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借助分形函数模拟齿面粗糙度,基于弹流理论建立了齿轮传动混合润滑模型,采用多重网格法进行了5组数值计算,从理论上探讨了润滑剂黏度对重载齿轮传动齿面接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齿轮润滑而言,合理选择润滑剂黏度十分重要。随着黏度的增大,齿轮润滑状态逐渐从边界润滑历经混合润滑过渡到全膜润滑;与此同时,由齿面粗糙度引起的压力波动减小、幅值降低且油膜厚度同时增大,所有这些均有助于提高齿轮传动齿面接触寿命。  相似文献   

2.
基于永和新荣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球磨机的运行状况,运用弹流理论分析了在正常工况条件下,球磨机齿轮传动的齿面润滑状态可实现变粘度弹流润滑,并进一步分析了润滑剂和润滑方式的选择是保证弹性流体动压油膜存在及厚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润莲 《矿业快报》2005,21(6):17-18,39
以大同市永和新荣水泥有限责任公司1.8m×7m球磨机为例,运用弹流理论分析了在正常工况条件下,球磨机齿轮传动的齿面润滑状态可实现变粘度弹流润滑,并进一步分析了润滑剂和润滑方式的选择,是保证弹性流体动压油膜存在及厚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煤矿机械》2019,(12):47-49
为了改善和提高齿轮传动系统综合传动性能和疲劳寿命,以某直齿轮传动为研究对象,运用专业齿轮润滑仿真软件MixedEHL建立啮合齿轮混合润滑有限元仿真模型;对啮合齿轮油膜压力、油膜厚度分布、接触齿面平均粗糙度、接触刚度等啮合齿轮接触面的润滑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啮合齿轮油膜压力呈现单波峰的形式,油膜厚度呈现双波峰的形式;在不同方向上,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不同;接触齿面平均粗糙度较小,接触刚度呈现先增加再基本保持不变最后减小的趋势;该研究为直齿轮传动混合润滑特性、接触特性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多重网格技术,求得齿轮非稳态弹流润滑问题的完全数值解。分析了冲击载荷对齿轮弹流润滑的影响。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得到轮齿的摩擦因数、两轮齿接触点中心压力、中心膜厚、最小膜厚的变化规律,对分析齿轮传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NGW行星齿轮传动中圆柱滚子轴承装置与润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NGW行星齿轮传动中圆柱滚子轴承结构与润滑装置,并利用润滑油随行星架高速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将润滑油经导油孔引导至行星轴轴承内腔,实现行星轴轴承连续不间断润滑。同时运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推导出了圆柱滚子轴承弹流润滑最小油膜厚度公式。根据公式作出了最小油膜厚度与转速的关系曲线,通过提高转速有助于油膜的形成和使用离心式圆柱滚子轴承润滑装置两种方法,解决了行星齿轮传动中行星轴轴承绕太阳轮公转和自转时不能连续可靠润滑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更接近实际情况的缸套-活塞环间的最小油膜厚度,在考虑表面粗糙度的前提下,联立平均Reynolds方程、膜厚方程、弹性变形方程和载荷平衡方程,建立缸套-活塞环的弹流润滑模型。给出了数值求解模型的步骤,并通过计算实例对弹流润滑模型和混合润滑模型计算的最小油膜厚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上止点附近,最小油膜厚度较小(<1μm),必须考虑表面粗糙度对油膜厚度的影响;而且在上止点附近,考虑弹流润滑时的最小油膜厚度是混合润滑时的2倍左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上止点附近较高的油膜压力(接近40 MPa)使摩擦副产生弹性变形并增大了润滑油的黏度,这两者都会使油膜厚度增大。从而也说明在计算最小油膜厚度时考虑弹流润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薛建军  闫昇  杜波 《煤矿机械》2011,32(8):54-55
液黏传动是利用油膜的剪切力传递动力的一种新型传动方式,动压承载力对于油膜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对油膜动压承载力进行求解,得到承载力与油膜厚度以及摩擦片沟槽形状的变化曲线。并利用液黏传动实验台对油膜压力场进行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以某桥式起重机减速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齿轮相对滑动速度沿啮合线的变化规律;根据Dowson-Higginson的最小油膜厚度计算公式,计算了齿轮弹流润滑影响参数沿啮合线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齿轮主要几何参数对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齿轮传动的弹流润滑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齿轮传动是最重要的传动形式之一,齿轮的良好润滑是保证齿轮正常传动的关键因素。齿轮润滑设计需要求得润滑油膜最小厚度。利用瞬态弹流润滑理论的多重网格数值技术,准确快速地获得了啮合点的最小膜厚,为根据膜厚比判定齿轮润滑状态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萍  曹凌 《煤炭技术》2014,(7):287-289
针对直齿齿轮副高速重载状态下润滑条件破坏等问题,运用弹流润滑理论,考虑实际齿轮啮合条件,根据直齿齿轮运转动态特性建立齿轮副模型,研究了润滑油膜特性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新计算模型相对传统模型能够较好模拟载荷波动,新模型预测接触区域与传统模型相比较小;新型齿轮副润滑油膜特性分析模型预测出的中心油膜厚度曲线和最小油膜厚度曲线整体较传统模型大且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内啮合高压齿轮流量计,建立了流量计的三维仿真模型,应用SolidWorks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研究,分别分析了齿轮内啮合和外啮合时不同齿数啮合情况下,齿轮的角速度脉动率与流量计的流量脉动的关系,同时也研究了齿轮模数对脉动率的影响。3对内啮合流量脉动进行叠加后,其脉动率为1.1%,研究表明:该型内齿轮高压流量计可以应用于液压系统高压侧流量测量。  相似文献   

13.
应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 ,通过给定齿轮的主参数 ,利用VB程序设计算出齿轮的其他参数以及啮合线长度 ,并利用程序绘图功能绘制出油膜厚度沿啮合线的变化情况 ,计算分析了传动比、模数、中心距及变位系数等齿轮参数对齿轮副润滑性能的影响 ,这对工程实际中的齿轮润滑问题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4.
刘刚  阎石林 《煤矿机械》2012,33(11):34-35
齿轮的扭转啮合刚度计算是进行其动态特性分析的基础,根据扭转啮合刚度定义,从齿轮传动误差角度考虑,利用有限元方法得出不同扭矩下各变形对应的齿轮扭转角变形;通过分析不同齿轮转角对应的扭转啮合刚度,得出单齿啮合与双齿啮合的时变啮合刚度,为研究齿轮内部激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端面圆柱圆弧齿轮的啮合原理,根据渐开线齿轮齿廓啮合基本定理,利用确定传动比的方法推导出端面齿廓为圆弧的球面锥齿轮啮合原理,为后续的球面圆弧锥齿轮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肖望强 《煤炭学报》2014,39(11):2348-2354
矿用减速器的结构对整机轻量化影响很大,优化弧齿锥齿轮的结构尺寸能有效减少减速器齿轮、轴承座和箱壳的质量。针对矿用减速器的工作状况,提出在工作齿面采用大压力角,在非工作齿面采用标准压力角的非对称弧齿锥齿轮。对双压力角非对称弧齿锥齿轮的啮合传动原理、齿轮副齿面方程进行了推导,分析非对称设计对工作齿面压力角变化范围的影响,对减速器弧齿锥齿轮齿形进行计算,对比了对称和非对称弧齿锥齿轮主动轮和被动轮。设计并制造了非对称单面刀盘和双面刀盘,加工出双压力角非对称弧齿锥齿轮,通过解析法、有限元法及封闭式齿轮实验台对非对称弧齿锥齿轮承载能力进行计算、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非对称弧齿锥齿轮轻量化效果明显,轻量化后的非对称弧齿锥齿轮能够替代原减速器对称齿轮。  相似文献   

17.
使用UG对行星齿轮减速器进行三维实体建模,通过UG与ADAMS的接口将模型导入ADAMS中,利用ADAMS对行星齿轮减速器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考虑重力与不考虑重力2种情况下的齿轮啮合力在X、Y轴分量上的大小,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重力对NGW行星齿轮减速器齿轮啮合力大小的影响较大,且随着转速的增加重力的影响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内啮合齿轮泵存在的因径向不平衡力导致齿轮使用寿命缩短以及内啮合齿轮泵输出流量不高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双作用内啮合齿轮泵,并对该齿轮泵的齿轮进行设计,为内啮合齿轮泵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有限元弹性接触分析理论,利用MASTA有限元软件对某车床齿轮进行了齿面加载接触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齿轮最大接触应力出现在接触齿轮的齿面中部,齿轮在啮合过程中的接触应力呈现先增大再保持平稳波动后减小的趋势。分析结果显示相互啮合齿轮的齿面接触区域为椭圆形,且受压面的接触应力比受拉面的接触应力要大。  相似文献   

20.
赵海芳  叶平  周德廉 《煤矿机械》2012,33(10):81-83
利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构建二级齿轮减速器参数化模型,把模型导入ADAMS机械动力学仿真软件中,通过ADAMS软件对减速器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各轴的转速、齿轮的啮合力及啮合频率,为后续的齿轮振动仿真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