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其自尊、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以及归因方式的异同对他们的成长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为探讨大学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相关关系,笔者进行了专题调查,以便为学校的心理辅导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江西省2所高校随机抽取大学生381名进行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改变的内容和期望程度,为大学生的培养教育、自我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对西南师范大学96名大学生进行自我改变情况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我改变的内容可分为身体、个性心理、学习、生活、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自我改变6类,其中学习自我改变期望最高,生活自我改变期望最低;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和家庭所在地的学生在身体、学习生活、社会适应自我改变期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大学生个性心理自我改变期望、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改变期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年级和家庭所在地对个性心理和人际关系自我改变期望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状况及对自我效能感、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教师、家长及教育职能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地理位置,分层随机抽取河南省5个市1 538名初中生和高中生,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情感平衡量表、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中学生锻炼量不足(小锻炼量)者占63%,只有37%的学生达到中等锻炼量;中学生体育锻炼量与自尊、自我效能感、情感平衡、主观幸福感之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r值分别为0.16,0.23,0.12,0.17,P值均<0.01);不同锻炼量中学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情感平衡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8,12.06,7.51,8.90,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学生体育锻炼量普遍不足,体育锻炼量对自尊、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专科生的年龄一般在18~ 25岁的范围,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此时的个体处于心理、生理发育和社会适应的关键时期,也是情绪行为问题和心理冲突的高发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专科生的自我期望值以及社会对专科生的要求都很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容易在专科生中出现[2].  相似文献   

5.
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试验组被试连续干预10周,分为小强度试验组和中等强度试验组;对照组试验期间不参加体育锻炼.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心境量表(POMS)、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量试验前后3组被试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 中强度被试身体吸引力和小强度被试身体价值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和TMD(PMOS指数)试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结果 表明,小强度组被试愤怒、抑郁、人际关系得分显著低于中强度组及对照组;中强度组疲劳得分显著低于小强度组及对照组;中小强度组被试TMD、强迫症状、总均分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育锻炼既能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又能通过影响身体自尊、心境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重大创伤事件是指个体所遭遇的威胁生命及机体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人为暴力事件。对少数人来说,重大创伤事件会导致心理问题比率增大[1],创伤后痛苦反应[2]、焦虑和情感表达障碍[3-4]、行为问题与身心疾病增加[5],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大多数人更容易从危机中  相似文献   

7.
张瑾  闫春平  张改叶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189-1191
目的 探讨入世出世心理对高中生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为高中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入世出世心理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新乡市2所高中高一至高三年级共57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拼搏精神对问题解决和寻找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343,0.230,P值均<0.01);低要求对高中生问题的解决起负向预测作用,对逃避有正向的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06,0.355,P值均<0.01);平常心对积极的合理化解释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有负向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084,-0.188,-0.125,P值均<0.05).结论 入世出世心理对高中生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培养高中生平和的心态对于强化自我效能感,促使其采取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去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娥  訾非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3):293-294
目的 考察留守高中生安全感、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留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安全感量表(SQ)、自尊量表(SES)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整群抽取的江西省某县城高中277名留守高中生和185名非留守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与非留守高中生在安全感总分及其因子、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居住在农村的留守高中生人际安全感显著低于居住在城镇的留守高中生(t=1.98,P<0.05),留守高一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高二和高三学生(F=5.259,P<0.01);留守高中生的安全感各因子、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26~0.57).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留守高中生的安全感既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也通过自尊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结论 安全感、自尊是影响留守高中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特点,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首字母偏好测验编制姓氏偏好测验.随机抽取某大学105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姓氏偏好测验与生日数字偏好测验相关较高(r=0.938,P<0.01).3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98(P<0.01);贫困大学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不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存在微弱正相关(r=0.027,P=0.622).结论 可利用贫困大学生的高内隐自尊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中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之间的关系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维护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整群抽取的辽宁省4所中学的934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中学生孤独感、自尊、实施/受网络欺凌得分在性别、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和受网络欺凌分别与自尊存在负相关,与孤独感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0.20;0.24,0.20,P值均<0.01);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和受网络欺凌呈正相关(r=0.63,P<0.01).自尊在孤独感预测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6.2%,23.1%.结论 孤独感既能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实施/受网络欺凌行为,也可以通过自尊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一新生孤独感状况及其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自我和谐程度和疲劳感的关系,为大一新生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人际关系诊断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及疲劳量表对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随机选取的292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大一新生的孤独感水平(43.6±7.4)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40.1±9.5),男生的孤独感水平(42.8±8.3)显著低于女生(45.1±5.3)。孤独感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疲劳感总分、自我和谐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疲劳总分及自我和谐总分能很好地预测孤独感(β=0.34,0.33,0.39,-0.11)。结论大一新生孤独感较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偏高,自我和谐、人际关系困扰及疲劳感是影响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何腾腾  张进辅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248-1250
嫉妒是在与他人相比时,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1].嫉妒虽对个体行为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心理学研究中更多的是探讨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及作用机制,以便有效的控制和应对由嫉妒引发的心理行为问题甚至犯罪[2-3].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和影响因素,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方法采用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和调查问卷,对西南大学617名大学生进行自我同一性形成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分布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状态。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现在自我投入"维度上,归属、社会实践、职业、学业、感情因素对其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过去的危机"只有社会实践对其有一定影响(P0.05);在"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维度上,归属、社会实践、职业、感情因素对其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当前大学生很少有人达到同一性获得状态,大部分人处于合法延缓期状态;"人际关系"、"职业"、"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的可能性与心理健康控制源和心理咨询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心理健康控制源量表和心理咨询自我效能问卷对武汉市大学生380名进行调查。结果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女生的求助意愿高于男生,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个体遇到心理困扰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可能性越高,内控的个体比外控的个体表现出更高的求助意愿;心理咨询自我效能与求助意愿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咨询自我效能和有心理困扰学生的求助意愿,特别是男性和贫困学生这2个群体。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大学生自我健康评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大学生自我健康评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及大学生健康自我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1.0)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其城乡差异、每周健身次数、睡眠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海南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及其维度终得分和总分在(57.0±18.8)~(92.6±15.5)分之间,其中生理健康子量表的终得分最高,为(79.9±10.7)分,心理健康子量表的终得分最低为(64.2±14.5)分;城乡差异、每周健身次数、睡眠时间、性别以及年级影响因素与各子量表总分以及自测健康评定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城乡差异、每周健身次数、睡眠时间、性别、年级是影响海南大学生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邹维兴  谢玲平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716-1719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以往研究表明,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依恋、幸福感、主观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父亲情感温暖、亲子关系产生负面影响[1-4].刘成斌等[5]认为,农村大学生的留守经历导致较低的亲子关系质量和家庭归属感,从而易产生较高的心理健康危机,同时有留守经历可能与大学生个体出现的心理病理症状和较高自杀风险相关[6].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7].李晓敏等[8]调查显示,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URLB)抑郁、焦虑水平较高,自尊水平较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越少,产生负性情绪就越多,人际关系越不和谐.  相似文献   

17.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能加强或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1].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2-4].聋哑群体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社会成员,部分学者对其心理健康问题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3-6].而聋中学生是兼有残疾人和中学生双重特征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既面临各种学习问题和成长困惑,又要面临听觉和言语表达障碍带来的人际交往影响.其心理状况是台健康将直接影响他们能否顺利融入社会,独立生存.因而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自我效能感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可有助于开展聋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个性全面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体育教学活动对藏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获得水平的影响,为教师合理组织藏族大学生体育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教学实验的方法,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文理共3个专业的大一、大二年级选取体育成绩大体相当的240名藏族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进行为期12周的体育干预,用"国际大学生量表"进行干预前后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体育活动干预后,实验组被试在总体主观幸福感(t=7.73,P<0.01)、生活满意度(t=18.28,P<0.01)、积极情感(t=9.77,P<0.01)、消极情感(t=13.39,P<0.01)和总分(t=18.26,P<0.01)上显著高于对照组。性别是藏族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主观幸福感获得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藏族大学生比较熟悉的体育活动动作内容并且难度达到中等时,能最大程度促进其主观幸福感的获得。结论体育干预训练对于藏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变化是有积极影响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体能锻炼形式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效能的影响,为大学生进行科学身体锻炼提供依据.方法 以新疆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二年级学生118名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体能锻炼方式(力量、有氧耐力以及有氧耐力和力量的混合练习),对随机分配的3组被试进行12周的锻炼干预实验.结果 实验后3组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效能比实验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体能锻炼方式在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效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体能锻炼方式均能改善大学生身体自尊及身体自我效能,应成为提高身体满意度和吸引力的主要行为手段.  相似文献   

20.
郑铮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8):1003-1004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异常进食行为及其与自尊、消极完美主义的关系,为进食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南京市4所高校327名在校女大学生,采用异常进食行为问卷、自尊量表和消极完美主义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异常进食行为在不同专业女大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4,P<0.01);异常进食行为与消极完美主义呈正相关(r=0.19,P<0.05),与自尊呈负相关(r=-0.25,P<0.01).结论 女大学生的异常进食行为受到专业性质、低自尊以及消极完美主义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