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锌对大鼠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及毒血症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进食低锌饲料(含锌量:1.6ug·g-1)1周,造成缺锌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烧伤对照组(B)、烧伤治疗组(C)。B组和C组造成2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B组伤后继续进食低锌饲料,C组伤后进食正常含锌饲料(含锌量:24.7ug·g-1)。采用甲基-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标记致病大肠杆菌,在烧伤前注人大鼠的胃肠道。在不同的时象点,检测血浆内毒素(LPS)含量、血和肝的3H放射活性。结果:(1)B、C组3H的放射活性和血浆LPS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同时,C组显著低于B组(P<0.05)。(2)B、C组肝的3H放射活性比A组显著增高(P<0.05),C组比B组低。结论:烧伤后补锌能减轻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及毒血症。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对内毒素血症时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肖南陈惠孙胡德耀陆松敏关键词一氧化氮;内毒素类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631.1肠道在休克中不仅是靶器官,而且对休克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均有重要影响,特别是肠道内细菌移位(BT)...  相似文献   

3.
4.
PUC18质粒载体用于检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致肠道细菌移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UC18质粒载体用于检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致肠道细菌移位510515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吴承堂黎沾良①祝小枫①熊德鑫①关键词胰腺炎;细菌移位;质粒;细菌感染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57.51如何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后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口服乳果糖对重度烧伤大鼠肠道内毒素及细菌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胃肠道是早期重度烧伤患者主要的细菌及其毒素的移位场所。烧伤后肠道细菌导致的内毒素血症、脓血症 ,进而发展成多脏器不全综合症 (MODS) ,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研究证明 ,烧伤早期减少肠道内G-杆菌的含量能有效地降低循环内毒素血症的水平 ,控制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1] 。为此 ,有关研究不少 ,但如何降低循环内毒素水平 ,缺乏有效可行的方法。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烧伤后口服乳果糖是否可以减轻内毒素血症 ,减少肠道细菌及其毒素移位。1 材料和方法1 1 动物模型与分组 雄性Wistar大鼠 90只 (北京大学医学部试…  相似文献   

6.
应用血浆D-乳酸水平评价腹部外科手术后肠道屏障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腹部外科手术后肠道屏障功能,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肠道屏障损伤的规律。方法 将63例患者按不 同标准分组:胃肠手术组和非胃肠手术组;大手术组和中等手术组;术后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和未发生SIRS组。术 前和术后2、24、48h采集外周血,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酶联法测定血浆D- 乳酸和内毒素(LPS)水平,不同组别间进行对比,同时将D- 乳 酸及LPS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IRS组术后2h血浆D 乳酸即开始升高,在术后24h达到高峰并维持至48h,术后各时间点 D -乳酸水平与无SIR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手术组血浆D -乳酸水平与中等手术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胃肠手术组与非胃肠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浆D -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浆D -乳酸水平与LPS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1)。结论 血浆D- 乳酸可作为临床腹部外科手术所致肠黏膜屏障损伤、肠道细菌移位、肠源性内 毒素血症形成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失血性休克兔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失血休克组、药物治疗组,分别于休克前(S0)、治疗起点(S1)及再灌注1h(REP1)、2h(REP2)、4h(REP3)、6h(REP4)、8h(REP5)、12h(REP6)取肠黏膜静脉血做细菌培养,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测定肠黏膜静脉血内毒素浓度。结果:休克组与再灌注4h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肠系膜静脉血内毒素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升高显著;治疗组应用卡托普利后,细菌培养及肠系膜静脉血内毒素浓度与休克组相比明显较低。结论:失血性休克早期应用卡托普利能明显防止肠道细菌内毒素的移位。  相似文献   

8.
乳果糖对细菌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创伤参考资料》1998,27(2):37-38
  相似文献   

9.
颌下腺移位术防治放疗后口干燥症取得良好的疗效。由于临床上无法获取移位和未移位颌下腺的标本进行病理学研究。为此,我们选择兔作为实验对象,探讨免颌下腺移位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在卵巢移位术后观察移位卵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卵巢移位术患者的临床和MSCT资料,其中11例行MPR及VR后处理,采用卵巢静脉追踪法与卵巢血管蒂征(OVPS)确认移位卵巢。结果:21例共计34个移位卵巢,均位于结肠旁沟,通过卵巢静脉追踪法及OVPS均得到确认;7例伴移位卵巢囊肿。MPR清晰显示OVPS、移位卵巢与结肠毗邻关系,VR直观显示卵巢静脉行径。结论:MSCT对卵巢移位术后移位卵巢中追踪和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肠组织病理改变及细菌易位(BT)的影响,探讨EPO对NEC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75只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EC模型组和EPO干预组(n=25).采用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及缺氧冷刺激的方法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EPO干预组建模后在代乳品中添加EPO(0.1U/ml)进行干预;正常对照组以鼠乳喂养,不进行任何干预.第4天心脏穿刺采血后处死大鼠,留取近回盲部末端回肠2cm,HE染色后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行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判定为NEC).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标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进而计算肠道细菌易位发生率.结果 与NEC模型组比较,EPO干预组肠组织病理评分平均秩和(39.4583 vs 53.8696)、NEC发病率[25%(6/24)υs 57%(13/23)]及细菌易位发生率[17%(4/24)υs 65%(15/23)]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经肠道补充EPO可有效减轻NEC动物模型肠损伤,降低NEC发病率,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植物乳杆菌对肠道细菌易位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对照组,乳杆菌L2灌胃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组,乳杆菌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观察各组动物肠黏膜形态病理学变化、肠道菌群变化、细菌易位、血浆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肠黏膜有明显病理损伤改变,肠黏膜出现坏死、脱落.肠道内厌氧菌数量显著下降,肠杆菌数量也有所下降.在肝、脾、肾及肠系膜淋巴结中有细菌存在,其易位率达87.5% (P<0.01).乳杆菌灌胃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乳杆菌预处理+I/R组其变化程度较之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减弱.结论 植物乳杆菌L2能够抑制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菌易位,减弱其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肠RNA对受γ射线照射小鼠肠黏膜屏障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选用BALB/c雄性小鼠28只,用11.50 Gy^60 Co γ射线进行腹部一次照射,于照后1~3 h采用局部肠腔扩张注入法给小鼠空肠肠腔内注入正常大鼠小肠RNA,于照后5 d活杀,取空肠段、肠系膜淋巴结,进行肠黏膜组织形态的观察、肠腺存活率及细菌移位率的测定.所有数据经SPSS 13.0统计处理.结果(1)小肠RNA可明显提高腹部照射小鼠空肠的肠腺存活率(P<0.01);(2)光镜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照射对照组小肠绒毛萎缩、塌陷,黏膜下水肿,肠腺结构破坏,部分细胞变性坏死,RNA组肠黏膜形态结构明显好于照射对照组;(3)小肠RNA可降低受照射小鼠肠道细菌移位率.结论小肠RNA可改善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外科大手术后内源性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拟行腹部大手术患者11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5、7、14天采集血标本,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的变化,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BPI、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IL-6水平,改良基质显色法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中BPI/LBP比值为(0.672±0.083)×10-3,腹部大手术后第1天增高至(1.058±0.074)×10-3(P=0.004),第3天为(1.107±0.061)×10-3(P=0.001),第5天后降至正常范围(P>0.05).11例患者术前血浆中均未检测到IL-6,腹部大手术后第1天血浆中IL-6水平迅速增高达峰值(27.440±12.144pg/ml,P=0.04),第3天仍处于较高水平(11.530±5.312pg/ml).结论 手术创伤后机体内源性BPI的增幅明显高于LBP,可能有助于控制大手术后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OSSUM评分预测胸外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价值。方法对206例胸外科高龄患者进行POSSUM评分,用胸腔污染代替腹腔污染,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例数,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共有9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组生理学评分、手术侵袭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生理学评分,19·3±0·7vs15·1±0·6,P<0·01;手术侵袭度评分,15·9±0·2vs14·8±0·4,P<0·01)。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人数为90例,实际并发症人数为97例,差异无显著性(P=0·972);POSSUM评分预测术后死亡人数为16例,实际死亡人数为5例,差异有显著性(P=0·022)。结论POSSUM评分能较好地预测胸外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但对术后死亡存在过度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患者血清趋化因子IP-10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14例普通外科疾病住院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脓毒症分为脓毒疗组(n=6)和非脓毒症组(n=8),另有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6)。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血清中IP-10含量。结果外科手术后非脓毒症患者血清IP-10含量升高,第1~3天达峰值,一周降至术前范围;手术后并发脓毒症者血清IP-10含量进一步升高且持续时间延长,术后1、3、7天显著高于无脓毒症者(P〈0.05或0.01),且脓毒症组IP-10含量与白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火(r=0.955,P〈0.05)。结论外科手术打击可刺激IP-10的产生,血清IP-10水平持续升高与脓毒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发右位心的心血管造影与外科术后诊断,评价心血管造影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探讨最佳的造影方法及投照体位.方法27例先天性单发右位心病例接受外科姑息性或根治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心血管造影资料(常规左、右室造影,其中8例行选择性心房造影,18例加行双斜位),根据先天性心脏病节段分析法原则,将其与外科术后诊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心血管造影诊断与外科术后诊断结果对比显示22例诊断基本一致,5例不一致,包括1例解剖校正型大动脉错位误诊为功能校正型大动脉错位,1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误诊为功能校正型大动脉错位,1例单心室误诊为右室双出口(合并心房不定位误诊为心房正位),2例解剖左室双出口误诊为功能校正型大动脉错位.结论单发右位心并复杂的心血管病畸形,因解剖复杂,在常规行双侧心室造影和正侧位造影基础上加行选择心房造影和双斜位造影,有利于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在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所有病例来自2011年3月-2012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62例,其诊断符合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障碍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静脉注射治疗。分别记录两组腹部胀痛消失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血液内毒素(LPS)浓度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结果对照组腹部胀痛消失时间为(8.12±0.97)d,治疗组为(6.40±1.03)d,治疗组腹部胀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LPS水平及IMM值较对照组低。结论在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障碍患者时,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