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崔永伟 《中国药师》2022,(3):530-533
摘要:目的:考察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赶黄草中6种成分(原儿茶酸、没食子酸、槲皮素、芦丁、芹菜素和山柰酚)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剂量为0,2,5,8 kGy的60Co-γ射线对赶黄草药材进行辐照。采用Waters Sunfire 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A-乙腈,B-0.05%磷酸水溶液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5℃,比较辐照前后活性成分含量变化,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其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赶黄草药材中原儿茶酸、没食子酸、槲皮素、芦丁、芹菜素和山柰酚分别在0.069~1.727 mg·ml-1、0.012~0.311 mg·ml-1、0.038~0.945 mg·ml-1、0.031~0.780 mg·ml-1、0.005~0.126 mg·ml-1、0.008~0.208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99.5%、99.9%、99.5%、98.6%和97.2%。辐照剂量不超过5 kGy时,各组分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S-DA可将不同辐照处理的样品显著分类,并筛选出导致质量差异的5个差异标志物。结论:为保证药品安全有效,采用60Co-γ射线对赶黄草药材进行灭菌时,辐照剂量不宜超过5 kGy。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北刘寄奴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北刘寄奴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5%磷酸(28∶7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0 nm,柱温35℃。结果:木犀草素和芹菜素进样量分别在0.2168~1.951μg和0.0684~0.61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平均加样回收率(n=5)分别为99.7%和99.1%,RSD分别为0.99%和1.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中药北刘寄奴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张婷 《中国药师》2021,(12):2288-2292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赶黄草根、茎、叶中6种成分的含量,为该药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him-pack GIS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进样量:20μl。采用SPSS 22.0、SIMCA 14.0统计软件对赶黄草根、茎、叶中6种成分的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芦丁、没食子酸、槲皮素、原儿茶酸、芹菜素、山柰酚质量浓度分别在0.028 0~0.570 0 mg·ml-1(r=0.999 7)、0.012 0~0.246 0 mg·ml-1(r=0.998 3)、0.034 0~0.682 0 mg·ml-1(r=0.999 9)、0.084 0~1.683 0 mg·ml-1(r=0.999 5)、0.007 0~0.144 0 mg·ml-1(r=0.997 9)和0.010 0~0.203 0 mg·ml-1(r=0.998 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4%~100.0%,RSD在0.04%~1.42%之间(n=6)。聚类分析将赶黄草按根、茎和叶分为2大类,其中赶黄草叶与其余2个部位的差异较明显,主成分分析出不同药用部位赶黄草药材最佳入药部位为叶。结论:赶黄草的根、茎和叶中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建议在调配以赶黄草入药的方剂过程中应综合考虑饮片中根、茎和叶的比例,更好地提高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质量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对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的 1~ 2 (0 .8mg·ml-1)、1~ 4 (0 .4mg·ml1-)、 1~ 8(0 .2mg·ml-1)、 1~ 16(0 .1mg·ml-1)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其回收率分别为 :1~ 2(0 .8mg·ml-1) 5 2 %、1~ 4 (0 .4mg·ml-1) 76 %、1~ 8(0 .2mg·ml-1) 89%、1~ 16 (0 .1mg·ml-1) 10 9%。结论 :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经 1- 2 (0 .8mg·ml-1)稀释后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5.
沈雅明 《中国药师》2020,(2):363-366
摘要: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小儿热速清糖浆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小儿热速清糖浆中(R,S)-告依春、葛根素、绿原酸、木犀草苷、大黄素、连翘苷、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含量,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 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 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7 nm(检测绿原酸)、250 nm(检测葛根素)、330 nm(检测连翘酯苷A)、350 nm(检测木犀草苷)、274 nm(检测黄芩苷)、254 nm(检测大黄素)、277 nm(检测连翘苷),流速:1. 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R,S)-告依春、葛根素、连翘苷、绿原酸、木犀草苷、连翘酯苷A、大黄素和黄芩苷质量浓度分别在0. 063 0~1. 252 0 mg·ml-1、0. 124 0~2. 489 0 mg·ml-1、0. 046 0~0. 916 0 mg·ml-1、0. 178 0~3. 554 0 mg·ml-1、0. 039 0~0. 784 0 mg·ml-1、0. 053 0~1. 062 0 mg·ml-1、0. 025 0~0. 509 0 mg·ml-1和0. 160 0~3. 201 0 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 998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 1%,99. 0%,98. 2%,99. 6%,97. 2%,96. 2%,96. 9%和99. 5%,其RSD分别为1. 62%,1. 23%,1. 53%,0. 35%,1. 81%,1. 78%,1. 75%和0. 54%(n=6)。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有效,可用于同时测定小儿热速清糖浆中上述8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梁希晨  刘雪枫  王灏  景明 《药学研究》2020,39(12):683-687
目的 探究湿生扁蕾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其中所含当药黄素、当药醇苷、木犀草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同时检测湿生扁蕾不同提取物中当药黄素、当药醇苷、木犀草素含量;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两种体系,评价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湿生扁蕾不同提取物中当药黄素、当药醇苷、木犀草素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湿生扁蕾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当药黄素含量最高,为68.19 mg·g-1;95%乙醇提取物中当药醇苷含量最高,为21.03 mg·g-1;正丁醇提取物中木犀草素含量最高,为19.38 mg·g-1。95%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为0.124 mg·mL-1;正丁醇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为0.036 mg·mL-1。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与木犀草素相比,当药醇苷含量与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4、0.823;而木犀草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746。然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含量和当药醇苷含量与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均有较强的关联度。结论 湿生扁蕾提取物中的当药醇苷和木犀草素与其体外抗氧化性有较好的相关性,当药醇苷含量可作为评价湿生扁蕾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性的主要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刘寄奴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不同产地北刘寄奴中木犀草素的HPLC方法。方法Shim-pack CLC-ODS C18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50nm;柱温:35℃。结果北刘寄奴中木犀草素的回收率为99.8%,木犀草素含量在2.02-20.17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可作为北刘寄奴中木犀草素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舒眠胶囊中斯皮诺素、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芍药苷、槲皮苷、(-)-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评价。方法:以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采用Agilent ZORBAXS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采用波长切换法:0~10 min为230 nm,检测芍药苷; 10~15 min为335 nm,检测斯皮诺素; 15~20 min为204 nm,检测(-)-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 20~30 min为256 nm,检测槲皮苷; 30~50 min为210 nm,检测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运用软件SPSS 22.0对7种成分含量的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斯皮诺素、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芍药苷、槲皮苷、(-)-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25 6~1.282 0 mg·ml-1(r=0.999 6)、0.028 9~1.446 0 mg·ml-1(r=0.999 4)、0.004 3~0.214 0 mg·ml-1(r=0.998 1)、0.026 8~1.342 0 mg·ml-1(r=0.999 5)、0.027 8~1.388 0 mg·ml-1(r=0.999 8)、0.014 2~0.708 0 mg·ml-1(r=0.999 4)、0.004 8~0.242 0 mg·ml-1(r=0.998 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RSD=0.9%),99.0%(RSD=0.7%),98.4%(RSD=1.7%),98.7%(RSD=0.8%),99.3%(RSD=0.6%),101.0%(RSD=1.5%),97.5%(RSD=1.0%)(n=9)。舒眠胶囊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25 ml甲醇超声(250 W,40 kHz)提取30 min。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7种有效成分中柴胡皂苷a、芍药苷、槲皮苷、(-)-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可反映舒眠胶囊质量效应成分大部分信息。结论:本方法灵敏度及准确度高、精密度及重复性好,结合主成分分析,可为进一步完善舒眠胶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莪术中吉马酮、莪术二酮、莪术醇、β-榄香烯、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Atlantisd C18(250 mm×4.6 mm,5μm),以0.3%甲酸乙腈溶液(A)-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5 nm(检测吉马酮、莪术二酮、莪术醇、β-榄香烯),420 nm(检测姜黄素和去甲氧基姜黄素);流速:1.0 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吉马酮、莪术二酮、莪术醇、β-榄香烯、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分别在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80 3~0.884 2 mg·ml-1、0.037 7~0.415 5 mg·ml-1、0.018 3~0.201 1 mg·ml-1、0.047 5~0.523 4mg·ml-1、0.005 2~0.057 2 mg·ml-1、0.003 1~0.034 3 mg·ml-1范围内有良好线性(r=0.999 3~0.999 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5%(n=6),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09%~101.48%范围内(RSD <1.2%,n=6)。6批莪术药材中吉马酮、莪术二酮、莪术醇、β-榄香烯、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分别为7.893 6~8.956 2 mg·ml-1、7.893 6~8.956 2 mg·ml-1、0.981 2~1.119 9 mg·ml-1、3.000 5~3.199 7 mg·ml-1、0.091 9~0.098 5 mg·ml-1、0.064 7~0.073 5 mg·g-1,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为室温> 15℃> 5℃;在相同贮藏温度下的下降速率为聚乙烯塑料袋<聚丙烯编织袋;莪术醇及β-榄香烯的含量分别为0.981 2~1.119 9 mg·ml-1、3.000 5~3.199 7 mg·ml-1,反而有所增加。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用于同时测定莪术中6种成分的含量。建议莪术药材密封包装后于干燥阴凉处贮藏,且贮藏时间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银黄含化片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ODS色普柱(25 0mm×4 . 6mm,5 μm),以乙腈- 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16nm。结果 绿原酸、黄芩苷分别在0 . 0 2mg·ml-1~0 . 19mg·ml-1和0 . 1mg·ml-1~0 . 8m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 3%和98. 6 %。结论 方法准确、灵敏,回收率高,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范伟 《中国药师》2021,(1):171-175
摘要:目的:探索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连翘药材有效成分的影响及辐照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为连翘辐照灭菌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建立连翘药材HPLC指纹图谱。采用SPSS 22.0软件比较3,6,10 k Gy剂量下60Co-γ射线辐照对连翘中芦丁、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连翘苷含量,及对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影响。结果:芦丁、连翘酯苷B、连翘酯苷A、连翘苷的进样量分别在0.046~2.297,0.030~1.465,0.294~14.553,0.091~4.50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4%(RSD=0.59%),100.49%(RSD=0.49%),97.61%(RSD=0.74%),102.25%(RSD=0.33%)(n=9)。当辐照剂量不超过6 kGy时,连翘药材中的芦丁、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连翘苷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连翘药材有效成分和指纹图谱无影响,可作为其有效灭菌手段。  相似文献   

12.
王丽丽  饶伟文  周文杰 《中国药师》2022,(10):1836-1840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枫香精油中α-蒎烯、莰烯、β-蒎烯、β-石竹烯4个主要成分含量的GC法。方法:采用DB-5毛细管柱(30 m×0.32 mm, 0.25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50℃,FID检测器温度280℃,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μl,分流比:10∶1。结果:α-蒎烯、莰烯、β-蒎烯、β-石竹烯质量浓度分别在0.035 3~0.353 3 mg·ml-1(r=0.998 9)、0.008 4~0.083 6 mg·ml-1(r=0.998 9)、0.025 0~0.250 1 mg·ml-1(r=0.999 0)、0.051 1~0.510 7 mg·ml-1(r=0.999 1)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98.5%,97.6%,98.7%,RSD分别为1.06%,1.28%,1.43%,0.95%(n=6)。各批次枫香精油中4个主要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29.70~177.50 mg·g-1、37.70~56.30 mg·g-1、100.90~141.70 mg·g-1、261.20~333.90 mg·g-1。结论:该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枫香精油的多成分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玉米须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金香  梁冬  邱智东 《中国药房》2012,(11):1002-1004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玉米须中总黄酮、刺芒柄花素、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玉米须中刺芒柄花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玉米须中总黄酮含量为0.39%~1.38%,刺芒柄花素含量为0.153~0.358mg·g-1,木犀草素含量为0.052~0.112mg·g-1。不同产地玉米须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玉米须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比较紫苏子炒制前后5种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对紫苏子和炒紫苏子中的咖啡酸、木犀草苷、迷迭香酸、木樨草素、芹菜素5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炒制前后5种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咖啡酸、木犀草苷、迷迭香酸、木樨草素、芹菜素5种成分能够良好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1.43~20.08μg·ml-1(r=0.999 5)、0.79~11.02μg·ml-1(r=0.999 7)、40.26~563.60μg·ml-1(r=0.999 8)、3.02~42.28μg·ml-1(r=0.999 5)、2.05~28.73μg·ml-1(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98.7%、98.9%、99.0%、98.6%,RSD分别为0.9%,0.8%,0.9%,0.6%,0.8%(n=6)。紫苏子炒制后,咖啡酸和迷迭香酸含量较前显著降低(P<0.05),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而木犀草苷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基于HPLC法对紫苏子和炒紫苏子中5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进一步对紫苏子炮制前后的质量变化和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建立特征性图谱和多指标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云实感冒合剂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WondasilTM?C18-superb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流速为1.0 ml·min-1,对没食子酸、原苏木素B、鞣花酸3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特征图谱研究,并结合药材的图谱进行化学成分归属,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云实感冒合剂的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含量测定表明没食子酸0.327 0~1.364 0 mg·ml-1、原苏木素B 0.164 0~0.620 0 mg·ml-1、鞣花酸0.016 0~0.081 0 mg·ml-1。17批云实感冒合剂的H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确定了25个共有峰,其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来自于云实皮和蓝布正,原苏木素B来自于云实皮,供试品分别与云实皮、蓝布正、马鞭草、生姜药材呈现9,7,11,3个相对应的色谱峰,并且17批云实感冒合剂的特征图谱相似度大于0.97,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均将17批云实感冒合剂聚为3类。结论:本文建立了云实感冒合剂HPLC特征性图谱,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简单方便,易操作,通过对比云实感冒合剂待测样品与云实感冒合剂HPLC特征图谱共有峰的相似度,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对云实感冒合剂的质量进行整体描述和评价,并确保产品质量的均一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藏药毛诃子中单宁酸、儿茶素、柯里拉京、诃子鞣酸、鞣花酸5种鞣质类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结果:毛诃子中5个成分分离度良好,单宁酸、儿茶素、柯里拉京、诃子鞣酸和鞣花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线性方程分别为0.253 6~2.536 0 mg·ml-1(r=0.999 2)、0.003 5~0.035 0 mg·ml-1(r=0.999 6)、0.007 6~0.076 0 mg·ml-1(r=0.999 3)、0.004 9~0.049 0 mg·ml-1(r=0.999 7)和0.004 4~0.044 0 mg·ml-1(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2%;在室温条件下12 h内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9.3%~100.3%之间(RSD为1.5%~1.7%,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毛诃子中单宁酸、儿茶素、诃里拉京、诃子鞣酸、鞣花酸5种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60Co-γ射线辐照灭菌效果及对理森皮肤膏中蛇床子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5, 8, 10 kGy三种辐照剂量对理森皮肤膏进行辐照.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蛇床子素的含量, 比较辐照前后理森皮肤膏的细菌和真菌总数及其主要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含量变化. 结果 理森皮肤膏在经过5 kGy的辐照后, 已能达到卫生学标准要求, 且有效成分蛇床子素含量较辐照前无明显变化;经过8, 10 kGy辐照后, 理森皮肤膏中所含蛇床子素有明显变化. 结论 60Co-γ射线辐照灭菌的效果理想, 但要慎重选择辐照的剂量.  相似文献   

18.
赵渊 《中国药师》2021,(9):1734-1740
摘要:目的:建立大蓟及其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含有8个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Waters XBridgeTM?C18(2)(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流速:1.0 ml·min-1。建立大蓟和大蓟炭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及共有峰指认,并采用上述HPLC方法测定大蓟和大蓟炭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蒙花苷、柳穿鱼叶苷、刺槐素、柳穿鱼黄素的含量。结果:建立了大蓟和大蓟炭指纹图谱,大蓟共标定了18个共有峰,大蓟炭共标定了22个共有峰,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大蓟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蒙花苷、柳穿鱼叶苷、刺槐素、柳穿鱼黄素的含量分别为0.531 0~0.952 0 mg·g-1、1.447 0~2.174 0 mg·g-1、0.417 0~0.802 0 mg·g-1、0.518 0~0.969 0 mg·g-1、4.158 0~7.412 0 mg·g-1、7.006 0~9.122 0 mg·g-1、0.346 0~0.715 0 mg·g-1、0.069 0~0.266 0mg·g-1,大蓟炭中上述8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318 0~0.703 0 mg·g-1、1.003 0~1.501 0 mg·g-1、0.125 0~0.362 0 mg·g-1、0.859 0~1.351 0 mg·g-1、1.008 0~1.625 0、0.458 0~0.729 0 mg·g-1、4.556 0~5.699 0 mg·g-1、7.588 0~9.654 0 mg·g-1。大蓟HPLC指纹图谱在炮制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炮制后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蒙花苷和柳穿鱼叶苷含量显著减少,咖啡酸、刺槐素和柳穿鱼黄素含量显著增加。结论:该研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分析方法可有效区分大蓟及其炮制品。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蜀葵花药材中7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SB-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杨梅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槲皮素分别在1.22~30.59μg·ml-1(r=0.999 9)、19.99~499.79μg·ml-1(r=1.000 0)、10.00~250.09μg·ml-1(r=1.000 0)、20.48~511.95μg·ml-1(r=1.000 0)、1.60~40.00μg·ml-1(r=0.999 9)、10.29~257.15μg·ml-1(r=1.000 0)和1.03~25.73μg·ml-1(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5%,99.43%,99.00%,99.02%,98.39%,98.82%和98.72%,RSD分别为0.78%,0.74%,0.87%,1.07%,1.27%,0.97%和1.31%(n=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蜀葵花药材中7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郭焱 《中国药师》2021,(4):759-762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产地川射干中射干苷、鸢尾甲苷A、鸢尾甲苷B、野鸢尾苷、野鸢尾黄素和次野鸢尾黄素6个活性成分的含量,为该药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A)-含0.3%甲基-β-环糊精的0.2%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30℃。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射干苷、鸢尾甲苷A、鸢尾甲苷B、野鸢尾苷、野鸢尾黄素和次野鸢尾黄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98.8%,98.1%,101.0%,101.3%,100.8%,RSD分别为0.70%,1.53%,0.39%,1.57%,1.41%,0.98%(n=6);进样量分别在0.040~1.213μg,0.010~0.306μg,0.017~0.498μg,0.006~0.171μg,0.006~0.169μg,0.003~0.09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 25批样品中6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5.923 5~43.514 4 mg·g-1,1.385 6~9.253 1 mg·g-1,3.526 2~16.028 5 mg·g-1,0.985 6~7.654 1 mg·g-1,2.965 6~12.354 1 mg·g-1,0.856 2~5.146 5 mg·g-1。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可为川射干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