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9例,均为男性,年龄40~64岁,平均55岁。尿路上皮癌8例,按WHO分级标准,Ⅱ级5例,Ⅲ级3例;腺鳞癌1例。肿瘤多发6例,均为尿路上皮癌,肿瘤最大径1.5~11.0cm。TNM临床分期:T2N0M07例,T3N0M01例,T4N1M01例。结果手术时间210~330min,平均260min。术中出血量200~800ml。输血5例,输血量400~600ml。病理分期:T2aN0M05例,T2bN0M01例,T4aN0M02例,T4N2M01例。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4个月。7例无瘤生存,肾功能良好;2例术后2年死亡(1例腺鳞癌者死于全身转移,1例死于意外事故)。所有病例白天控尿均良好,夜间控尿良好5例,剩余尿量0~50ml。1例术后出现上尿路扩张积液、肾功能不全,为两侧输尿管末端粘连所致,经内镜下粘连松解后积液消退,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年龄〈50岁者,术后6个月有阴茎勃起,服用西地那非片可完成性活动。结论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1994~2005年治疗的浸润性膀胱癌87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68例,女19例,年龄26~82(69±10.21)岁。术前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并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不同形式的尿流改道术。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术后病理分期T2期38例,T3期37例,T4期12例;淋巴结转移33例,均局限于闭孔淋巴结。根据从确诊到施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时间将病例分为5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吡柔比星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术后5年内用吡柔比星30mg定期行膀胱灌注。结果:86例患者随访2~5年,复发13例,3年内总复发率为13.8%。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癌根治术后尿道癌的发生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行保留尿道的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1例随访期间出现尿道血性分泌物,行尿道分泌物涂片、尿道镜检查及盆腔CT诊断为尿道癌,予尿道全切术,术后12个月出现转移。膀胱癌根治术后尿道癌的发生率1.04%。结论膀胱癌术后尿道癌发生率不高,术后密切随访可早期发现尿道癌,尿道细胞学及尿道镜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尿道全切术是主要手术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浸润性膀胱癌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T2-3N0M0期浸润性膀胱癌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43例,并选取同期T2-4N0-1M0期浸润性膀胱癌病例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0例作为对照组,计算两组病例生存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对于保留膀胱治疗组再计算保留膀胱生存率(从保留膀胱手术后直至发生挽救性膀胱切除、病例携带膀胱死亡或病例携带膀胱随访终止,此期计为保留膀胱生存期,由此生存期计算得出的生存率记为保留膀胱生存率.目的在于计算患者在保留膀胱术后不同时期既携带膀胱同时又生存的概率).结果:7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12~63个月,平均随访45.7个月,保留膀胱组的术后1、2、3、5年保留膀胱生存率分别是95.3%、85.9%、60.8%、41.8%,平均保留膀胱生存期为43.9个月,中位保留膀胱生存期为48个月.术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95.3%、88.4%、67.4%、42.1%,根治组的术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93.3%、86.7%、70.0%、46.3%,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选择性的浸润性膀胱癌病例行膀胱保留手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静脉化疗和(或)盆腔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其生存率非常接近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生存率,术后膀胱功能维持良好,保持了患者较好的生存质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观察法对10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病人进行观察,分析膀胱痉挛的原因,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 10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60例出现膀胱痉挛。其主要原因有:(1)病人的心理状况,占85.0%;(2)术后出血使引流管堵塞、引流管折叠、扭曲、固定不妥当,占71.7%;(3)导管刺激,占25.0%;(4)冲洗液的温度、速度,占15.0%;(5)腹压增高,占10.0%;(6)膀胱及尿道感染,占1.7%。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做好管道的护理及病情观察是预防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观察法对10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膀胱痉挛的产生原因,及时给予对症护理。结果108例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60例出现膀胱痉挛,发生率55%。术后膀胱痉挛的主要原因有:(1)患者的心理状况占85.0%;(2)引流管折叠、堵塞占71.7%;(3)导管刺激占25.0%;(4)冲洗液温度、速度不适占15.0%;(5)腹压增高占10.0%;(6)膀胱及尿道感染占1.7%。结论对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做好管道的护理及病情观察是预防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51-952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膀胱肿瘤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21%,复发率为28.2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复发率为5.1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057-2058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取TURBT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取TURBT联合膀胱灌注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五年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五年内的复发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效果确切,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膀胱部分切除术对于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前来我院治疗的48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接受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只有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仅4.17%;对照组有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2%。结论等离子电切术具有痛苦轻、出血少、创口较小恢复快、疗效高、术后并发症少、病发率低等多种优点。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治疗的耐受性更好,术后生活质量更高,更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3.
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方法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笑一 《现代护理》2005,11(14):1137-1137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耽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护理。方法 对2001年5月~2004年5月8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在术后应用吡柔比星改进膀胱灌注前后的护理,同时配合心理护理等方法。结果 3年复发率仅为9.8%,明显低于有关文献记载的13%~70%。结论 改进了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前后的护理措施后,患者易接受,无一例中途停止灌注,复发率低,疗效肯定,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牛海霞  李晶 《现代护理》2007,13(4):902-904
目的评估门诊膀胱灌注化疗病人焦虑状况,探讨相关因素和护理。方法对门诊膀胱灌注化疗病人60例采用焦虑量表和自设问卷调查。结果门诊膀胱灌注化疗病人焦虑患病率为40%。其中轻度焦虑者占30.0%;中度焦虑者占6.7%;重度焦虑者占3.3%。焦虑的主要相关因素是:担心复发,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不满意社会支持和个人的意志力。结论护理人员应该按照护理程序,正确评估门诊膀胱灌注化疗病人的焦虑状况,寻找相关因素,形成护理诊断,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实现身心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术后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肿瘤治疗学的进展,目前临床上通过导尿管行膀胱内注入化疗药物,可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提高疗效,降低全身毒副作用。化疗药物行膀胱灌注是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最常用的有效方法。吡柔比星(THP)是新一代半合成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能迅速进入癌细胞并分布于细胞核,抑制DNA聚合酶,阻止DNA的复制与转录,使癌细胞不能增殖,从而使癌细胞死亡。本院在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29例膀胱癌术后患者定期应用吡柔比星行膀胱内灌注治疗,经随访观察,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切除术的应用。方法2003年5月~2004年5月,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切除术5例,均为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前列腺切除。尿流改道采用回肠膀胱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应用腹腔镜行全膀胱切除术视野清晰、安全、微创,有开展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1年5月~2005年5月6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灌注前后的护理,同时配合心理护理。结果68例患者无一例中途停止灌注,无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的发生。结论改进膀胱灌注前后的护理措施,患者易接受,副作用小,疗效肯定,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小剂量卡介苗 (BCG)行膀胱腔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观察其疗效及减少卡介苗应用中副作用的发生。方法 :对术后 167例浅表性膀胱癌应用 5mg卡介苗行膀胱腔内灌注。结果 :经临床应用证实肿瘤复发率为 16 7%。同时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小剂量卡介苗膀胱内灌注疗效确切 ,能明显减少副作用。同时也为延长疗程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模式在膀胱肿瘤者术后膀胱灌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00例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行膀胱灌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经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行膀胱灌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新型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满意度及护理效果和治疗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中98%的患者依从性良好,2%的患者依从性一般。而对照组患者仅有72%患者表现出良好的依从性,19%的患者依从性一般,同时有9%的患者表现出依从性较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膀胱灌注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