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信 《中华民居》2012,(11):106-110
在古徽州,男人们为了谋生,出外经商,即所谓的“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不仅徽州男人们在外苦心经营,同时也苦了徽州女人。  相似文献   

2.
徽州古建筑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古代建筑是徽州地域文化的积淀物,具有卓越的成就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一份遗产。远在新石器时代,徽州就出现了房屋和聚落。撤县新州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烧土块,上有编织成骨架的植物干茎痕迹,反映了徽州当时的原始建筑已进展到干阑式建筑。汉代徽州制砖技术的进步,使砖拱墓室出现在该口等东汉墓中。唐宋时期徽州建筑有巨大发展,如唐代始建的渔梁坝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北宋时期的长庆寺塔的砖石结构至今完好。由于金、宋的长期对峙,徽州建筑风格发展较北方滞后。磺蔚出里门访和西溪南老屋阁来看,徽州元代建筑形…  相似文献   

3.
浅谈徽州民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谈徽州民居王光明徽州民居,实用、美观、大方、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位置。一、徽州民居概况以前曾听人说:“如果以民居质量定成份的话,徽州可以说家家是‘地主’。这话未免过份,但也说明了徽州民居不仅风格质量上确实占有一定...  相似文献   

4.
侯春 《建筑经济》2023,(3):106-107
<正>徽州古民居是风格鲜明,具有特色的地方传统民居,它主要分布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徽州古民居在成型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结构等诸多方面自成一格。徽州古民居以位于安徽省黟县城东7公里的西递村和地处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城11公里的宏村较具代表性。徽州古民居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黯然别墅”基本上保留了大部分的徽州建筑的特征,但是体现了部分西式建筑的特点,是清末到民国徽州建筑的缩影。从它的背后能看到徽州近代建筑的文化背景及其价值,从而更好的对徽州建筑的近代走向有个大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三大文化地域之一,与敦煌学、藏学齐名,其内涵之丰富,发展程度之成熟,使其成为一个独立而完善的体系,在国内外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其中,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作为徽州文化重要代表,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1]。徽州建筑的形成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细节精湛,成为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块瑰宝。牌坊、祠堂、民居一直被并称为“徽州三绝”,是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因为徽州多山地,川谷崎岖、峰峦掩映,中原移民到此处,往往聚族而居。宗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为徽州地区独特的社会结构形态,而祠堂则是维系和强化这种宗族社会的重要工具[2]。  相似文献   

7.
徽文化的构成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徽,清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为省名,简称“皖”。皖南,是指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的地域。皖南古村落是以现存的清末以前徽州府境内村落形态为主要代表的皖南山区村落群体──徽州古村落。徽州古村落是徽文化的载体。徽文化是指发生与存在于历史上徽州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典型封建文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地位。从地理区域范围来说,包括当年徽州府所辖的6个县,即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和婺源县。从历史时期来说,主要指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设立徽州府起以至于清末。从影响上说徽文化不仅…  相似文献   

8.
王仲奋 《华中建筑》2004,22(B07):A0103-A0108
通过史料和实地考察,探索皖南(徽州)地区明清时期建筑的“身世”源流。论述它既非徽州本土文化,也非北方中原文化,而是东阳建筑文化。它属于东阳民居建筑体系,不具备另成一派的条件。只能称其为“皖南(徽州)古村落建筑”,而不应称之为“徽州民居”,更不能称之为“徽派建筑”。  相似文献   

9.
徽州古典园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浪  吴诗华 《中国园林》1996,12(4):19-21
徽州古典园林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张浪吴诗华徽州位于皖南,居中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林木密茂,山青水秀,风景如画。这里民风古朴,物产富饶,旅游资源丰富,有黄山、白岳、新安江、青弋江等名山大川。元代汤显祖曾赞咏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  相似文献   

10.
常蓓  陈伟 《安徽建筑》1999,(5):55-56
本文借鉴C·Alexander模式语言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徽州乡土建筑蕴涵着的模式语言,指出这种在一定时期形成的特定模式语言,是徽州乡土建筑构成内在机制的外在表达。  相似文献   

11.
笔者有幸随长沙市建筑考察团在国内转了十几个地方,最让人感动的要数徽州的古民宅建筑。徽州,除了当地的老人们仍然喜欢这样称呼,现在已经不这样称谓了。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科学划分特色村镇类 型对促进村镇发展至关重要。明确了徽州特色 村镇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建立基于动力—功 能—历史组合划分徽州特色村镇类型的研究思 路,提出“文化构成—核心价值—景观表达”三 维类型划分技术方法。类型划分过程研究突出了 对徽州特色村镇文化核心演变、核心价值形成和 景观意义营造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状态响应 的解析。结合实证对象的地形特征及主导要素, 将徽州特色村镇划分为五类:沿水道商业交通枢 纽型集镇、陆路古道区间转运型集镇、盆地平原 “堨—塘”并用型农业村落、山地“潴水以塘” 型农业村落、盆地宗族聚居型村镇。从空间分布 和景观层积过程对徽州特色村镇特征进行了分 析,并总结了不同类型徽州特色村镇在功能结构 和空间结构方面存在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
乔飞 《山西建筑》2006,32(1):39-40
从审美意义和象征意义分析了徽州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介绍了象征意义的多种表达手法,指出研究徽州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有助于理解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体现了建筑装饰对表达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徽州祠堂是徽州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下产生的独特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浓郁的乡土本色。本文在分析徽州祠堂文化源起的基础上以古徽州婺源县俞式祠堂为例,探讨了徽州祠堂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
徽州祠堂是徽州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下产生的独特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浓郁的乡土本色。本文在分析徽州祠堂文化源起的基础上以古徽州婺源县俞式祠堂为例,探讨了徽州祠堂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徽州古村落为例,通过对本土建筑文化内涵的思考,着重从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徽州古村落营造文化的特征,倡导对本土建筑文化中积极一面的精神内涵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李俊 《安徽消防》2002,(6):42-43
古徽州是国粹京剧的发源地。历代徽商造就了古徽州经济、文化的辉煌,富裕起来的古徽州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使古戏台遍布徽州城乡。这些星罗棋布于徽州青山绿水间演戏的固定场所,是明清时期徽州经济、戏剧文化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徽州传统建筑立面风貌特征入手,以黄山市屯溪区外边溪古建修复项目为实例参考,详细分析了徽州传统建筑立面风貌修复过程中的坚持原则和具体做法,以期为其他传统建筑修复工程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暖通空调》2005,35(B10):39-39
黄山杜邦华佳化工有限公司地处徽文化发源地——徽州。徽州四周皆山,绵延的群山脚下延伸着常流不息的小溪,置身其中恍若世外桃源。而杜邦华佳就诞生在这样一个集美景与文化于一身的宝地。  相似文献   

20.
徽州建筑风格独特,特色鲜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及研究价值。目前徽州文物建筑的保护落后以及利用不够,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对徽州文物建筑面临的问题做了调查,从徽州文化遗产构成情况、徽州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面临的挑战、徽州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基本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徽州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提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