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核桃楸紫椴不同造林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0年6种密度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和紫椴的初植密度均为1.5m×1.5m为最佳。造林后10年其胸径、树高、蓄积量均高于其它密度;成活率、保存率高;自然整枝好,干冠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10年6种密度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和紫板的初植密度均以1.5m×1.5m为最佳。造林后10年其胸径、树高、蓄积量均高于其它密度;成活率、保存率高;自然整枝好,干冠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紫椴造林技术进行了初步实验,试验考虑坡位、纯林或者混交林及造林密度3个因素对紫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营造紫椴混交林比纯林要好;紫椴在山中下坡生长较好,是造林的理想地段。  相似文献   

4.
紫椴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为落叶阔叶乔木。产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山地,苏联、朝鲜亦有分布。高可达25m,胸径60cm,树龄可达300年。木材轻软,纹理直,加工容易,无特殊气味,可制胶合板、家具、板料等;枝条韧皮纤维可制麻袋;花是重要蜜源并可入药。是我省珍贵阔叶树种之一。由于利用的多,又未进  相似文献   

5.
对6年生光皮桦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生长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桦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胸径、冠幅及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6年生时光皮桦林分蓄积量与造林密度大小成正相关,密度越大,林木分化越早,影响了光皮桦后期的生长。因此,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对林分正常生长发育及综合利用是十分重要的。此试验对光皮桦4个不同造林密度处理,以1100株/hm2最好。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效应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1.4 m×1.4 m、1.1 m×1.2 m、1 m×1 m、0.5 m×1.0 m等4种株行距进行马尾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造林试验,通过7 a的定位观测表明,1.1 m×1.2 m的造林株行距是定向培育马尾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较适合密度。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紫椴的生态生物特性,经过生产实践探索,总结了紫椴造林经验,探讨了造林技术要点,提出了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造林密度也称初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栽植株数或播种穴数,通常以株(穴)/亩(公顷)表示。林分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每株数的产量和总株数决定的,株数是个条件,只有合理的株数,用材林单位面积的木材产量才能提高,防护林的防护作用才能充分发挥,经济林才会获得最大的经济收入。造林密度是植树造林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现将其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一、造林密度的作用造林密度与幼林郁闭早晚及林分生长有密切关系,并不是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只有根据造林目的、林种及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并结合当地条件和具体要求确定合理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闽南山地灰木莲的合理种植密度,以促进林分高效生长,在闽南山地开展灰木莲6种不同初植密度试验,分析比较不同初植密度对5 a生幼林生长及形质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灰木莲的幼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存在显著性影响,种植密度越大,树高、胸径、枝下高、主干分叉性、侧枝密度、侧枝角度等性状表现越好,而种植密度对冠幅、主干通直度、侧枝粗细等性状无显著性影响。综合各项生长指标效应,灰木莲适宜的初植密度为1 667~3 333株·hm-2(株行距1.5 m×2.0 m和2.0 m×3.0 m),能有效促进灰木莲快速生长以及形成较好的形质性状。  相似文献   

10.
不同立地条件水曲柳核桃楸紫椴造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保护发展珍贵阔叶树种水曲柳、核桃楸和紫椴,1982-1994年对其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地坡向,坡位和坡形等立地因子对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影响显著;对保存离和幼树径、高生长影响极显著;对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影响大。3个立地因子中以坡向影响最大,坡形和坡位次之。  相似文献   

11.
对椴树生长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收集的38株过伐林椴树解析木资料,研究椴树年龄与树高、胸径、材积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椴树最优树高-年龄、胸径-年龄、材积-年龄的生长方程为:H=0.329e-0.133 1A;D=-0.001 1A2-0.001 8A 0.243 2;V=-7E-05A2 0.000 8A-0.000 8,经检验精度为92.3%。  相似文献   

12.
东北过伐林椴树生长过程与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收集的38株过伐林椴树解析木资料,研究椴树年龄与树高、胸径、材积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拟合椴树最优树高-年龄、胸径-年龄、材积-年龄的生长方程,经检验达到精度要求,为预测该地区椴树树高、胸径、蓄积的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紫椴适生立地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长白山南部30块天然次生林样地和紫椴解析木数据,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分别评价了5个立地因子对紫椴树高和直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度、A层土壤厚度是影响紫椴生长的主导因子;紫椴在半阴坡和半阳坡的生长好于阴坡和阳坡,在≥26°的陡坡生长好于≤25°的斜坡和缓坡,生长量随A层土壤厚度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紫椴硬枝扦插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紫椴硬枝扦插育苗时,利用NK4、NK3进行处理,其生根率分别达到87.7%、86.0%。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紫椴苗木进行人工遮荫处理,进行相对照度为70%、40%、30%、10%及全日照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70%光照条件下苗木的高、地径及平均单株生物量最大,1 a、2 a生苗高分别比对照区提高20.0%和22.6%;2 a生地径达到1.9 cm,与其它试验区差异显著。相对照度10%、40%、70%及全日照的苗木其光饱和点(LSP)分别为400、800、900、800μmol.m-2.s-1。净光合速率(Pn)以相对照度70%试验区为最高,最大净光合速率达到9.28μmol.m-2.s-1,与其它试验区差异明显,10%试验区净光合速率(Pn)最低,40%与全日照试验区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紫椴种子快速催芽育苗方法,旨在掌握可靠的速效催芽技术,缩短层积时间。结果表明:采用种皮外处理加低温层积的复合措施,层积时间由150d减少到120d,催芽率达76%,比单纯层积处理提高催芽率18%。  相似文献   

17.
紫椴种子萌发抑制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饱满的紫椴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水提取液和甲醇提取液处理白菜种子,48h后观察白菜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水提液浓度的增加,白菜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随着甲醇提取液浓度的增长,白菜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至消失,而经过了80℃减压浓缩处理后的甲醇溶液可以使白菜种子萌发,且萌发率与蒸馏水为对照的相差很小,从而表明紫椴种子中存在种子萌发的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18.
紫椴种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8%浓硫酸、10%氢氧化钠和70℃水浴分别处理紫椴的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进行吸胀和发芽试验的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吸水后,前期体积和质量均呈整体上升趋势,而浸泡6h以后,均出现下降的情况,说明紫椴种皮对种子的吸水过程基本没有阻碍作用;发芽率测定试验中,紫椴种子均未出现萌发现象,说明试验所用的处理方法不能达到促进紫椴种子萌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Inttxiducti()nSnagandfaIlenwoodwasin1ps)rtantcolllponel1tSofft)restecosystem,nutrientpoolf`'rforestal1in1alsal1dn1icrobes,alsowashoPortantapproachofe11ergyflowa11dmaterialnowinforest.soforestecoIogistsattachedinlportaI1cetostudyonsnagandfallel1woodil1creasinglya11dl1ewlydevelopedd1e"ECologyofWood`lecomPOsitiol1'{"'l.Inresearchworkli1Olal1gbaiMoul1tainForestEcosys-tem,tllestudyl4,7,s,9,1o]lladbeenco11ductedinfallel1woodsince8os,andtheresearchra11gewasverywidespread.Buttl1esestUdieswerenl…  相似文献   

20.
紫椴种子层积催芽处理新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椴种子属于综合因素导致的深休眠种子类型,必须进行催芽处理才能解除休眠。传统层积催芽处理发芽率不稳定,通过采取化学和物理方法结合进行层积处理,可使紫椴种子发芽率达到70%以上,苗木生长健壮,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