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Ⅱ)及CD105的基因(mRNA)表达,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胍法抽提皮肤组织中的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皮肤组织中mRNA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TGF-β1及TGF-βRⅡmRNA的表达均低于非皮损组织及正常人(P<0.05);非皮损组织及正常人皮肤组织中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银屑病皮损组织CD105的mRNA表达量高于非皮损组及正常人(P<0.05);非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组织比较P>0.05。结论 银屑病皮损中TGF-β1及TGF-βRⅡ表达降低和CD105的表达上调可能与银屑病的表皮过度增殖及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银屑病患者皮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中VEGF、MCP-1的表达与分布。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MCP-1水平。结果 ①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中VEGF表达较正常人皮肤明显增强(P<0.05).皮损中MCP-1表达较非皮损及正常人皮肤明显增强(P<0.05).②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MCP-1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③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VEGF、MCP-1的表达与PASI评分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 VEGF、MCP-1的表达增强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硬皮病患者皮损转化生长因子β1、β2 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β2在硬皮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7例硬皮病患者皮损中TGF-β1、β2mRNA的原位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TGF-β1mRNA在硬皮病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TGF-β2mRNA在硬皮病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程度与对照组相近(P>0.05);硬皮病皮损中TGF-β1mRNA表达阳性率和表达程度均高于TGF-β2mRNA(P<0.05).结论 TGF-β1mRNA在硬皮病皮损中高度表达,提示其在硬皮病病理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斑块状银屑病表皮干扰素-γ受体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 探讨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表皮干扰素-γ受体mRNA的表达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28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周围外观正常皮肤,28例正常人皮肤作为对照,分离表皮,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干扰素-γ受体mRNA表达水平.PASI评分法评估银屑病的严重程度.结果 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表皮干扰素-γ受体mRNA的表达率为100%,对照样本的表达率为17.86%(5/28);患者皮损、非皮损和对照表皮干扰素-γ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均值分别为1.002±0.563、0.188±0.095、0.005±0.012,皮损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皮损处(t=7.54,P<0.01),非皮损处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进行期与稳定期皮损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10±0.489和0.379±0.163,进行期显著高于稳定期(t=4.37,P<0.01);而皮损处的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值无相关性.结论 表皮干扰素-γ受体mRNA的表达可能与银屑病皮损的形成和病情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aspase-3和bcl-xL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及其周边外观正常皮肤和10例正常人对照皮肤中Caspase-3和bcl-xL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正常人对照皮肤、银屑病皮损及其周边外观正常皮肤的表皮均表达Caspase-3,其中皮损处的表达明显增强(P<0.0001);除皮损表皮中散在表达bcl-xL外,正常人对照皮肤、银屑病皮损周边外观正常皮肤的表皮中不表达bcl-xL。结论 Caspase-3和bcl-xL可能通过诱导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而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atched-1、Gli-1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银屑病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中Patched-1、Gli-1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在银屑病皮损中Patched-1表达高于正常人皮肤(免疫组化χ2=6.53,P<0.05;原位杂交χ2=7.93,P<0.05),Gli-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皮肤(免疫组化χ2=19.21,P<0.01;原位杂交χ2=14.34,P<0.01),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胞浆中,在毛囊、浸润的炎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阳性表达。结论 银屑病皮损表皮中Patched-1和Gli-1均处于高表达状态,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银屑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和TrkA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3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期21例,静止期17例)皮损区、非皮损区及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75NTR和TrkA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区P75NTR和TrkA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皮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区(P<0.01);进行期患者皮损与非皮损区P75NTR和TrkA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高于静止期(P<0.01)。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和TrkA mRNA及蛋白水平在进行期、静止期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区的不同表达,提示神经生长因子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及神经细胞生长因子(NGF)与银屑病的关系及银屑病皮损中间质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33例银屑病患者皮损、8例非皮损和13例正常人皮肤中KGF、KGF受体、NGF、NGF受体的表达。结果 KGF、KGF受体在银屑病患者基底层和棘细胞下层有极强的表达,与非皮损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非皮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KGF、KGF受体在真皮层未见表达。NGF、NGF受体则主要表达在颗粒层和棘细胞上层,皮损组与非皮损组之间及非皮损组与正常组之间均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KGF及NGF可能介导了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不全;银屑病皮损中存在着间质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相互作用的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墨旱莲(旱莲草)等6味用于治疗白癜风中药的乙醇提取物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及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2(TRP-1、-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酪氨酸酶及TRP-1、-2 mRNA的表达,并与阳性对照甲氧沙林(8-MOP)进行比较.结果 山慈姑(毛慈姑)、苦参、黑芝麻和墨旱莲的乙醇提取物显著上调细胞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P<0.05);除苦参对TRP-2 mRNA有明显上调作用外(P<0.05),其他中药对TRP-1和TRP-2 mRNA的表达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 山慈姑、苦参、黑芝麻和墨旱莲有上调酪氨酸酶mRNA的作用,苦参还可上调TRP-2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CD28/B7在银屑病皮损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CD28/B7共同刺激分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2例银屑病皮损、流式细胞仪检测17例银屑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80、CD86的表达水平。15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的皮肤和外周血作为正常人对照。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银屑病组皮损中CD28、CD80、CD86的表达明显增多,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进行期皮损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静止期,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28、CD80、CD86在银屑病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进行期组与静止期组相比,CD28差异无显著性(P>0.05),CD80与CD86差异有显著性(P1<0.01,P2<0.05)。结论 CD28、CD80、CD86在银屑病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癜风黑素细胞对外源性氧化剂的敏感性及氧化应激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0.5mmol/L过氧化氢分别处理4例白癜风患者外观正常皮肤及6例正常对照皮肤培养的黑素细胞,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和形态计量学方法,测定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黑素小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0.5mmol/L过氧化氢对正常人黑素细胞形态学及主要细胞器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过氧化氢处理后的白癜风黑素细胞线粒体、内质网分别与处理前及正常对照处理后比较,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线粒体局部空化,内质网扩张.部分黑素小体体积显著增大,但黑素小体数量与过氧化氢处理前及正常对照处理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氧化氢可能通过破坏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蛋白合成系统,使黑素细胞功能逐渐减退,促使白癜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蕈样肉芽肿与扁平苔藓、银屑病浸润细胞的免疫组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免疫表型对蕈样肉芽肿与扁平苔藓、银屑病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蕈样肉芽肿,17例银屑病和17例扁平苔藓,6例正常人皮肤的CD1a、CD4、CD8、ICAM-1、LFA-1、HLA-DR(树枝状细胞)、CD30和CD7的表达情况.结果 蕈样肉芽肿表皮CD1a,CD30,ICAM-1(单一核细胞P<0.001,树枝状细胞P<0.01)的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扁平苔藓、银屑病、正常人皮肤.蕈样肉芽肿表皮CD4,CD8,HLA-DR的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扁平苔藓.蕈样肉芽肿真皮中CD1a阳性细胞的线性密度(P<0.01),真皮内ICAM-1和LFA-1阳性细胞百分比亦较扁平苔藓增多(P<0.05).蕈样肉芽肿表皮CD7阳性细胞与扁平苔藓、银屑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银屑病和扁平苔鲜真皮内CD7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蕈样肉芽肿和正常人皮肤.结论 蕈样肉芽肿和扁平苔藓、银屑病皮损CD1a、CD4、CD8、ICAM-1、LFA-1、HLA-DR、CD30和CD7免疫表型有差异,其结果可为探讨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皮损中T/B细胞变化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60例患者局部病变皮损标本、29例正常人皮肤标本,分别进行CD3、CD4、CD8、CD2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皮肤淀粉样变性皮损中,淋巴细胞总数、CD3+T细胞、CD8+T细胞的均数增高(P<0.05),CD4+T细胞均数无明显增高(P>0.05),CD4+/CD8+T细胞比值下降(P<0.05),CD20+B细胞均数增高(P<0.05).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苔藓样、斑疹型或双相型三种分型病变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局部皮损存在有T/B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但三种病变类型间病变机制的免疫学异常无区别.  相似文献   

14.
IFI 16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IFI 16及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5例SLE患者和16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IFI 16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PBMC,用JAK2抑制剂AG490抑制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再用RT-PCR检测PBMC中IFI 16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活动期、非活动期组IFI 16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AG490抑制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后,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组PBMC中IFI 16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正常组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I 16在SLE患者的异常高表达提示IFI 16基因可能为SLE的致病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VEGFmRNA和其蛋白、VEGF受体2(KDR蛋白)、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表达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 ①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的VEGFmRNA及其蛋白、KDR和MVD表达明显强于正常人对照组(P<0.001);皮损处与非皮损组相比,VEGF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KDR、MVD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期与静止期比较四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高密度组(MVD≥17.88)与低密度组(MVD<17.88)的VEGFmRNA及其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KD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ASI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结论 ①VEGF及其受体在银屑病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②MVD值可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维A酸受体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维A酸受体(RARγ/RXRα)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和10例正常人表皮中RARγ/RXRαmRNA的表达。结果 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RXRαmRNA的表达水平为0.1976±0.0933,较正常对照组低(正常对照组为0.5867±0.0132),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着性(P<0.01);RARγmRNA在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表皮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037±0.0883和0.5624±0.0767,两者差异无显着性。结论 RXRαmRNA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和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