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可再生液体碳氮共渗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发明了一种新型可再生液体碳氮共渗新工艺。在无毒卤化盐中加入一种可产生活性氮原子和一氧化碳气泡的共渗剂,并以[C_6H_3N_9]_n 作再生剂。在900℃左右的工作温度条件下,本工艺具有渗速快,渗层碳氮含量高,工艺稳定等优点,可完全取代现有氰盐碳氮共渗工艺。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 NH_3和 SO_2为介质,进行了气相 O—S—N 共渗工艺的试验研究,根据对20~#钢,45~#钢,3Cr_2W_8,合金铸铁等材料的试验结果,讨论了共渗参数如共渗温度,共渗时间,SO_2/NH_3流量比对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铝合金热挤压模,塑料模具等用该工艺处理后,在实际生产上,使用效果很好。本工艺特别适用于抗磨,抗咬合一类的机械零件;而且具有对环境污染小,操作控制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N_2 H_2配比器及氮氢混合气焊接工艺研究” 这一科研课题是我校焊接教研室王清波副教授与辽宁省安装公司一处的同志们在翻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进行了无数次工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共同研制成功的。 1985年9月17日辽宁省机械工业厅主持召开了“N_2 H_2配比器及氮氢混合气焊接工艺研究”鉴定会。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生产部门等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对“N_2 H_2配比器及氮氢混合气焊接工艺研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鉴定委员会认为:N_2 H_2配比器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采用氮氢混合气代替氩气进行背面保护不锈钢焊接。位个工艺填补了围内空白,在国际上也是创新工艺。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2Crl3钢膏剂法B一V共渗中渗层相的特征和形成,以及共渗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渗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工艺参数和渗剂配方的最佳配合下,渗层深度可达60~80um,渗层硬度可达HV1800-2200.该成果对复合渗金属共渗机理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钒—硼—稀土共渗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对T10,CrWMn、GCr15、Cr12等钢在一般热处理淬火温度下,实现了钒-硼-稀土共渗处理的工艺,并对渗层组织及性能进行分析。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最佳盐浴配方。试验结果证明:在提高盐浴流动性的基础上,得到较深的渗层;综合性能均优于单独渗钒、渗硼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热壁反应器研究了基体温度、气体总流量、N_2/H_2比和TiCl_4输入浓度对TiN沉积迷率的影响。确定了沉积过程分别为化学平衡、气相中传质和表面反应控制的实验条件。在表面过程控制区域,测定了TiN化学气相沉积的表现活化能值为28.8±5.8千卡/摩尔。提出了该系统化学气相沉积TiN的机理。表面过程的速率,即TiN的沉积速率,是由表面反应Ti·2HCl(a)+N(a)—→TiN(s)+2HCl(a)确定的。推导出高低TiCl_4输入浓度时,TiN沉积的速率方程分别是:R=K_H·~°P_(H_2)·~°P_(N_2)~(1/2o)/P_(TiCl_4)和R=K_L~°P_(H_2)~°P_(N_2)~(1/2)·~°P_(TiCl_4)。用这些方程能解释实验数据作出的功力学曲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低温硼-碳-氮-稀土(B-C-N-RE)共渗工艺及共渗层的组织性能,并与硼-碳-氮(B-C-N)共渗工艺及共渗层的组织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低温共渗的硼化物层由FeB、Fe2B、Fe3(C,B)等相组成,硼化物层的前沿无过渡区,FeB和Fe2B生长过程中排挤出来的碳没有发生远程扩散,而是就近形成Fe3(C,B)等形式的硼化物。稀土加入量适当时,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B-C-N共渗相比,B-C-N-RE共渗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明显提高。对B-C-N-RE共渗的机理及稀土元素的作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在NH_3+CO_2+N_2气氛下对QT60—2球墨铸铁曲轴进行气体氮碳共渗的工艺方法。许多试验都在生产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已经找到了较好的成分比例和热处理工艺规程。在这同时,我们也试验了常用的通氨滴醇法,检查了表层的显微硬度和显微组织,说明全气体软氮化法是较优越的。气体成分长期稳定,控制方面也较容易做到,因此产品的一致性能可以得到保证。表层硬度,沿深度方面的硬度变化和表层的疏松等级都比常规的通氨滴醇法优越。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经气相O—S—N共渗处理的缸套活塞环,通过150小时台架试验,8万3千公里的装机路试证明,经 O—S—N 共渗处理的缸套活塞环与未经共渗处理的缸套活塞环相比耐磨性显著提高,共渗缸套使用寿命提高3倍以上,共渗的活塞环耐磨性提高2倍以上.气相 O—S—N 共渗工艺用于处理汽车发动机缸套活塞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用热浸法对含碳量不同的材料20、T10钢和HT15—33灰口铸铁进行渗铝。研究了几种材料渗铝后渗层的组织和相结构、渗层的耐高温氧化性和耐H_2S腐蚀性能。并运用数学回归方法计算出铝在不同实验材料中的扩散激活能。讨论了渗铝机理以及渗镀工艺因素对渗层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在生产上扩大渗铝工艺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LWF—B型等离子低温灰化装置用空气冷等离子气氛处理活性炭表面,并通过SEM、XRD、ESCA、LRSS及比表面的测定研究了活性炭在处理前后表面性状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表面结构非常复杂,处理后活性炭孔隙结构发生了变化,比表面积增大,表面含氧基团增多。并对处理时间、功率及活性炭颗粒度的大小对处理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在Al-12%Si合金上等离子喷涂大约厚01mm左右的喷涂镍层的组织形态及两相界面做了细致观察。观测表明,在基体铝合金与带状喷涂镍层之间存在由厚氧化膜形成的不规则熔合线,阻碍焊合作用。因此在现有工艺条件下,镍与铝合金尚未达到冶金上的熔合,对两相结合机理也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冷等离子体技术对石墨纤维表面进行了连续空气冷等离子表面处理。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石墨纤维与基体树脂间的粘结性得到大大改善,其复合材科的层间剪切强度比未处理的提高138%,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也分别增加了11.3%和7%。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增加可能是由三种因素促成的:其一纤维表面—COOH,OH,=O等含氧基团的增加,提高了纤维与基体的反应能力;其二纤维表面无定形碳含量的增加,增加了纤维表面活性;其三纤维表面沟槽加深,扩大了粘结界面和机械联结强度;其中—COOH的贡献可能更大一些。另外,此种处理方法工艺简单,且经济、安全、无公害,可与石墨纤维生产线配套使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非热等离子技术在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时的能量效率及副产物生成问题展开评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调制烟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了低温常压Ar/O2等离子体处理方法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对烟草考察了不同放电时间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烟碱等主要的五种化学成分的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均有改变。因此,需要对输入气体、放电电压、放电距离等更多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达到提高烟叶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室温下利用100kH_z 频率的等离子体化学蒸汽沉积类金刚石(DLC)薄膜的方法.等离子体形成的气体是氢气(H_2)和甲烷(CH_4)的混合物.实验成功地在不同的衬底上形成了高质量的类金刚石薄膜。利用红外吸收谱分析了薄膜的结构,对高质量薄膜获得的机理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纤维改性实验中提出了生产兔毛微纳米粉体的方法,本技术粉体生产效率高、速度快。显微观察发现粒径在几微米-几十纳米之间。鉴于羊毛粉体在皮革和纺织等材料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兔毛粉体也将会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中科院等离子所改造的聚变装置HT-7等离子体位移控制的数学模型,采用自动控制原理分析了带铁芯变压器、多层铜壳的托卡马克装置,并推导了系统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分析和实施HT-7装置的等离子位置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从双轻子信息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本文利用正反夸克湮灭产生双轻子的反应截面,考虑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动量分布满足玻尔兹曼分布,在假设夸克和轻子的质量为0的情况下,推出了等离子体中双轻子的产率.结果表明双轻子的产率与等离子体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20.
DJR-7型等离子加热器是一种热梯度大,功率密度高的经济实用的加热装置主要用于加热发削。本文介绍所开发的小型等离子加热器的设计原理、技术特征,并通过实例表明它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