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寻找小儿脑瘫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本院住院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2.5%,其中显效61.8%。结论对小儿脑瘫施行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能大大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瘫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61年英国矫形外科医生威廉.约翰.利特尔(Willian Jahn Little,1810—1894)发表第一篇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论文后,各国相关学科的专家相继对此作了研究。脑瘫是指在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而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存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在2岁以前出现。脑瘫是引起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500万脑瘫患儿,其中50%以上并智力低下,30%并有癫痫。我国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8%~6.0%。根据燕铁斌等调查,早产儿脑瘫的发生率几乎是足月儿的50倍,缺氧缺血性脑病中18%出现脑损伤的表现,其中脑瘫患儿约为正常儿的40倍。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率可达95.50%以上甚至痊愈。  相似文献   

3.
定西地区脑瘫患儿筛查病因分析早期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46例脑瘫患儿的智力发育进行门诊遗传咨询检查筛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患儿智力发育迟缓,在神经系统表现明显,在语言能力方面表现相对较轻,患儿分析的结果显示,以早产、窒息、窘迫、缺氧最多见,习惯性流产和先兆流产及孕早期病毒感染,外界因素等.加强贫困地区孕期保健检查及产前检查、减少脑瘫儿的发生,对农村育龄青年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培训村级接生员和儿科医师对脑瘫的早期预防措施,提高贫困地区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找小儿脑瘫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本院住院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96.56%.结论 对小儿脑瘫施行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能大大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采用早期护理干预以前的46例早产儿作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将采用早期护理干预以后的55例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早产儿除接受常规护理指导外,还采取视听触觉及按摩刺激,并接受体操及被动运动训练。随访并评价患者一年后脑瘫的发生率及两组幼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早期护理干预组的脑瘫发生率(1例,1.82%)明显低于对照组(7例,15.22%),两组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比较,早期护理干预组的智力发育指数(96.75±9.65)及运动发育指数(99.80±9.84)明显高于对照组(88.64±8.63,91.56±6.9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早产儿脑瘫的发病率,提高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指数级运动发育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将早期枢纽龄为观察重点,制定脑瘫高危儿早期运动干预标准对愈后的影响。方法将2000年g月~2007年12月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高危儿,Gesell测评动作能DQ≤70,实际年龄≤6个月的脑瘫高危儿54例为A组;Gesell测评动作能DQ≤70,实际年龄6—12个月的患儿54例为B组进行回顾性比较,两组动作能DQ值无统计学差异。结果A组正常化率90.74%高于B组正常化率60.00%,A组脑瘫发生率9.26%低于B组脑瘫发生率40.00%。经统计学分析χ^2=13.006,P〈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将早期枢纽龄为观察重点制定的动作能DQ≤70,发育落后≥3个月,实际年龄≤6个月的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标准,是降低脑瘫发生,提高脑瘫高危儿正常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临床路径应用于小儿脑瘫早期干预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异常。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生率为0.06%-0.59%,按我国人口推算,此类患者最低不少于250万,且每年新增患者15万左右。脑损伤早期表现有新生儿期:痉挛,哺乳困难,哭声弱,自发活动少,易惊,好打挺;1-3个月:俯卧位不能抬头,持续哭闹,手紧握拳,不笑:4-5个月:不伸手抓物;6个月:手、眼、口协调不能完成。所以应加强对高危婴儿的医学监护,及时发现,早期干预,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小儿脑瘫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为了提高家长对小儿脑瘫的认识及认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使其早期主动参与康复训练,我们把临床路径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健康教育,收到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瘫病(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是指在出生前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阶段所发生的脑损害而导致的脑功能异常。虽然脑的所有功能均可受累,但运动皮质的损伤最为多见,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我国在1988年召开的专题座谈会。对脑性瘫痪的定义为: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步态分析方法研究痉挛型脑瘫儿童行走的运动学特征。方法应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对16例痉挛型脑瘫儿童和16例健康儿童平地常速来回行走的步态进行测试,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患侧与健侧、痉挛型脑瘫儿童与健康儿童的步态差异。结果与健侧相比,痉挛型脑瘫儿童患侧单步时间、摆动时间和跖骨离地期显著长于健侧(P 0. 05),患侧步频、步速、支撑相末期显著低于健侧(P 0. 05)。痉挛型脑瘫儿童患侧步态周期时间、单步时间、站立时间、摆动时间、站立相所占百分比、支撑相中期、摆动前期和跖骨离地期相比于正常儿童均显著增加(P 0. 05)。痉挛型脑瘫儿童跨步长、步速、步频、支撑相末期相比于正常儿童均显著降低(P 0. 05),拔腿强度也降低(P=0. 0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行走时稳定性降低,其患侧单步时间、摆动时间、跖骨离地期和拔腿强度或许可以作为敏感指标应用于临床评估,指导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婴儿孤独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婴儿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期,以严重孤独、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刻板运动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综合征。1934年由Kanner首先报道。国内陶国泰教授于1982年首次报道婴儿孤独症4例[1],近年来,本症在儿童精神病学领域引起了较广泛的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00年8月至200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中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总体研究对象,通过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分值的前后变化,分析经过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变状况;在总体研究对象中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基线组和随访组的分析样本,比较基线阶段、治疗阶段及随访阶段的GMFM分值改变程度之间的差异,采用相对效度(RV)确定反映总体研究对象粗大运动功能改变最为显著的GMFM功能区;使用Rasch分析法分析粗大运动功能改变最为显著的功能区项目在治疗前、后的难度改变状况,进一步分析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142例总体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3例,女性49例;包括126例痉挛型,8例徐动型,7例混合型,1例共济失调;接受治疗前平均年龄21.84(5-95)个月。142例总体研究对象在接受了(3.3±1.4)个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GMFM各项分值在治疗后明显上升(P〈0.001)。共确定26例基线组和31例随访组分析样本。26例基线组研究对象GMFM66和88分值在治疗阶段[(2.4±1.0)个月]的平均每月改变值明显的高于基线阶段[(1.9±1.1)个月](P〈0.05);在GMFM5个功能分区中除A区外其余4个功能分区治疗阶段的平均每月改变值均高于基线阶段,尤其以D区和E区更为明显(P〈0.05)。31例随访组研究对象GMFM各项分值除A区外治疗阶段[(2.7±1.1)个月]的平均每月改变值明显高于随访阶段[(2.5±1.2)个月](P〈0.05)。在评价总体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变状况时,GMFM-B区分值RV最高(100%),其次为GMFM-88分值(94%)和GMFM-66分值(79%)。Rasch分析结果显示总体研究对象治疗前、后GMFM-B区20个项目难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先天性聋哑、脑瘫患者病残儿鉴定后生育第二胎发病情况。方法对连续6年政策允许批复生育二胎后生育状况调查1104人,对第二胎患先天聋哑脑瘫患者有专家组织复诊并统计分析。结果二组比较第二胎患病率明显降低,先天性聋哑较脑瘫组明显增高。结论病残儿鉴定的遗传咨询、生育指导效果明显,但遗传病得到完全控制尚有一定难度。建议生育过先天性聋哑等遗传病的夫妇最好不要生育二胎。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性瘫痪与孕妇嚼食槟榔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全市0~7岁患儿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调查,了解湘潭市特殊生活习惯(嚼食干果制槟榔)与小儿脑性瘫痪发病关联度.方法?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调查时严格按照课题设计要求进行,调查时间为2002年8~10月. 结果共调查0~7岁儿童179 895人,确诊为小儿脑性瘫痪385名,患病率为2.14‰,高危因素以新生儿窒息、低体重、早产为前3位,统计学处理孕妇孕期嚼食干果制槟榔与小儿出生低体重和早产具有显著性关联.结论嚼食干果制槟榔与小儿脑性瘫痪具有相关性,易导致早产、出生低体重,孕妇应慎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联合氨基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对新生脑瘫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从孕14~16天大鼠获得神经干细胞,经过培养并传代后备用。利用7日龄wistar大鼠制作脑瘫模型,给予CEPO腹腔注射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分化、凋亡情况,免疫分子在移植前后的改变,大鼠神经系统功能检测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并与单-神经干细胞移植、CEPO腹腔注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缺氧缺血脑损伤后,IFN-γ和IL-1β的浓度显著提高(P〈0.05),MHC的含量增加,大鼠学习能力下降(P〈0.05)。联合应用CEPO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使移植细胞存活率提高并向神经元分化,降低血中IFN-γ和IL-1β水平,调节MHC抗原的表达,进而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结论应用CEPO可促进移植细胞存活,调节免疫分子的分泌,改善细胞存活的环境,对移植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住院脑瘫患儿医院感染率,探讨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康复中心2003年3月至2007年7月1855例次住院脑瘫患儿出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脑瘫患儿院感率和院感发生的部位,并对院感发生与年龄、合并症、其他系统疾病、住院天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855例次脑瘫患儿院感按病例计算院感率为44.91%,二次院感率为7.06%,院感部位以呼吸道感染(82.20%)为主,消化道感染(12.72%)次之,院感率在不同年龄段有显著差异(P〈0.05),住院天数(OR=1.021,95%C I:1.017~1.025)、有贫血(OR=1.949;95%C I:1.414~2.687)、佝偻病(OR=1.178,95%C I:1.053~1.565)、营养不良(OR=1.736,95%C I:1.324~2.120)是院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脑瘫患儿院感率高,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低年龄、住院时间长、合并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是脑瘫患儿院感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提高脑瘫患儿免疫力、适当缩短住院治疗天数、治疗其他系统疾病是预防院感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脑性瘫痪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脑性瘫痪(脑瘫,CP)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表现。方法:对15例CP患者作四肢SEP和磁刺激MEP测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4例CP患者SEP中有3例异常,异常率21%,15例CP患者中MEP有14例异常,异常率93%,与临床表现相一致。结论:SEP和MEP可检测神经感觉和运动通路功能状况,对CP的诊断可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报告186例脑性瘫痪儿童,其中以痉挛型多见,其次为手足徐动型。在高危因素中以早产、窒息、黄疸为主,低体重、孕期感染、多胎等产前因素成为日益重要的因素。本文着重讨论脑瘫的病因及产生这一因素的理论基础,为脑瘫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及康复疗效评估提供科学、简便的工具。方法采用GMAE、GDSGM分别对34例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对83例脑瘫患儿随机分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将得分输入GMAE进行数据分析。A组:治疗时间3个月,常规治疗加GMAE提供的预期训练目标;B组:治疗2个月,方案同A组;C组:仅常规治疗3个月。对照组为30例健康患儿,两次测评间隔3个月。结果 34例脑瘫患儿治疗前后评估,GMAE结果差异显著(t=5.26,P〈0.0001);GDS-GM结果差异不显著(S=87.5,P〉0.05)。83例患儿中,各组首次、二次检测及两次检测GMAE结果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A组两次检测结果差值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对照组中,3岁以上组GMAE首次测量值显著高于3岁以内组(P〈0.05)。3岁以内组两次测量差值明显高于3岁以上儿童,差异显著(P〈0.05)。结论 GMAE可量化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及康复训练后进步变化幅度,具有科学、简便、实用的特点。其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GDS-GM。还能反映不同年龄粗大运动发育水平的特点,其显示的预期训练目标对脑瘫患儿个体精细化康复训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适合国内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的确定中文版脑瘫(CP)患儿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分析现场操作评价和录像评价结果之间的关系确定MACS的重测信度;分析不同评价者间(家长、作业治疗师和康复医生)的评价结果确定MACS的评价者间信度;以CP患儿精细运动能力测试(FMFM)的分值为效标确定MACS的平行效度。结果来自上海2家CP康复机构的124例4—18岁CP患儿参加了此项研究。男77例,女47例;平均(6.7±2.6)岁,4—7岁97例;~12岁24例,~18岁3例。其中痉挛型四肢瘫27例,双瘫48例,偏瘫38例,手足徐动型5例,共济失调2例,肌张力障碍型4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Ⅰ级51例,Ⅱ级32例,Ⅲ级15例,Ⅳ级14例,Ⅴ级12例。2名作业治疗师的现场评价与录像评价结果显示,MACS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值分别为0.94(95%CI:0.90~0.96)和0.87(95%CI:0.80~0.92);同时MACS具有良好的评价者间信度,作业治疗师与家长现场评价间的ICC值为0.85(95%CI:0.77~0.91),2名作业治疗师现场评价间的ICC值为0.99(95%CI:0.99~1.00),不同家长现场评价间的ICC值为0.91(95%CI:0.66~0.98),2名作业治疗师录像评价间的ICC值为0.96(95%CI:0.94~0.97),作业治疗师与康复医生录像评价间的ICC值为0.94(95%CI:0.90。0.97);MACS与FMFM分值间具有良好的平行效度,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1。结论中文版CP患儿MAC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中国开展CP患儿的手功能分级。在进行MACS评价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引导家长参与到MACS的评价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