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通过2013年对章丘市35~59岁本地农村户籍已婚妇女进行以宫颈癌、乳腺癌为重点的“两癌”筛查工作,了解章丘市35~59岁“两癌”发病率及妇科疾病发生率,以进一步提高“两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进行有效的群体防治。方法对94116例农村妇女采取知识问卷、妇科检查、乳腺手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宫颈活组织病理、彩超、乳腺钼靶等方法,对宫颈癌、乳腺癌进行筛查。结果筛查发现妇科疾病患者18474例,患病率达210.7%o;各类乳腺疾病12207例,患病率达129.7‰;宫颈癌检出率为0.96/万,乳腺癌的检出率达6.5/万。结论经普查发现近年来章丘市“两癌”患病率仍较高且呈上升趋势,故积极有效的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健康教育、强化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设、提高基层人员业务水平、合理治疗癌前病变、及时诊断治疗“两癌”等干预措施,是促进早诊早治、提高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徐卫频 《现代保健》2010,(25):22-23
目的 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以下简称"两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农村妇女病死率,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方法 宫颈癌检查应用宫颈涂片巴氏分级、B型超声、阴道镜及必要的阴道镜下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乳腺癌检查应用乳腺手诊、乳腺B超检查、乳腺钼靶检查及病理诊断的方法,统计了解该地区"两癌"发病率.结果 宫颈癌检查12809人,巴氏涂片检查12752人,阴道镜检查802人,病理检查140人,查出宫颈癌3人、原位癌1人、癌前病变1人 乳腺癌检查12818人,乳腺B超检查689人,乳腺癌确诊1人.结论 "两癌"患病率处于偏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孔林花 《现代保健》2011,(20):119-120
目的了解和掌握丹阳市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情况。方法根据《江苏省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实施方案》,对35~59周岁的农村妇女进行免费两癌筛查,从问卷调查到常规进行乳腺检查、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对宫颈重度糜烂、宫颈明显接触性出血、宫颈赘生物等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乳腺肿块进一步行乳腺彩超和X线钼靶检查。结果妇女乳腺增生患病人数44284例,患病率51.63%占首位,其它按患病率高低依次为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附件肿瘤、宫颈上皮内瘤变、尖锐湿疣、乳腺癌、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Ⅲ级共347例,患病率为0.4%。乳腺癌16例,患病率为18.66/10万,宫颈癌11例,患病率为12.83/10万,40~50岁两癌患病率最高,分别占各年龄组的81.25%、54.55%。结论加强妇女卫生宣教,定期妇女病检查,降低宫颈癌和乳腺癌患病率,进一步保障妇女健康权益,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本市农村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及各种乳腺及宫颈病变尤其是乳腺癌和宫颈癌的患病情况,为今后的妇女病防治重点及周期性筛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诊断标准,统一问卷.妇科检查以妇检、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相结合;乳腺检查以手诊、超声检查及钼靶-X检查和病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查出宫颈癌前病变218例;宫颈浸润癌7例;乳腺增生症10997例;乳腺纤维瘤539例;乳腺癌61例.结论 通过开展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工作,普及了预防宫颈癌、乳腺癌知识,提高了广大妇女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东明县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结果,为该县今后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农村妇女的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明县农村35~64岁妇女目标人群,开展"两癌"防治的知识普及,遵照全面动员、自愿参加的原则,统一诊断标准,统一问卷,了解"两癌"的患病情况。宫颈筛查以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相结合;乳腺筛查采取视诊、触诊、乳腺彩超及相应的乳腺钼靶检查进行筛查。将资料筛查、核对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查宫颈癌26 299例,检出宫颈癌6例,检出率22.82/10万;筛查乳腺癌4000例,检出乳腺癌4例,检出率100/10万。结论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的开展,对降低东明县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发生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应建立长效机制将该项目长期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6.
张伟 《智慧健康》2023,(14):44-47
目的探讨适龄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结果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5月23日-2022年8月30日在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两癌”筛查的适龄妇女3580例为研究对象。乳腺癌筛查方法有乳腺手诊检查、彩超检查、钼钯检查等;宫颈癌筛查方法有妇科双合诊检查、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宫颈TCT脱落细胞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检查等。总结分析适龄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的检出情况。结果3580例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的结果:乳腺癌2例,宫颈癌3例,其他妇科疾病有滴虫性阴道炎31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21例,细菌性阴道病194例,宫颈炎24例,宫颈息肉64例。结论在乡镇普及“两癌”筛查,有助于尽早发现乳腺癌、宫颈癌,进而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乡镇适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秦淮区2013-2017年女性宫颈癌和乳腺癌(以下称"两癌")筛查结果,根据"两癌"的发病特点,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3-2017年在秦淮区各筛查点进行筛查的35~64岁妇女为分析对象。宫颈癌检查采用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和病理活检方法,乳腺癌检查采用乳腺触诊、彩超和乳腺钼靶检查方法。结果 2013-2017年共筛查50 182例女性,宫颈细胞学异常1 126例,经组织病理学活检后确诊宫颈癌23例,发病率45. 83/10万,宫颈上皮内瘤变196例,发病率390. 58/10万;乳腺癌46例,发病率91. 67/10万。宫颈癌的高发年龄为50~55岁,宫颈上皮内瘤变常发生于25~35岁,乳腺癌的高发年龄为40~55岁,宫颈癌与HPV感染、多性伴、吸烟、性生活过早等相关,同时卫生条件差,保健意识淡薄,文化程度低也是"两癌"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加强对适龄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的宣教,引导妇女自觉自愿地定期进行"两癌"筛查,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葛忠伟 《药物与人》2014,(12):311-311
目的:了解所辖社区两癌筛查情况,掌握两癌发病情况,进一步推进两癌筛查工作并制定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辖区内35-64岁妇女为筛查对象,遵照全面动员,自愿参与的原则,乳腺癌筛查做常规视诊、触诊和彩超检查、钼靶-X线检查,宫颈癌筛查包括妇科常规检查、宫颈HPV 检测、宫颈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检查、阴道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乳腺癌筛查2741例,检出乳腺癌2例,发病率为0.07%,其他乳腺疾病1954例,发病率为71.29%;宫颈癌筛查2659例,检出子宫肌瘤31例,发病率为1.17%,宫颈HPV(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345例,感染率12.97%,CIN Ⅰ(宫颈上皮内瘤变轻度)7例,发病率为0.26%,CIN Ⅱ(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度)5 例,发病率为0.19%,CIN Ⅲ(宫颈上皮内瘤变重度)9例,发病率为0.35%,宫颈癌1例,发病率为0.04%.结论:通过开展两癌筛查工作,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宫颈癌,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以便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保障了妇女生命健康,提高广大妇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台州市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情况,为“两癌”的防治提供依据,降低“两癌”治疗成本,提高患病妇女的生存率.方法:分析2012年5月-2013年12月“两癌”免费筛查农村妇女的资料.结果:该市筛查315 290例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出宫颈癌前病变1 706例,宫颈癌144例,患病率为45.67/10万;筛查298 247例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出乳腺癌147例,患病率为49.29/10万.结论:农村妇女“两癌”发病率高,“两癌”普查意义重大,应加大普查力度,切实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降低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我市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以下简称"两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健康水平。方法通过在非月经期采集阴道及宫颈分泌物,并结合乳腺手诊、超声、钼靶及病理检查判断是否患"两癌"。结果随州市2013年农村妇女乳腺检查8.6174万人,乳腺疾病患病率为16.16%,其中乳腺增生占94.03%,乳腺纤维瘤等良性疾病占5.82%,查出乳腺癌22例,乳腺癌患病率为25.53/10万;宫颈检查8.3376万人,妇科疾病患病率为58.83%,其中宫颈炎占52.78%,阴道炎占11.9%,子宫肌瘤及其他良性病变占0.87%,查出CIN 90例,检出率为107.94/10万,宫颈癌9例,检出率为10.8/10万。结论广泛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及早诊断、治疗妇科疾病和乳腺疾病,是做好"两癌"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农村妇女死亡率、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凯里市农村妇女乳腺疾病发病情况,提高乳腺癌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保护农村妇女健康。[方法]对凯里市接受筛查的农村妇女均进行乳腺的视诊、触诊,可疑者和高危人群进行乳腺彩超检查,彩超检查可疑或阳性者,进行钼靶X线检查,对钼靶X线检查结果阳性者和可疑者,作组织学检查,获得最后病理诊断。[结果]乳腺癌筛查6 031人,检出乳腺纤维瘤4例,发病率为0.007%;乳腺增生394例,发病率为6.53%;乳管内乳头状瘤1例,发病率16.58/10万;病理检查未发现乳腺癌。[结论]实施乳腺癌筛查项目,有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乳腺癌和其他乳腺疾病患者,促进农村妇女身体健康;但需加强乳腺癌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干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我市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以下简称"两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健康水平。方法通过在非月经期采集阴道及宫颈分泌物,并结合乳腺手诊、超声、钼靶及病理检查判断是否患"两癌"。结果随州市2013年农村妇女乳腺检查8.6174万人,乳腺疾病患病率为16.16%,其中乳腺增生占94.03%,乳腺纤维瘤等良性疾病占5.82%,查出乳腺癌22例,乳腺癌患病率为25.53/10万;宫颈检查8.3376万人,妇科疾病患病率为58.83%,其中宫颈炎占52.78%,阴道炎占11.9%,子宫肌瘤及其他良性病变占0.87%,查出CIN 90例,检出率为107.94/10万,宫颈癌9例,检出率为10.8/10万。结论广泛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及早诊断、治疗妇科疾病和乳腺疾病,是做好"两癌"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农村妇女死亡率、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的实践,提供评价数据,探讨筛查模式。方法 2009—2011年襄垣县妇幼保健院对该县适龄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经醋酸/碘染色后肉眼观察,阳性者转诊阴道镜,镜下有病变时取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开展乳腺癌筛查,以临床检查为初筛,阳性或可疑者通过彩超检查,结果阳性或可疑者行乳腺X线进行诊断。X线阳性或可疑者取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完成27 517名妇女的宫颈癌筛查,6 122名妇女的乳腺癌筛查,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为0.49%,早诊率为91.2%。乳腺良性肿瘤33例(0.53%),乳腺癌2例(0.03%),早诊率为50.0%。结论宫颈癌检查有筛查基础,筛查及早诊、早治效果明显。乳腺癌筛查仍需规范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筛查水平。同对对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联合筛查优于单一项目筛查。筛查体系和技术队伍建设是基层妇女保健服务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武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和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初筛阳性者采用阴道镜下取宫颈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采用触诊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乳腺检查,初筛阳性者行钼靶摄片检查或乳腺穿刺行细胞学检查。对所有初筛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般人口学情况、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既往史及现病史、女性个人健康史、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因素。结果:全市共对202 067例妇女进行"两癌"筛查,共检出宫颈癌前病变770例、宫颈癌33例(27.13/10万),乳腺癌32例(23.85/10万)。对"两癌"影响因素分析提示:HPV感染、宫颈癌家族史、基础妇科疾病、初次性行为年龄早是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HPV感染、初次生育年龄早以及经历不良生活事件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初婚年龄晚、文化程度低、经常使用电脑或电视机、有癌症家族史、流产及引产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开展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起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作用,对降低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来需根据"两癌"高危因素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完善"两癌"筛查与随访制度,保障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6年宝鸡市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结果,了解患病情况并探讨致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宫颈癌和乳腺癌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12月陕西省宝鸡市辖区户籍25~65岁的妇女进行免费自愿筛查,遵循全面动员、自愿参加筛査的原则,统一诊断标准和问卷。宫颈癌的筛查采用常规阴道及宫颈分泌物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TBS检查联合HPV-DNA检测进行,乳腺癌的筛查采用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检查进行。对可疑病例定期复诊随访。结果户籍资料显示,宝鸡市25~65岁的户籍妇女82 459人,自愿参加宫颈癌筛查的60 472人、筛查率为73.34%,自愿参加乳腺癌筛查的45 198人、筛查率为54.81%。接受宫颈癌筛查的60 472人检查出阳性标本1 923人,阳性率为3.18%。根据临床诊断和筛查结果,进行阴道镜检查的5 782人,有2 319人阴道镜下取宫颈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最终检出宫颈病变153人,其中宫颈癌6人。在接受乳腺疾病检查的45 198人中有18 965人行乳腺超声检查,3 219人行钼靶检査,检出乳腺疾病8 125人,检出率为17.98%。接受钼靶检査的患者,查出良性病变125人,疑似乳腺癌35人,乳腺癌24人;随访显示,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乳腺癌37例。城镇户口妇女的筛查率显著高于农村户口妇女,已婚妇女的筛查率显著高于未婚妇女,文化程度高妇女的筛查率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低妇女,收入高妇女的筛查率显著高于收入低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一步完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制度,适时开展妇女免费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降低两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农村已婚妇女妇科常见病及肿瘤发病情况。方法:统一使用卫生部制定的"两癌"检查表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对盱眙县4个乡镇12964例35~59岁已婚妇女进行免费乳腺癌、宫颈癌项目筛查。结果:农村妇女妇科疾病总患病率46.20%,前三位疾病是宫颈疾病(占19.71%),乳腺疾病(占16.35%),生殖道感染(占9.23%),查出乳腺癌7例,宫颈癌前病变87例,宫颈原位癌4例,浸润癌2例。结论:乳腺癌发病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宫颈癌居第二位,两种癌症都是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达到完全治愈的。乳腺彩超、钼靶检查诊断乳腺疾病有较高的阳性率;防治"两癌"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积极治疗宫颈疾病、乳腺增生和生殖道感染可以降低"两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兴区农村妇女保健意识及妇女病患病情况,为开展妇女保健措施提供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常规妇科检查,妇科双合诊、阴道扩阴器、宫颈巴氏涂片、乳腺临床检查、乳腺彩超对辖区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妇科筛查率为75.1%,妇女病患病率9.1%,传统巴氏ASC-US及以上检出率0.9%,宫颈癌前病变检出2例;乳腺筛查率为88.5%,乳腺疾病患病率57.3%,乳腺癌检出0例;卫生知识知晓率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已成为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定期开展以乳腺癌、宫颈癌筛查为重点、以防治生殖道感染为目的妇科病普查普治,加强"两癌"健康知识的社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广东省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质量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筛查质量和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广东省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要求,首先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或醋酸白/碘试验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任一方法检查出阳性者再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异常者再行宫颈组织活检进行病理学确诊。主要质量评价指标包括阴道镜检查随访率、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率、宫颈病变治疗率。指标来源于重大公共卫生系统相关报表,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全省共筛查231 145例妇女,癌前病变检出率为91.33/10万,宫颈癌检出率为11.31/10万。阴道镜检查随访率为65.65%,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率为75.83%,宫颈病变治疗率为61.44%。不同地区的阴道镜检查随访率和宫颈病变治疗率存在差异。结论目前广东省宫颈癌筛查中存在阴道镜检查随访率、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率、宫颈病变治疗率较低的问题,影响了宫颈癌筛查质量,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宫颈癌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甘肃省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情况,提高农村妇女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病妇女的生存率.方法 根据甘肃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对34~65岁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省2012至2014年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1768438人,检查出宫颈癌521例,发病率为29.46/10万;3年宫颈癌发病率分别为33.38/10万、25.90/10万、29.20/10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46,P>0.05).检查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172例,发病率为179.36/10万,其中CINⅡ~Ⅲ1035例,发病率为58.50/10万;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2.36%、10.62%、9.87%;子宫肌瘤发病率为0.97%;共筛查140188例农村妇女,检查出乳腺癌108例,发病率77.04/10万;3年乳腺癌发病率分别为81.48/10万、63.30/10万、84.98/10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1,P>0.05).乳腺纤维瘤、乳腺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以及其他乳腺良性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37%、1.78%、0.10%、7.06%.结论 我省宫颈癌和乳腺癌发病率均高,为保障妇女生殖健康,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有必要在全省全面而广泛地开展两癌筛查工作,并提高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乳腺癌筛查中4种不同模式的优劣,优化最佳筛查模式,提高乳腺癌的早诊率。方法对2015年7月-2016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35岁以上进行乳腺癌筛查的适龄妇女4 988例进行筛查,随机分为A组1 201人、B组1 313人、C组1 261人和D组1 213人。A组筛查模式:先行乳腺体检,对可疑者或高危人群加以乳腺彩超检查,彩超可疑癌者加乳腺X线检查;B组筛查模式:先行乳腺彩超检查,发现可疑癌者或高危人群加乳腺X线检查;C组筛查模式:先由乳腺医师、超声医师同时进行乳腺体检和彩超检查,发现可疑癌者或高危人群加以钼靶检查;D组筛查模式:先行乳腺体检,发现可疑癌者或高危人群加以乳腺钼靶检查,钼靶证实可疑癌者加以彩超检查。在上述4种筛查模式中,对可疑癌者均进行穿刺病理学检查。比较4种乳腺癌筛查模式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和筛查1例早期乳腺癌的经济成本系数(EDCI),从而优化出适合本地区的筛查模式。结果 4组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可疑乳腺癌检出率约A、D组的2倍,而误诊率仅为A、D组的1/2;B组误诊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EDCI为2.69倍GDP,B组EDCI为3.54倍GDP,C组EDCI为3.61倍GDP,D组EDCI为3.16倍GDP,4组在费用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组筛查模式中,B组是本地区现阶段最优化的乳腺癌筛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