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变化,观察Epo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6例HIE患儿(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8例)和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研究,在生后0~24 h、48~72h 及7~10 d抽取静脉血,HIE组在生后48~72 h腰穿取CSF,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和CSF Epo含量,HIE组生后7~10d做头部MRI检查。结果:对照组血清Epo随日龄增加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 0.05)。头部MRI为重度改变的HIE患儿CSF中Epo水平均较头部MRI为轻、中度改变的HIE患儿显著升高(F = 8.56, P < 0.01)。结论:HIE患儿血清Epo显著升高,持续不降是病情危重的标志。CSF中Epo显著升高提示HIE患儿脑损伤严重,预后不良。重度HIE患儿可能存在着血脑屏障的破坏,Epo可能透过血脑屏障。[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 7(2): 107-111]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正常新生儿和HIE新生儿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以29例健康足月儿为对照组,62例HIE患儿为HIE组,轻度HIE30例,中重度HIE组(轻度HIE30例,中重度HIE组32例),分别检测三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2、7天血浆EPO和TPO水平、血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IE组在生后第1天EPO、TOO、Ret三值较高,其中以中重度组最高,第2天三组三指标开始迅速下降,轻度HIE组下降较慢,中重组最慢.至第7天,HIE组和对照组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生后第1天EPO、Ret与PaO2值呈负相关,EPO和TPO呈正相关,可以认为,EPO和Ret可作为判断新生儿出生前后体内缺氧的指标之一.新生儿HIE时,TPO与EPO在促进红细胞生成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新生鼠HIE模型为7日龄新生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在缺氧环境下(氧体积分数为80mL/L)放置2h。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EPO组。从手术前2d开始,对照组注射磷酸盐酸缓冲液(PBS),EPO组注射EPO4000U/(kg·d),持续注射9~16d。通过测脑质量、脑损伤比率、姿势反射实验观察EPO疗效。体外实验利用神经干细胞系C17.2,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体外模拟缺血环境,诱导细胞凋亡,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nexin V,研究EPO对C17.2的保护作用。结果对照组脑质量、脑损伤比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a〈0.05)。姿势反射实验对照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EPO处理后,脑质量明显提高,脑损伤比率明显减小,姿势反射实验正常百分率提高(Pa〈0.05)。体外实验,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nexin V,发现EPO可有效减少神经细胞凋亡(P〈0.05)。结论EPO在HIE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有抗神经于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4.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生后3 d内收入院符合入选标准的53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hEPO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9例予rhEPO300 U/(kg.次),3次/周,疗程2周,其他治疗措施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监测血压、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象,同时在生后d3、5、7进行神经学评分,生后d7、14、28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生后3、6个月进行发育商(DQ)测定。结果两组神经学评分在生后d3无明显差异,d7治疗组神经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BNA评分在生后各测定点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组2周后除Hb、网织红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血糖及血小板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rhEPO治疗能促进HIE患儿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除对红细胞增生有促进作用外,对其他系统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EPO和EPO受体(EPOR)的表达在脑内受低氧诱导因子1的调控,在缺氧缺血条件下,EPO和EPOR的表达明显增加;EPO具有直接和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抗神经细胞凋亡、抗炎、抗氧化和促进血管再生等作用;EPO能部分通过血脑屏障,尤其是受到破坏的血脑屏障,大剂量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试验已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EPO变异体和低氧诱导因子1诱导剂的研究、EPO的基因治疗等新的治疗策略又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开辟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中度、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观察,了解EPO对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对新生儿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0例中、重度HIE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治疗组中度HIE 22例,重度HIE 13例;对照组中度HIE 24例,重度HIE 11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健康足月儿35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EPO 每日200 IU/kg,每周3次,每6 d查血常规1次,根据血常规结果调整EPO剂量,总疗程为2~4周。所有患儿于28日龄时进行NBNA评分,3月、6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测评(CDCC)。结果:治疗组28日龄NBNA评分正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1)。3月龄CDCC评分(包括MDI、PDI评分)治疗组正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于正常组(P<0.01)。6月龄CDCC评分治疗组正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MDI评分正常者比例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DI评分正常者比例仍低正常组(P<0.05)。结论:EPO可保护因缺氧缺血损害的神经细胞,促进中、重度HIE新生儿大脑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及其对临床疾病预测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入院有窒息史或孕母有安胎史的新生儿40例,与足月健康儿15例,采用医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新生儿EPO水平。结果足月新生儿40例中足月小样儿EPO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5.69P<0.01)。先天梅毒及先天愚型组EPO值较高(t=29.73P<0.01)。EPO升高者出生后逐步下降。窒息组、先天性心脏病(不含先天愚型)组、高胆红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0.199,0.024,0.347Pa>0.1)。结论新生儿EPO处于一个动态变化,出生后EPO升高能反映胎儿宫内慢性缺氧、宫内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和宫内严重感染情况,出生后渐下降。出生后窒息或缺氧新生儿EPO测定并不能准确反映缺氧情况,可能受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正常新生儿和HIE新生儿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以29例健康足月儿为对照组,62例HIE患儿为HIE组,轻度HIE 30例,中重度HIE组(轻度HIE30例,中重度HIE组32例),分别检测三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2、7天血浆EPO和TPO水平、血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IE组在生后第1天EPO、TPO、Ret三值较高,其中以中重度组最高,第2天三组三指标开始迅速下降,轻度HIE组下降较慢,中重组最慢。至第7天,HIE组和对照组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生后第1天EPO、Ret与PaO2值呈负相关,EPO和TPO呈正相关,可以认为,EPP和Ret可作为判断新生儿出生前后体内缺氧的指标之一。新生儿HIE时,TPO与EPO在促进红细胞生成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HI)后新生大鼠海马CAI区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探讨HI后新生大鼠内源性因素激发海马神经发生上调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144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单纯缺氧组(H组)、单纯缺血组(Ⅰ组)、缺氧缺血组(HI组),每组又分为1 h、6 h、16 h、1 d、3 d和7 d共6个时间点.分别对其行HE染色和EPO免疫组织化学法CAl区脑源性EFO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各时间点CAI区EPO表达无明显差异(F=1.185 P>0.1),其余各组各时间点差异显著[F(H组)=33.57.F(Ⅰ组)=133.6,F(HI组)=69.75 P.<0.001];HI后16 h,海马CA1区脑源性EPO表达达到较高水平,与该组总体比较差异显著(t=13.08 P<0.001),以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调;H组、Ⅰ组、Hl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q=32.06,23.84,47.12 Pa<0.001).结论 脑源性EPO表达在新生大鼠HI后增加,受低氧影响最明显;EPO表达高峰在缺氧早期,推测低氧、EPO早期高表达可能是参与海马神经发生的内源性冈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HI)后新生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探讨HI后新生大鼠内源性因素激发海马神经发生上调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144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单纯缺氧组(H组)、单纯缺血组(I组)、缺氧缺血组(HI组),每组又分为1h、6h、16h、1d、3d和7d共6个时间点。分别对其行HE染色和EPO免疫组织化学法CA1区脑源性EPO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各时间点CA1区EPO表达无明显差异(F=1.185P〉0.1),其余各组各时间点差异显著[F(H组)=33.57,F(I组)=133.6,F(HI组)=69.75Pa〈0.001];HI后16h,海马CA1区脑源性EPO表达达到较高水平,与该组总体比较差异显著(t=13.08P〈0.001),以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调;H组、I组、HI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q=32.06,23.84,47.12Pa〈0.001)。结论脑源性EPO表达在新生大鼠HI后增加,受低氧影响最明显;EPO表达高峰在缺氧早期,推测低氧、EPO早期高表达可能是参与海马神经发生的内源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的疗效.方法 中重度HIE新生儿86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2例;GM1干预组44例.二组患儿均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生后6 h内)应用GM1(20 mg)静脉滴注治疗.1次/d,10~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28 d 检查2组头颅CT、行为神经评分(NBNA),12个月时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儿心量表(CDCC)评定智力/运动发育指数.采用Statistic View 5.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GM1干预组头颅CT影像学脑结构的恢复及NBN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a<0.05),MDI、PDI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a<0.01).结论 早期应用GM1治疗中重度HIE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IE患儿神经细胞凋亡与星形胶质细胞(AST)的变化.方法 HIE死亡新生儿25例.男14例,女11例.对25例HIE患儿脑病理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光镜观察,原位末端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AST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HIE发生、病程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HIE患儿25例大体标本均存在脑膜紧张,软脑膜血管充盈、淤血,脑回增宽变平,脑沟变窄.切面湿润,血管扩张,点状或小灶性出血.光镜观察脑标本均可见神经细胞凋亡,大脑以存活24 h~6 d神经细胞凋亡程度重(P<0.05),小脑以存活3 d内神经细胞凋亡程度重(P<0.05),延髓以存活24 h~3 d神经细胞凋亡程度最重(P<0.05);脑标本均可见AST增生,小脑AST表现为生后24 h内死亡者增生程度重(P<0.05),生存时间越长,增生程度反而越轻;慢性缺氧时大脑AST增生程度重(P<0.05),急性缺氧时延髓增生程度重(P<0.05),混合性缺氧大脑及延髓增生程度均较重(Pa<0.05).结论 HIE新生儿神经细胞凋亡及AST增生程度在不同脑区明显不同,且与HIE的发生及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早期诊断、病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HIE组新生儿46例(轻度31例,中重度15例),健康对照组43例为健康足月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二组脐血和生后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1.健康对照组性别、出生体质量对脐血、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无影响;2.健康对照与HIE组脐血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1.03±0.32)和(2.53±1.1)μg/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848P<0.05);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组脐血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2.06±0.65)和(3.49±1.23)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79.691P<0.01);3.健康对照与HIE组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1.07±0.32)与(3.83±2.32)μg/L,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7.631P<0.05);4.轻度与中重度HIE组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2.84±1.06)和(6.11±2.83)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F=48.224P<0.01);5.HIE组脐血与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77P<0.001)。结论1.健康足月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性别对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无影响。2.脐血和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提示HIE的发生,且能反映其严重程度;脐血S-100B对早期预测HIE的发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评价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窒息新生儿46例为HIE组,同期健康新生儿21例为健康对照组。常规留取窒息新生儿生后12~24h和HIE恢复期血清标本,同时留取健康对照组血清,在同等条件下分别进行BAEP、NSE检测。结果:HIE组BAEP 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均明显延长,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1);HIE组血清NSE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EP和NSE可作为HIE患儿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条件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条件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5-12月50例HIE患儿(NICU组)纳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管理治疗,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经皮血氧饱和度、血生化等,以血糖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为指标评价3项支持和3项对症治疗的效果,并与2005年同期42例(对照组)对照。结果二组入院时血糖及3d内NBNA比较均无差异(Pa〉0.05)。治疗后NICU组血糖及NBNA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a〈0.05);NICU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6%,二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x^2=9.83P〈0.01)。结论NICU治疗环境对改善HIE疗效和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脑磁共振成像(MRI)及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形态学变化及脑代谢物的改变。方法对足月新生儿HIE46例进行头颅MRI、^1HMRS检查,并以无窒息史的9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1.MRI显示HIE患儿存在12种异常征象,其中弥漫性脑水肿、灰白质分界消失、T1WI基底核异常高信号伴内囊后肢正常高信号消失、胼胝体水肿、脑回征、脑实质广泛出血等征象是脑损伤严重表现。2.^1HMRS显示乳酸/肌酸(Lac/Cr)比值、谷氨酸复合物-α钡酸(Glx—α/Cr)比值在HIE各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临床分度有显著相关性(ρ=0.76,059P〈0.0001),N-乙酰门冬氨酸/肌酸(NAA/Cr)比值在HIE重度组明显低于中、轻度组(P〈0.05)。结论MRI和^1HMRS相结合可客观反映HIE患儿脑形态及代谢变化,评价其脑损伤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IE新生儿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胱抑素C(CysC)的变化。方法对56例HIE患儿(轻、中、重度分别为18、19、19例)及42例正常新生儿用日本O(ympus AU 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清CK—BB、CysC。结果1.中度HIE患儿血清CK—BB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重度与轻度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各组HIE患儿CySC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均〈0.01),中重度HIE患儿与轻度组比较血清CysC均显著升高(P均〈0.01)。2.新生儿血清CK—BB与CysC呈高度正相关(r=0.85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K—BB、CysC水平,可尽早发现HIE患儿的脑、肾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儿的疗效.方法 窒息新生儿65例随机分为联合组(16例)、低温组(24例)及常规组(25例).3组均常规治疗,低温组实施72 h的全身亚低温治疗,联合组在亚低温治疗的同时加用EPO[300 IU/(kg·次),隔日1次,连用6次].并对各组早期(治疗0、12、24、48、72与80 h)的新生儿神经学评分,生后7、14、28 d 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生后3、6个月智能发育评估(CDCC)及6个月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联合组治疗24、48、72 与80 h的神经学评分较常规组及治疗前、治疗12 h均显著降低(Pa﹤0.05);生后14、28 d时联合组、低温组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a﹤0.05);联合与低温组3个月与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a﹤0.05);但联合与低温组之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a >0.05). 结论全身亚低温与EPO的联合应用对HIBD可发挥明显的短期和较长期的保护作用,但与单纯亚低温相比无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50例中、重度HIE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持续72h。观察治疗后二组头颅B超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和生后5—7d及28d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48%(12/25例)vs28%(7/25例),中度HIE有效率68.75%(11/16例)vs41.18%(7/17例),重度HIE有效率11.11%(1/9例)vs0。生后3—4d头颅B超大脑中动脉RI〈0.55的患儿,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13.33%(2/15例)vs0,R10.55~0.80的总有效率100%(10/10例)vs58.33%(7/12例)。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做为一种脑保护治疗可被用来治疗新生儿HIE;亚低温对中度HIE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末梢血有核红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末梢血有核红细胞(MRBC)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生后起进行末梢血涂片,计数HIE患儿末梢血NRBC情况及其消失时间,并与28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HIE患儿末梢血NRBC数、NR- BC绝对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且中、重度HIE患儿更为显著,NRBC消失时间延长。结论缺氧可导致新生儿末梢血NRBC增加,增加数量及消失时间均与缺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