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有鼻中隔软骨部高位偏曲和(或)伴有鼻中隔前脱位的鼻中隔成型术的特点和方法。方法 通过对59例有鼻中隔软骨部高位偏曲和(或)伴有鼻中隔前脱位的患者进行鼻中隔成形手术,只是在手术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并对这59例患者的病史资料、手术方法、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59例有鼻中隔软骨部高位偏曲和(或)伴有处中隔前脱位患者术后1~5年随访表明鼻中隔居中,无再发脱位,亦无穿孔。结论 经改进后的鼻中隔成型术对有鼻中隔软骨部高位偏曲和(或)伴有鼻中隔前脱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方法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晓根 《云南医药》2012,(6):595-596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其治疗手段为鼻中隔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1]。常由鼻部遭受外伤、生长发育过程中鼻中隔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鼻腔鼻窦巨大鼻息肉压迫等引起鼻中隔偏曲。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矫正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和骨性弯曲,使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我院于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对30例不同类型的鼻中隔偏曲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术中尽量保留鼻中隔原有结构,切除偏曲部分骨性组织,保留较多鼻中隔软骨,对合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肥厚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泡状中鼻甲等同期手术处理。结果 80例患者术后鼻塞等症状完全缓解,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摆动。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操作简便,疗效明确,且适合青少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夏菁  仝心源  宋琦  胡前 《淮海医药》2012,30(6):508-509
目的 探讨、总结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麻醉后切开鼻中隔黏骨膜并分离至越过偏曲处,于软骨与垂直板及犁骨连接处断开并分离对侧黏骨膜至越过偏曲处,切除偏区部分的骨质,偏曲软骨可做条形切除减张.结果 本组20例手术总有效率100%,未出现穿孔、外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可有效解决鼻中隔偏曲疾病,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降低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因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1997年~2002年收住我科34例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26例,女8例。出血部位在鼻腔前端32例,在鼻腔中后部2例。全部病例均行鼻中隔矫正术。治愈32例占94.2%,术后随访0.5~3年,未再出血。复发2例(占5.8%),经查明出血部位在鼻腔中后段及嗅裂前端,行患侧颈外动脉结扎及筛前动脉结扎术后治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于因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顽固性严重鼻出血,行鼻中隔矫正术后94.2%可治愈。对于鼻中隔偏曲处大面积粘膜糜烂,手术操作时须尽量避免撕裂鼻中隔粘膜,防止出现鼻中隔穿孔。  相似文献   

6.
李国伟  姜鹤群 《云南医药》1996,17(2):118-118
改良常规术式治疗鼻中隔偏曲与歪鼻李国伟,姜鹤群,万涛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阻会带来许多并发症,并有部分病人由四方软骨偏曲引起的歪鼻。常规Kililan’S手术是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软、硬骨质,这样可能致中隔穿孔、鞍鼻、鼻尖上区塌陷并退缩等并发症。我科对上述手...  相似文献   

7.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不仅影响鼻腔通气功能,且可引起鼻出血、头痛、鼻塞等症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往往伴有鼻中隔偏曲,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不但影响鼻窦引流,还妨碍鼻内镜自由放入鼻腔,不能充分暴露术野、彻底开放鼻窦,影响手术疗效。传统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已成为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方法,但也可能发生鼻中隔穿孔、血肿及鼻腔粘连、鼻中隔黏膜摆动、鼻梁塌陷等并发症。在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耳鼻咽喉手术动力系统(XPS)在局限性鼻中隔偏曲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20例局限性鼻中隔偏曲患的嵴突、棘突在鼻内窥镜下使用XPS切除。结果术后随访3~6月,均取得满意的鼻腔通气效果,无鼻中隔穿孔、血肿、感染等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应用XPS直接切除局限性的鼻中隔偏曲,尤其是嵴突、棘突,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减少一对周围粘膜的损伤及软骨、骨结构的破坏,患反应轻,痛苦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本院收治的10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并随访一年,判定102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02例患者中,显效79例(77.5%),有效23例(22.5%);患者术后一个月总有效率为100%,随访一年,总有效率为80%。结论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明显,且手术简单易操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与鼻中隔偏曲的关系,为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成A、B二组,A组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常规药物治疗、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选取36例不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为C组,行鼻中隔黏膜下剥离术加常规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A、B、C三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1个月时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100%、B组:18.8%、C组:100%,各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6个月时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95%、B组:全部复发、C组88.9%,A、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A、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90%、C组:69.4%,二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于C组。结论予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有较好疗效。变应性鼻炎发病与鼻中隔偏曲有关,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可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11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39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均治愈。77例合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下鼻甲肥大患者61例治愈,9例显效。总有效率为94.0%。全部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术野清晰,使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操作精确,矫正完全,从而避免了术中发生穿孔及黏膜受损,使鼻腔生理功能的恢复得到促进,并维持了鼻中隔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有文献报告,其发病率高达12.7%~81.2%[1].该病以持续性鼻塞伴反射性头痛为主要症状,个别反复鼻出血,高位偏曲可影响鼻窦引流致鼻窦炎发生,在未成年人中,因鼻中隔偏曲而影响睡眠和学习的病例十分常见.自2006年8月至2010年9月,我们对10~17岁未成年人鼻中隔偏曲患者实施了手术矫正,术后观察1~4年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6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下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112例,均给予鼻内镜下联合手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进行6个月~2年的随访,所有患者鼻中隔偏曲一次性矫正成功,且治疗总有效率达95.54%;所有患者中3例出现鼻腔粘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经过鼻内镜下分离处置后治愈,无脑脊液鼻漏、鼻中隔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耳鼻咽喉手术动力系统( ) XPS 在局限性鼻中隔偏曲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20例局限性鼻中隔偏曲患者的嵴突、棘突在鼻内窥镜下使用 XPS 切除。结果 术后随访 3~6月,均取得满意的鼻腔通气效果,无鼻中隔穿孔、血肿、感染等发生。结论 鼻内窥镜下应用 XPS 直接切除局限性的鼻中隔偏曲,尤其是嵴突、棘突,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减少了对周围粘膜的损伤及软骨、骨结构的破坏,患者反应轻,痛苦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若引起鼻功能障碍,可考虑行鼻甲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亦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若引起鼻功能障碍如单侧鼻塞、嵴突处出血及偏曲侧偏头痛亦可考虑手术矫正鼻中隔[1]。当慢性肥厚性鼻炎与鼻中隔偏曲同时存在时,则鼻塞症状更重,但因某些原因  相似文献   

16.
徐桂芹  姬广翠  刘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316-33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6例鼻中隔偏曲伴下甲鼻肥大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结果:全部病例鼻中隔偏曲均矫正理想,鼻腔通气良好,引流通畅;无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鼻中隔偏曲伴下甲鼻肥大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郝力  雷冬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F0003-F0003
鼻中隔偏曲是鼻科常见病,常因为两侧鼻腔不对称,引起鼻腔、鼻窦引流不畅。导致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传统治疗只注重中隔软骨和骨质的部分切除。往往术后效果不够理想。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和医学影像的发展,对鼻腔鼻窦生理病理研究的深入,中隔手术同时进行中、下鼻甲及其它结构的成形,更符合现代微创手术的特点。我科2000-2003年采用内镜下鼻内多结构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4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hinocon 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I。Q)对62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偏曲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研究。结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1个月、6个月患者症状、生活质量较术前均得到改善。术后1个月、6个月RQI.Q量表中各个维度的得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除总评分外,其余各维度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量表显示:术后患者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改善最明显的为鼻塞,其次为打喷嚏。结论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症状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6例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为(12.1±2.8)mL,平均手术时间(31.2±3.3)min,术后随访3~6个月,其治愈率为59.88%(291/486),总有效率为95.47%(464/486)。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2例,鼻腔粘连3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03%。结论改良鼻中隔矫正术在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的应用,能够使术野更加清晰,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对患者的创伤,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式及适应证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成龙 《云南医药》2004,25(3):246-248
鼻中隔偏曲发病率之高(12.7%。81.2%),令人瞩目,据肖世德在体检人群中统计发病率为5l%,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者为12%,即每百人群中有约近5个人因患本病需要治疗。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本病的最常见的手术。特别是现在人们对生存质量的重视,鼻中隔手术愈来愈受到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