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分析疲劳裂纹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将塑性应变能和临界平面结合起来,同时引入剪应变能比例因子,提出一种新的多轴损伤参量,通过试棒单轴低循环疲劳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得到总的塑性应变能,进而得到一种新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了最佳剪应变能比例因子。使用该模型、Chen-Xu-Huang(CXH)模型、Liu-Wang(LW)模型对某型发动机涡轮盘销钉孔低循环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并与真盘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预测误差为20.5%,优于CXH和LW模型。  相似文献   

2.
多轴疲劳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高桦 Brow.  MW 《机械强度》1996,18(1):9-13
介绍多轴疲劳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1)非比较加载引起的附加循环化。(2)最大剪切平面与自由表面相对取向对疲劳寿命的影响。(3)零部件承受多轴疲劳载荷时寿命的估算。本文就目前所采用的单参数双参数疲劳寿命估算准则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陈旭  焦荣  安柯  吴忠 《机械设计》2003,20(2):22-24,36
通过Visual Basic6.0各种控件和算法的运用,编制的“多轴低周疲劳寿命预测软件(MLCFP1.0)”,涉及多种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特别适用于结构中出现非比较、多轴应力状态的情况,为多轴疲劳下的寿命预测提供了解决的有力工具。本软件还留有新模型的嵌入接口,数据处理过程实现多文件操作。后处理绘图软件LCF FIGURE1.0,能给出标准的疲劳寿命预测图形,其保存文件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4.
多轴疲劳的应变——寿命曲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少汴 《机械强度》1999,21(4):305-306
用局部应力应变法进行疲劳寿命估算,必须使用应变-寿命曲线,单轴疲劳的应变-寿命曲线,对疲劳研究人员已是众所周知,而多轴疲劳的应变-寿命曲线则还很少进行研究。本文就泊松比在弹性应力状态和塑性应力状态下对多轴疲劳应变-寿命曲线的不同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多轴低周疲劳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引言在对单轴低周疲劳的研究基础上,已泛开展了对于多轴低周疲劳的研究。Garud[‘],Brown和Miller”’分别对多轴疲劳的研究进行了评述,目前对于多轴低周疲劳破坏的损伤积累和寿命估算主要有三种方法:即等效应变法、能量法和临界面法。它们多为经验的或半经验的,还没有形成一种对各种材料和载荷普适的理论。在多轴应力状态下工作的构件往往经受的是非比例加载,例如构件的缺口报部往往处于多轴应力状态下,其应力、应变非常复杂,可能是非比例的,而缺口总是裂纹的优先萌生地。由于在非比例循环载荷下,其应变主轴不断旋转,建立…  相似文献   

6.
于海生 《机械强度》2000,22(4):253-255
在应变控制比例与非比例载荷条件下,应用vonMises及Tresca屈服函数分别结合Mroz多表面强化模型研究了08X18H10T不锈钢材料的低周循环特性。给出08X18H10T不锈钢在柢周多轴应变控制加载条件下用能量理论进行了寿命预测及其试验验证。应用Tresca屈服函数结合Mroz多表面塑性流动理论进行寿命预测能够很好地描述试验结果,应用von Mises屈服函数结合Mroz多表面塑性流动理论在工程计算中进行寿命预测,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叙述蠕变-疲劳寿命预测的应变能区分法的数值计算方法(简称SEP-NCM),SEP-NCM是采用SEP的数学模型;寿命预测的方程常数由数值计算确定,它主要用于蠕变-疲劳行为的分析和寿命预测。由于它的试验程序简单,试验类型单一,预测精度好,因而易于使用,并使处一拉-拉循环应力下的一批构件寿命预测准确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由于疲劳研究的重要性和多轴疲劳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多轴疲劳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通过比较现有的三种寿命估算方法,由静强度准则引伸出的等效应力(应变)法、能量法和临界平面法,分析了其各自的特点。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控制多轴疲劳损伤的参量,并以疲劳试验中所获得的数据验证了新建的寿命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9.
陶志强  张鸣  朱煜  成荣  王磊杰  李鑫 《机械强度》2021,43(3):719-725
提出一种基于权平均最大剪切应力临界面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基于改进的Wang-Brown多轴计数法,提出了一种多轴载荷下临界面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通过权平均所有计数反复中具有较大法向拉伸应力的最大剪切应力平面的位相角来确定整个载荷历程的临界面,提出的权函数定义为各个计数反复中的剪切应力范围与所有反复中最大剪切应力范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的应变能模型(SEM)包含了作者提出的应变能力区分法(SEP)和应就能频率分离法(SEFS)。SEP和SEFS是著名的应变范围区分法(SRP)、频率分离法(FS)和Ostergren模型的综合与改进。比较了上述五种寿命预测方法对三种不同强度和延性材料1Cr18Ni18Ti、GH36和GH33A(包括三种不同工艺条件)的蠕变-疲劳寿命预测能力,SEEP与SEFS比其他三种方法较佳。最后,对GH33A在700℃下的时间相关疲劳断口分析表明与其寿命长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材料多轴高低周疲劳失效准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轴疲劳自研究以来,对于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分别出现了许多方法和准则.高周多轴疲劳的研究准则包括等效应力准则、临界面应力准则和应力不变量准则,其中研究比较多的是临界面应力准则.低周多轴疲劳的研究准则包括等效应变准则、临界面应变准则和能量准则,其中研究比较多的是临界面应变准则和能量准则.在这些准则中,真正普遍接受和有工程价值的并不多.文中就国内外多轴疲劳研究发展中比较有价值的准则进行概括和总结,简述各种准则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机械强度》2017,(6):1457-1462
以某型橡胶球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结合开裂能理论和优化理论的橡胶元件的疲劳优化方法。该方法使用开裂能预测橡胶结构的疲劳寿命,利用应力作为结构优化参量,以疲劳寿命结果指导橡胶结构优化,实现了橡胶弹性元件结构的理论优化和疲劳寿命预测,并为缩短橡胶弹性元件的结构开发周期提供了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力场强法在多轴疲劳寿命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将预测疲劳寿命的方法--应力场强法理论初步应用到单轴加载和多轴加载下的疲劳寿命估算。同时,对于单轴加载和多轴比例加载给出预测算例,并与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应力场强法是一种较好的预测多轴疲劳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剪切形式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尚德广  王德俊 《机械强度》1999,21(2):141-144
在多轴损伤临界面的基础上,结合多轴疲劳损伤和裂纹萌生与扩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剪切形式的多轴疲劳损伤参量,该参量不含有材料常数,进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经多轴疲劳试验验证表明,所建立的寿命预测模型可同时适用于多轴比例与非比例循环加载。  相似文献   

15.
在概率统计平均的意义上重新解释传统的两个随机变量干涉分析的基本概念及模型,将干涉模型解释为载荷加权平均模型.具体地讲,是将应力一强度干涉模型解释、拓展为强度超越载倚概率的(载荷)统计加权平均模型,或作为应力水平函数的条件疲劳失效概率的载荷统计加权平均模型.这样,传统上只能应用于相同量纲随机变量(例如应力与强度,或载荷循环数与疲劳寿命)的干涉模型可以拓展应用于具有不同量纲随机变量(例如应力与寿命)的情形,即具有不确定性的循环载荷下的疲劳失效慨率(寿命小于指定值的慨率)或可靠度(寿命大于指定值的概率)计算.应用这样的模型,可以很方便地根据几个确定性恒幅循环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分布预测具有不确定性的恒幅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失效概率或可靠度.文中还证明,先由寿命分布推导给定寿命下的疲劳强度分布,再根据应力-强度干涉模型计算可靠度的传统公式本质上与文中提出的统计平均模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带缺口试件进行了同相和异相热疲劳试验,并借助轴对称热疲劳力学行为的有限元数值分析程序,计算和分析了缺口处的复杂应力和应变,探讨用当量应变范围和当量塑性应变能密度评价热疲劳寿命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一定加载范围内,当量应变范围和当量塑性应变能密度都可以作为评价复杂应力状态下热疲劳寿命的有效力学参量,而且不受试件形状和尺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阻变化的高周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斌祥  郭乙木 《机械强度》2002,24(4):579-583
研究金属材料在不同损伤机理时的基于电阻变化的损伤定义,在传导电流的导电截面与承载截面等价的假设条件下,其与有效截面的损伤定义等价。针对纯弯旋转高频疲劳试验,分析考虑材料损伤分布不均匀及电阻率变化的损伤最大值的测量公式,其具有超几何函数的形式;分析表明在材料损伤为0-0.6时其与假设损伤均匀且不计电阻率的情况差别不大,并提出一种近似公式。对结构钢的高周疲劳进行测量,结果与理论预测能较好符合。  相似文献   

18.
多轴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对多轴比例和非比例加载下的疲劳试样的断口面和外表面进行扫描观测分析。根据薄壁管拉一扭复合加载试件断口附近表面观测结果,统计其裂纹扩展的位向,研究多轴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机理。研究表明,多轴疲劳裂纹主要是沿最大剪切平面或垂直于管形试样的轴线方向扩展。在多轴比例加载条件下,裂纹分布的分散性较小。在非比例加载条件下,随着相位差的增大,分散性增大。  相似文献   

19.
高温多轴疲劳损伤与寿命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能  尚德广 《机械强度》2004,26(5):576-582
介绍国内外疲劳一蠕变交互作用研究的一些进展,其中包括微观裂纹萌生及扩展机理的研究、高温多轴疲劳一蠕变实验的发展。对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疲劳一蠕变损伤累积模型及寿命预测方法,即线性损伤累积模型、损伤率法、延性耗竭法和过应力法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并对这几种方法在多轴领域的改进和推广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