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周玉婷 《小学生》2013,(10):76-76
乡村的生活是单一的,但乡村的事物是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环境闭塞,但乡村活动场面是鲜活的,教师应该发扬乡村的优势,立足于乡土,着眼于乡情,让孩子在乡土教材里汲取养分,在乡村景物中捕捉画面,在乡间劳作时剪辑镜头,在乡土习俗中寻觅纯朴,在乡间游戏后记录快乐,在愉快中作文,在作文中愉快,谱写农村作文教学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法,在分析开发乡土体育课程资源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乡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途径与方法,并提出了乡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以期为乡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和帮助,为进一步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唐倩 《考试周刊》2014,(61):170-170
作者在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做了尝试,即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实践证明,运用本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研究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人才越发成为社会的稀有资源。教育是一个国家储备和培养人才的基本方式,乡土史作为教育资源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和提高我国历史教育质量的基础。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和资源分配的不均匀,我国的乡土史教学存在着重大缺陷和严重不足。笔者查阅资料,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就我国乡土史教学的现状和乡土文化资源在乡土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育者对历史教学方式的深思,推动我国的历史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5.
乡土教育是现在地理教学中的一个普遍话题,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所谓地理教学中的乡土教育就是讲授该学校所在的地区区域中的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当地的人文特征,将这些乡土资源融入到课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将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乡土历史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史教学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因此,教师要善于搜集和积累乡土历史资料,采用多种方式的乡土史教学,更好地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宽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乡土课程资源也异常丰富.本土的民族文化是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来源,但乡土文化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严重,基本上乡土文化很少回归到课程内容中。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为例,试图找到少数民族地区英语乡土文化中可开发的各种有利资源并提出合理方法加以利用,以及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都市的孩子,乡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闭塞,生活模式较为单调。乡村教师应当发挥本土的优势,挖掘乡土资源——当地的乡志祖谱、农村风光、风土人情、田间耕作、民间游戏等为写作服务,让学生写出充满乡土味的作文。  相似文献   

9.
农村乡土资源创意美工活动是指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知:装饰、雕刻、拼贴、编织等)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和小肌肉群发展的美工活动.农村幼儿园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为美工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也满足了幼儿园开展创意美工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乡土文化对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从进入幼儿园便浸润在幼儿园创设的环境中,因此正确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环境创设是很有必要的。乡土文化环境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观赏的环境、互动的环境、“根”的环境、幸福的环境。幼儿园在利用乡土文化进行环境创设方面仍存在诸如乡土文化资源流于形式、资源开发不全面、环境创设时间制度化明显、教师对乡土文化资源了解不深、忽略环境的教育价值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环境创设停留在前两个层次。在幼儿园间开展乡土资源课程交流活动、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环境创设的科学性、促进乡土文化环境创设中的家园共育、发挥社区育人作用,以创设后两个层次的环境,从而让幼儿成为“有根”的幸福娃。  相似文献   

11.
顾华 《早期教育》2007,(11):22-25
在乡土文化日渐被"时尚"冲淡的今天,我园坚持充分挖掘、整合乡土资源,精心构建生态化的园所环境,让孩子们在童年的百草园里,在生机盎然的浓浓乡土气息中,无拘无束,尽情探究,享受着幸福的童年,演绎着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生物学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敏 《生物学教学》2003,28(1):2-3,15
当代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就是课程的乡土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校提出了“利用我市乡土资源进行生物学教学”的方案。经过 2年来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初步的经验。1 进行生物学乡土教学的方式实施生物学乡土教学 ,其方式有 2种 :第一种是编写专门的教材 ,详细介绍我市拥有的生物资源及其特点。第二种是没有专门的教材 ,而把相关的生物学乡土知识融入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去。如果采用上述第一种方式 ,势必加重学生负担 ,这不符合减负要求。同时 ,现行上海市编初中生物学教材中 ,有一些对本地区学生来说相对陌生…  相似文献   

13.
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它们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是幼儿园乡土课程开发的源泉。农村幼儿园应建构适宜幼儿发展的乡土课程模式,可采取以下策略:确立发展性乡土课程目标,筛选生活化乡土课程内容,拓宽多样化乡土课程实施途径,注重过程性乡土课程评价,逐步完善幼儿园乡土课程,推动幼儿园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探讨了地理课外活动发展的思路,论证了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乡土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建构的重要内容来源,具有重要的儿童发展价值。将乡土资源开发为幼儿园课程应该具有现代性思维,要超越只聚焦农村和民间文化的狭隘视角,以发展的眼光来定义乡土资源及其课程开发过程。幼儿园应坚持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过程中内容的全面性、开放性、发展性以及幼儿参与的主体性,强调游戏和区域活动在乡土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全面提升乡土资源对幼儿经验发展的促进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乡土音乐课程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实施农村中小学乡土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开发和利用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实现农村学生对自己家乡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做到地方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农村中小学乡土音乐教育,也应是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养成了惯有的学习习惯,并且对于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所以教师要想强制性的改变某种习惯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教师要想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不能只是依靠读、背、写这样的方式,早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学习的需求,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已经开始与现代教学格格不入,更多的还是要创新教学手段,对于课堂教学,教师需要时刻跟紧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创新教育模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水平,近期来,融入乡土资源已经成为了很多学校的特点之一,本文就针对将乡土资源融入高中英语的教学进行一番浅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是个缤纷多彩的课堂,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五彩斑斓的田野河流,有郁郁葱葱的农田、有各种美不胜收的植物。他们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给人以美的享受,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发现,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良好素材。  相似文献   

19.
合理开发与运用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对如何发掘乡土文化资源,服务语文教育教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意味着教育的多元化、多样化,民俗地域特色的教育应当得到充分体现。结合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优势,园所的宽阔空间,纯朴的乡土风情,以及周边农田蕴含丰富的乡土材料,教师们应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资源,以创设"乡土集市"环境为突破口,组织幼儿开展的乡土特色游戏活动,让幼儿亲身去感受、去领略,体验作为农家孩子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