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抑制因子(Livin mRNA)和凋亡促进因子(SMAC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0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Livin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SMA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SMAC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Livin mRNA和SMAC的表达与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及肿瘤细胞分化密切相关(P〈0.05);SMAC的表达还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Livin mRNA表达与SMAC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Livin mRNA的高表达及SMAC的失活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c-my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中c-myc蛋白表达情况,研究其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c-myc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9例肝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中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59例肝癌组织中35例c-myc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9,3%。肿瘤组织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非癌组织(P〈0.05)。c-myc的表达与肝癌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而与肝癌的转移有关(P〈0.05)。应用Kaplan—Meier法制作累积生存曲线并经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myc表达阳性与阴性组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39)。结论c-my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能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HCC患者c-myc表达阳性者预后不良,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ag-1及Bcl-2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ag-1及Bcl-2在60例行肝脏部分切除的肝癌组织、30例癌旁肝组织与14例正常肝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间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Bag-1及Bcl-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Bag-1及Bcl-2的表达在肝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癌栓形成、有无包膜形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Bag-1及Bcl-2阳性表达者1a和2a生存率及生存时间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Bag-1及Bcl-2与肝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蒋丽华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00-1302
目的探讨Numb蛋白和β—catenin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检测40例HCC患者的组织、癌旁组织和40例非肝病患者的正常肝组织中Numb、β-catenin的表达,并对Numb、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及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Numb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中表达呈强阳性,在HCC组织中表达呈弱阳性;β—catenin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中表达正常,在HCC组织中表达阳性。Numb、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与HCC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HCC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有关(P〈0.05);HCC组织中Numb、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0.587,P〈0.01)。结论Num、β—catenin在HCC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提示二者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Numb、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HCC门脉癌栓、临床分期有关,提示联合检测Numb、β—cateniu可作为HCC早期诊断,并对判断转移及临床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存活素信使核糖核酸(survivin mRNA)和核因子-кB信使核糖核酸(nuclearfactor-кB mRNA,NF-кB 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肝癌病人的肝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各30份,肝血管瘤病人的瘤旁正常肝组织标本(对照组)1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survivin mRNA和NF-кB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研究两者在肝癌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NF-кB mRNA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该因子的表达呈逐渐升高的趋势。survivin mRNA和NF-кB mRNA在肝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survivin mRNA和NF-кB mRNA在肝癌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DLC-1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LC-1基因与肝癌发生、转移乃至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3月-2006年10月间73例HCC及癌旁正常组织(其中12例含癌栓)和24例肝血管瘤手术切除标本,标本均经过病理证实。依据临床以及病理学特征分为高侵袭组币口低侵袭组,采用PCR对所有组织标本DLC-1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肝血管瘤、癌旁组织、部分肝癌组织中表达的DLC-1基因大约为450bp,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血管瘤中DLC-1基因表达阳性率依次为69.86%,97.26%和100%,统计学分析这三种组织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DLC-1基因表达在HCC高侵袭组明显低于低侵袭组,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短期随访发现DLC-1表达阴性者的HCC患者中住生存期低于表达阳性患者,且易复发(P〈0.05)。结论定期动态监测高危人群的DLC-1基因表达可能对肝癌患者早期转移复发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克隆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相关基因,探索其在肝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肝细胞癌和癌旁正常肝组织间基因的差异表达,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并用RTPCR方法,检测所获得的基因在44对肝细胞癌及相应癌旁正常肝组织中差异表达的情况,分析该基因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克隆了一个肝癌相关基因EEG1,其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肝组织,仅为正常组织表达量的0.586±0.346倍(P〈0.05)。EEG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与肝癌的早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差异表达基因EEG1可能在HCC的早期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刘圆月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311-2312,2315
【目的】研究癌症高表达蛋白(Hec 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的方法检测15例正常肝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30例HCC组织中Hec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在正常肝、癌旁组织及HCC组织中,He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5%、66.7%,各组织中Hec1蛋白的表达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c1蛋白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c1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显著相关,Hec1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对HCC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xB)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的表达意义及NF-κB与HC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HCC组织NF-κB的表达,以30例相应癌旁肝组织作为对照,所得结果行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进行比较。结果:NF—κB蛋白在HCC组织、癌旁肝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19/30)、16.7%(5/30),有显著差异(P〈0.05);NF-κB表达与性别、年龄、HBsAg、Child分级、肝硬化背景、肿块大小无相关(P〉0.05),与HCC分化程度、AFP水平相关(P〈0.05)。结论:NF-κB对肿瘤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mRNA在HBsAg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8例HBsAg阳性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结果:32例(84.2%)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呈阳性表达,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亦为阳性;而阴性表达的6例(15.8%)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HA和血清甲胎蛋白亦为阴性。HBsAg阳性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率在合并肝硬化组为100%,合并血清甲胎蛋白〉25ug/L组为100%、无合并肝硬化组为57.1%,〈25ug/L组为57.1%,P〈0.05。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阳性率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于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癌组织甲胎蛋白RNA阳性表达与合并肝硬化呈正相关,而与有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及癌灶大小无相关性。结论:大多数HBsAg阳性肝细胞癌的甲胎蛋白基因处于活化状态,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与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肝癌中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肝细胞肝癌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mRNA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其同患者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癌肝组织及非肝癌肝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基因和GAPDH基因的表达,通过2^-△△CT。方法分析相对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肝癌组织中HPA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同一患者非肝癌肝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结果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27〈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PA mRNA表达的降低可能是导致肝癌发生和进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芯片,并利用该组织芯片在分子病理水平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周期G1期调节基因Rb的功能状态,以及库普弗细胞的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HCC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癌旁、远癌肝组织块制备共含120个标本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在HCC肿瘤、癌旁、远癌肝组织中,HBsAg、HBcAg和Rb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库普弗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HCC肿瘤组织中的HBsAg、HBcAg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及远癌肝组织(P<0·01);Rb蛋白缺失率在HCC肿瘤组织中为42·5%,显著高于癌旁和远癌正常肝组织(P<0·05),但与HCC肿瘤的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肝癌组织中的Kupffer细胞数明显少于癌旁及远癌肝组织(P<0·05)。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肿瘤组织中Kupffer细胞数量减少(P<0·05)。结论:HC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BV感染、Rb蛋白表达缺失和库普弗细胞数量的减少均有着密切联系;组织芯片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分子病理研究技术平台,具有检测质控的高度均一性和检测操作的高通量性。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肝癌组织ICAM-1及血清sICAM-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检测40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28例肝硬化组织中ICAM-1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42例HCC、26例肝硬化患者和2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并与甲胎蛋白(AFP)进行同步分析。结果:40例HCC组织ICAM-1表达阳性率为80.0%,高于癌旁和肝硬化组织(P〈0.05),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HCC组织中ICAM-1含量高于癌旁及肝硬化组织(P〈0.05),转移组HCC中ICAM-1的含量也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HC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健康组(P〈0.05),HCC伴转移组患者血清中sICAM-1无转移组(P〈0.05),AFP阴性组与阳性组sICAM-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CC组织中高度表达ICAM-1和血清中高水平的sICAM-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HCC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ICAM-1有可能作为HCC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Gadd45β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Gadd45β蛋白在5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add45β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6.0%(13/50),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0%(41/5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Gadd45β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其在高分化癌中阳性率(47.3%)显著高于在低分化癌中的阳性率(5.9%).而Gadd45β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Gadd45β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并对肝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ED/PEA-15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0例肝细胞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ED/PEA-15蛋白的表达.结果:半定量RT-PCR显示,PED/PEA-15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1±0.301、0.64±0.101和0.565±0.077,PED/PEA-15 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2.5%、32.5%和16.7%.肝癌组织中PED/PEA-15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且PED/PEA-15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D/PEA-15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癌中Survivin表达与PCNA和AFP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PCNA和AFP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blot和RT -PCR检测 4 3例肝癌组织、2 0例癌旁组织和 11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 (SP法 )检测Sur vivin、PCNA和AF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4 3例HCC标本中分别有 30例表达Survivin蛋白 (6 9.8% ) ,除 1例癌旁组织外 ,其它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未见Survivin蛋白表达。Survivin表达与肝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AFP的表达等无明显相关。Survivin表达与肝癌细胞增殖活性 (PCNA -LI)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 ,提示Survivin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Survivin的表达与肝癌细胞增殖活性 (PCNA -LI)显著相关 ,提示Survivin可能促进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相似文献   

17.
乙酰肝素酶在肝细胞癌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HCC组织及20例正常肝组织,81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HPSE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3例HCC组织及81例胃癌组织中HPSE表达率分别为61.9%(39/63)、56.8%(46/81),正常肝组织及胃组织均无HPSE表达。HCC组HPSE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甲胎蛋白(AFP)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胃癌组HPSE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两组HPSE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PSE在HCC及胃癌中表达率较高,HPSE表达与HCC及胃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HPSE的表达情况对于判断恶性肿瘤的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鄢毅权  李介秋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493-1495,1498
[目的]探讨rac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转移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Rac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Rac1基因与HCC转移侵袭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Rac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表达水平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Rac1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大小、甲胎蛋白(AFP)、HBsAg以及有无肝硬化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包膜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结论]Rac1基因在HCC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有无包膜及有无门静脉癌栓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能成为判断HCC转移、侵袭能力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SETDB1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TDB1 expression and tumor size, microvascular invasion, pTNM stage, gender, age, tumor number, tumor differentiation, and other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ethods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SETDB1 proteins in liver cancer tissues and adjacent tissues of 100 cases. The qRT‐PCR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SETDB1 mRNA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adjacent tissues of 64 cases.ResultsThe expression of SETDB1 protein and mRNA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djacent normal liver tissue (p < 0.05). High protein expression of SETDB1 was associated with tumor size, MVI presence, and pTNM stage (p < 0.05).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tumor size, tumor differentiation, MVI grade, and pTNM stage were correlated with DFS, while tumor size, MVI grade, pTNM stage, and SETDB1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correlated with OS.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MVI grade and pTNM stag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predicting prognosis, while SETDB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not significant prognosis factor.ConclusionsSETDB1 has a certain role in HCC progression and may act as a prognostic predictor concerning the survival of HCC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