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线电工程》2018,(3):193-197
天地一体化网络中,星基网络具有时变性,从而导致天地一体化网络难以采用传统地基网络体系完成终端管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低轨卫星或天基终端发生移动时主动更新位置信息,由低轨卫星充当天基终端的移动接入网关(MAG),由高轨卫星组成的网络充当天基网络的移动性管理代理(MMA),移动终端和低轨卫星的移动性控制信息由基于Pub/Sub的模型来管理,以维护MAG之间和MAG与地面网关(GW)之间的隧道,从而减少星间移动性管理消息交互和移动过程对传统PMIP网络的LMA和HA的依赖,提升了移动性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MIP相比,基于Pub/Sub模型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移动性管理方法以少量信令开销为代价,取得了传输时延方面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异构无线网络的融合要能够为漫游用户提供泛在的接入。PMIP(代理移动IP)作为一种网络层基于网络的移动性管理协议,与基于终端的网络层移动性管理协议相比,其切换时延比较小,但仍然很大。为了提高切换性能,提高用户QoS(服务质量)体验,3GPP提出了优化的融合架构。文章对3GPP提出的融合架构进行了介绍,并对基本切换流程进行了性能分析,然后把PMIP和优化的网络架构相结合,提出了优化的切换流程,大大提升了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3.
子网移动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移动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郝可以通过一个永久的IP地址被访问,并且当移动网络的路由器改变接入点时,内部节点仍然可以保持连续的通信。但当前的移动性管理方案由于其基本协议的切换时延较大,丢包率较高而不能适应实时业务和移动通信的要求,需要对移动性管理策略进行改善。文中介绍一种基于SIP和SCTP协议的混合方法Hybrid—NEMO,解决基于MIPv6的NEMO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相应模型并进行仿真对比分析,该方案能够保证网络移动切换过程中零丢包率和可控制的时延抖动,完全可以实现网络无缝移动的有关性能指标,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现有移动网络模型实现无缝移动过程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移动IP的引入是为了解决终端移动性接入问题,因其存在无线链路和有线链路两部分,使得入侵者不但可以在有线网络部分进行攻击还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发起攻击。SCTP是IETF为了解决TCP的局限性而构建于IP之上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它的状态Cookie机制对防御移动IP的DoS攻击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而隧道防火墙则在移动IP中早已经广泛应用。有效将这两种技术进行融合对提高移动IP的数据传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SCTP协议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实现SCTP与IPSec的融合并应用于移动IP的安全防御中,从而获得更高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RFC 5061中,提出了一种对SCTP协议的扩展,采用地址动态重配置的方法,解决了现在网络设备IP地址不断变化的问题。RFC 5061的推出促进了SCTP协议在移动网络无缝漫游解决方案中的应用。在本文中,测试了SCTP和mSCTP协议的切换时延,验证了mSCTP在无缝切换中应用的可行性。切换的场景包括移动终端的慢速移动和快速移动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异构网中的移动性管理进行介绍,对本文采用的传输层协议SCTP协议进行详细分析,在现有的基于SCTP协议的垂直切换方案上进行考虑,提出了一种基于SCTP协议的软切换方案,通过ns2仿真可以知道:当切换到带宽大的网络时分组丢失将比切换到带宽小的网络分组丢失严重,同时由于传输层协议的慢启动,通信开始和切换过程的传输速率很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位置和标识分离的解决方案不能很好地同时解决移动性支持和可扩展性差的问题,并且难于部署。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位置和标识分离的网络架构,并给出与该架构相适应的移动性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不仅能很好地解决网络的可扩展性问题,在移动性支持方面还具有如下的特点:不需要修改终端协议栈,易于部署;标识符含有一定的路由信息,能提供较好的与传统终端互通的能力;将映射系统分布于边缘网络内,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并降低了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了移动SIP技术,在应用层提供对实时移动性管理的支持。随着移动IP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基于移动IP的快速切换FMIPv6。在FMIPv6技术基础上,引入了一种综合性解决方案——基于SIP的实时移动性管理新架构,详细分析了该方案,并给出该方案的优点,弥补了单一协议的不足,解决了通信过程中实时移动性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下一代无线网络中,用户可以任意地在不同的无线接入网之间切换。移动IP(MIP:Mobile IP)是当前无线IP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协议。但是移动IP协议难以为网络的服务质量(QoS:Qualicy ofService)提供保障。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和MIPv6结合的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之一。本文介绍了MPLS和移动IP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基本移动MPLS和分层移动MPLS的实现方案,并基于HMIPv6 over MPLS网络结构介绍了一种为无线网络提供Qos支持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位置信息的IP层切换判决机制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波  宋俊德 《电子学报》2004,32(F12):153-156
基于IP的移动性管理技术使得移动终端可以在互联网间漫游,并且不会改变自己的IP地址.当同时存在多种类型无线网络的时候,如何选择最佳的候选网络,何时发起切换等切换判决问题也是提高基于IP的移动性管理性能的重要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切换判决算法,使得终端在对自身移动模型预测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切换目标和切换时间的选择,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该算法明显减小了切换次数和丢包率,提高了切换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