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似膏体自流充填工艺在孙村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孙村煤矿已进入深井开采阶段。为最大限度地回收留设的保安煤柱及解决煤矸石排放问题,进行了煤矸石似膏体自流充填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制备出合乎设计要求的煤矸石似膏体,并能实现膏体自流充填。采用煤矸石似膏体自流充填工艺既经济又环保,为孙村煤矿实现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煤矸石似膏体自流充填绿色开采技术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孙村煤矿采深已达1350m、资源日趋枯竭、矸石山占用土地量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条件,为缓解深部产量压力,提高资源回收率,消灭地面矸石山,保护地面建筑,研发了煤矸石似膏体自流充填系统,在仰斜长壁工作面加以实施,形成了与普采工艺配套的挡浆帘和挡浆墙制作技术、前进式沿空留巷技术,实现了煤矿绿色开采。  相似文献   

3.
煤矸石似膏体充填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充填开采是实现煤矿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孙村矿实验区的相关条件,采用矸石似膏体充填技术,对充填体组合料的最优配比技术参数进行分析,并对充填物料添加顺序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矿井下运用矸石似膏体充填技术是可行的,可为其他类似矿井充填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煤矸石似膏体充填技术解决煤炭开采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峰  林波 《煤矿开采》2006,11(6):68-68
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应用煤矸石似膏体充填技术,成功解决因采煤造成的地表塌陷、环境污染、资源回效率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孙村煤矿综采工作面的似膏体管道自流充填技术,论述了其充填步距、充填工艺机理流程、充填措施及充填效果,实现了充填开采降低地面污染、减少地表下沉、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的目的,该技术意义重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某矿山目前采用立式砂仓自然沉降后的粗粒级尾砂进行自流胶结充填,存在充填体泌水量较大,凝固时间长,强度低等问题。针对该矿山现有充填方式存在的问题,结合膏体充填的优势,开展了该矿山尾砂似膏体充填配比试验研究。主要对该矿山全尾砂和分级尾砂进行了物化性质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全尾砂和分级尾砂似膏体充填配比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2种尾砂充填体的坍落度、泌水率以及单轴抗压强度等指标,结合矿山生产对充填体强度的要求,确定满足生产要求的最佳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充填骨料采用全尾砂较分级尾砂效果好,全尾砂充填体强度能满足矿山生产需要,并根据矿山生产实际,提出了全尾砂似膏体充填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7.
煤矸石似膏体快速充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煤矿因“三下”环境积压了大量煤炭资源。为最大限度地回收工广煤柱及解决煤矸石排放问题,进行了煤矸石似膏体快速充填试验研究。通过对充填强度和凝结时间的试验所得结果分析,确定了最佳配比,强度满足要求,且凝结时间较短。采用煤矸石似膏体快速充填既快速又环保,为煤矿合理回收“三下”积压矿石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井下泵送矸石似膏体充填开采是实现煤矿绿色开采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王河煤矿采深已达800 m左右、煤炭资源日趋减少、矸石山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延长矿井生产年限,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消灭矸石山,保护矿区村庄建筑,研发了井下泵送矸石似膏体充填技术,分析似膏体组合料的最优配比技术参数,并对似膏体充填原料进行了优化试验。实践结果表明,在煤矿井下运用泵送矸石似膏体充填技术是可行的,实现了煤矿无污染开采。  相似文献   

9.
矿山膏体充填作为一种全新的充填采矿技术,可有效解放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的煤层储量,实现煤矿绿色开采、低碳运行,解决煤矿矸石等固体废弃物侵蚀良田,产生自燃污染大气和地下水质的问题,并可有效控制地表沉陷.鹤煤二矿对矿山膏体充填开采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对鹤煤二矿实施矿山膏体充填开采试验方案、内容、方法、工艺、设备及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减水剂在似膏体胶结充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煤矸石似膏体充填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减水剂后充填料浆的坍落度、坍落扩散度和稠度显著提高。减水效果:可以在料浆浓度不变的条件下,显著提高其流动性或在保持其流动性不变的情况下,大量减少其用水量,从而提高充填浆体质量浓度和充填体强度。减水剂按胶凝材料(水泥和粉煤灰)质量的1.0%~1.5%添加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以戈壁集料为主体的充填料浆的自流输送特性,以戈壁集料、粉煤灰、水泥为充填材料配制成料浆,对充填料浆进行了L型管道输送试验,通过管道输送阻力损失及充填倍线分析,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推荐了满足自流输送要求的充填配比。研究结果可以为矿山充填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肖力波 《金属矿山》2014,43(8):53-56
湖南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对浅部残矿进行回采,并采用高浓度的似膏体充填系统进行充填。通过从锡矿山选场选取尾砂充填体,在实验室测试其物理力学性质,同时测定不同浓度下不同配比的充填体的抗压强度及泌水率,得出适合矿山的充填材料配比为 1∶2∶8(水泥∶粉煤灰∶分级尾砂),质量浓度为70%~76%。通过充填管道输送参数计算,选用外径为0.114 m,壁厚为0.007 m的钢管,得出似膏体料浆的临界流速为0.97 m/s,充填料浆水力坡度为885.92 Pa/m,充填管道最大输送阻力为1.53 MPa,工业泵的启动压力2 MPa,得出泵的最小压力值为3.53 MPa,从而设计出适合锡矿山的似膏体充填系统,为矿区充填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风积砂似膏体煤矿充填材料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孙凯华 《煤炭技术》2014,(5):262-265
通过对风积砂的取样和试验,分析风积砂似膏体料浆的反应机理,再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风积砂和辅料掺量对充填材料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风积砂主要成分为SiO2和Al2O3,粒径级配不良,随着风积砂掺量的增加,充填体的表观密度增加23.4%,材料成本下降至93元/m3,降低了25.6%;随着辅料掺量的增加,充填体28 d强度增加59.4%,结石率增加至109.5%,增加了23%,充填体表现为微膨胀。  相似文献   

14.
为在我国西北矿区实现充填材料的本地化,考察了当地广泛存在的风积沙作为充填骨料对充填体性能的影响。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风积沙掺量的增加,充填体强度和结实率变化不明显,充填材料成本逐渐降低;随着辅料掺量的增加,充填体的7 d强度变化不明显,28 d强度和结实率均逐渐提高,充填体密度逐渐降低,充填辅料可以为充填材料提供碱性环境、减少泌水和充填体干缩,从而保证充填体的接顶率;随着料浆浓度的提高,料浆表观黏度和剪切应力均逐渐提高。工业试验显示,在w(水泥)∶w(辅料)∶w(粉煤灰)∶w(风积沙)=1∶1.6∶10∶12,料浆浓度为70%时,充填体工作面14 d内平均强度迅速增长至4.35 MPa,充填体的长期强度稳定在5 MPa以上,近水平煤层条件下充填率达到98.5%,强度发展和后期强度的稳定性都能满足支撑上覆岩层的压力的需要。钙矾石在充填体中呈针状、柱状结晶结构相互交错,形成致密的网络结构,可以促进充填体早期强度迅速提高;大量水化产物在粉煤灰颗粒表面堆积包裹,连同其他絮凝状胶凝将风积沙颗粒等胶结包裹成整体、致密的网络结构,可以使充填体强度保持长期稳定。试验结果对解决充填材料需求与供应不均衡、采煤效益与充填成本不均衡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矿山充填法开采技术和装备的不断进步,大流量充填系统以其更加经济、高效的优势成为大型矿山充填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张庄铁矿500万t/a大规模开采,全尾砂粒径级配超细的技术特点,开发应用了超细全尾砂大流量充填系统。该系统包括1台Φ20 m深锥浓密机,3套由Φ2 600 mm×3 000 mm型高浓度搅拌桶和活化搅拌机组成的联合搅拌装置(两用一备),制备料浆浓度一般控制在68%~70%,单套搅拌和输送系统生成能力达到180~220 m^3/h,料浆自流输送至井下采空区。系统运行多年来,设备状况和工艺技术指标稳定。超细全尾砂大流量充填系统在张庄铁矿的成功应用,为该矿无尾矿库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也为我国类似大型矿山绿色、安全、高效、经济开采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史晓勇  范军 《煤矿开采》2012,17(4):76-78,89
以济宁矿业集团太平煤矿工程概况为试验背景,借助于FLAC3D数值模拟程序数值模拟似膏体充填开采工艺,揭示了似膏体充填开采采场稳定性及顶板移动变形规律,为似膏体充填开采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金川矿山采用的废石-棒磨砂混合粗骨料级配不良,导致充填料浆离析的问题,通过掺石灰石粉来改善骨料级配,进一步改善充填效果。对骨料进行了物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混合骨料粒径级配 分析,并进行了掺石灰石粉混合骨料充填体强度试验和料浆管输特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模型对充填体强度和料浆管输特性进行预测,并进行了混合骨料充填料浆配比优化。研究表明:掺入适量 的石灰石粉,不仅能有效改善粒径级配,提高充填体强度,而且能提高充填料浆流动性,对充填料浆管输特性有益,能明显改善充填效果;充填料浆优化配比为胶凝材料添加量310 kg/m3,石灰石粉掺量12.3%,料浆 质量浓度80%,经过工业充填时取样验证,其塌落度、稠度、泌水率以及3 d、7 d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25.41 cm、9.31 cm、6.7%、2.7 MPa、5.1 MPa和10.6 MPa,均满足矿山工业充填的要求,并且单位充填成本较 原来降低了21%。  相似文献   

18.
充填采矿用全尾砂胶结材料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正勤  高谦  南世卿 《金属矿山》2012,41(12):132-135
充填料浆的流变特性是反映料浆流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为实现全尾砂胶凝料浆的自流稳定输送,在石人沟铁矿现场开展了水泥全尾砂料浆的试验研究。通过对水泥全尾砂料浆流变特性的分析,揭示影响全尾砂胶凝料浆流变性的因素,并建立砂浆流动性和稳定性分别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充填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