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绵阳市0岁~12岁儿童发锌、铁、铜、钙和镁含量,为评价儿童个体营养状况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发样经酸解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五种元素含量。结果:243名儿童头发中锌、铁、铜、钙和镁含量均值分别为90.5μg/g,29.1μg/g,11.6μg/g,356μg/g和33.6μg/g。不同年龄组发中锌和镁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发铁、铜和钙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儿童发锌、铁、铜、钙和镁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儿童头发中铁含量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绵阳市0岁~12岁儿童锌、铁和铜营养水平较好,发钙和镁含量总体水平较低,应加强钙和镁元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低苯丙氨酸饮食对PKU患儿血液微量营养素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4个饮食控制的PKU患者(PKU组)和70个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对照组),分别进行微量营养素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的测定。结果:对照组与PKU组患儿的血钙、镁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U组患儿Hb、血铜、锌、铁和硒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维生素E、维生素A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7.2%的PKU患者维生素E水平低(<15.1μmol/L),PKU患者的血清维生素C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及8-OHdG含量明显升高,SOD和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5)。结论:PKU患儿的抗氧化能力降低,可能与血清中微量营养素(铜、锌、铁、硒、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台州市椒江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及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1200例0~6岁儿童静脉血中铜、锌、铁、钙、镁、铅元素进行测定。结果:微量元素缺乏率依次为钙15.92%、锌16.67%、铁14.41%、铜1.58%、镁0.67%,铅中毒率为3.75%;婴幼儿组铜、锌、铁、钙、镁缺乏率均显著高于学龄前组(P<0.05),但铅中毒率显著低于学龄前组(P<0.05);ADHD患儿血铅的含量高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血锌的含量低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结论:ADHD患儿存在血铅、血锌异常现象;婴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应重点防治钙缺乏和锌缺乏,同时学龄前儿童还应重点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的现状,为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保障学龄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预防严重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2 000名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锌、钙、镁、铁、铜含量。对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进行t检验,并对铁、钙及锌的全血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 000名学龄前儿童中以铁、锌、钙缺乏为主,铁缺乏占42.17%,锌缺乏占38.83%,钙缺乏占20.83%。微量元素缺乏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儿童各种微量元素缺乏分别占31.33%和47.65%,并以钙、铁缺乏的差异显著(P<0.05)。全血中钙含量和锌含量之间呈负相关(P<0.01),回归系数为-25.093,相关系数为0.225;锌含量和铁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回归系数为6.328,相关系数为0.749。结论:学龄前儿童锌、铁、钙缺乏较为普遍,且农村多于城市。全血中锌和铁以及锌和钙含量之间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911名儿童指血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璐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53-356
目的:了解吐哈油田儿童指血的微量元素含量及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911例儿童微量元素钙、锌、铜、铁、镁。结果:在不同年龄组间,镁、铜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锌、钙、铁含量差异显著(P值均<0.01)。锌、铁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钙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婴儿组缺铁的比例最高,学龄组男童缺钙的比例最高。结论:吐哈油田儿童存在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应注意均衡饮食,加强铁、钙、锌、铜的补充及促进其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弱视与血清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36例5~12岁的弱视儿童进行微量元素锌、铁、铜、钙、锰、硒含量检测,并与120例同龄正常儿童比较。结果:与正常儿童比较,弱视儿童血清锌、硒含量明显低下(P<0.01,P<0.01),而钙、锰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1),铁、铜含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量元素锌、硒含量与弱视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显示弱视儿童部分血清微量元素异常,锌、硒含量降低可能是儿童弱视发生的原因之一,提出补充适量锌、硒食物及制剂可提高弱视儿童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儿童营养不良与微量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儿童营养不良与微量元素锌、铜、铁、钙和锰的关系。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78例营养不良患儿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1)不同类型的营养不良患儿之间发锌、铜、铁、钙和锰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2)营养不良患儿发锌、铜、铁、钙和锰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或P<0.05)。(3)营养不良患儿补充微量元素后,发锌、铜、铁、钙和锰含量明显高于补充微量元素前,差异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营养不良儿童与锌、铜、铁、钙和锰等元素缺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体内含有铜、锌、钙、铁、镁这5种微量元素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作出相应措施,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0-6岁的500名儿童取血,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这500名儿童进行微量元素的测量。结果:不同年龄段,除铜(P>0.05)外,锌、铁、钙、镁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年龄的增长,儿童体内镁、锌、铁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钙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本地区儿童普遍存在锌、铁、钙3种元素的缺乏,年龄越小,越易发生锌、铁、钙的缺乏,提示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增加锌、铁、钙的摄入并加强其吸收。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肺炎患儿微量元素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100例正常儿童进行钙、铁、锌、镁、铜的含量检测。结果:肺炎组钙、铁、锌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重型肺炎患儿的钙、铁、锌、镁、铜含量均比轻型肺炎患儿的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钙、铁、锌等元素的代谢存在一定改变,应给予合理补充,以协助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0.
矿物质与儿童营养性疾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章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698-4700
目的:探讨儿童营养性疾病与矿物质元素钙、镁、铜、铁、锌、铅含量异常的相互关系。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62例佝偻病、96例营养不良、268例营养性贫血患儿的血清矿物质元素检测结果与正常儿童检测结果进行1∶1配对对照。结果:营养不良组患儿血清铁和锌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镁、铜、钙和铅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佝偻病组患儿血清钙和血清锌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血铅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镁、铜、铁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营养性贫血患儿血清铁、铜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血铅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镁、锌、钙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体内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异常与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预防儿童营养性疾病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水、肝硬化腹水、肿瘤胸腹水与非结核性炎症性胸腹水中的铜、锌、钙、镁、铁含量是否一致。方法利用原子吸收的方法测定其胸腹水中的铜、锌、钙、镁、铁含量。结果25例结核性胸腹水均值分别为:铜14.30±4.01、锌24.60±4.00、钙1380±200、镁920±58、铁33±11.7。21例肝硬化胸腹水的均值分别为:铜14.70±1.70、锌24.40±1.60、钙1350±89、镁940±48,18例肿瘤病人胸腹水均值分别为:铜14.10±6.60、锌26.10±7.80、钙1220±398、镁1040±20、铁7.4±3.8。21例非结核炎症性(简称炎症性)胸腹水均值分别为:铜14.20±4.70、锌26.71±10.7、钙1315±216、镁910±79、铁10±3.5。经统计学处理:铜、锌、钙、镁含量没有显著差别(P〉0.05),而铁含量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结核性胸腹水中的铁含量最高,肝硬化胸腹水的铁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6~36月龄儿童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微营养素摄入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12年3月至9月,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制定的24小时膳食调查问卷询问318名主要养育人关于儿童过去24小时的膳食情况,同时测定儿童体重、身长,未梢血血红蛋白和微量元素锌、铜、镁、钙、铁。结果儿童轻度低体重发生率为5.97%,生长迟缓发生率为1.89%,超重发生率为14.47%,肥胖发生率为5.35%。轻度贫血发生率16.04%,1例中度贫血。锌缺乏发生率为78.1%,铁缺乏发生率为13.5%,铜、钙和镁未见异常。锌、血红蛋白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38、28.543,均P〈0.05)。6~12月龄组缺锌和贫血发生率较其他年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0、28.166,均P〈0.05)。膳食矿物质锌、铁摄入量明显低于推荐摄入量或适宜摄入量;添加辅食的月龄大(OR=1.384,P=0.003)、摄入的零食种类多(OR=1.749,P=0.046)为缺锌的危险因素。身高为中上及以上的儿童,膳食维生素c、钙、母乳摄入量较身高低于中上的儿童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1.90、2.04,均P〈0.05)。结论深圳6~36月龄儿童的轻度贫血、锌缺乏症、肥胖和超重问题较多。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注重营养均衡,特别是合理摄入微营养素,有利于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带血铅、铜、锌水平与血细胞指数及铁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描述性研究方法,分别测定纳入研究的433名新生儿脐带血铅、铜、锌、铁水平,铁蛋白、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新生儿脐血铅、铜、锌以及铁浓度分别为4.8(2.9,8.1)μg/dl[中位数(P25,P75)],88.4(34.3,156.8)μg/dl,104.2(49.8,176.2)μg/dl和98.5(32.7,137.1)μg/dl。低血铅组新生儿脐血血锌以及血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高血铅组新生儿,而血清铁水平则显著高于高血铅组新生儿(P<0.05)。脐血血铅浓度与血铜、血锌浓度及白细胞水平成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12,0.24及0.30,P均<0.05),而与血清铁成明显负相关(r=-0.25,P<0.05)。结论:孕期铅、铜等微量元素与胚胎期造血以及铁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体内锌(Zn)、铁(Fe)、钙(Ca)、镁(Mg)、铜(Cu)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nodicstrippingvoltammetry,ASV)检测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各元素中以缺Ca最多,其次为Zn、Fe、Cu缺乏。不同年龄之间Zn、Fe、Ca、Cu元素缺乏有显著性差异(P〈0.05),Mg元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Zn元素水平有较大的年龄阶梯,Zn有随年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年龄越大,血中Zn水平越低。30岁以下人群血清铁明显低于其他各年龄人群。60岁以上人群Ca含量明显减少。不同性别之间血清Ca、Mg、Cu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Zn、F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之间全血Zn、Fe、Ca、Cu元素缺乏有显著性差异,Mg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之间全血Zn、Fe元素缺乏有显著性差异,Ca、Mg、Cu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检验结果可作为临床诊断和分析病因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膳食锌缺乏对生长期大鼠血清各种元素的影响。方法:刚断奶的SD大鼠,按体重相近配伍,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缺锌组(ZD),配饲组(PF),对照组(ZA)。缺锌饲料、正常饲料含锌量分别为0.4mg/kg3、0 mg/kg,实验期15 d。用等离子电感耦合质谱仪(ICP—MS)测定大鼠血清元素锌、铁、铜、硒、锰、钴、铬、钙、镁、镉的含量。结果:缺锌组大鼠:血清铁(573.86±201.71μg/L)明显低于配饲组(1372.37±118.69μg/L)和正常组(1463.55±331.66μg/L)(P<0.05);血清锰(12.28±5.33μg/L)明显高于配饲组(4.24±0.73μg/L)和正常组(3.10±1.10μg/L)(P<0.05);血清铜(534.71±113.77μg/L)、硒(262.55±38.57μg/L)、镁(25.26±9.29μg/dl)低于正常组(铜725.91±158.27μg/L,硒465.90±132.18μg/L,镁39.84±14.10μg/dl)(P<0.05),与配饲组无明显差异(铜566.86±134.96μg/L,硒336.71±112.30μg/L,镁29.59±6.99μg/dl)(P>0.05);相比于配饲组与正常组,血清钙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钴、铬、镉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膳食锌缺乏影响生长期大鼠体内的微量元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京市浦口区婴幼儿体内6种微量元素水平及缺乏情况。方法采集健康体检的6月龄3岁的婴幼儿无名指末梢血40μL,采用AA-70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试血中锌、铁、镁、铜、钙、硒6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调查2 156名婴幼儿中,微量元素平均水平:锌含量为(8.38±2.54)μg/mL,铁含量为(384.29±121.33)μg/mL,镁含量为(90.90±29.76)μg/mL,铜含量为(2.18±0.72)μg/mL,钙含量为(90.00±31.96)μg/mL,硒含量为(0.182±0.019)μg/mL。婴幼儿微量元素缺乏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铁(31.08%)、锌(25.42%)、硒(15.03%)、钙(14.84%)、镁(1.11%)、铜(0.42%)。婴儿组铁、硒、镁缺乏率低于幼儿组,而锌、钙缺乏率高于幼儿组(P<0.05);女童铁、锌、硒、钙缺乏率均高于男童(P<0.05)。结论南京市浦口区婴幼儿微量元素缺乏中铁和钙缺乏较为常见,日常膳食中应注意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从而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大学生抑郁状况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发中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78名18~26岁维吾尔族大学生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量表调查其抑郁状况,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其发中钙、镁、铜、锌的含量。结果维吾尔族女大学生抑郁症状标准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医学专业学生抑郁症状标准分显著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P0.01)。维吾尔族女大学生头发中钙、锌、镁元素含量显著低于男生(P0.01),发铜含量显著高于男性(P0.01)。抑郁组发钙、锌、镁元素含量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1)。发中四种微量元素与抑郁症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r钙=-0.49,r镁=-0.38,r锌=-0.31(P均0.05),r铜=0.007(P0.05)。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抑郁水平与发中钙、镁、锌含量呈负相关,与发铜含量之间无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0~10岁儿童头发中Cu、Zn、Fe、Ca、Mg含量,分析儿童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及营养状况。方法采集婴幼儿发样进行预处理后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Cu、Zn、Fe、Ca、Mg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孙、ca2种元素含量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元素受性别影响不大(P〉0.05)。0—4月龄婴儿发中5种元素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至5月~3岁龄其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Zn和Ca下降最为明显。随着年龄进一步增长至8—10岁龄,其含量略呈回升趋势。结论婴幼儿特别是在5月~3岁龄应加强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的微量元素水平在健康人、胃癌,非癌症患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及40例非癌症但患有消化道疾病患者(非癌症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各种微量元素包括铜、锌、铁、镁水平及铜/锌比值5项指标。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铜、锌、铁、镁水平分别为(0.877±0.235)mg.L-1、(2.809±0.898)mg.L-1、(13.353±4.232)mg.L-1和(21.801±2.980)mg.L-1;铜/锌比值为0.337±0.121。胃癌组与非癌症对照组比较:血清中铜水平升高明显(P<0.01),分别为(1.183±0.194)mg.L-1和(0.892±0.195)mg.L-1,铜/锌比值明显增高(P<0.01),分别为0.535±0.165和0.348±0.127,血清中铁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10.779±4.227)mg.L-1和(12.931±3.778)mg.L-1;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锌水平明显降低(P<0.05)[(2.392±0.717)mg.L-1],镁水平显着升高(P<0.01)[(24.274±3.636)mg.L-1]。结论血清中铜水平升高、铜/锌比值增加及铁水平的降低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体内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56名17~25岁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用SCL-90量表测量心理状况,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发中微量元素钙、镁、铜、锌的含量。结果维吾尔族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P〈0.01),医学专业学生低于非医学专业学生(P〈0.01),心理健康水平与头发中4种元素的相关性分析显示:r钙=0.584,r锌=0.437,r镁=0.693,r铜=-0.493(P〈0.01)。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钙、镁、锌呈正相关,与铜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