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与动物实验验证相整合的研究策略,探讨川芎清脑颗粒(Chuanxiong Qingnao Granules, CXQN)改善偏头痛(migraine headache, MH)的分子作用机制。动物实验过程均遵循中国中医科学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基于网络药理学,获取27个CXQN的活性成分及对应的940个作用靶点,交集得到99个CXQN治疗MH的共同靶点,并筛选出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IL-1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等关键靶点,富集分析表明CXQN治疗MH的靶点主要参与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缺氧诱导因子-1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养血清脑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6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谷维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丸,疗程各30d.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头痛发作程度、时间及频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P<0.05).结论 养血清脑丸能够有效地控制偏头痛发作,减少发作次数和缩短发作时间,是一种无明显毒副作用且能够有效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蒙药珍宝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珍宝丸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进行筛选,并运用DisGeNET、CTD以及GeneCards数据库,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靶点进行搜集。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VENN分析,获得疾病与成分的交集靶点,然后将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及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图绘制。通过DAVID网站对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及基因本体(GO)数据库进行基因通路的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 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出珍宝丸中活性成分283种,搜集缺血性脑卒中靶点22 029个,相互交集的靶点113个。GO富集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活性、细胞对缺氧的反应等方面。KEGG分析发现涉及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传导途径、脂质和动脉硬化等多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中,能够紧密结合的占比61%,证明珍宝丸成分与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关联密切。结论 珍宝丸可能通过参与调控MAPK/PPARG/VEGF/mTOR等信号通路,缓解缺血部位细胞凋亡,调控局部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最终治疗缺血性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方法探讨车前子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数据库获取车前子活性成分,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和LN疾病靶点,利用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图,将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体外实验验证车前子活性成分Quercetin对TNF-α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异常增殖的改善作用。结果 经筛选得车前子和LN共同作用靶点60个,治疗主要与MAPK、PI3K等通路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成分与AKT1、IL-1B等关键靶点有较好结合活性。通过体外实验,Quercetin可通过调控AKT,ERK1/2和IL-1β抑制TNF-α诱导的HMC异常增殖。结论 本研究表明车前子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于LN,并为LN新药开发和机制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候选产物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蒲黄治疗脊髓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TCMSP数据库及文献资料筛选蒲黄的有效成分及其对应靶点,使用DrugBank、OMIM、TTD、GeneCard数据库获得脊髓损伤相关靶点。Cytoscape构建蒲黄抗脊髓损伤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及“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图,根据网络图中各靶点的拓扑学参数筛选出蒲黄抗脊髓损伤关键靶点及关键成分。使用DAVID数据库对蒲黄抗脊髓损伤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Vina软件对关键化合物与关键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动物实验观察蒲黄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对关键靶点蛋白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共筛选出花生四烯酸、异鼠李素、β谷甾醇、山柰酚、棕榈酸睾酮、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香蒲新苷等活性成分。PPI网络分析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蛋白激酶B(AKT1)、IL-1B、胱天蛋白酶3(CASP3)等蛋白可能在脊髓损伤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阿拉坦五味丸治疗慢性胃炎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MSP、BATMAN-TCM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检索库确定阿拉坦五味丸活性成分,并从Swiss Targer Prediction、SEA、Pharm Mapper平台中预测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在DisGeNET和GeneCard数据库中收集慢性胃炎相关靶点。将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应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4.2.6软件对阿拉坦五味丸的关键活性成分和PPI网络中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以评价其结合能力。结果 共获得阿拉坦五味丸活性成分30个,治疗慢性胃炎的核心靶点106个。分析PPI网络获知肿瘤坏死因子(TNF)、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IL)-6、蛋白激酶B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起主要作用。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对无机物的反应、磷酸化的正调控和细胞死亡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蛋白激酶活性、蛋白激酶结合和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膜筏、薄膜侧面、囊泡腔及受体复合物等细胞组分。KEGG通路分析主要涉及癌症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阿拉坦五味丸中五灵脂二萜酸、鞣花酸、槲皮素与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阿拉坦五味丸可能通过五灵脂二萜酸、鞣花酸、槲皮素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TNF、ALB、IL-6等靶点,可能通过参与癌症的发病途径、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低氧诱导因子-1(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有效治疗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对接技术来探讨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分子靶点和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平台筛选桂枝茯苓丸的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从GEO数据库中获得子宫肌瘤疾病差异基因,并通过Perl软件获取差异基因;交叉基因经过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将筛选出的关键活性成分和靶基因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选择最佳结合靶标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出92个活性化合物,其中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黄芩苷、豆甾醇、β谷甾醇被确定为关联靶标最高的活性成分,获得交叉基因41个,其中PTGS2、PGR、NR3C2、GRIA2等为关联活性成分数量最多的靶标基因。通过拓扑分析,发现30个强关联蛋白,有11个靶点为中药的核心预测靶点。细胞组分(CC)共富集17个条目,分子功能(MF)共富集32个条目,生物过程(BP)共富集501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共富集52个条信号通路,主要为基因在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桂枝茯苓丸的关键成分具有与目的基...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中风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中国台湾中医药资料库、BATMAN-TCM数据库以及文献,筛选丹灯通脑软胶囊相关成分,在成分靶点预测数据库中预测其作用靶点,结合药物与疾病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中得到的中风靶点构建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Autodock Tools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间的结合活性。结果:共检索到丹灯通脑软胶囊相关成分161个,对应靶点856个,中风相关靶点234个,取交集得到86个共有靶点,构建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得到30个关键靶点,其富集分析得到2 712个GO功能进程和122条KEGG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可以与核心靶点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蛋白激酶B、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半胱天冬酶-3和MMP...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复方苓桂术甘汤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苓桂术甘汤中与抑郁症相关的靶点,获取潜在作用靶点后构建PPI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苓桂术甘汤成分-抑郁症靶点-主要通路网络,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天麻素在临床用于抗偏头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天麻素的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偏头痛的相关靶点,R 3.6.2软件获取天麻素抗偏头痛的靶点,将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运用R 3.6.2软件对天麻素抗偏头痛靶点进行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经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靶点-通路网络。在AutoDock_vina 1.1.2分子模拟软件中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天麻素与关键靶点的结合力。结果 获取天麻素抗偏头痛的靶点50个。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显示,富集P值较显著的生物过程为内肽酶活性、碳酸盐脱水酶活性、水裂解酶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富集P值较显著的信号通路为氮代谢(hsa00910)、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hsa05417)等,其富集的靶点为碳酸酐酶(C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天麻素与CA1,CA9,MMP-9,CASP1靶点的对接结合能绝对值均高于7.5 kcal/mol。结论 天麻素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丸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18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口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1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丸,2.5 g/次,3次/d.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活络效灵丹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分析平台和文献检索获取活络效灵丹的活性成分,筛选出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且类药性(DL)≥0.18的成分作为潜在活性成分.通过Uniprot数据库预测潜在活性成分对应的基因.查询GeneCards、OMIM、TTD、D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脾积丸治疗胰腺癌的潜在通路与物质基础。方法 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与类药性(DL)≥0.18为筛选条件,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脾积丸主要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PharmGkb和TDD数据库获得胰腺癌主要靶点;绘制Venn图,构建主要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图,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以分子对接来验证所得靶点。结果 筛选得到32个活性成分,预测获得210个靶点,核心基因17个;脾积丸治疗胰腺癌的活性成分是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芒柄花黄素、川陈皮素。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2 409个、细胞组成(CC)91个、分子功能(MF)14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79条通路。核心成分与主要核心靶点有一定的结合活性,其中槲皮素与HIF1A靶点对接活性最好。结论 脾积丸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治疗胰腺癌的作用,为后续探究脾积丸治疗胰腺癌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噻啶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2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苯噻啶片,第1~3天,0.5 mg/次,1次/d,晚间服用;第4~6天,0.5 mg/次,2次/d,中午和晚间服用;第7天起,0.5 mg/次,3次/d;若病情基本控制,则酌情递减0.5 mg/周至适当剂量维持,若递减后病情有加重趋势再酌情增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头痛发作情况、症状积分、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08%,较对照组的83.61%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发作次数、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次数、头痛VAS评分、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发作次数积分、头痛程度积分、持续时间积分、伴随症状积分及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降低,而动脉搏动指数(PI)均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大脑中动脉Vm低于对照组,P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CGRP、ET-1水平均显著下降,而血清5-HT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hs-CRP、CGRP、ET-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H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噻啶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头痛发作的缓解和症状减轻,使机体炎症反应、血管舒缩及疼痛感知异常得到控制,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西黄丸治疗宫颈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TCMSP、BATMAN-TCM数据库,并筛选西黄丸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宫颈癌的疾病靶点,合并去重后,与西黄丸获得的有效成分靶点取交集。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Cytoscape3.9.1软件进行可视化,并采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西黄丸70个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表雄酮、槲皮素、雄甾酮等。与宫颈癌相关的靶点有116个,核心靶点有肿瘤蛋白P53(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IL)-6、原癌基因(MYC)、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IL-1B、肿瘤坏死因子(TNF)、雌激素受体1(ESR1)、B淋巴细胞2(Bcl-2)、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基质金属蛋白酶9(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铁皮石斛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基于CNKI和PubMed数据库筛选出铁皮石斛的有效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活性成分靶点进行预测,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和OMI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柏子养心丸治疗失眠症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柏子养心丸的主要化学成分,经ADME筛选活性化合物并获取其作用靶点;搜索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归并失眠症相关疾病基因;使用R语言程序对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并上传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进一步判别其核心模块;基于R语言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筑“柏子养心丸活性成分–失眠症基因”网络,并使用CytoNCA工具分析其关键药效组分与核心靶点;运用AutoDock套件进行网络关键成分与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并追溯PPI核心模块与其关联成分实行潜在成分与靶标的二次挖掘。结果 共筛选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黄芩素、柚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7-O-甲基异微凸剑叶莎醇、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等柏子养心丸的有效成分,治疗失眠症的作用靶点为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雌激素受体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消渴清颗粒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搜索有关于消渴清颗粒中中药的有效成分与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搜索糖尿病前期的基因靶点,进而获得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和Cytoscape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筛选核心靶点,再将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对其分别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与疾病相关的通路,通过Cytoscape得出“通路-靶点”网络图,再通过插件分析得出“通路-靶点”网络核心靶点,取二者度值排名前7位的靶点交集作为消渴清颗粒治疗糖尿病前期的关键靶点,最后选择关键靶点与有效成分用AutoDock与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结果 筛选出消渴清颗粒中药活性成分36种,其中筛选出6种关键活性成分,分别为槲皮素、山柰酚、小檗碱、β-谷甾醇、花生四烯酸、知母皂苷C,靶点基因232个;筛选出糖尿病前期靶点685个,交集靶点93个,关键靶点5个,分别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加氧酶2(PTGS2)。GO通路富集主要涉及内容有炎症、药物反应,细胞生长凋亡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搪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有效成分具有较稳定的结合能力。结论 消渴清颗粒中各种药物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淡豆豉抗抑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CNKI、TCMSP、TCMIP检索并筛选淡豆豉抗抑郁潜在活性成分;运用PharmMapper服务器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蛋白对应的基因名;运用DrugBank、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抗抑郁作用靶基因,并将活性成分靶点相互映射获得淡豆豉活性成分抗抑郁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下载靶蛋白相互作用数据,与获取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淡豆豉–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运用DAVID数据库分析潜在靶点的基因本体(GO)分子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软件对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预测获得淡豆豉主要活性成分8个,作用靶点396个,与抑郁症交集潜在靶点334个,GO分子功能和KEGG通路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以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小分子量G蛋白(Ras)信号通路、叉头框蛋白(FoxO)信号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将关键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对接,其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与大豆苷元结合能力较好;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与木犀草素、槲皮素结合能力较好;HSP90-α热休克蛋白(HSP90AA1)与黄豆黄素结合能力较好。结论 淡豆豉以多种活性成分、多个作用靶点和途径发挥其抗抑郁作用,为淡豆豉在临床上用于抑郁症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