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Cr18Ni9Ti不锈钢的马氏体相变量与孔蚀敏感性的相关性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AISI321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在-70℃(液氮气氛)经不同程度拉伸形变得到的含有不同α‘-马氏体的试样在中性含氯离子介质中,材料的马氏体相变量与孔蚀敏感性的关系。孔蚀击蚀电位,位蚀诱导期和孔数的测试结果均表明,当α’-马氏体含量约小于5%和大于15%时,经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在中性NaCl溶液中,孔蚀敏感性随α‘-马氏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α’-马氏体含量在  相似文献   

2.
通过低温(-70℃)拉伸制备不同马氏体相变量1Cr18Ni9Ti试样,用XRD,TEM及金相观察研究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规律。用电化学方法研究α马氏体(铁磁相)含量对1Cr18Ni9Ti钢在含Cl^-溶液中孔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试样变形量加大,形变诱发马氏体中铁磁性的α马氏体含量不断增大,而ε马氏体相的量始终较小。材料的孔蚀敏感性失随铁磁相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铁磁相含量达到4.58%以后,  相似文献   

3.
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低温拉伸诱发马氏体相变的321不锈钢在酸性NaCl溶液中的孔蚀敏感性。结果表明;形变马氏体相的存在,影响材料孔蚀的诱发和发展;低频离散型和低频实部收缩型频谱特征均说明有孔蚀诱发和发展的剧烈变化过程;界面电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进一步说明:当马氏体相含量小于6%和大于22时,材料的孔蚀敏感性随马氏体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马氏体相含量约6-22%范围时,蚀敏感性又随氏体相增多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通过低温(-70℃)拉伸制备不同马氏体相交量的1Cr18Ni9Ti试样,用XRD、TEM及金相观察研究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规律。用电化学方法研究。α’马氏体(铁磁相)含量对1Cr18Ni9Ti钢在含Cl-溶液中孔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试样变形量加大,形变诱发马氏体中铁磁性的α’马氏体含量不断增大,而ε马氏体相的量始终较小。材料的孔蚀敏感性先随铁磁相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铁磁相含量达到4.58%以后,孔蚀敏感性反而渐降;当铁磁相含量超过25.5%后,孔蚀敏感性又增加。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0Cr18Ni9Ti不锈钢孔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 0Cr18Ni9Ti不锈钢对孔蚀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所得到的均匀组织具有良好的耐孔蚀性 ,而敏化处理后所得到的组织对孔蚀最敏感。稳定化处理虽然抑制了晶间腐蚀的倾向 ,但对耐孔蚀性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6.
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低温(-70℃)拉伸诱发马氏体相变的321不锈钢在酸性NaCl溶液中的孔蚀敏感性.结果表明:形变马氏体相(铁磁相)的存在,影响材料孔蚀的诱发和发展:低频离散型和低频实部收缩型频谱特征均说明有孔蚀诱发和发展的剧烈变化过程;界面电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进一步说明:当马氏体相含量小于6%和大于22%时,材料的孔蚀敏感性随马氏体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马氏体相含量约在6~22%范围时,孔蚀敏感性又随马氏体相增多而下降.根据马氏体相存在时孔蚀诱发和发展过程中,电极表面进行的吸附、溶解、成膜过程,提出本体系  相似文献   

7.
形变诱发马氏体对1Cr18Ni9Ti不锈钢应力腐蚀破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低温(-70℃)拉伸方法,制备出具有不同马氏体(铁磁相)含量的1Cr18Ni9Ti(AISI321)奥氏体不锈钢试件。采用恒载荷法对双边缺口试样进行应力腐蚀试验,测定了不同马氏体含量的试样在氯化物介质中应力腐蚀破裂(SCC)的归一化门槛值。用SEM观察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当铁磁相含量小于5%时,材料的SCC敏感性随含量增加而减小;在5~15%范围内,SCC敏感性不断增加;在15~24%区域中,材料的SCC敏感性迅速下降;超过24%,SCC敏感性又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8.
9.
冷加工对304不锈钢孔蚀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304不锈钢设备由于冷加工产生的马氏体相变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室温下经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冷加工后,相关部位的马氏体相变量约在0.5%~10%.用电化学动电位极化法、恒电流电位-时间曲线测定法和模拟闭塞电池法研究经-70℃不同程度拉伸变形的304不锈钢在3.5%NaCl水溶液(50℃±1℃)中的孔蚀击穿电位(Eb)、稳态孔蚀成核电位(Enp)和自腐蚀电位(Ecorr)与马氏体相变量的关系.在马氏体含量为0.1%(材料未经冷变形)至11.5%(材料冷拉伸形变量为10%)范围内,随马氏体含量增大,Eb、Enp、Ecorr值变负(马氏体含量为5%时最负),闭塞区内pH值降低,阳极腐蚀电流密度变大,表明冷加工变形不仅诱发304不锈钢孔蚀,并加速孔蚀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谢立志 《腐蚀与防护》2000,21(9):419-419,422
应用扫描电镜、化学分析法,对泄漏的盘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不锈钢盘管泄漏是由于点蚀造成。探讨了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化学噪声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1Cr18Ni9Ti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的早期腐蚀行为。研究表明,浸泡初期(0h~48h),电化学噪声电位、电流在测量时间范围内漂移较小,电位谱功率(PSDV)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电化学阻抗谱在低频下出现感抗特征,表明研究电极表面发生钝化膜破裂与修复的交替过程,即出现了亚稳态蚀点。浸泡中期(48h~60h),电化学噪声出现尖峰波动,谱功率曲线的斜率产生突变,电化学阻抗谱的低频感抗特征消失,表明研究电极表面的亚稳态蚀点转化为稳定蚀点。扫描电镜表面形貌分析表明,浸泡60h后研究电极表面出现明显蚀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得到纯bcc,bcc+fcc和纯fcc结构的一系列1Cr18Ni9Ti不锈钢微晶层。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这些微晶层的耐孔蚀性能。结果表明,单相bcc或单相fcc微晶溅射层比bcc+fcc双相微晶溅射层具有更好的耐孔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A series of single bcc,bcc plus fcc duplex and single fcc microcrystalline coatings of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 were prepared by using sputtering technique.The resistanceagainst pitting corrosion was studied by measurements of pitting corrosion potentials andelectrochemical noise during initiation of corrosion pi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utteredcoatings with single bcc phase or single fcc structure are more resistant to pitting corrosionthan those with bcc plus fcc duplex phas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4.
对不锈钢水箱发生的点蚀与开裂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模拟生产工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冷装配时带楞角铁锤敲击造成的表面凹坑处、焊接时飞溅与电弧擦伤处的电极电位发生了变化,促使了点蚀的发生;另外,HAZ的过热区也是点蚀最易发生的部位,并且点蚀发生部位也是应力腐蚀开裂的裂纹源。  相似文献   

15.
1. IlltroductionMany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pitting of steels[1]. Actually3 pitting ofcarbon steels is less typical than that of stainless steels, and for the former the pits arewider and more shallow. For the pitting of carbon steels and the effect of inclusions on thepitting, there are some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Wranglen[2] found a correlation betweensusceptibility to localized corrosion and the ratio of active to inactive sulfides; and onlyactive sulfide was believed to act a…  相似文献   

16.
测定00Cr18Ni5Mo3Si2N在6%FeCl_3溶液中的孔蚀失重和在3.5%NaCl溶液中的孔蚀电位,考察不同热处理和N含量的影响。对试件进行金相组织、双相成分、钝化膜成分的定量分析。适当的热处理和N含量可改善双相成分的分布,有利于Cr、Mo在γ相中及γ相上的膜中富集,从而提高了双相不锈钢的抗孔蚀性能。  相似文献   

17.
张珉  赵殿玺 《钢管》1991,(2):44-46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离心浇铸1Cr18Ni9Ti不锈钢空心管坯的成分偏析、夹杂、高低倍组织及成品管性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