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炜 《东西南北》2011,(15):36-39
7月3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正考虑离职,而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莉·桑德伯格成为候选人之一。  相似文献   

2.
吴松林 《学术交流》2005,(10):176-178
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华裔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文坛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华裔文学仍然处于西方主流文化的束缚和抑制之下,而华裔作家内心既非美国人,又非中国人,而是处在夹缝中生存的变形的他者,他们所创作出来的形象丧失或部分丧失了华夏文明的传承标记,是该文化的变种或对立物。因此,美国华裔文化依旧是弱势文化和边缘文化。  相似文献   

3.
海峰 《社会福利》2006,(3):60-61
据美国媒体报道: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美国家庭甚至单身者领养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据统计,在美国被领养的儿童已经达到160万,占全美儿童的2.5%。美国每年有50万个家庭和个人提出要领养儿童,但在美国能被领养的儿童供不应求,因此有专门机构组织到外国去领养外国的儿童。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争夺地缘利益,对环南中国海战略形势进行再认知,中国在美太平洋战略中的重要性逐渐上升,美国在南中国海地区完成了由以遏制苏联为主,向以遏制中国为主的战略转变.在此背景下,美国挑起“北部湾事件”,扩大在南中国海军事行动,侵扰中国南海疆域,掠夺东南亚各国资源.这不仅影响到美国自身的消长,而且也给东南亚和南海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 ,美国因素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牵制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美国因素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绝不是决定性的。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中国与东盟居于地缘政治和长远战略利益的需要 ,而不仅仅是对抗美国压力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6.
"智库"(BrainTrust)又称"思想库"(ThinkTank),是指由多学科的专家组成、为决策者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政策、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①当今美国智库在体现上述功能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美国,对政府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的智库多达300个。而许多智库的中国问题研究,已成为影响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新亮点。近来,一些美国智库把对中国问题的研究转向战略、能源、实力等方向,研究的问题领域包括:中国崛起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亚太地区能源民族主义与中国能源战略,朝核问题、美伊关系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未来中印关系与两国实力对比等问题,对研究中国和平崛起的周边安全环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寅佳 《东西南北》2013,(18):44-45
小时候,我胆小是出了名的的,甚至从来不敢主动开口说话。”郑一鸣说道。然而,就是这个小时候胆小到连滑梯、木马都不敢玩的人.后来居然当了8年美图磊兵,跟着航母出海,打过两次仗,还成了唯一一位开美国航母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印象是制约美国政府对华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 1 989年至 2 0 0 1年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整体印象 ,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中国威胁论、现象、港院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美国石油战略储备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隋舵 《学术交流》2003,(6):65-67
美国石油战略储备经验对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在规模、价格、方式等方面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目前 ,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时机已经成熟 ,储备总量约在 35 0 0万吨左右 ;储备时间需要在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3月 ,美国宣布援引 2 0 1条款对钢材进口实施保障措施。一向要求别人遵守WTO规则的美国这次是否违反WTO规则 ,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也是刚刚加入WTO的中国国内的一个社会热点。通过对法理和案例的分析 ,本文认为美国保障条款的法律条文基本与WTO相吻合 ,但是实施保障措施的实际操作在四个方面违反了WTO规则。作者认为 ,这一事件也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研究:美国政治学界的几种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列举了美国政治学界第三代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进行研究的视角 ,主要涉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精英分析、政治文化、结构功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视角及研究成果。上述研究存在着三个特点及缺陷 :(1)模型取向的特点 ,这容易导致对中国政治现实的错误判断 ;(2 )消费领域而非生产领域 ,美国学者将中国政治作为西方各种社会科学理论的实验场 ,却忽视了中国实践对于西方主流政治理论的挑战 ;(3)西方假设往往忽略了东西方文化的微妙差异 ,从而导致假设与现实的鸿沟存在。  相似文献   

12.
冷战期间美国印度洋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苏联,冷战后美国成为印度洋的主导力量,开始在印度洋地区进行军事前沿部署。近年来,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提高,美国提出了“印度-太平洋”概念,并强化其在印度洋的战略利益:保持主导地位、保护海上交通线安全、控制战略要冲等。美国在意识形态和经济因素的驱使下,通过军事部署和制度安排在印度洋取得霸权地位,但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印度洋霸权是“弱势”霸权。  相似文献   

13.
“科学界并不缺少黄西一个,但站在美国舞台上讲笑话的中国人却从未有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国哲学研究在美国发展脉络的一个大致的梳理。随着 19世纪30年代美国传教士到达中国 ,美国也开始了对中国的研究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在此期间经过各国学者的努力 ,中国哲学的基本面貌被介绍到了美国。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大都局限于先秦时期 ,并存在不少误解。作者认为 ,虽然此一阶段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乏善可陈 ,但是作为一个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 ,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发展智障人士就业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对美国多年来发展智障人士就业的主要经验进行总结,目的是为我国智障人士的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美国大战略的争鸣及其启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大战略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从一个相对次要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以及如何确保其世界霸权地位的过程 ,是一个崛起大国及世界头号强国如何进行战略谋划的过程。目前美国政府的单边主义大战略框架已经确定 ,但在具体的外交实践中 ,美国并非完全遵从单边主义逻辑 ,而是强硬的单边主义和多边参与并存。美国确定中国是它的战略竞争对手。但是 ,美国政府对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采取遏制战略还是接触战略尚未形成定论 ,而且美国不能做到为所欲为 ,因此中国仍然有充分的战略空间得以运用 ,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和建设性的发展并非没有可能。中国与美国不仅要长期共存、长期相处 ,而且还要长期博弈、长期竞争。中国不主动挑战对方 ,但也不能被动应对对方的挑战 ,应对美国既斗争又合作 ,一报还一报 ,和而不同 ,斗而不破  相似文献   

17.
琳玲 《社会福利》2005,(12):58-58
据美国媒体报道:近日美国兰德公司发表了一篇题为《2020年,中国会非常穷》的文章。美国兰德公司是一家非盈利的研究机构,为全世界提供客观的分析和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篇文章是兰德公司报告系列中的一部分。报告的对象是美国联邦委员会,州委员会、地区委员会以及政府特派团等。  相似文献   

18.
对儒学的研究一直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构成要素,是美国认识、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重要途径.美国早期来华传教士开启了美国儒学研究的端绪,美国汉学的出现,则意味着美国儒学研究进入专业化研究阶段,随后形成的狭义中国学则开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汉学对儒学的研究模式.美国汉学和狭义中国学对儒学的研究代表了美国儒学研究的主要模式,也形成不同的知识传统.但整体言之,美国对儒学的研究深受中美关系走势之影响,尤其与中国国力的实际状况相关.这种情况决定了美国儒学研究的未来走向及其在整体美国中国学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只要中国保持持续性的发展,并把儒学作为强国复兴的基本要素之一,美国势必会加强对儒学的研究."中国中心论"和"文明互补论"亦势必成为美国儒学研究的主流模式.中美代表当今世界两大文明体系,二者的互相深入理解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从性别的视角看美国的中国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以来 ,美国女性中国学家不仅人数比例逐步上升 ,学术地位也逐步提高 ,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世界对女性问题重视程度的增强 ,美国中国学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也有所增加。女性研究在美国中国学研究中已经争取到一席之地 ,并呈现出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并重 ,对历史问题的研究与对现当代问题的研究并重 ,研究范围日益广泛和将女性研究向性别研究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研究在美国的发展是中美两国数代学者长期努力的结果,其中著名的东西方哲学家系列会议对此贡献良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东西方哲学家系列会议实际上担当起了类似于“美国中国哲学学会”的角色。可以认为,东西方哲学家会议不但从其一开始就是中国哲学研究在美国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自始至终都是如此。本文从中国哲学研究在美国的发展这一角度回顾了60多年来8次东西方哲学家会议的主要情况,讨论了历次会议以及《东西方哲学》期刊在美国对促进中国哲学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