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红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8):19-19,25
目的:了解本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2008年度普外科592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37例,感染率为6.25%。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循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FFFF对本2002—2010年度普外科592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37例,感染率为6.25%。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循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2011年度普外科200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6%。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呼吸循环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结论提高医生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加强对危重患者和易感原发病患者的护理及支持治疗,提高手术技巧及规范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感染伤口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率,严格掌握开放引流适应证,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剂,是可以降低这些患者的伤口感染发生率的。  相似文献   

4.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26例来我院普外科手术的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陡分析。结果:经分析得之,126例外科手术患者中有9例存在切口感染切口,其感染率为7.14%。经对比发现,其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年龄过高以及住院期间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是普外科手术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对于易引起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各种不良因素,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00例我院于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有8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7.2%。经过与未发生感染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住院时间过长、患者年龄较大及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是否合理是导致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临床中应重视容易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各项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这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如何减少四肢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主要根据我院骨科2007—2009年度进行四肢创伤手术的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及结论:调查的患者中发生院内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有8名,占全部手术病人的4%,对其原因分析高龄,手术清创不够彻底,术前未使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有基础疾病,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缺血严重未及时再通,手术季节和情绪与伤口感染有确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普外科住院的750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40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5.3%。通过对比发现,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年龄过高以及手术环境等是普外科手术引起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普外科早期肠内营养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并应用头孢哌酮3.0g,手术前30min-1h开始静脉滴注,30min滴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结果:观察组伤口感染1.1%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8.6±2.9天,对照组16.9±4.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早期肠内营养能对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帮助,值得临床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进行的23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5倒普外科手术患者中,1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占总患者数的4.1%。结论:缝合技术、创面的清洁和处理、电刀的使用、术前营养状况等与手术切口感染有着密切关系,应当采取合理使用抗生素、减低切口缝合张力、注重切口清理、合理使用电刀、及时调整营养状态等措施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09年11月普外科住院的486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17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49%.通过对比发现,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内在因素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普外科手术引起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加强手术室管理、缩短手术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普外老年高危病患者手术护理后的情况,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技术和经验。方法:从2006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的病人中选取年龄在60岁以上,病种分别为胃癌,直、结肠癌,肝、胆管结石、肠梗阻、慢性病合并骨折等高危病例100例,对其在手术前后护理情况回顾分析。结果:术中4例死亡,术后2例患者出现器官衰竭现象死亡,其他94例患者在术后积极的护理下均顺利出院。术后3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现象,5例患者出现静脉墟栓形成或心、脑、肾并发症出现的,均经积极处理后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1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例外科手术患者,12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结论:普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很多,主要与患者住院时间、年龄、切口类型、抗生素使用等相关,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如何减少四肢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主要根据我院骨科2007-2009年度进行四肢创伤手术的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及结论:调查的患者中发生院内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有8名,占全部手术病人的4%,对其原因分析高龄,手术清创不够彻底,术前未使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有基础疾病,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缺血严重未及时再通,手术季节和情绪与伤口感染有确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院普外科1991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84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50例,手术治疗3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从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100 例患者中, 进行普外科手术后感染的患者有 8 例,其中切口感染患者 2 例,呼吸道感染患者 1 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 3 例,腹腔感染 患者 2 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55 岁、手术前有基础性疾病、手术时间≥ 3 h、卧床时间≥ 7 d 是普外科手术患者 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包括年龄≥ 55 岁、手术前有基础性疾病、手术 时间≥ 3 h、卧床时间≥ 7 d,临床上应重点对具有上述因素的患者进行院内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率。方法:在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其中200例手术患者的病历进行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统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观察发现,在对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用法、给药时间以及联合用药上存在不合理之处。结论: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普外科在手术患者的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同时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胃肠减压不适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普外科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90例术后胃肠减压期间患者发生的不适症状进行统计分析,针对不同的症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肠减压患者的不适症状一般表现在排痰困难、口干渴、恶心、咽喉部疼痛、语言不利、失眠、呕吐等方面,这些不适症状主要与护理不当有关,在采用护理措施后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结论:胃肠减压患者的不适症状在得到护士的护理后,症状有明显的减轻,让患者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正畸牵引治疗埋伏阻生牙伤口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埋伏阻生牙患者50例,均予以正畸牵引治疗,分析正畸牵引治疗埋伏阻生牙伤口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效果.结果:经治疗,伤口感染的患者有10例,其中,中切牙感染3例,尖牙感染5例,第二前磨牙感染2例,且患者的伤口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增长,40~49周岁的患者伤口感染率相对较高,唇(颊)侧埋伏阻生牙患者感染率相对较高.结论:正畸牵引治疗埋伏阻生牙容易引起患者伤口感染,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或者唇(颊)侧阻生埋伏牙患者,医务人员在临床中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宽肠理气汤加减在阑尾炎术后服用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阑尾炎术后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将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74例阑尾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值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87例。连续治疗1周后,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和伤口感染率及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 374例阑尾炎手术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和护理及宽肠理气汤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9.4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7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伤口感染,患者发生率为0.53%,3例肠梗阻,患者发生率为1.60%;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14%,7例患者出现肠梗阻,发生率为3.74%。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宽肠理气汤加减能够显著降低阑尾炎等肠病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阑尾炎手术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调查和评价我院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骨科手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25例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125例骨科手术患者经过抗菌药物辅助治疗后,痊愈i00例,好转21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6.8%。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12例,发生率为9.6%。结论: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