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次使用尿激酶对早期频发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13例早期频发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10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于30 min内滴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3 d和10 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73.68%、89.47%和96.49%,均高于对照组的28.57%、60.71%和82.14%(P<0.01);治疗组治疗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早期单次使用尿激酶治疗能迅速控制频发颈内动脉系统TIA发作,能有效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对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62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组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点滴,连续5--7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内及72h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73.3%和93.3%,均高于常规组15.6%和50.1%,(P<0.01)。尿激酶治疗后血浆器度和纤维蛋白原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尿激酶治疗频发TIA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且能有效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常规治疗的差别。方法:80例TIA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组(40例)和银杏叶,胞磷胆碱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比较用药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的差异。观察治疗后TIA发作停止的时间、例数。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TIA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高。早期应用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尿激酶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组(对照组)。结果:小剂量尿激酶组有效率为83.33%;低分子肝素钙组总有效率为57.69%。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结合中药保守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血β-HCG〈3000IU/L、无明显内出血、附件包块直径〈3.0cm的62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甲氨蝶呤50mg加生理盐水5mL单次肌肉注射;治疗组给予甲氨蝶呤50mg单次肌肉注射,辅以中药活血化瘀治疗。结果:治疗组成功率94%,对照组成功率73%,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平均为(25.3±13.5)d,对照组为(29.4±14.4)d,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异位妊娠具有疗效好、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凯时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预后。方法:1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给予凯时10mg静点,连续应用10d,对照组56例。两组病人均常规应用尼莫地平,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控制原发病治疗。结果:半年内治疗组TIA发作完全控制87.5%,无出血并发症,无一例发生脑梗塞;对照组TIA发作完全控制35.7%,发生脑梗塞8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凯时治疗TIA完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安全性及疗效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采用巴米尔0.3g qd(溶后服),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脐周皮下注射q12h,连用10d为一疗程.此后改为阿司匹林0.1g qd。对照组38例给予血塞通8mL+NS250mL静脉漓注,同时口服阿司匹林0.1gqd.两组同时辅以尼莫地平、VitE、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0天分别做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监测.结果:治疗组38例TIA发作在10d内36例完全控制,1例转为脑梗死.治愈率92.11%(35/38),总有效率97.37%(37/38),无一例出血并发症。对照组38例TIA发作完全控制12例,治愈率31.58%(12/38),总有效率57.89%(22/38)。有16例发展为脑梗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索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无明显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40例反复发作的短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是治疗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赵雪艳 《临床医学》2009,29(11):22-2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TIA患者分为治疗组(低分子肝素加常规药物治疗60例)与对照组(胞二磷胆碱加血塞通加阿司匹林6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58.3%和30%(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8.3%和58.3%(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常有 《临床医学》2010,30(9):44-45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95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治疗组50例和传统常规治疗对照组45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内及3 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2.0%和8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2%和60.0%(P〈0.01),降纤酶治疗后血液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结论应用降纤酶治疗频发的TIA疗效显著,起效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发病6h以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min后症状无改善可追加30万U,仍无效可继续追加20万U,共用100万U。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将依达拉奉3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NDS评分减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97.5%)亦较对照组(70.8%)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尿激酶治疗发病6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比单用尿激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1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病程,探讨TIA复发,完全性卒中的发生,并观察相关药物的疗效和预后。方法120例TIA患者,随机分组,根据其发病机制分别选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和改善循环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并给予1年随访,观察TIA的复发,完全性卒中的发生,并观察相关药物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TIA87例,发作时间平均为16.4±1.73min,椎基底动脉系统TIA33例,发作时间平均为14.5±1.26min。①组和③组2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3.3%和53.3%,优于②组和对照组,①组和③组TIA再发率及发展成脑梗死者少于②组(P〈0.05)。结论本组结果显示TIA的发作时间多在20min内,抗血小板治疗及降纤治疗可在短期内消除或减少TIA的发作,降低完全性卒中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时间频繁发作的TIA患者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科2005/2007年TIA患者各20例,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加尿激酶治疗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常规治疗加一定量尿激酶能有效控制TIA的频繁发作,对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脉泰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6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用脑脉泰胶囊,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1次/d,疗程15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结论脑脉泰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刘伟英  刘双喜  张建国  刘丽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35-2236,223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9例在近期出现过TIA发作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有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中未使用他汀类药物,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两组治疗前后测定颈动脉粥样宽块大小、粥样斑块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和血脂、C反应蛋白(CRP)。【结果】35例患者经辛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颈动脉粥样斑块明显缩小,以软斑最明显,混合斑次之,硬斑不明显,粥样斑块从IMT(1.42±0.45)mm降为(1.03±0.42)mm,下降幅度为2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辛伐他汀通过降低LDL-C,拮抗炎症反应,可以稳定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6.
丹奥与尿激酶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丹奥与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以丹奥80mg,2次/d,静脉滴注,尿激酶10万U,1次/d;对照组丹奥80mg,2次/d,疗程为15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P〈0.01)。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2组血小板聚集率于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 丹奥合并尿激酶为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100例,分为A、B2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同时加用体外反搏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及B组比较,A组血液流变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改善明显(P〈0.05)。6个月后随访,TIA再发例数及血栓形成例数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尿激酶(天普洛欣)对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124例频发TIA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冲击治疗的尿激酶组(68例)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56例)。结果尿激酶组治疗后24小时、3天和15天内TIA发作的控制率分别为67.6%、89.7%和97.1%,均高于对照组的14.3%、76.8%和85.7%(P<0.01)。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冲击治疗能迅速控制频发TIA发作,明显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及其护理。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随机分为A组为试验组,经患肢足背静脉穿刺,踝关节上阻断浅静脉后,用微泵注入中等量的尿激酶;B组为对照组,经上肢周围静脉途径给予同剂量尿激酶,用药1周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28例,治愈率为90.3%。对照组治愈21例,治愈率为6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平均住院时问为13.6d,后者为18.4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阻断浅静脉后的患肢给药作用更为迅速,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李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621-3622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UK)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1例频发颈动脉系统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用奥扎格雷钠及尿激酶静点;对照组给予静点奥扎格雷钠.结果 治疗组于治疗后3d、5d发作终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纤维蛋白原(Fg)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小剂量UK治疗频发颈动脉TIA疗效较单独应用奥扎格雷钠疗效确切,同时降低F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