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成熟,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对于营养不良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临床预后相对较差。现从营养不良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预后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PCI的215例患者,比较了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组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hs-CRP的水平,并根据hs-CRP水平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水平hs-CRP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组hs-CRP的水平(10±4)mg/L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hs-CRP的水平(6±5)mg/L具有显著差异(P<0.05)。hs-CRP 0~3 mg/L组、3~6 mg/L组、6~9 mg/L组、9~12 mg/L组和12~15 mg/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24%、47%、52%和7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用性别、年龄进行校正后,hs-CR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OR=1.188,P<0.01)。结论: hs-CRP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行直接PCI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hs-CRP水平越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多致病因素疾病,高龄、肥胖、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性别对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预后的影响。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连续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805例,均为发病<12 h接受直接PCI患者,分为男、女两组,AMI的诊断依据为2001年12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分会提出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心源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现状。方法62例急性STEMI患者分成两组(≥70岁和<70岁)并予梗死相关血管(IRA)给予直接PCI治疗。比较各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70岁组与<70岁组血管再通率、术中及术后24h内死亡和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两组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年龄≥70岁的STEMI患者可以安全接受直接PCI治疗,并且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新型急诊绿色通道模式行急诊冠脉介入术(PCI)对平均就诊球囊扩张时间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所有患者均有持续性缺血性胸痛(>30 min)的临床病史,发作时心电图有ST段持续性抬高,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对照组采用急诊病房导管室的模式,即患者经急诊室送入病房,由病房内科医师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确诊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联系导管室医师行急诊PCI术;绿色通道组采用急诊导管室模式,由专门培训的急诊科医师接患者,在途中联系导管室值班医师,要求导管室医师在20 min内即到达导管室行急诊PCI术.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就诊球囊扩张时间有无差异及术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就诊球囊扩张时间"绿色通道组为93 min,对照组为136 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个月随访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新型绿色通道模式,明显缩短平均就诊球囊扩张时间,并可以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接PCI治疗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慢性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直接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并做好随访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室壁运动指数(WM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A峰及E峰减速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球形指数(SI)、E峰、E/A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肌酸激酶、脑尿钠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PCI治疗有助于抑制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首次医疗接触后院前延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直接PCI治疗的331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1年的资料。根据首次医疗接触至入门(FMC-to-D)时间,将患者分为≤120 min组(166例)和> 120 min组(165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K-MB峰值;入院1周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院内和随访1年的病死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MACCE)。结果≤120 min组的总缺血时间明显短于> 12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0min组24 h内CK、CKMB、肌钙蛋白I值、CK-MB峰值均小于>120 min组(均P <0.05);≤120 min组的LVEF高于>120min组(P <0.05);随访1年后≤120 min组的病死率低于>120 min组(2.03%:6.67%,P <0.05);院内和随访1年MACCE发生率、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减少首次医疗接触后院前延误有利于尽早恢复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再灌注,降低心肌梗死、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糖尿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AMI(STEMI)患者133例(A组),非糖尿病AMI患者296例(对照组,B组)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肾功能、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PCI史、梗死前心绞痛和冠心病家族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糖尿病组单支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双支、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显著高于对照组(尸〈0.01)。两组急诊PCI处理的靶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PCI术前TIMI血流0--1级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糖尿病组TIMI3级血流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O.01);TMPG分级0-1级和2级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TMPG3级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人院到球囊扩张平均时间、支架内血栓和30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平均住院时间、急诊PCI置入2个以上支架数、住院期间择期二次PCI、梗死后心绞痛、住院期间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KillipIll级以上心功能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尸〈0.05)。结论糖尿病合并AMI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多见,PCI术后TIMI血流和TMPG低,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患有急性型心肌梗死患者施行急诊PCI之后的护理方式。方法将66例AMI人员依据小组的形式施行了不相同的护理方法,小组有两个:急诊护理组和急诊看护组。小组都是随机分成,因此人数一致,并无根本上的差异。此外,在急诊护理组和急诊看护组中,每一个心脏的功能所属级别下,都有部分AMI人员,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对急诊护理组的AMI人员用创新、全面型的护理方法。对急诊看护组的AMI人员用一般、基本型的护理方法。之后,观察两组心脏所属的功能为不同级别的病人的NT-proBNP变化、左边心室的出血值以及Tei数值变化详情。结果用创新、全面型的护理方法比用一般、基本型的护理方法更有效,在急诊护理组中的AMI人员比急诊看护组中的AMI人员的NT-proBNP变化、左边心室的出血值以及Tei数值变化要大。结论得当、创新、全面型的护理方法对在施行PCI的急诊形式后的AMI人员的健康更有益处。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灌注心律失常(RA)是指冠脉内血栓形成后,采用自溶、药物溶栓、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使闭塞的冠脉再通及冠脉痉挛缓解,恢复心肌再灌注所致的心律失常。RA多发生于冠脉再通瞬间或2 h内,主要表现为短暂的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阵发性室速、室颤、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其发生率为50%~80%,以AIVR最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个月后的心功能变化。方法对于AMI静脉溶栓“后罪犯血管”血流TIMI0~Ⅰ级患者进行补救性PCI手术,术后1个月做超声心动图,了解心功能状态;并与进行直接PCI术的AMI患者1个月后心功能状态相比。结果补救性和直接PCI术后两组相比,1个月后心功能改善两组相似(P>0.05)。结论由于静脉溶栓后实施补救性PCI手术成功率高且近期有良好的心功能状态,因此,任何溶栓失败的AMI患者都应该及时进行补救性PCI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束支传导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 I)术后患者心功能、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AMI并行PCI术的患者分为AM I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组、AMI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组、单纯AMI组,术后3个月观察各组心功能、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与单纯AMI组比较,AMI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心功能障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明显升高(P均〈0.05)。AMI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组心功能障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较AM I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伴发左束支传导阻滞提示临床病情凶险,预后不良,可作为病情恶化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在不同时间窗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连续入我院行直接PCI的AMI患者95例。按行直接PCI时间分为:AMI后A组(〈6h)45例,B组(6-12h)15例和C组(〉12h)35例。分别比较A、B、C三组的术后心衰发生率、总死亡率。于PCI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住院和随访期间,A组的术后心衰发生率、总死亡率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而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A组的LVEF(%)(57.51±6.9)明显高于B组(52.25±4.27)和C组(47.75±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45.89±4.23)明显低于B组(49.0±3.1)和C组(52.4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行PCI术时间越早,患者心功能恢复效果越好,心衰发生率、左室重构和死亡率越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6例采用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以在PCI术中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及随访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PCI术中发生慢血流、术后达到TIMI(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及MBG(心肌灌注分级)Ⅲ级以及心电图ST段回落50%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以及计划外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计划外再次血运重建率以及因心脏原因再次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使用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急性STEMI患者的远期MACE发生率(P0.05)。结论替罗非班具有较好的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后远期预后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延迟PCI与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延迟冠脉介入 (PCI)与直接PCI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疗效的差异。方法  14 5例连续行PCI的A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 (75例 )和延迟PCI组 (70例 ) ,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各项心脏事件均无显著差异。平均随访 (12 1± 4 5 )个月时 ,直接PCI组患者在不稳定性心绞痛 (9 3%vs 32 9% ,P <0 0 1)、非致死性心衰 (4 0 %vs14 3% ,P <0 0 5 )、死亡 (0vs 7 1% ,P <0 0 5 )及复合终点事件 (12 %vs 4 0 % ,P <0 0 1)方面较延迟PCI组明显降低。但两组间在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及总的心脏性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近期内LVEF值延迟PCI组较直接PCI组显著降低 (0 5 8± 0 14vs 0 6 3± 0 10 ,P <0 0 5 )。结论 与直接PCI相比 ,延迟PCI治疗AMI近期内同样安全有效 ,1年死亡率无显著降低 ,但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衰、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治疗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06例。根据脂联素水平分为低脂联素组与高脂联素两组,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平均随访6个月,观察死亡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低脂联素组在入院即刻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高脂联素组(P0.05)。高脂联素组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明显小于低脂联素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低脂联素组MACE发生率高于高脂联素组(P0.05)。结论脂联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的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