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神经生长因子对失神经状态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完全横断伴胫骨骨折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胫骨骨折组(F组,n=40),T10 脊髓完全性损伤合并胫骨骨折组(FS组,n=40),T10 脊髓完全性损伤合并胫骨骨折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FSN组,n=40).FS组及FSN组大鼠建立T10脊髓完全横断伴胫骨骨折模型,F组制备单纯胫骨骨折,伤后第4周对3组大鼠骨折断端行断层CT扫描,测量骨折断端最大横截面并计算骨痂灰度值;行生物力学三点弯曲试验;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查;骨密度测定;骨痂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测定骨痂组织中骨钙素(OCN)的表达;观察3组大鼠骨痂中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Ⅰ、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F组骨痂断面最大直径明显小于FS组(P<0.01)和FSN组(P<0.05),FSN组小于FS组(P<0.05);骨痂灰度值结果类似.三点折弯试验、骨计量学观察均发现F组各项生物力学参数优于其他2组(P<0.05);FSN组优于FS组(P<0.05).F组大鼠胫骨骨痂中OCN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FSN组高于FS 组(P<0.05);而F组骨痂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FS组及FSN(P<0.05),FSN组亦高于FS组(P<0.05).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见F组骨折愈合最佳,FSN组优于FS组.结论:失神经营养会影响骨折断端的骨化;神经生长因子对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断端的骨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损伤(颅脑损伤及脊髓损伤)可促进骨痂的形成,加速骨折愈合,甚至诱发机体软组织内异位骨化。本文对中枢神经损伤后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中枢神经损伤与骨折愈合的关系1960年,G ibson首次报道了并发脑损伤股骨骨折的治疗,发现骨折处有大量骨痂形成[1]。Roberts于1968年报道脑外伤后出现异位骨化现象[2],此后,许多学者对骨折并发脑外伤患者的骨愈合和异位骨化进行了深入研究。Spencer[3]研究发现,脑外伤患者保守治疗后骨折部位有大量骨痂形成,无论是骨痂量,还是骨痂形成速度均比无脑外伤者多和快,他还通过…  相似文献   

3.
脑和脊髓损伤对骨折股骨骨痂中NGF表达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大鼠脑和脊髓损伤后骨折股骨骨痂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单纯股骨骨折组、股骨骨折并脑损伤组和股骨骨折并脊髓损伤组,每组16只,每组再分为骨折后1、4、7、14d观察组。应用自由坠落重物撞击法建立脑和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骨痂中NGF的表达。结果 单纯骨折组表现为典型的骨折愈合过程,骨痂内纤维母细胞及成骨细胞内NGF阳性表达相对较弱。骨折并脑损伤组早期纤维性骨痂形成较慢,骨折早期骨痂内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NGF表达较弱,第14天表达增强,出现成骨细胞。骨折并脊髓损伤组早期形成大量纤维骨痂和软骨骨痂,NGF强阳性表达,第14天已有编织骨形成,NGF表达达高峰。结论 并发脊髓损伤的股骨骨折愈合较快,NGF表达明显增强,提示NGF可能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方勇  肖玉周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1442-1444
骨折伴颅脑损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现象早已被发现。1960年,Gibson就首次报道了股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骨折端有大量骨痂形成。Robert于1968年又发现了脑损伤后肌肉内出现了异位骨化的现象。随后很多学者从与骨折相关的因子、基因、体液因素、物理因素等多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许多观点。本文旨在阐述以上和颅脑损伤伴骨折愈合加速相关的各种因素的结构以及作用机制,并分析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损伤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采用Allen的weight dropping(WD)法挫伤大鼠Ts节段脊髓,于术后0、2、4、8、12、24h经蛛网膜下隙导管各注入NGF溶液(20/60g),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检测脊髓损伤前后发生凋亡的脊髓神经元,结果:正常组大鼠脊髓中未见凋亡神经元,生理盐水组于伤后2h始出现凋亡神经元,N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结论:NGF可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神经生长因子(NGF)保护受损伤脊髓,促进其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通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投药4h,测定过氧化脂质(LPO)及SOD活性,4周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及病理形态观察.结果1.联合应用NGF和SOD在抑制LPO生成,增强SOD活性方面较单一用药效果显著(P<0.05).2.联合用药硬膜内投药组较腹腔内投药组效果为佳(P<0.01).结论SOD和NGF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脊髓损伤后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脊髓损伤,促进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脑外伤骨愈合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变化的观察,探讨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为干预骨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6只SD大鼠分成4组,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组(n=8)、骨折(fracture,F)组(n=30)、骨折合并脑外伤(TBI+F)组(n=30)、对照(normal,N)组(n=8).通过酶联免疫测定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骨折合并脑外伤时血清中NGF含量的变化与骨折位点NGF表达的关系.结果 F组手术后第3天血清NGF OD值为0.042,1周时最高,然后开始下降,4周时降至0.041.TBI组和TBI+F组术后第3天血清NGF明显升高,1周后开始下降,5周时降至0.047,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周F组与TBI+F组平均目标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F对促进骨折愈合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尼莫地平(ND)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72只大鼠半切洞脊髓损伤后,随机分为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移植+NGF组,移植+NGF+ND组,并观察了脊髓血流量(SCBF),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行为学变化。结果:NGF与ND可明显增加损伤移植部位的血流量,缩短MEP潜伏期,且显著提高后肢运动功能的Tarlov评分。结论:胚胎脊髓移植与NGF、N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结合高压氧(HBO)治疗脊髓损伤(SCI)的疗效。方法182例SCI患者随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NGF联合HBO组(NGF-I--IBO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常规组),NGF-HBO组予鼠NGF结合HBO治疗,对照组除不应用NGF及HBO治疗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NGF-HBO组126例中显效例78例,有效3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9%(117/126)。对照组56例中,显效13例,有效21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60.7%(34/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GF结合HBO对脊髓损伤疗效肯定,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不同组织移植治疗成体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Experimentalstudiesonthetreatmentforinjuriesofthespinalcordinadultratswithdifferenttissuetransplants胡建,王...  相似文献   

11.
在骨科临床实践中,发现合并截瘫或脑外伤的四肢骨折患者骨痂生长快,数量多,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单纯骨折的患者。国内外学者已作了大量研究,一般认为脑组织是通过一些具有成骨活性的因子来调控骨损伤修复的,但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关于神经肽在骨折愈合中作用的研究日渐增多,其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在骨组织中分布最为广泛,因此备受关注。有研究表明中枢神经损伤后CGRP的表达也发生相应变化,因此认为其在中枢神经损伤后骨折愈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CGRP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并评价小鼠股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标准化动物模型。方法 将9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A组:股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组(48只)、B组:股骨骨折组(48只)。A组通过止血钳钳夹致小鼠左侧坐骨神经损伤,于同侧进行股骨开放性骨折联合髓内钢针固定,建立了小鼠股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模型;B组行左侧股骨开放性骨折联合髓内钢针固定,仅游离坐骨神经,不做钳夹处理。术后仔细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于术后第3、5、7、10、14、18天6个时间点,取A组(36只)与B组(36只)左侧坐骨神经,其中每个时间点每组6只,分别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来分析坐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同时,于第7、14、21和28天4个时间点取小鼠左侧股骨,分别通过股骨X线、Micro-CT、组织学染色来分析并评估在周围神经损伤条件下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小鼠股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于建模后第14天小鼠步态基本恢复正常;于第14天坐骨神经纤维结构连续性基本恢复;第7天骨折断端几乎不存在骨痂;至第14天出现少量软骨痂,主要为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构成;第21天软骨痂开始钙化,骨痂中存在部分肥大的软骨细胞;第28天骨折断端新生骨形成,含有大量肥大的软骨细胞、成骨细胞与骨细胞。结论 通过本研究方法建立的小鼠股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愈合过程良好,并较单纯股骨骨折的愈合过程有所迟缓,可很大程度上模拟临床骨折合并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及愈合过程,为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骨折愈合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髁冠状面骨折5例,均为内髁,所有病例均系车祸受伤.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股骨髁冠状面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其中1例股骨干骨折术后X线复查才发现股骨髁冠状面骨折,行再次手术.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5例病例均获得了6~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0~14周,根据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3例,良2例.结论 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系高能量损伤,主要累及内髁,此种合并伤少见,易漏诊,需常规显示股骨髁侧位像.手术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15.
肱骨外科颈骨折在临床上较多见,多发于老年人,合并肩关节脱位时可伴有腋神经的损伤.但引起桡神经损伤的极为少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连续股神经阻滞不同置管长度对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Ⅱ级、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3组,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导置入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5 cm、10 cm或20 cm,通过导管给予0.33%盐酸罗哌卡因30 mL后连接镇痛泵用于术后镇痛。记录术后24 h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的阻滞程度,术后24 h和48 h静息和运动时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20 cm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效果优于5 cm组和10 cm组,5 cm组与10 cm组阻滞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术后镇痛,置入导管5 cm、10 cm和20 cm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探讨股骨头坏死缺损的部位与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MMSA)后发生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年人股骨标本25具,要求生前无髋关节疾患。将其随机分组,分别制造股骨头不同部位(负重区与非负重区)的骨缺损模型(模拟已发生塌陷并且坏死骨被清除后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将标本分为正常组、股骨头负重区域的坏死缺损10%、20%与非负重区域的坏死10%、20%,共5组。均在股骨头表面覆盖相匹配的金属假体,模拟单足站立时肢体负重力线的方向,加载一定的重量,直至股骨颈发生骨折为止。并分析股骨头不同坏死部位与股骨颈骨折发生的生物力学相关性。结果:股骨头负重区域坏死的股骨颈强度比非负重区坏死的强度来得小,易发生变形和骨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股骨头负重区域坏死对MMSA术后股骨颈的影响较大,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头负重区坏死>20%是MMSA术的相对禁忌证,术后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观察并探讨股骨头坏死的范围大小与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后发生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年人股骨上段防腐标本15对,共30具,要求生前无髋关节疾患,骨质较好。将其随机分组,模拟股骨头内不同范围的囊性变(即坏死区域),将标本分为正常组、股骨头坏死10%、20%、30%、40%、50%,6组。在股骨头表面覆盖相匹配的金属假体,模拟单足站立时肢体负重力线的方向,加载一定的压力,直至股骨颈发生骨折为止。记录测试结果并分析股骨头不同坏死范围与股骨颈骨折发生的生物力学相关性。结果:(1)随着股骨头坏死范围的增加,股骨颈的承载能力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股骨颈骨折越容易发生,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随着股骨头坏死范围的增加,股骨颈的强度呈不断下降趋势,即坏死范围越大,股骨颈的强度下降越厉害,以至人体不能负重,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头坏死范围达25%~40%的年轻患者(≤55岁)是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MMSA)的最佳适应证。股骨头坏死范围超过50%的患者是MMSA术的相对禁忌证,术后股骨颈骨折发生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9.
颜海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8):1023-1024,1027
目的:探讨双螺钉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颈骨折(GardenⅡ、Ⅲ型)41例随机分为双螺钉(21例)和传统三螺钉(20例)两组,采用微创切开,透视下复位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41例患者随访5~47个月,下地负重时间5~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7个月,术后Harrris评分73~99分。双螺钉组优良率(92.23%)与三螺钉组(9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螺钉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