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突然改变,压力感受器调节障碍而引起的血压降低,是老年人晕厥的重要原因之一。2004年12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对62例老年住院病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进行观察,对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刘奶奶虽然60多岁了。但因为坚持锻炼,身子骨还是很硬朗。不过最近有一件事却一直困扰着她.令她闷闷不乐——每次她起床或者从沙发上起身时,都觉得头晕晕的、全身没什么力气,但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后又没事了。刘奶奶心里总有个疙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像刘奶奶这样的情况在很多老年人身上都会出现,这就是体位性低血压。据统计,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15%~20%的人都患有体位性低血压。对老年人来说,体位性低血压的危害性不在于血压本身,而在于低血压所致的一系列危险的伴随症状,如:跌倒、晕厥、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等。体位性低血压的5个诱因 老年人因神经调节功能差、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3.
<正>体位性低血压是人体突然改变体位时发生的短时间的意识丧失,可导致摔倒损伤或骨折。通过病因治疗、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措施,可预防其发生,以下通过病因分析浅谈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4.
李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8):1017-1017
现对我院 1998年 10月~2003年 10月在门诊手术室发生的 62例晕厥的病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2例病人,男 21例,女 41例,年龄 20~60岁。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 49例, 体位低血压性晕厥 8例, 低血糖性晕厥 3例,心源性晕厥 1例,精神性晕厥 1例。2 常见病因分析及护理措施2 1 血管迷走性晕厥 [1 ]:此类晕厥多因恐惧、焦虑、疼痛、创伤等引起,常出现在站立位或坐立位时。如此时能及时发现让病人平卧,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否则病人很快出现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持续 1~2分钟继而康复。预防…  相似文献   

5.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我们收集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以减少护理意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体位性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13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讨论术中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36例孕妇中,经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剖宫产术中发生体位性低血压21例(15.4%),7例经改变体位、加大供氧纠正;4例经左倾床位纠正;10例经改变体位,加快输液并使用少量黄麻素缓解症状。无1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结论减少剖宫产术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应对体位性低血压综合征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能及时的对患者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努力做到预防为主、治疗得当,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剖宫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68例产后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组织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68例患者,在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其出现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明显减少。结论产后体位性低血压与产程中产后血容量不足、消耗过多、摄入减少引起脱水、卧床时间过长而体位改变过快以及产妇不良的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结合上述因素,在临床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防治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腺性膀胱炎5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腺性膀胱炎1887年由Von Limberk(1887年)首先报告,也称囊性膀胱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膀胱上皮增生性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不同性别的成人和儿童均可患病[1]。该病可静止多年,易复发,并有可转化为腺癌的特点,目前病因尚不甚明确,临床症状复杂[2]。腺性膀胱炎可与膀胱腺癌同时存在,其为一种癌前病变[3]。2003年4月~2005年12月,我院对52例腺性膀胱炎病人进行系统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03年4月~2005年12月,我科共收住腺性膀胱炎患者52例,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19~84岁,平均51·7岁。其中39例…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心脑血管硬化、压力感受器反射机制衰退 ,当体位突然改变时 ,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如不及时处理 ,会出现生命危险。作者自 1995年 6月~ 2 0 0 0年 6月 ,对 30 0例老年人的血压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探讨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因素及护理对策。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 0例老年人中高血压患者 12 0例 ,男 78例 ,女 42例 ,年龄 5 8~ 86岁 ;其中患有冠心病 2 9例 ,高血压心脏病 6 7例。另外 ,180例为健康老年人 ,其中男 10 3例 ,女 77例 ,年龄 6 1~ 79岁。服降压药者 10 9例。1.2 方法 将 30 0例老年人分为…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分为三种类型: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慢性持续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1]。IDH在常规血液透析中的发生率可达20%~40%[2]。针对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低温透析,仍不能阻止IDH的发生的现象,本研究将小剂量多巴胺与低温联合治疗,以观察是否有益于减少ID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18.6kPa),舒张压≥90mmHg(12kPa)即诊断为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就是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即为老年人高血压。其特点是血压波动大及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尤其在降压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发生,为此重视老年高血压兵人的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脏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脏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对68例老年心脏病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对体位性低血压及低血压相关症状的影响.结果 护理干预后体位变化时血压下降值(SBP/DBP)和低血压相关症状发病频次由护理干预前的(23.8±3.4/12.8±2.3)mm Hg和(5.5±1.2)次/14 d变为(15.6±2.5/6.8±1.4)mm Hg和(2.3±0.8)次/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对改善体位性低血压有效.  相似文献   

13.
346例心房颤动病人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乔淦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62-176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80岁以上的老年人房颤发病率达10%—20%。房颤不但可导致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而且可诱发急性左心衰竭、低血压、栓塞等并发症。总结我院近5年来收住院的房颤患者346例,分析其病因,以及各病因和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药物诱导的体位性低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位性低血压为常见病,尤其是老年病人,65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生率为18%~28%,病因是多方面的。体位性低血压可区分为原发性体位性低血压(如单纯的自主神经衰竭、家族性自主神经机能异常、自主神经衰竭伴多系统萎缩或帕金森病)和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包括糖尿病、酒精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常导致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本文介绍了药物诱导的体位性低血压的特征。作者分析了1990-01-01~1994-12-31Midi-Pyrenees地区性药检中心收到的4154种药物副作用中的55例(1.3%)体位性低血…  相似文献   

15.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30%人群在一生中均出现过消化不良的症状[1]。FD的发病率约为30%~50%[2],其病因十分复杂,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知异常、胃酸分泌异常及消化不良等有关,其中胃肠动力障碍是FD的重要病因[3]。促动力药物(依托必利)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患者对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的认知和依从性;护理前后患者血压水平;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对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的认知和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血压水平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其中,对照组有8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而实验组仅有1例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结论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维持血压稳定,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变换引起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的低血压,在临床工作中较常见,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重视,以防处理不当引起意外事故,甚至引发医疗纠纷[1]。目前,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尚无完全统一的标准,本文采用的诊断标准为:当患者从平卧位改为直立位时,动脉收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有晕厥的术后直立性低血压的诱发因素及其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封市中医药学校附院术后出现伴有晕厥的直立性低血压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为突然站立或坐起后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特别是如厕蹲便后突然站立。部分患者存在补液不足和电解质紊乱。多数患者经积极抢救后直立性低血压症状消失,1例胆囊切除术患者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摔倒致骨折。1例并心律失常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血容量不足和长期卧床致血管反应性下降,舒缩张力降低是伴有晕厥的直立性低血压的主要病因,忽然站立是其主要诱发因素,合理补液及缓慢改变体位可预防其发生。及时平卧及补液可使多数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日趋延长,世界人口面临老龄化。WHO规定欧美发达国家65岁以上称为老年,在我国目前将60岁及60岁以上者划分为老年人[1]。有报道,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高血压占该人群的2/3,过去观点认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高血压也增加。尤其是收缩压增高,传统认为这种情况是老年人的生理过程,是一种衰老的良性过程[2~3]。然而最近观点则认为,血压增高尤其是收缩压增高代表着心血管生理学和结构改变的病理生理学表现[2]。最终表现为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症状及特点与非老年人…  相似文献   

20.
晕厥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病之一。晕厥表现为短暂性意识丧失,可完全自行恢复。原因可分为5种类型,神经系统介导的反射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1]。康孝理[2]对晕厥的病因进行了分析。许实另有文献[3]阐述了对晕厥的诊断、治疗原则。因晕厥发病突然,容易造成意外及外伤,目前低年资医生对其认识还有不足,现报道1例因晕厥导致头面部、颅底、肺、肾、肠外伤的病例,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