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了解高中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楚雄、大理的4所中学6个班级高三学生,由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者分别开展以同伴教育、大型讲座2种形式为主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活动前、后用同一份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学生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核心指标简称“国八条”的知晓率由83.5%提高到94.0%(P<0.01),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题目正答率均显著提高(P值均<0.01),更多学生选择远离毒品、避免性行为等正确的生活行为.健康教育前汉族、白族、彝族学生“国八条”知晓率、问卷优秀率、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健康干预后,同伴教育组态度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大型讲座组(P<0.01).结论 对高中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健康教育的形式对教育效果有一定影响.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学校初中生艾滋病知识情况,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探索提高初中生预防艾滋病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方式。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基线调查,随后开展多种形式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再进行终期效果评估调查。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1.7%上升到87.3%,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由67.1%上升到80.3%,对艾滋病宣传教育持有的正确态度率由92.6%上升到95.7%,艾滋病宣传教育愿意参与率由88.6%上升到89.7%,干预前后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是青少年获得预防艾滋病知识的重要场所及主要途径,开展初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黟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和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2015年11~12月抽取黟县7所初高中的初三、高一及高二共69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首先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之后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等干预活动,分别在干预活动结束时和干预2 W后对该人群再次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干预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差异,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697名学生干预前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3.31%,干预活动结束时提高到96.42%,干预2 W后为95.18%,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P0.01)。干预前高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初中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P0.01);城区初中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76.88%,乡镇初中生为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7,P0.01);普通高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80.36%,职业高中学生为6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8,P0.01)。结论黟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干预后得以明显提高。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特别是以乡镇初中学生及职业高中学生为重点,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安徽省城市初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方法在城市初中学生中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作文簿,并要求以艾滋病为主题写作文,与此同时开展多种形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同样的抽样方法和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6.2%提高到干预后的84.7%(χ2=661.062,P<0.01)。干预后,无偿献血知识、艾滋病治疗知识、美沙酮知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个与性有关的知识点、1个无偿献血知识点、2个美沙酮知识点、1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识点干预后知晓率仍然低于80%。对有关艾滋病防治态度的3个问题的平均正确态度持有率由干预前的83.6%提高到干预后的90.3%(χ2=118.133,P<0.01),向周围的人讲过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学生由干预前的33.8%提高到干预后的55.4%(χ2=188.814,P<0.0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发放作文簿及写作文活动等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开展初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但仍需要针对某些薄弱知识点开展针对性宣传。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浙江省初中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关态度及行为状况,初步评价在初中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385名初中生在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1个月分别下发同一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题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健康教育后比健康教育前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可以接受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学习、生活的学生由健康教育前的46.62%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62.09%(P<0.01)。结论通过专题讲座、小册子、VCD等多种形式,在初中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高北京市延庆区高中学生群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水平,评价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为依托开展的艾滋病干预活动效果,为今后针对延庆地区学生群体的宣教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延庆区所有高中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按比例整群抽样进行干预前调查。干预前调查结束后,对学校的健康教育老师进行培训,开展以学校健康课程为依托的艾滋病健康干预。干预活动结束后,再进行干预后的调查。结果与干预前相比较,干预后研究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8.44%提高到干预后的95.72%(P0.01),对艾滋病有恐惧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4.53%下降到干预后的30.43%(P0.01),愿意与感染者拥抱或握手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6.27%上升到干预后的80.70%(P0.01)。结论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为依托开展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效果显著,艾滋病知晓率得到提升,对艾滋病的恐惧感有所减少,改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问题,可以尝试在延庆区的高中学生群体中优化后继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施工工人及周边居民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评价健康教育这种干预方式的有效性,为以后对流动人口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襄阳市某地区施工基地的工人及周边居民开展有关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干预前及干预后半年对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比较调查对象在干预前后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态度变化情况,通过卡方检验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健康宣传教育,显著提高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特别是艾滋病的传染源(干预前66.87%,干预后的80.27%)、传播途径(干预前43.40%,干预后59.64%)等方面,同时改变了其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例如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同居的比率(干预前的49.69%,干预后68.22%)等,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健康宣传教育,显著提高了施工工人及周边居民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减少了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鄢陵县两所高中的二年级分别抽取四个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先对学生进行基线调查,而后对干预组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一个月后,用同样的问卷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使用EPIDATA3.1建库,通过双录入方法进行数据质量控制,使用SPSS 17.0进行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开展后,干预组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有显著的提高(P0.01),相关态度较干预前也有显著的改善(P0.01);而对照组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相关态度在干预前后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可行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状况,为该地区中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回族、彝族和哈尼族3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14所中学的1793名学生,自行设计问卷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感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回族、彝族和哈尼族3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初中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5%,40.4%和5.9%,高中生分别为31.2%,48.7%和70.6%;初中生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感知率分别为54.0%,60.6%和35.6%,高中生分别为64.0%,55.6%和48.8%,不同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回族和哈尼族聚居地区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感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应通过适宜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法来提高其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安徽省金寨县初中二年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方法在初二学生中发放载有艾滋病防治信息的作文簿并要求以艾滋病为主题写作文。干预前后采用同样的抽样方法和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分别有437和432个学生参加了基线调查及效果评估。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7.9%提高到干预后的74.0%(P<0.01)。干预后,2个与性有关的知识点知晓率仍然低于80%;无偿献血和艾滋病治疗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提高,但仍然不到80%;美沙酮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但仍然低于50%。结论通过发放作文簿及写作文活动,初中二年级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大幅度提高;但仍需要增加针对性的讲解活动或对作文内容提出具体要求,以提高对某些知识点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1.
Peer education by medical students in a public health cour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x education by peers is becoming popular in Japan. To improve youth's reproductive health by continuous peer education and to encourage medical students to obtain the methodology necessary for health promotion, we started peer sex education by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annual public health course. One junior high school and one senior high school in Kitakyushu City in Japan asked medical students to conduct peer sex education classes at their schools. Medical students planned and carried out these class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questionnaire that they gave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an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efore the peer education. After the class, the students' responses to the class were investigated by another questionnaire. In this questionnaire, over 90% of the students answered that they were interested in talking about sexual issues with medical students. As for the medical students, they said that they could understand better the methodology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also gained confidence by this experience. We will continue to carry out peer education in the medical school's public health course, and we intend to research further how junior high school an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xual behavior may chang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技能行为现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目前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为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10-11月,对北京市6所初中、4所高中的148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为85.3%,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为28.1%。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制定的5项核心指标全部回答正确率为13.1%,高中生高于初中生,男生高于女生。对相关态度题目赋值后,高中生的正向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初中生,女生高于男生。技能和行为方面,高中生得分高于初中生,女生得分高于男生。70.6%的学生表示愿意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结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学校应以行为改变为最终目标,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某地中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中学生健康素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某县随机抽取一所初中和高中,根据年级分层,在各层中随机选取学生共483人,采用统一制作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并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5.96%;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知晓率为68.51%,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P<0.0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为45.32%;基本健康技能掌握率为25.96%,初中生和高中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P<0.001)。结论 中学生健康素养亟待改善,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升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临安市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获取渠道,为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中小学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634名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634份问卷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总知晓率分别为85.3%、84.3%、67.2%,全部正确分别为21.64%、47.41%、49.03%,其知识主要来源渠道:小学生、初中生以学校宣传教育为主,高中生以阅读报纸、杂志、书刊为主。结论:临安市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较高。达到结核病防治规划指标,但仍存在薄弱环节,需不断改进创新健康教育模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芜湖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芜湖市57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35.7%的初中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5.3%的初中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学习压力,自我强迫,情绪不稳;(2)在抑郁、焦虑、自我强迫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3)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焦虑因子上,留守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在另外9个因子上,两类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芜湖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应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要关注女生和留守初中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初中生及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态度,为确定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调查问卷,调查了372名初中生和80名初中教师。结果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学习指导、人际交往指导是初中生最需要帮助的内容;在情绪控制和升学择业方面,二者观点不完全一致。结论学校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人际交往技能、异性交往方法、乐观态度养成、升学择业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当前中小学学生性健康认知和性教育需求现状,为全面性教育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5月采用自填式问卷开展匿名调查.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获得3 241例中小学生性健康认知和性教育需求调查数据.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小学生的性健康知识及格率和优良率为50.0%和19.2...  相似文献   

18.
长沙市中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及相关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沙市中学生青春期性知识掌握水平以及性观念和性行为,为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长沙市1 302名中学生进行性知识、性观念和性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男生与高中男生对遗精的认识分别为15.5%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女生与高中女生对月经的认识分别为53.0%和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多数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项目中,男生和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中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性知识。在中学生中适时开展性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庆市万州区城区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水平,分析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以便普及基本卫生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2009年5月,对万州区城区抽取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完全小学各1所,对其中850名学生进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844人,10道健康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1.60%。总知晓率,274名高中生为82.75%,382名初中生为78.53%,188名小学生为86.17%(P〈0.01)。[结论]万州区城区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初中生健康知识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40,自引:10,他引:30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的流行状况、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无记名方式,对安徽省中学生样本人群共12430人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抑郁症状评定。结果 安徽省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2.8%,其中男生为21.2%,女生为24.9%。初中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0.5%,高中生为25.8%。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多因素分析提示,农村学生、女生、年级升高、父母关文化程度低与抑郁症状相关。结论 应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