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黄泡果为原料酿造黄泡果醋,对果醋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泡果醋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16 d、初始pH 5.0、初始乙醇体积分数7.1%、醋酸菌接种量0.76%(以黄泡果浆体积计),在此条件下,果醋总酸为4.82 g/100 m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6%,感官评分为92.20。黄泡果醋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原汁,表明黄泡果醋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以罗田甜柿为原料,用高糖碎米酒代替传统调糖工艺,酿造甜柿果醋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能力。酒精发酵阶段,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甜柿果浆、碎米酒和水混合比1∶1∶1,发酵4d,酵母接种量0.1%,发酵温度28℃。醋酸发酵阶段,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醋酸发酵最适工艺参数为:初始酒精度7%,发酵温度30℃,醋酸菌接种量6%,初始pH值5。在此优化条件下,果醋的总酸含量为5.31g/dL。当甜柿果醋体积分数为20%时,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75%和63%,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蓝莓和酸樱桃为原料,制备蓝莓-酸樱桃复合果醋。以总酸、感官评分和花青素含量为评定指标,考察沪酿1.01(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接种量、酒精度、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复合果醋品质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确定蓝莓-酸樱桃复合果醋醋酸发酵工艺,并对蓝莓-酸樱桃复合果醋的品质指标与抗氧化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醋酸发酵工艺参数为:醋酸菌接种量10%,酒精度9%vol,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8 d。在此优化条件下,复合果醋的总酸含量可达(5.01±0.17)g/100 mL,花青素含量为(102.26±0.89) mg/100 mL,感官评分为(87.00±0.42)分。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最大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94.1±0.22)%,还原力(OD700 nm值)为(2.21±0.27),表明其抗氧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酿造一款果香醋香谐调、较好保留水果功能性成分的多依果醋,以云南特色水果多依果为原材料,感官评分、总酸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多依果醋酸发酵的工艺参数,并对发酵得到的果醋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多依果醋酸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初始酒精度7%vol、醋酸菌接种量0.4%、装料量40%和发酵时间15 d。在此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下,多依果醋为黄橙色,总酸含量为(4.42±0.15)g/100 mL,总黄酮含量为(3.83±0.12)mg/L,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可达86.8%和80.2%,与多依果的原果汁清除率(87.5%和78.9%)相近。该款多依果醋口感谐调,较好的保留了多依果的总黄酮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以苹果和燕麦为原料,经酒精发酵得到复合果酒,以其为基酒进一步制备燕麦苹果复合果醋,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燕麦苹果复合果醋的醋酸发酵工艺,并利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评价燕麦苹果复合果醋中黄酮类物质抗氧化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燕麦苹果复合果醋主要黄酮类物质。结果表明,燕麦苹果复合果醋的最佳醋酸发酵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7%(V/V)、发酵温度31 ℃、转速170 r/min、初始酒精度9%vol。此优化条件下,果醋的总酸含量可达(7.35±0.04) g/100 mL;其黄酮类物质抗氧化能力值为(100.27±3.53) mgVCE/L,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60.21±1.56)%,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燕麦苹果复合果醋主要黄酮类物质为木犀草素、山柰酚及槲皮素。  相似文献   

6.
以枸杞干果为原料酿造枸杞果醋,筛选出适合枸杞果醋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醋酸发酵工艺条件,并考察枸杞果醋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最适于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商业菌种分别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37、沪酿1.01醋酸菌(HuNiang 1.01);最佳醋酸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0℃、沪酿1.01醋酸菌接种量6%、初始pH值5.5。在此优化条件下,枸杞果醋酸度为4.93 g/100 mL。枸杞果醋感官评分为83.5分,呈深褐色,酸度适中,具有浓郁的果醋香和枸杞的清香。在枸杞果醋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0.56%和69.54%,表明枸杞果醋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骏枣果酒为原料发酵果醋,对发酵过程中营养品质指标变化及发酵前后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6~72 h期间为发酵产酸的主要时期,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醋酸、草酸、柠檬酸、乳酸、琥珀酸、苹果酸6种有机酸,发酵后果醋中醋酸和琥珀酸含量分别为发酵前的15倍和3.7倍,乳酸和草酸含量则显著性降低,总酸味强度是果酒的6.17倍。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不断下降,维生素C含量先下降后趋于稳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醋酸发酵前后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65种,其中果醋检测到39种,相比果酒减少8种,果醋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37.42%,其中乙酸乙酯和乙酸异戊酯为主要的酯类物质,其次是酸类物质相对含量为30.69%。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甘蔗番木瓜复合果醋发酵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果醋菌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初始酒精度对复合果醋发酵的影响,以总酸为响应值,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对醋酸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甘蔗番木瓜复合果醋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果醋菌添加量3%、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13 d、初始酒精度8%,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甘蔗番木瓜复合果醋总酸含量达5.60 g/(100 m L)。研究结果为果醋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液体发酵法制得椰枣果醋,并探讨了在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酒精的变化,还测定了其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等的清除力以及对三价铁离子的还原力。结果表明:在20℃下,椰枣汁发酵为椰枣酒的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并在第12天时,还原糖降为0;酒精度则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本次发酵结束后,其总酚含量为1.437mg/mL,总酸含量为8.628g/100g。椰枣果醋的羟自由基清除率在2%浓度时达到90%,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8%时达到97%,ABTS+自由基清除率在40%时达到92%。椰枣果醋拥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毛酸浆的最适乳酸发酵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毛酸浆为主要原料,总酸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模型和响应面分析进行发酵工艺优化,并通过总抗氧化能力以及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作用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毛酸浆乳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6 d、初始糖度18%、乳酸菌接种量4%(v/v)、发酵温度37 ℃,在此条件下得到发酵液的总酸含量为10.67 g/L。毛酸浆乳酸发酵后总抗氧化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自由基清除率均比未发酵样品显著增加(P0.05),总多酚和Vc与抗氧化活性均呈显著相关(P0.05)。该研究为毛酸浆乳酸发酵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该实验研究了山楂苦荞醋发酵过程总多酚、总黄酮、挥发性香气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在醋酸发酵第7天分别达到2.43 mg/mL和1.29 mg/mL,酒精和醋酸发酵阶段分别检测到58和60种香气物质。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酒精发酵第5天分别达到81.4%、52.3%和99.8%,亚铁离子螯合率在醋酸发酵第1天达到90.6%。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与4种抗氧化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酚含量与亚铁离子螯合率相关性最高(R=0.984)。发酵过程中共有20种挥发性香气物质与抗氧化活性具有相关性,酒精发酵阶段的12种香气物质与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的相关性较高(R均>0.85),醋酸发酵阶段的8种香气物质与4种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均较高(R均>0.85)。  相似文献   

12.
以山楂和枳椇为原料,根据果酒酿造工艺酿造枳椇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枳椇山楂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同时测定其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此评价复合果酒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酿造工艺为山楂果汁与枳椇果汁体积比为60∶100、初始糖度21.0%、接种量2.0%、发酵温度25 ℃、发酵时间9 d。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果酒酒体金黄,酒香浓郁,口感糖酸比协调,酒精度为11.34%vol、总酸含量为14.69 g/L、总酚含量为280.59 mg/100 mL。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随样品体积的增加而增大,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大分别可达96.3%、96.5%,且山楂枳椇复合果酒抗氧化能力优于枳椇发酵果酒。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贡梨和长虹枇杷为原料,进行枇杷-梨复合果醋的研制,并对其醋酸发酵阶段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醋酸菌接种量、发酵时间、装液量、初始酒精度和发酵温度对果醋发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果醋酸度值为响应值,对果醋醋酸发酵阶段进行响应面优化,最终得出复合果醋发酵的最优条件:发酵温度为32℃,接种量为7.3%,初始酒精...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单一酿酒酵母酿造猕猴桃果酒的风味与口感,研究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共同发酵对猕猴桃果酒的影响.以葡萄园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vineae)与安琪果酒酵母(SY)为试验菌株,猕猴桃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混菌发酵猕猴桃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同时测定·OH、DPPH自由基、A...  相似文献   

15.
该文着重开展醋酸菌固定化材料的选择,固定化菌种的发酵特性、机械强度的研究及不同发酵条件对香蕉西番莲复合果醋产酸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醋酸菌固定化材料生产的香蕉果醋品质最好,其发酵后酒精度残留低、可重复利用4次;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酒精度8°,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为6 d,pH3.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复合果醋醋体的总酸度达到最大值5.05%。  相似文献   

16.
以红糖为原料,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法酿造红糖醋,分析红糖醋不同发酵阶段产物有机酸组成,研究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 氧化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红糖醋、红糖酒醪及红糖液分别检出10种、9种及8种有机酸,主要为乙酸、乳酸、甲酸、抗坏血酸、琥珀酸、 苹果酸、柠檬酸、草酸。 红糖液中琥珀酸和红糖醋中乙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 971.09 mg/L和28 273.35 mg/L。 在发酵过程中,红糖液中 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由0.94 mg/mL和0.50 mg/mL降至红糖醋中0.87 mg/mL和0.17 mg/mL。 不同发酵阶段产物抗氧化能力的顺序为红 糖液>红糖酒醪>红糖醋。 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5 5和0.883 0,与总还原力 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8和0.9093。  相似文献   

17.
葡萄果渣酵素的发酵工艺优化及其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果酒及果醋酿造过程中废弃的葡萄果渣、糖蜜为原料,利用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多菌种共酵过程中物质间的转化与利用从而得到营养价值更高的酵素保健饮品。在确定基本超声条件(超声频率40 kHz、超声功率50 W、超声温度30 ℃)的前提下,考察活菌接种量、初始pH值、糖添加量、超声时间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活菌数的影响;并探究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设计4因素3水平试验,对葡萄果渣酵素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得到初始pH 5.0、糖添加量8%、活菌接种量12%、超声时间60 min,并将该条件用于5 L罐的工艺放大,对补料方式进行改进,发酵终点时pH值为3.5,可滴定酸度为2.89%,总酚质量浓度为5.5 mg/mL。检测得到功能性成分如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3.78 mg/mL,SOD活力达到988 U/mL。采用总抗氧化能力试剂盒测定得到该酵素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以Trolox当量计)为(44.5±2.5)μg/g。经检测,该葡萄果渣酵素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发酵过程中散发葡萄特有的醇、酚、萜类香气,葡萄果渣酵素香气独特且绵密。得到的葡萄果渣酵素上清液色泽透明亮丽,香气绵柔,口感、滋味评价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