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技术-经济的联结与创新绩效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创新过程三阶段概念模型,用于描述国家层次的科学、技术与经济之间的联结关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及其改进方法对21个国家的创新活动效率进行评价,目的是比较中国和20个OECD主要国家在创新各阶段的效率差距.通过效率值比较发现,在研发效率上中国正在赶超OECD国家;但近年来中国在研发阶段的投入产出已经达到平衡.研究发现,中国的技术向经济转化的效率远远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效率;影响中国技术向经济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是本国人在世界知识产权局申请的专利数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而我国最具有提高潜力的创新产出指标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与国际上主要创新型国家相比较,当前我国创新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因此,目前对中国而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要提高我国创新系统资源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国家边界趋于淡化,创新国际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促使各国政府重新思考创新政策的重心和治理模式。基于全球视野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创新政策,并调整和改进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和相关制度安排,对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相关政策概念、分类和演进阶段进行界定,收集、梳理和挖掘各阶段创新国际化的政策,并基于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系统回顾和分析了不同阶段的政策演进特征,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提出了要加快制定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战略和政策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学界的讨论来看,对创新系统的研究主要分为几个层面,如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等。本文对这些层面的创新系统进行了比较讨论。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在国家层次上推动创新的网络互动系统,体现国家战略目标和意志。区域创新系统是在区域层次上推动创新要素的发展与互动网络的形成,体现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则突出了在区域层次上推动以技术创新与发展区域专有技术为主的网络互动系统特性,是发展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性阶段。对于中国的各个区域而言,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空间较小,产业政策必然更多的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宜突出其技术创新体系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组织网络化发展及创新范式网络化背景下,协同创新主体知识网络能力是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的关键要素。该文分析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构成和内涵,构建"协同创新知识网络能力要素-知识活动过程-知识创新绩效"理论分析框架,从多层次、多维度分析基于知识获取-流动-应用的协同创新主体知识网络能力要素构成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为培育协同创新主体知识网络能力,提升协同创新绩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庆晓 《经营管理者》2013,(21):71+397-71
<正>随着计算机网络在世界的普及和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现代企业中出现、使用和普及化为内在推动力的网络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普及和企业正在兴起的国际化管理、并购以及国际化的大循环采购网络,对企业利用网络的程度日益剧增。在这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巨变中,企业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创新需求。本论文将从分析网络经济的内涵及其引起的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及网络经济时代的特征开始,论述了网络时代下企业开展创新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接着从企业组织创新、文化创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188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不同的协同创新网络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企业"、"企业-中介"和"企业-研究组织"等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着显着的正向效应,而"企业-政府"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直接效应,但却存在显着的间接效应.研究证实,不同的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存在显着差异,其中 "企业-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效应最为显著.研究还表明,垂直和水平的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程度不同,同顾客、供应企业的垂直协同相比水平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WTO对各国会计制度的要求,探讨了WTO框架下中国会计国际化所带来的四大困境;并试图从制度变迁成本的角度,提出了以制度借鉴为主线的中国会计国际化创新战略的基本原则,进一步给出了中国会计国际化创新战略实施的路径设计图。文章认为,充分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减少我国会计国际化变迁的成本,应该是后WTO时代中国会计国际化制度困境突破与创新的基本路径取向。  相似文献   

8.
协同创新在2011年被提出后,全国各地政府、企业、高校纷纷构建协同创新联盟体系,各创新主体之间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到2013年,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已占全社会总支出达76%以上,146家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聚集了5000多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组建了14个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已卓有成效。但是,与国家科技经费投入平均每年12%增速的相比,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壮大还任重而道远。本文在分析了国家历年来科技投入、相关政策及承担主体的基础上,从完善科技成果及人员评价机制、改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支持企业创新机制三方面就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创新体系研究评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芬  苏敬勤 《管理学报》2010,7(4):562-569
在探讨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来源、定义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有关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4个主要方向:国家创新体系特征横向比较研究;绩效比较模型研究;创新体系纵向比较研究以及非工业发达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然后,结合我国实践,指出建设和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2个维度,即明确国家创新体系内部组成的职责定位,并提高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系统合作性,以及在加大各层级创新体系构建力度的基础上与国家创新体系实现纵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7月6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京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进行全面部署,颁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1.
We develop and test a model of innovation behavior in the hotel industry. The model relates four types of innovation—i.e., management, exter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 scope and back-office—to the key determinants: service provider characteristics, customer competences and the market drivers. Using statistical probit models and cross-sectional survey data from a stratified sample of hotels in the Balearic Islands (N=331) we were able to verify the model including innovation types determinants and the innovation impact on hotels performance. Main findings verify the model indicating the effects of these determinants on innovation an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he innovation on the hotels performance. Hence, innovation decisions determinants are: the additional services on offer, that bookings are made through tour operators, that hotels are part of a hotel chain and that the owners of the hotel run the business.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企业知识的替代性、知识生产的函数及效用函数分析了企业在进行知识替代过程中的决策问题。通过分析,讨论了企业在知识更替中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以及互联网促进知识创新及其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创新氛围和重大科研项目技术创新之间关系模型,并通过对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对模型假设加以检验。研究表明,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可以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氛围;创新氛围可以显著正向影响重大科研项目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能力通过创新氛围影响重大科研项目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成份实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相差较大,本文介绍了用SPSS进行主成份的依据;并对中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进行主成份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在主成份基础上的聚类过程及其结果分析。通过研究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方法,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认识;有助于在一国范围内对于不同地区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横向比较,为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所有权结构与企业创新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企业所有权结构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证上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就总体而言,增加经营者的企业所有权或减少政府的企业所有权,将有助于改善企业创新效率;(2)法人或业主的所有权份额的增加,可能是引发“创新泡沫”的诱因之一;(3)市场竞争可以促进企业创新效率的改善,而企业规模扩大则可能因“大企业病”问题损害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企业活力和企业发展的源泉,卓有成效的技术创新模式是技术创新绩效的根本保证。本文采用了单案例研究法,以山东省兖州煤业兴隆庄煤矿为例,首先分析了兴隆庄煤矿自建矿27年来的技术创新绩效;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创新模式的先导、切入点、依托、主线和落脚点的视角,对兴隆庄煤矿的全面创新、内部协同创新、二次创新和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案例研究,并对兴隆庄煤矿成功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行了理论概况。这一独具特色的兴隆庄煤矿技术创新模式,对中国煤炭企业和其他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和技术创新管理都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经济低迷时期,中小企业更趋向于通过创新网络来提升竞争力,塑造核心能力,结合文献分析和企业调研,从能力和要素组合两个维度,提出了创新网络中企业能力提升的分析框架,指出创新网络中的中小企业核心能力来自于企业内外创新要素协同.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详细阐述了这种能力提升与要素协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技术变革分类,提出渐进型、破坏型、革命型三种技术追赶路径,并提炼各路径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重点及动态演化特征。借助曲线拟合方法,初步获得三种技术追赶路径的创新演化特征。在渐进型技术追赶过程中,创新率的最大值出现在路径后期,之后虽有下降,但幅度不大;在破坏型技术追赶过程中,尽管创新率曲线呈线性特征,但从散点图特征来看,仍然存在先高、后低、再升高的趋势;在革命型技术追赶过程中,创新率迅速提高至峰值后,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9.
员工创新是企业创新驱动的重要推动力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前中国组织情境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员工创新行为:主动性员工创新行为和被动性员工创新行为,两者所产生的创新绩效存在巨大差异。然而,现有文献对被动性员工创新行为研究不足,理论研究已经无法适应实践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将两种不同性质的员工创新行为放在一个框架下进行研究,以丰富创新行为的研究内涵。本文以新兴的领导发展取向——分布式领导为切入点,引入组织支持感作为中介变量,上下级关系和价值观匹配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分布式领导对主动性-被动性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模型。为了验证该模型,以408名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分布式领导对主动性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对被动性员工创新行为具有负向影响;组织支持感在分布式领导与主动性-被动性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上下级关系和价值观匹配正向调节分布式领导与组织支持感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验证了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同时,上下级关系和价值观匹配交互调节了分布式领导与组织支持感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为解构中国创新管理实践中纷杂多样的创新行为提供了理论诠释,丰富了中国情境下的创新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20.
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要素构成与评价模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进行分析.首先对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研究文献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定义和基本特性,进而提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模型和评价模型.最后运用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两个中国著名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