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式辩论赛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新加坡辩论赛形式运用于课堂教学,对传统教学思想是一种新突破。它有利于2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趋势,是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种新探索。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辩论题进行深入,充分的分析,在上课进参照新以式辩论赛的程序实施教学,注意把握好总结讲评这一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2.
全球政治与全球问题研究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政治与全球问题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它试图解释和描述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权力的变化。与传统的国际政治研究相比 ,主要区别在于它超越了国家中心体系及其核心内容 ,如国家权力、国家间关系、国家主权等。它将全球范围内所有国家的和非国家的行为体都作为其研究对象 ,强调全球利益、全球关系及全球价值 ,试图探索主权国家体系之后的世界秩序和模式。这一领域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 ,还是从实践上 ,都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诸如主权国家地位和作用、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关系、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及全球治理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ongoing debate over which criteria should determine what teachers ought to teach as controversial. I argue that this debate rests on false assumptions. It is a mistake to assume that 1) there should be a context‐transcending criterion, 2) such a criterion can be prescribed a priori and universally, and 3) this criterion can be utilised by teachers by means of deductivism. Instead, I argue in favor of a situationist stance in which the means and ends are both worked out from within the situation. This implies that a theory must begin from a practical starting point. In practice, the situation should be the foremost guide rather than a definite criterion.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提出构建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建议 ,并对其目标与原则、基本架构、运行机制、重点工程等问题进行研究 ,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构筑开放式的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及其公共服务平台 ,探索多样化的教师教育模式 ,推动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辩教学法的特点及教学实施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顺安 《高教论坛》2005,(1):105-107
论辩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跃了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对这一教学法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教学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应以讨论和自由式辩论为主,对立式辩论为辅;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并给予积极和正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信念伦理学的基本主张是:我们对自己相信什么,即对自己的信念负有某种道德责任。信念伦理学论争于是围绕这种主张的可信、可能和可行等而展开。信念伦理学的"克利夫特/詹姆斯之争"是信念伦理学论争的最初起源。因此,探讨这次论争的具体情况,对于信念伦理学研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现状调查>问卷的形式,从五个部分:对实验课的总体印象,实验前预习,实验进行中遇到的问题,报告写作部分及实验课后反思来进行教学质量调查,统计分析得出结果表明我校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已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提供帮助,达到更好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辩论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展开于主体间以消除争议、谋求共识为目的的言语交往行为,辩论或论辩在近年来逐渐进入了逻辑学的研究领域。本文立足当前的辩论实践与相关研究成果,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对辩论的实质、结构与规则作了初步的分析,既考察了辩论与论证的关系、辩论的形式及其理想化模式,又分析了辩论的静态构成与动态展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真诚、礼貌、可理解和问答对等为主要内容的辩论规则。  相似文献   

9.
文学论争作为文学批评的形态之一对文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学术界对其所作的系统的学理性的研究却颇为少见。运用20世纪一些文论思想和观点对文学论争本体进行观照,总结出其四个主要特点:主体间性;论辩性;批评的多角度性和论争对象的趋明性,并对之进行具体论证。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但这支庞大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却存在诸多问题。保护这一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政府和社会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论辩之风在高校乃至全社会盛行不衰.反驳作为人们探求和发展真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逻辑方法之一,在论辩中经常被运用.为了加强反驳的力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自高中历史实施新课改以来,在实践与理论探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由于教材中将学术争鸣的成果引入教材中,因而对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产生了影响。现行高中历史四套教材中对"封建"概念表述迥异,这涉及学术争鸣与教材编写之间的关系。将学术争鸣的问题与研究成果引入教科书,不仅可以体现教材编写中多视角、多层次的特点,而且可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应当兼顾中学基础教育的普遍规律,保证知识结构体系的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13.
华语研究与华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语走向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无论数量或语言背景都和过去大不相同,因此,要求语言教学者对所教的语言有深刻的认识,不能只凭自己的语感进行教学;同时也对语言研究者提出加强汉语研究的要求。 目前,汉语的研究,还远远没办法满足汉语推广的需要,原因是:在华语走向全球的时期,也正是普通话和各地华语相互融合的时期。这种融合,使普通话出现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还没有固定下来。现代汉语语法和词汇的不稳定状况,给研究和教学带来不少困难。我们需要对现代汉语、各地华语做更深入的研究,编辑更完善的词典,以解决学习与运用的需要。我们更需要编辑汉语语法长篇,给汉语教材的编写人员、汉语教学人员参考。语法长篇对汉语教学,对汉语的发展与趋同,也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中期集中爆发了一次"大众语"问题的讨论,这是继"五四"白话文之后汉语书面语如何建设、发展和规范的一个重要命题。参与讨论的名人和刊物众多,涉及面较广,影响十分巨大,成为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对"大众语"问题讨论的前奏与发轫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认知汉语在20世纪30年代以及整个近现代史期间发展衍变的脉络、承袭和转换关系,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汉语如何从白话文语体进一步转化生成到大众语体,还有助于我们理解汉语语言对文学形式产生的影响,对现在和将来汉语书面语如何建设、发展和规范,科学地促进汉语建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文学理论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旧有的教学模式的缺陷极其明显地阻碍着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本文开辟新思路、新办法,尝试将“辩论”引入教学实践。通过“提出—准备—展开—总结”的四连环步骤,力图革除文学理论教学旧有顽疾,开拓文学理论教学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介绍我校实施钢琴大小课相结合的教学情况 ,其优点有 :1 .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钢琴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 ;2 .有利于促进高师钢琴教学趋于规范化 ,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 ;3.促进钢琴教材建设 ,使钢琴教材内容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师范性、针对性和校本化。  相似文献   

17.
张鹏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5):136-140
本文在法国口译释意理论的视角下,分别从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达三个阶段来比较分析口译与议会制辩论的关系,尤其比较两者发生过程的相似性,从而希望能够将议会制辩论技能培训加入到口译教学课程中,为仿真口译场景、活跃口译教学提出不同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自由低音手风琴的介入为我国的手风琴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使我们能够接触大量的近现代音乐作品.但是,近现代音乐作品作曲技法及风格的多样性使我们很难对这一时期的音乐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巴托克的《小宇宙》在研究及解释近现代音乐作品上为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训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客主以首引"为赋的体制之一。所谓"客主":或为真实人物,或为虚构人物,或客为虚构人物而主为自己,或为假托人物;"客主"对话,有时会出现在篇末。"客主以首引"有利于赋的"风(讽)谏"的展开,一是使讽谏有的放矢,所谓讽谏什么;二是讽谏不直指帝王而直指"客",很好地完成委婉进言的讽谏。"客主以首引"的一问一答又为赋作叙事情节的层层演进提供了绝好的形式,并使赋作有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客主以首引"使《答客难》之类赋作可以以批驳对方的质疑来自我展开励志抒怀。有的赋不立"客主以首引",如《文选》赋"志"类作品特别强调自我立志,《文选》赋"纪行"类、"游览"类、"江海"类作品是游走式的构成方式,这是赋作自身特殊意味所决定的。中古赋序的大量产生,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客主以首引"的影响。"客主以首引"已经成为赋的文体象征,也是文学作品追溯"记言"传统、追溯语言交流功能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分析教学中技术应用论争典型观点的基础上,从哲学层面探讨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描述了信息技术作用下教学时空、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发生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