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提出了采用电磁轴承支承柔性转子,通过支承特性的调节,改变柔性转子的各阶临界转速的分布位置,使柔性转子顺利实现超临界运行.将电磁轴承支承特性建模融入到经典转子动力学的柔性转子有限元建模理论中去,构建了电磁轴承支承的柔性转子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电磁轴承的等效刚度,可以明显改变柔性转子平动和锥动两个刚体临界转速,而对一阶弯曲和二阶弯曲两个弯曲临界转速影响不大.调节等效阻尼可明显减小转子过临界时的振动.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采用电磁轴承支承柔性转子,通过支承特性的调节,改变柔性转子的各阶临界转速的分布位置,使柔性转子顺利实现超临界运行。将电磁轴承支承特性建模融入到经典转子动力学的柔性转子有限元建模理论中去,构建了电磁轴承支承的柔性转子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电磁轴承的等效刚度,可以明显改变柔性转子平动和锥动两个刚体临界转速,而对一阶弯曲和二阶弯曲两个弯曲临界转速影响不大。调节等效阻尼可明显减小转子过临界时的振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飞机水平盘旋下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响应,及其分叉和混沌现象.建立了非线性弹性支承下转子系统的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运用Runge-Kutta法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对在同一非线性情况下转子和支承响应进行分析比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由于非线性因素产生在支承处,非线性出现在一倍和二倍临界转速处,并在临界转速附近会出现较复杂的混沌运动;当转速较高时,多出现倍周期、拟周期、周期运动,同时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系统仍具有自动定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涡轮机支承动刚度及其对转子临界转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避免机组在运行中发生剧烈的振动,在设计中必须正确地确定转子的临界转速。实践证明,转子支承的动刚度和油膜刚度对转子的临界转速有较大影响。通常,电站汽轮机弹性支承转子的临界转速值较刚性支承转子的临界转速值下降10~30%,个别的甚至下降40%以上,在一般情况下,临界转速的阶次愈高,下降的幅度也愈大。因此,为了正确地计算转子临界转速,必须测定支承动刚度和油膜刚度等数据。本文仅就支承动刚度的测定及其对转子临界转速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所得数据可供有关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某空气分离机多跨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转子系统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及动力学参数匹配。分析结果表明:转子系统工作转速介于第二、三阶临近转速中间,有效避开了转子各阶临界转速;空气分离机启动过程跨越第一阶临界转速时,增压机轴段会剧烈振动,需保证该轴段支撑可靠性良好;转子系统第三阶共振引起汽轮机共振,设备维护及故障诊断中需重点关注汽轮机轴段;运用动力学参数匹配技术可以实现所设计转子系统各阶临界转速及振型与目标转子系统各阶临界转速及振型的精确匹配。  相似文献   

6.
转子系统在启动、停车等瞬态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剧烈的振动,如果让转子系统快速通过共振区则可以有效地降低转子系统瞬态过程的最大振幅.但是实际工况表明,有时转子通过设计的临界转速达到工作转速之后,振幅仍然很大,这一现象利用线性转子系统模型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考虑转子支承非线性刚度的影响,建立了转子—支承系统的多自由度非线性模型,利用摄动理论和数值仿真解释了这一现象.此外本文还定量研究了起动、制动加速度的大小对转子系统瞬态过程最大振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装有挤压油膜阻尼器(SFDB)的转子-轴承-支承系统的临界转速计算及运动稳定性分析,探讨了不同的油膜阻尼器设计参数对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及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文章首先建立起考虑各种因素在内的转子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然后通过复数运算,找出转子系统通过此非线性支承时的传递矩阵;进而用一种新的迭代方法计算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及稳定性边界。通过对以上振动特性进行分析,找到挤压油膜轴承-转子系统获得最佳设计时的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电机系统中的关键部件,转子的振动特性直接关系到电机工作性能的优劣。为获得转子的振动特性,从转子动力学基本理论出发,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研究了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对转子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计算出了转子前20阶模态的固有频率,并得到了转子的临界转速,找出了影响转子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为设计转子的理想工作转速和提高转子的振动特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两端黏弹性橡胶阻尼器(VED)支承单盘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轮盘位于1/3轴跨处的转子系统有限单元模型。通过求解转子系统的复特征根问题,获得转子系统的模态振型。分析模态频率和阻尼比随转速的变化规律,讨论阻尼器支承刚度、损耗因子和质量参数对模态频率和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系统的阻尼器支承刚度和损耗因子分别存在一个最优值,使得工作转速远离模态频率,并提高了转子系统的稳定性;质量参数对一阶模态阻尼比的影响较小;当质量参数超出某有效区间时,系统将失去对高阶模态响应的衰减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型机组电机转子振动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机转子是石化机组设备中的关键设备。针对某大型机组中电机转子振动偏大问题,利用有限元法对该转子的动力学建模,并考虑了轴承支承刚度和阻尼随转数变化的非线性,计算了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和稳态不平衡响应等问题,研究不平衡量分布对转子振动特性的影响,找出了影响转子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为转子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双跨转子轴承系统碰摩松动耦合故障形式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分析。利用分叉图、Poincaré截面图和相位图观测转速、偏心量以及松动质量变化时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响应的变化,得出不同参数变化对系统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明显的混沌和分岔特性,且偏心量和松动质量对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影响十分明显,数据结果能为有效进行故障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旋转机械振动参数图形边缘特征提取困难问题,根据模糊软形态学理论,提出滤波增强处理方法及自适应边缘检测算子.在600 MW模化汽轮机转子试验台上进行转子正常运转、转子不平衡故障、转子不对中故障、汽流激振故障、轴承松动故障的实验研究.将得到的振动参数三维图形转化为二维灰度图形,对二维灰度图形进行模糊软形态学滤波增强处理和自适应边缘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滤除参数图形中噪声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取图形边缘特征,为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图形特征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智能化整机平衡新原理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微速差双转子系统整机平衡的新原理和方法,按此方法,微速差双转子系统的复合振动信号可以分解为两个转子各自的振动信号,每一只转子可按各自的振动信号分别进行平衡,研制一种能对微速差双转子系统实现快速、高精度平衡的仪器,并详细介绍了仪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通过对双转子系统平衡的实例,说明了此方法对于提高此类转子系统的平衡精度和产品质量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轴承支撑的转子系统在旋转机械中应用广泛,其动力学特性对旋转机械的正常运行有很大影响.本文基于轴承转子动力学方程,推导了主动控制下的双时滞轴承转子系统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并以此为基础,编程计算分析和比较了主动控制前后滚动轴承轴颈中心的运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时滞控制影响轴承转子系统的振动行为,采用适当的控制方式,可有效减小轴承的振动幅度,减少故障.  相似文献   

15.
带弹性支承的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响应与分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弹性支承下的挤压油膜阻尼器(SFD)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响应,及其响应的分叉情况。推导了弹性支承、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单盘转子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提出了一种通过求解微扰方程的数值解来计算F loquet乘子的新方法,用来分析转子系统周期解的稳定性,并判断周期解发生分叉的类型。由数值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响应的分叉主要为鞍结分叉与二次Hopf分叉;支承刚度对油膜力与轴承响应影响很大,支承刚度过大时会引起SFD的油膜涡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瞬态POD方法的带有松动的简化转子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路宽1,2,陈予恕1

(1.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学院, 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

2.爱荷华大学 工程学院,爱荷华 52242, 美国)

创新点说明:

1) 应用TPOD方法研究了简化转轴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对比了无故障模型与松动故障模型的动力学特性。

2) 建立了22自由度轴承支承的转子系统模型,研究了单端松动与两端松动转子系统模型的时间历程和幅频曲线特性。

3) 分析了位移与速度初值对原始系统频率成分的影响,并验证了TPOD方法降维的有效性。

4) 研究了初始条件对TPOD方法降维有效性的影响。

关键词:降维;瞬态POD方法;转子-轴承;基础松动;高维;初值

  相似文献   

17.
贴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贴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提出了一种无传感器控制策略.根据定子铁心的非线性磁化特性,检测转子初始位置,这种方法不需要电机参数和额外的硬件设施.系统运行时,由闭环磁通观测器估算转子位置、速度.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暂态、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发动机转子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综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振动控制的主要目的,将控制力分成三个分量,分别用于调整临界转速、抵消不平衡量、提供主动阻尼,并对各分量独立设计其最优控制律,然后对线性转子系统实施综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力如此分工是合理可行的,综合控制的抑振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0 INTRODUCTIONThestringentrequirementsfortheoperationaleffi ciencyofrotatingmachinerymakestheradialclearancebe tweenrotorandstatorsmallerandsmallerinrecentyears ,therebyincreasingtheprobabilityfortherotortorub .Analysisofvibrationalcharacteristicsofrubb…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直升机的共振危害,需要一种对直升机在空中悬停时振动特性快速计算方法.旋翼在离心力作用下,固有频率受应力刚化效应影响发生变化,同时存在旋翼桨叶/桨叶和旋翼/机身的耦合影响,动力学分析十分复杂,另一方面为提高计算效率,运动方程的低阶次、程式化成为迫切的需求.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Transfer matrix method for multibody systems, MSTMM)同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为准确快速计算悬停直升机固有频率,本研究基于MSTMM建立一种柔性四片旋翼与直升机机身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出系统的动力学拓扑模型、总传递方程和特征方程.重点推导了空间旋转梁和旋转轴的传递矩阵,最终快速计算得出悬停直升机系统固有频率.研究表明:空间旋转梁MSTMM计算结果和ANSYS Workbench仿真结果对比,误差不超过2%,旋转轴MSTMM计算结果与参考文献结果基本一致;机尾固定的约束条件下,计算出36.651 9 rad/s转速下旋翼/机身耦合系统的前13阶固有频率,与ANSYS Workbench仿真结果一致,改为悬停无约束条件,计算得出悬停直升机系统前8阶固有频率,计算速度相较仿真速度提升了7.1倍,为直升机动力学分析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