命价值取向越强,心理复原力可以正向预测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湖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7年抽取湖南省8 129名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17年湖南省中小学生总体视力不良率为64.9%,有随教育阶段(小学44.4%,初中73.2%,高中78.8%)升高的趋势(χ2趋势=702.732, P<0.001);轻度、中度、重度视力不良率分别为6.6%,19.9%和38.5%,其中轻度视力不良率(小学8.1%,初中6.8%,高中4.6%)随教育阶段升高而减少(χ2趋势=25.452,P<0.001),重度视力不良率(小学17.0%、初中44.2%、高中56.3%)随教育阶段升高而升高(χ2趋势=870.331, P<0.001);各教育阶段学生轻度、中度、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65.232,P<0.001),随教育阶段升高,轻度、中度视力不良构成比下降,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上升。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县城(χ2=10.013, P=0.002),女生高于男生(χ2=86.021, P<0.001),城区和县城女生分别高于城区和县城男生(χ2=29.891及63.352, P<0.001),城市男生高于乡镇男生(χ2=17.228, P<0.001)。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环境影响因素中,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超过2 h(OR=0.725,95%CI:0.661~0.796)及监护人和老师经常提醒读写姿势(OR=0.793,95%CI:0.720~0.873)为保护因素,平均每天写作业超过2 h(OR=1.520,95%CI:1.383~1.67)及平均每天使用电子设备上网超过2 h(OR=1.358,95%CI:1.224~1.507)为危险因素。 结论 2017年湖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及重度视力不良率均较高,且随教育阶段升高。城市为重点地区,女生为重点人群。应采取措施减少中小学生写作业时间及使用电子设备时间,监护人及老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和增加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的忽视现状,分析中学生的忽视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的原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选定的中学抽取9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中国农村中学生忽视状况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忽视率与忽视度评价忽视状况,并分析忽视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1)本资料忽视率为35.29%,忽视度为47.75%,其忽视率显著高于本国城市中学生(χ2=7.200,P0.01),而忽视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大部分学生仅在单个层面受到忽视,极少部分学生是多个层面同时受到忽视;3)学生在情感和教育层面受忽视较重,如父母关心子女的情感问题、帮助子女树立自信心、学校注重子女的全面发展等项目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4)中学生受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子女与父亲关系及子女的性别。结论农村中学生较城市中学生更易受到忽视,并以教育、情感层面受忽视严重,家庭、学校及社会应积极预防学生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湖南省城乡学生常见病检出情况,为制订相关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随机抽取湖南省3个城区和3 个郊县共39所学校,调查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和大学一至三年级学生,每个年级随机选择1~3个班共80名学生,分别检测学生的视力、身高、体重、牙齿患病情况。 结果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6.58%,城区(68.67%)高于郊县(63.21%),女生(71.84%)高于男生(60.92%),高年级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龋患检出率为49.26%,城区与郊县没有差异,但女生(53.26%)高于男生(44.97%),低年级高于高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龋失检出率为7.24%,龋补检出率为5.29%,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营养不良、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29%、8.47%,均是男生高于女生,郊区高于城区(均P<0.05);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2.50%,男生高于女生,城区高于郊县(均P<0.05)。 结论 湖南省学生常见病仍处于较高水平,学校卫生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初高中生的性别角色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和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作用。方法 于2018年10月,采用性别角色量表(BSRI)、交往焦虑量表(IAS)、自我接纳问卷(SAQ)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大庆市9所学校的2 399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分别为874例(36.43%)、378例(15.76%)、343例(14.30%)和804例(33.51%),且性别(男/女)和学历(初/高中)可显著影响性别角色分布(χ2=45.35、9.44,P<0.01)。四种性别角色在IAS和SAQ得分上差异显著(F=127.15、79.11,P<0.001),双性化社交焦虑得分最低、自我接纳得分最高,女性化则与之相反。当以双性化为对照时,自我接纳在男性化与社交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女性化和未分化与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分别为62.36%、56.67%和70.30%。潜在剖面分析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积极型、混合型和消极型三类。以消极型为对照时,在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类型中,自我接纳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有显著差异(△R2=0.005,P<0.001),具体为积极型的效果优于消极型(β=0.33,P<0.001)。结论 不同性别角色个体的自我接纳水平可预测其交往焦虑水平,但在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类型中自我接纳对交往焦虑的预测作用有所差异。故今后,若欲通过提高初高中生自我接纳水平以减少其遭受社交焦虑困扰的风险时,父母应更多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以利于自我接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的追踪研究,探讨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的变化特点,为进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694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4年的问卷调查。学生填写一般情况及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家长填写一般情况、焦虑自评量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结果 1)2009、2011、2013年社交焦虑检出率分别为23.5%、22.5%、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1和2013年社交焦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5)。2)2009年的社交焦虑学生,2011年、2013年仍被检出的百分比是40.49%、22.70%;2011年的社交焦虑学生,2013年调查时有49.36%仍存在社交焦虑。3)2009年,3年级和5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2011年,5年级和6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5)。4)小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受是否独生、家长是否争吵影响大;初中生受性别影响更大。5)家长抑郁仅在2011年对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有影响;家长焦虑仅在2011年和2013年且仅对女生社交焦虑检出有影响。结论初中高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较高;家长焦虑、抑郁情绪对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陕西关中农村两贫困县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家庭影响因素,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5月选取陕西关中两贫困县在校小学生1 000名,用Conners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完整的836例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不同年级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焦虑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四、五年级儿童在品行问题和焦虑两因子得分上,四、六年级儿童在学习问题和冲动-多动两因子得分上,五、六年级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焦虑因子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男童在心身问题和焦虑两因子得分上高于女童(P<0.01)。3)不同经济状况儿童在学习问题和冲动-多动因子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学习问题因子上贫困家庭儿童得分较家庭经济一般和较好的儿童均高,冲动-多动因子上家庭贫困儿童得分高于家庭较好儿童。4)母亲不同文化程度儿童在焦虑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1,P<0.05)。其中,母亲小学文化程度的儿童焦虑得分高于母亲大学文化程度儿童。结论 陕西关中农村贫困学龄儿童存在一定的行为问题,家庭影响因素不可忽视,应该引起学龄儿童家长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小学高年级儿童家庭教养方式进行调查,并分析教养方式对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陕西澄城、白水两贫困县各4所小学4~6年级833名学生,用程灶火编制的“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和苏林雁编制的“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1)在激励-惩罚维度得分上女生高于男生(P=0.001)。不同年级学生在尊重-羞辱、关心-袒护、宽容-放纵、管教-控制、期望-苛求维度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儿童在民主-独裁、关心-袒护、宽容-放纵、管教-控制和期望-苛求维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在民主-独裁、宽容-放纵、管教-控制、期望-苛求4个维度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性别、年级、家庭经济条件、父亲不同文化水平间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六年级学生抑郁得分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尊重-羞辱维度及与母亲关心-袒护维度均呈正相关(r=0.167 6,0.161 8,0.172 6)。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抑郁得分与民主-独裁和宽容-放纵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174 2,-0.104 5)。父亲小学和大学文化程度的儿童抑郁得分与期望-苛求维度均呈负相关(r=-0.351 2,-0.241 3)。结论 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在养育儿童中存在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导致儿童产生抑郁的外部因素,应该引起学龄家长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