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铸塑本体聚合法生产有机玻璃工艺制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过氧化苯甲酰(BPO)以及蜜蜂、鹅卵石等内嵌工艺饰品为主要生产原料,采用铸塑本体聚合法生产有机玻璃工艺制品,探讨了这种有机玻璃工艺制品的具体生产工序及注意事项。研究发现,通过控制每次铸塑厚度、聚合温度和时间以及蜜蜂、鹅卵石等工艺饰品的预处理工艺,可以生产出形状各异、外观优美、透明无气泡的有机玻璃工艺制品。  相似文献   

2.
电解法生产烧碱工业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氯气、氢气等,并且电解工艺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对工艺技术安全可靠性的要求高。对电解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调查,为氯碱工艺安全生产提出了建议和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3.
应用改性聚丙烯(PP)生产轿车保险杠,通过分组实验,分别对改性PP的材料自身条件、温度、注塑压力、注射速率等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得出最佳的工艺方案和工艺参数,为生产高质量塑料保险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化肥过量施用带来的问题,国家推出了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等相关政策。针对国内颗粒有机肥的生产技术存在局限性,阐述喷浆工艺生产的颗粒有机肥的优势。介绍一种新型喷浆造粒工艺生产颗粒有机肥的技术,包括原料、设备、生产方法、产品指标。总结喷浆造粒工艺生产有机肥的核心技术点。  相似文献   

5.
杨桂玲  徐宏 《山东化工》2006,35(5):46-49
二水法工艺是湿法磷酸生产的主要工艺,但其生产的产品浓度仅在26%~32%P205之间。而生产高浓度肥料P2O5的浓度要求为40%~50%,因此与之配套的酸浓缩装置和工艺成为二水法生产磷酸的重要部分。本文就目前比较理想,并在生产上大规模应用的日产浓缩工艺和斯温森浓缩工艺的工艺流程、操作指标、设备及设备布置、原料及公用工程消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在流程的复杂程度、适应性、可操作性、公用工程消耗、投资、水污染等方面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6.
重介选煤系统降低介质消耗的措施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临涣选煤厂为实例,从设备性能、工艺环节参数的变化、生产管理等方面分析了重介系统介质消耗高的原因;采取了加强生产管理、调整工艺运行参数等降低介质消耗的具体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吴立娟 《化工设计》2015,(2):8-10,7,1
为进一步降低丙烯酸装置的生产成本,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目的,本文对丙烯酸装置非尾气循环工艺和烟气循环工艺从工艺蒸汽消耗、催化剂的影响、设备投资、生产污水量等方面对比分析各个工艺的优缺点,提出推荐的烟气循环工艺,供丙烯酸生产企业进一步挖潜改造,降低运行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生产氯化钾(KCl)的工艺有很多,但是由于利用膜分离工艺、溶析工艺、萃取工艺以及化学沉淀工艺生产氯化钾(KCl)的具有诸多缺点(例如,苛刻的生产设备要求、复杂的工艺流程、成本较高的试剂需求以及较大的生产毒性等),很难在工业中进行规模化生产。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生产氯化钾(KCl)的"冷分解-浮选工艺"、"热溶结晶工艺"、"反浮选-冷结晶工艺"等三种常见生产工艺,并对它们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钕铁硼电镀技术生产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侯进 《电镀与精饰》2012,34(4):20-25
随着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快速发展,钕铁硼电镀中表现出的问题日益显现,从而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总结了钕铁硼电镀的多个难点,然后以目前钕铁硼电镀生产中普遍采用的工艺为生产线,对钕铁硼电镀技术的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生产设备等逐一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介绍,随后仍以这些工艺为生产线,提出改进问题的方案、工艺及设备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工艺路线的比较、压力等级的选择、主要设备的选型等方面阐述了双甲氨合成联合装置的设计特点。结合生产运行实践,分析了双甲氨合成工艺路线的运行参数,与采用不同工艺的生产消耗和产品成本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工艺吨氨节约成本80元,精醇成本为1112.6元/t,经济效益显著且生产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1.
奚灏锵  江学文  雷德柱 《广东化工》2007,34(8):58-60,80
为提高纳他霉素(natamycin)生产提取得率,减少溶剂使用,本文采用超滤、纳滤操作对工业生产的纳他霉索发酵液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压力、操作时间及料液流速对超滤过程有很大影响。通过超滤可将蛋白质等大分子杂质去除,然后再用纳滤膜对超滤渗透液进行浓缩纯化,对纳滤工艺的操作条件如进料压力、料液pH、浓缩倍数等进行了研究。采用超滤、纳滤技术提取纳他霉素,其收率可达62.74%。  相似文献   

12.
实验研究了0.5 mm孔径陶瓷膜对高浓度含镍废水的微滤行为,以聚丙烯酸钠(PAAS)强化超滤技术深度处理陶瓷膜渗透液,考察了PAAS与金属质量比(rp/m)和pH值对恒容超滤膜通量(J)和镍截留系数(RNi)的影响,研究了超滤浓缩、解络合、洗涤及PAAS循环使用过程. 结果表明,pH=9时,陶瓷膜浓缩时J先快速降低、缓慢下降后再较快降低,RNi接近1,当体积浓缩因子从1增大到10时,截留液镍浓度(Cr)从5562.71 mg/L浓缩至55507.76 mg/L,渗透液镍浓度(Cp)为13.26 mg/L. PAAS强化恒容超滤时,J不随rp/m变化,随pH值增大而增大,RNi随rp/m或pH值增大而增大;超滤浓缩时,控制pH=9和rp/m=9,RNi接近1,Cr呈线性递增,Cp"0.05 mg/L;在pH=3条件下对超滤浓缩液解络合,解离平衡时间为9 min,解络合率为81.9%;以pH=3的盐酸溶液洗涤解络合液,镍洗脱率为98.8%. 再生PAAS络合性能良好,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3.
磁性流体固定床萃取分离低浓度金离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秀峰  官月平  王强  杨明珠  刘翔 《化工学报》2012,63(5):1443-1448
采用一种全新的快速萃取方法--磁性流体固定床萃取分离技术,该方法是将磁性Fe3O4纳米颗粒表面包覆油酸,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萃取剂三苯基氧化膦TPPO,制成磁性萃取剂。借助于高梯度磁性分离装置,对目标离子进行萃取分离。萃取完成后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萃取后金溶液中Au3+的浓度。通过对铁磁导线直径、初始金溶液pH值、萃取剂体积分数和协同萃取等影响因素的考察,得出了对Au3+浓度为19.128 mg·L-1的氯金酸溶液进行萃取分离的最佳工艺:采用直径为2.34 mm的铁磁导线作为磁性填充介质时萃取率较其他优越。初始金溶液的pH值和萃取剂的体积分数对萃取率影响较大。在初始金溶液pH=1,萃取剂(TPPO)体积分数达到50%时萃取率最高。使用TPPO和TBP协同萃取也能提高萃取率。采用浓度为1 mol·L-1的硫脲进行反萃实验,振荡10 min,反萃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陈扬  吕阳成  亓晅  骆广生 《化工学报》2007,58(1):114-118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手性选择剂,利用膜超滤法拆分色氨酸(Trp)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性分离效果。系统地研究了溶液pH值、温度、色氨酸和BSA的初始浓度、超滤压力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指出除pH值外,温度对分离效果同样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依据pH值和温度对BSA空间结构和色氨酸带电性质的影响规律,定性分析了BSA拆分色氨酸对映体的机理。pH值主要通过影响BSA的空间构象和色氨酸的带电性质影响分离效果,温度则主要通过影响BSA的空间结构影响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5.
零价铁(ZVI)去除水中的As(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雅光  万俊锋  王杰  余飞  王岩 《化工学报》2015,66(2):730-737
采用市售还原铁粉(零价铁,ZVI)及其与石英砂的复合物为吸附剂,对水中As(Ⅲ)的吸附分别做了分批试验和连续性试验。分批试验结果表明,ZVI吸附水中As(Ⅲ)的去除效果受pH主导,其最佳pH范围4~9,ZVI主要通过其表面吸附及其腐蚀产物对As(Ⅲ)的吸附共沉淀作用达到对As(Ⅲ)的去除,同时,在ZVI腐蚀的过程中还伴有在ZVI表面As(Ⅲ)的氧化、还原作用,As(Ⅲ)的氧化受ZVI腐蚀过程的影响,其氧化过程主要发生在Fe2+氧化为Fe3+的阶段;连续性试验利用ZVI与石英砂复合物对模拟含砷废水进行吸附研究,从吸附柱进水至吸附饱和共20 d时间,经计算,ZVI对As(Ⅲ)的吸附容量为89.90 mg·g-1,ZVI腐蚀产物在石英砂表面的晶态类型对As(Ⅲ)的吸附容量有影响,无定形态的ZVI腐蚀产物对As(Ⅲ)的吸附容量最大,质量分数和原子分数分别可达到6.73%和2.15%。  相似文献   

16.
A D-phenylalanine (D-Phe) imprinted terpolymer P(AN-AA-AAm) membrane was prepared by the wet phase inversion method. Acrylamide (AAm) and acrylic acid (AA) were used as the functional monomer and acrylonitrile (AN) was used as a physical cross linker. The template molecules were removed from the terpolymer matrix by washing with a 5 percent acetic acid solution. The removal of template molecules from the membrane matrix increased the population of free COOH groups and reduced that of dimerized COOH groups in the membrane matrix, which is an indirect evidence of the formation of recognition sites. The adsorption selectivity of the D-Phe imprinted terpolymer membrane prepared by in-situ implanting method was 0.37 at pH 2 after 3 h batch adsorption using 100 mg Phe/l racemate solution and reached nearly 1 after 24 h. In the ultrafiltration process, the permselectivity was 0.38 at pH 2 after 2.5 min. Separation of D-Phe from the racemate solution was demonstrated by a repeated ultrafiltration batch work.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实验设计法优化高浓度(1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human immunoglobulin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IVIG)的制剂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包括等电点、二级结构、分子大小分布,转变中点温度4个指标)确定IVIG(10%)的pH范围,同时经国外相关数据和产品质量指标选择IVIG的稳定剂甘氨酸和聚山梨酯80的浓度范围,再采用实验设计法优化IVIG的pH及稳定剂浓度。以转变中点温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IVIG(10%)的离子强度。结果最佳IVIG(10%)制剂处方为聚山梨酯80:80 mg/L,pH:4. 5,甘氨酸:0. 25 mol/L。最适离子强度为0 mmol/L氯化钠。结论成功优化了IVIG(10%)的制剂处方,可确保制剂的稳定性,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冻干低pH静脉注射用人血免疫球蛋白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参照美国 Cutter Biological 的免疫球蛋白第三代产品 Gamimune-N~R 的工艺,以低温乙醇法从人血浆分离的组分Ⅱ沉淀糊为原材料,经过再加工制得最终酸碱度为 pH 4.0、蛋白浓度为5%,麦芽浓度为10%的冻干制剂。该制剂的 r 球蛋白纯度>98%;IgG 分子单体为100%,无聚合体和碎片;IgG 亚类均存在并与正常人血浆构成比相似;抗补体活性(ACA)和前激肽释放酶激活物活性(PKA)测定均符合有关质量标准。该制剂的冻干剂型较液体剂型对热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安全性良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三氯化铁除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铁盐除砷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渣的数量,研究了三氯化铁作为除砷剂处理砷(Ⅲ)和砷(Ⅴ)废水的工艺条件,主要包括pH值、铁砷摩尔比(nFe/As)、反应时间等.结果表明,用三氯化铁处理含砷(Ⅲ)1647.8 mg·L-1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9、反应时间1h、nFe/As=2;处理含砷(Ⅴ) 3697.2 mg· L-1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8、反应时间1h、nFe/As=2.此外,阳离子型絮凝剂PAM209cc适合于铁砷沉淀物的沉降,对砷(Ⅲ)废水和砷(Ⅴ)废水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40 mL· L-1、20 mL· L-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工艺实现自控后分离的人血浆蛋白各项质量指标和收获率进行评价。方法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对低温乙醇工艺实现自控后分离的人血浆蛋白样品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自控前的制品进行比较。结果连续测定实现自控后分离的71批人血白蛋白和52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样品,并与实现自控前的82批人血白蛋白、29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成品检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人血白蛋白及IVIG的纯度和收获率均有明显提高,多聚体含量明显下降,其他指标(离子含量、吸光度等)均无明显改变,且制品质量稳定,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要求。结论低温乙醇分离蛋白实现自控后,进一步提高了人血浆蛋白的质量,使分离过程更加容易控制,制品质量更加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