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134a取代R12对汽车空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R12与R134a性质的对比,阐明了汽车空调系统的制冷剂替代后所带来影响,以及系统结构,选用材料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利用燃气机热泵系统实验装置,对使用制冷剂R134a和R152a的燃气机热泵系统的供暖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分析了两种制冷剂对燃气机热泵系统的能源消耗、冷凝温度以及一次能源利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冷凝进水温度下,R152a产生的热水温度高于R134a,约为1°C,且压缩机排气压力和燃气消耗量更低;在压缩机排气压力相同时,随着蒸发进水温度的增加,使用R152a的燃气机热泵的热水温度比使用R134a的热水温度约高7°C,燃气消耗量更少,与使用R134a相比,一次能源利用率高2.1%~4.1%;且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使用R152a的燃气机热泵产生的热水温度比R134a高6°C.  相似文献   

3.
基于R134a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特点,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对R134a汽车空调能耗系统进行Simulink模型仿真,设计了相应的仿真模块和系统框图,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几种润滑油与R134a配对的压缩机性能及寿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了7种不同牌号的聚酯类合成油与R134a作配对,对压缩机做了性能和寿命试验,结果表明1^#和7^#润滑油比较适合R134a系统,压缩机的能效比EER分别提高了4.23%和7.83%。  相似文献   

5.
根据威尔逊(Wilson)等人拟合的Martin—Hou状态方程及辅助方程式导出了R134a的其他热力性质计算方程,用Visual Basic 6.0语言编制了采用R134a的单级制冷循环热力计算程序和绘图程序,并给出了绘图程序绘制的R134a单级制冷循环性能指标变化曲线图和诺模图。  相似文献   

6.
利用稳态法,分别以R134a/冷冻机油、R134a/纳米冷冻机油为研究对象,对其饱和蒸气压进行实验研究.冷冻机油为SUNISO 3GS,在制冷剂/冷冻机油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和5%.纳米冷冻机油中纳米NiFe2O4的含量为3 g/L,实验温度范围为263~333 K.结果表明:当温度相同时纳米冷冻机油/R134a混合物的饱和蒸气压明显低于纯R134a,二者之间的差值随着含油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冷水机组用氟利昂R123与R134a的环保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央空调用冷水机组制冷剂R123与R134a的环境影响问题,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对HCFC与HFC的立法、评价和相应政策,综合比较了这两种氟利昂对臭氧层的消耗、全球气候的变暖的潜力值、大气寿命、毒性、可燃性和其他安全及环境性能等因素.认为无论是R123还是R134a都是过渡制冷剂,不能片面强调某类制冷剂是环保制冷剂.同时,指出了减轻冷水机组用R123与R134a对环境不利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氟利昂R12及其替代物R134a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进行结构优化和特征光谱计算.首次在该高精度基组下优化得到了R12和R134a的键长、键角和二面角等分子构型参数,且通过进一步的计算,得到了这两种分子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其中R12红外光谱的计算结果与美国国家标准局数据库(NIST)提供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说明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另外通过从头算CIS方法对能量进行计算,得到了R12和R134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计算结果可为进一步保护大气臭氧提供有用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对HFC-134a水平管内单相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用实验所获数据与常用换热关系式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Petukhov和Takamatsu关系式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本文最后用实验数据拟合出一个HFC-134a管内单相对流换热关系式,在给定的范围内,其算术平均误差为0.164%,绝对平均误差为4.968%。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发生温度的不同温度区间,提出了太阳能多喷射器制冷系统组合方案。根据气体动力学原理和喷射器性能分析模型,以R134a为制冷剂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设置3个喷射器时系统性能最佳,发生温度在70~85℃的范围内,系统COP维持在0.2以上,最高能够达到0.288。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汽车停放启时车内温度变化的实验研究,找到车内温度随停车时间的变化规律及改善车内环境的措施。实验表明,停车后车内平均气温可达55℃,某些表面温度高达7l℃。车内空气温度随位置不同而异,且随空间高度升高而升高,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停车后启动,驾乘人员的难以忍受或不舒适时间为15~20min,同时增加汽车的油耗。实验证实,可以通过装贴太阳膜、简易的遮阳措施、停放位置的选择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汽车停一启时影响车内温度变化的理论分析模型,得到了车内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分析解。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在停一启过程中,车内气温随时间呈指数规律变化,当时间足够长时,车内温度趋于稳定。理论分析表达式不仅物理意义清晰地揭示了汽车停一启过程中车内温度变化规律,而且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该理论分析结果对综合考察汽车整体结构及空调系统设计的优劣、改善汽车舒适性及降低启动过程的耗油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老纺织企业制冷能量缺口较大、设备老化、系统存在供水量严重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更新制冷设备,在原管网基础上加大送水管网直径、增加空调室喷嘴个数、增大回水地沟过水面积等改造措施,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能满足生产车间的温湿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是现今国际社会发展中最核心的竞争,而复合源热泵系统即太阳能、地能、空气能三种可再生能源的最好结合.文章通过单压缩机复合源热泵系统和双压缩机复合源热泵系统的原理图和压焓图的对比,进而通过改变空气侧和水侧制冷剂质量流量之比,对比分析这两个热泵系统夏季的制冷循环.结果表明:采用双压缩机的复合源热泵系统与采用单压缩机的复合源热泵系统相比,冷凝器热负荷方面最高可降低3.1%,压缩机理论耗功率方面最高可降低18.2%,在理论制冷系数方面最高可升高22.18%,其系统耗功和系统能效较低,循环的经济性更好,系统更加节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保轿车空调制冷系统冷凝器优化匹配及工作效率的提高,采用VB技术对轿车空调制冷系统冷凝器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于VB的轿车空调制冷系统冷凝器优化设计对轿车空调制冷系统冷凝器优化匹配,节约轿车空调制冷系统冷凝器设计成本,缩短研发时间,以及提高产品工作效率等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汽车方舱空调系统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选择合适的汽车方舱空调系统和进出风模式,运用FLUENT软件,对升温、降温和考虑辐射3种工况进行仿真计算,得到相应的舱内速度和温度分布.升温时,经过300 s舱内平均温度从243 K升到290 K;降温时,经过300 s舱内平均温度从343 K降低到302 K;降温时考虑辐射,经过264 s舱内平均温度从343 K降低到302 K.对不同进、出风模式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制冷(热)效果较好的进、出风模式.结果表明:选择左进左出模式有利于利用方舱上层空间;选择右进右出模式有利于利用方舱下层空间;复杂进风模式的通风效果比简易进风模式优越;前出风模式比下出风模式优越.上述结论为空调选择和进出风模式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MH状态方程为依据,分别对采用CFC12和HFC134a制冷剂的SC6330型汽车空调装置的制冷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对比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范围内,装置不做大的改动情况下,用HFC134a替代CFC12是可行的;系统在HFC134a的充液量为593g时为最佳值,能效比达1.818,较CFC12额客充液量770g时提高19.8%;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可供工程计算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暖通空调制冷系统建模与控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制冷系统的建模与优化控制这一影响暖通空调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及控制难点问题,通过对制冷系统中制冷机、膨胀阀及整个系统的原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制冷系统和关键部件的建模和优化的技术发展情况,分析了基于机理建模和动力学方程建模方法对于制冷机、节流部件等关键部件及系统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基于单输入/单输出和多输入/多输出的各种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关技术的发展,指出了制冷系统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空调制冷剂R1270/R227ea/DME的热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制冷剂R22的替代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家用空调的环保型混合制冷剂R1270/R227ea/DME。在Refprop 8.0基础上,对R1270/R227ea/DME的基本热物理性质和制冷系统热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标准的空调工况下,R1270/R227ea/DME混合制冷剂的COP和单位容积制冷量均与R22相当,非常有利于直接充灌替代;R1270/R227ea/DME的滑移温度和GWP值均很小,性能也优于R407C,是一种优良的R22替代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