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评价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的勘探前景,以地化分析测试、场发射扫描电镜、平衡深度法等研究手段,通过对烃源岩、储层、油气运移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探究该区长7段致密油各项成藏条件并进行潜力评价。结果表明,该区长7段优质烃源岩分布稳定,生油能力强,且上下邻近砂岩发育,具有良好的源储配置条件;该区致密油藏在早白垩世大规模形成,属于晚期成藏;在形成和聚集过程中主要受沉积微相和物性条件控制;根据评价结果可知,长71亚段油层组I类,Ⅱ类有利区发育较多。研究后认为,长7段致密油藏富集的主控因素有:源储配置是致密油形成的关键因素,各类孔隙发育是致密油富集的重要前提,顶部盖层和侧向遮挡是致密油保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微米CT、自动矿物识别系统(QEMSCAN)、微图像拼接(MAPS)等测试新技术结合常规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层孔隙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油储层具有微米—纳米级多尺度孔隙连续分布的特征,大于2μm的微米级孔隙构成主要的储集空间;颗粒间充填胶结物质剩余的各尺度残余粒间孔及溶蚀形成的各尺度溶蚀孔隙是最重要的孔隙类型;致密油储层各尺度孔隙连通性较好,可以作为有效的储集空间及渗流通道;深湖细粒沉积及后期强压实、强胶结及强溶蚀为主的成岩作用是现今长7致密油储层微孔隙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由于具备源储近邻或互层配置及异常高压驱动优势条件,致密油储层微孔隙中形成了富集石油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近年在三叠系延长组长7层不断获得新发现,该层位已成为志丹地区后期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层位之一.根据岩石类型、岩石结构、测井资料等综合判识沉积环境,划分沉积相类型并研究其空间展布.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可对后期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陇东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重要产区之一,砂体成因类型包括砂质碎屑流、浊流和滑塌。针对陇东地区长7油层组,利用X井长7全井段取心资料,分别开展了厘米级砂体成因解释(小尺度)、不同成因(期次)砂体组合解释(中尺度)和测井相解释(大尺度)。通过厘米级砂体成因解释,识别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366层,单层厚度以0.3 m以下居多;识别浊流成因砂体225层,单层厚度以0.1 m以下居多;识别滑塌成因砂体91层,单层厚度以0.15 m以下居多。通过不同成因(期次)砂体组合划分,识别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共106层,浊流成因砂体共37层,滑塌成因砂体共38层。通过测井相组合解释,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厚度范围是0.6~6.03 m,浊流成因砂体厚度范围是0.6~6.14 m,滑塌成因砂体厚度范围是0.46~1.26 m.从各尺度砂体类型(或组合)厚度和层数2方面综合分析,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是长7主要的的砂体类型。各类型砂体的发育规律与中期基准面有较好的响应关系,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上升早期和下降晚期发育程度最高,浊流成因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上升早期-下降早期发育程度较好,滑塌成因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上升早期和晚期较发育。  相似文献   

5.
致密油是指储集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油页岩及其互层共生的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油藏;包括致密砂岩油和页岩油2大类。延长组致密油主要发育于半深湖-深湖相区,延长组7段(简称长7)油层组油页岩、致密砂岩是最典型的层系。致密油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砂岩储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含油饱和度高、原油性质好、油藏压力系数低的特点。马岭地区长7致密油密度为0.84~0.86g/cm3,全烃色谱图的主峰为nC15,油质较轻。轻烃组分丰富,芳烃含量低,呈姥植均势(Pr/Ph为0.85~1.10),致密油的δ13 CPDB值为-31.7‰,甾萜烷分布与主要参数特征为:重排藿烷类相对丰度很高、伽马蜡烷低,Ts/Tm比值高,甾烷中重排甾烷较高,ααα-20R构型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反映了较为典型的湖相油型油特征。以马岭地区长71致密油具有高异常的C30-重排藿烷、低异常的C30藿烷;长72致密油具有低异常的C30-重排藿烷、高异常的C30藿烷,这一显著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地球化学参数进行的油源对比表明,马岭地区长71、长72储集层致密油与长7黑色泥岩、油页岩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物性分析、铸体薄片分析及压汞分析等实验室数据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上里塬地区下三叠统延长组长7油层组致密油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浊流沉积所形成的浊积砂岩,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含量高;储集砂岩经历了压实、压溶、绿泥石膜、溶解和破裂等成岩改造,微裂缝较发育。储集砂体孔隙结构表现为:孔隙半径平均为40.84μm,喉道宽度平均为13.22μm,具有中孔细喉特点。以上特点导致研究区储层具有储量规模大、定向井开发单产低、体积压裂能有效提高水平井单井产量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油源对比、油油对比的方法,对吴起—志丹地区延长组长10油层组的油源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吴起地区长10原油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志丹地区长10原油来自长9烃源岩.最后结合油源对比结果、成藏地质特征,得出研究区东西部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西部吴起地区由长7烃源岩向下排烃跨层输导进入长10成藏;东部志丹地区为长9烃源岩向下排烃进入长10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粘土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长2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以高岭石为主,具细粒结构,分选好,磨圆度中等.储集性能具有中孔、低渗的物性特点.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其次是长石溶孔.孔隙结构为中小孔、中细喉型.影响储层的主要因素为长2油层组的三角洲沉积背景以及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多套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勘探实践表明页岩气勘探前景良好。裂缝研究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对页岩气勘探选区、压力造缝等具有指导作用。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裂缝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裂缝控制因素。分析了研究区三种不同尺度的裂缝:露头节理(裂缝)、岩心裂缝、微裂缝。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丰度、矿物成分、岩性是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实验模拟、分析测试等资料,结合模拟软件,对长6致密油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开展分析。结果显示,长6致密油成藏动力为长7烃源岩生烃产生的过剩压力,主要成藏期为距今160Ma和120~100Ma,两期成藏阶段烃源岩生烃增压都大于10MPa,储层充注孔喉下限分别为18nm、16nm。恢复了长6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孔隙度演化历史,原始孔隙度水下分流河道为39.59%、水下分流间湾为40.17%、浊积扇为37.70%,经过压实、胶结作用,在距今180Ma左右变为致密储层,此时尚未开始生烃,主力成藏期生烃增压推动致密油充注,属于先致密后成藏。岩心和野外露头观察发现长6致密油具有团块状石油局部富集、沿层理层状石油富集 、沿不同角度裂缝线状富集和沿不同裂缝交叉处的块状石油富集等4种富集模式。室内实验模拟显示,无裂缝参与时,致密油呈整体弥散型运移;有裂缝时裂缝控制了致密油的富集。近源超压强充注、裂缝垂向沟通与侧向短距离运移调整相互结合形成大面积分布、整体含油、局部甜点富集的长6致密油藏。  相似文献   

1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特征复杂,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通过大量岩芯观察,分析化验数据统计,同时采用恒速压汞实验、场发射及CT扫描等高分辨率测试手段和方法,对长7致密油储集层形成和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储集体由牵引流和重力流沉积的致密砂岩形成,具有粒度细,储层厚度大,脆性指数高,储层物性差等特征。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可见孔隙含量低,主要发育微米-纳米级孔隙,喉道以片状和管状为主,受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充填,有效孔隙体积小,但微裂缝发育,连通性好,储层含油层物性下限低,可动流体饱和度高。  相似文献   

12.
油页岩的含油率是油页岩工业品质评价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其计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炼油适宜性的有效确定。鉴于岩心测试成本较高、且不连续等因素,本文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和含油率室内化验分析资料,在含油率化验分析资料归位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优选了含油率的敏感性测井参数,采用BP非线性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研究区的含油率多测井参数预测模型。含油率预测结果表明,该法能够较好地对研究区内的油页岩含油率进行有效预测,可有效弥补实验室测样的不足,并为利用研究区测井资料进行油页岩工业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长8油藏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孔隙类型多样,通过岩石学特征、填隙物、孔隙类型等描述,对环江地区延长组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为超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长9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师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0):4756-4761
近年来长9优质烃源岩的发现,及相邻的长8、9、10储层中好的油气显示和工业油流的获得,表明长9可能是一套重要的潜在烃源岩。对鄂尔多斯盆地长9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9优质烃源岩主要集中在志丹、英旺地区,计算得出鄂尔多斯盆地长9烃源岩油气资源量分别为(2.09~4.17)×108 t和(0.06~0.12)×1011 m3。由于英旺地区排烃效率较低,资源量主要集中在志丹地区。因此,在志丹地区进行油气勘探时应考虑长9烃源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应用室内水驱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延长组长6致密砂岩油藏储层开展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储层具有弱—中等偏弱速敏、弱—中等偏弱水敏、弱—中等偏弱酸敏、弱—中等偏弱盐敏、水敏性波动范围大的特点。储层敏感性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为黏土矿物,影响储层速敏性的黏土矿物为高岭石,影响储层水敏性和盐敏性的黏土矿物为伊蒙混层和伊利石,影响储层酸敏性的黏土矿物为绿泥石。储层黏土矿物分析结果与储层敏感性评价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浊沸石在矿物中通常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分布在陆相湖盆中,浊沸石密度小、抗压易溶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作为成储及成藏的示踪矿物。浊沸石的特性影响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导致开采率降低。利用扫描电镜、X衍射、恒速压汞等研究方法,对岩石内部孔渗结构进行观察,以时间作为主轴对储层的成岩史、埋藏史、构造特征及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孔隙之间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压实和胶结作用都是由胶结物与浊沸石胶结物影响储层使储层成为一个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浊积岩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矿物及其组合、砂岩碎屑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浊积岩的物源进行研究,发现长6油层组总体上稀土总量为中等—较高,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为铕微正异常的弱右倾稀土谱型;泥岩w(Nb)/w(Ta),w(Th)/w(U),w(La)/w(Sm),w(Hf)/w(Th)和w(Gd)/w(Yb)(大部分大于2)等微量元素比值表明其与盆地东北缘造山带的太古界和元古界变质岩具有良好的亲缘性;浊积砂岩样品大部分落在隆升基底区域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共同表明,黄陵地区延长组长6浊积岩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北部基底隆升的造山带.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新安边地区勘探程度低,石油勘探潜力大,为此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地质研究。研究认为,烃源岩发育良好,有机质类型为腐殖-腐泥型,有机质丰度高、生油潜力大;储层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油源分析表明延长组原油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区域上分布四套盖层,盖层分布广,发育较为稳定;连通砂体和裂缝发育带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生储盖配置良好,形成了长8油藏为"新生古储",长4+5-长6油藏为"古生新储"的生储盖配置组合,而总体上延长组可认为属于"自生自储"组合类型。本区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油气勘探以寻找近油源处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低幅构造在控制成藏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