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3):202-206
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几种咂酒和参照酒样——黄酒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咂酒和黄酒均至少含有17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咂酒中的氨基酸总量稍低于绍兴黄酒,但是传统咂酒和成品咂酒的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黄酒;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咂酒和黄酒的氨基酸进行营养评价及分析,发现咂酒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黄酒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胱氨酸或蛋氨酸,成品咂酒中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最高,其次是传统咂酒和小试咂酒,黄酒居末。以新的营养评价方法—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具有相似性,只是黄酒的氨基酸营养价值大于小试咂酒。  相似文献   

2.
黄酒是由5种基本成分和几百种微量化合物组成的胶体溶液。形成黄酒非生物混浊的因素众多。该文介绍了黄酒中非生物混浊沉淀产生的7种原因及解决办法,在酿制好黄酒基础酒的前提下,采用贮存陈化、除浊澄清、冷冻吸附、过滤等,使酒体清亮透明。  相似文献   

3.
对多种黄酒中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和检测,研究了黄酒中蛋白质分布及含量与酒质稳定性关系。结果表明:高分子蛋白质在酒中的大量存在必然影响黄酒非生物稳定性,导致浑浊沉淀;黄酒的稳定性与酒中所含的蛋白质总量没有直接因果关系,而与黄酒中存在的某类特定蛋白质相关,此类蛋白质是小分子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凝聚反应形成各种高分子的蛋白质分布于酒中导致浑浊;寻找一种高选择性吸附剂,并结合冷处理工艺是提高黄酒稳定性、解决黄酒沉淀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是在传统的黄酒发酵基础上,用“三法”与各“单法”进行提取绞股蓝有效成分的比较,从而研制出一种发酵型低度饮料酒。该酒不仅具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色、香、味美为一体,为人人喜爱之上品。甜酒又名黄酒、清酒,是一种营养型低度饮料酒,它的制作和饮用以及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的报道已有上千年历史。绞股蓝又名五叶参、七叶胆,属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我国民间在500年前就把它作为药用植物。然而它潜在的  相似文献   

5.
古越绍兴,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绍兴黄酒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酒种,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美名远扬。绍兴黄酒是酒类产品中营养价值极高的酒,享有高级液体蛋糕的美眷。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前身绍兴东风酒  相似文献   

6.
张帅  陈德经  肖力强 《酿酒》2022,(4):79-83
对玫瑰花渣制备黄酒及品质进行了研究,以解决玫瑰花渣的有效利用。以鲜玫瑰花渣为原料、配以糯米和酵母进行自然发酵,测定了玫瑰花渣黄酒感官指标、酒度、总糖含量以及黄酮的含量和种类,黄酒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玫瑰花渣黄酒呈淡黄色,酒度12%vol,总糖含量2.80%,有5种黄酮,含量为0.322%,玫瑰花渣黄酒挥发性成分有60种,玫瑰花瓣挥发性香气成分有45种。玫瑰花渣发酵的黄酒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和较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利用红枣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将红枣和粳米作为主要原料酿造黄酒。通过糖化发酵、压榨、煎酒、陈酿、过滤及调配等工序制得红枣黄酒,其中在压榨分离的清酒中添加蜂蜜作为澄清剂和营养调和剂。该酒呈橙黄色,清亮透明,具有黄酒和红枣特有的复合香气,口味醇和、绵长,是一种低酒度、高营养、具有保健作用的黄酒。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广东客家黄酒关键工艺中的炙酒、贮藏、原料等对客家黄酒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及呈味特性的影响,采用日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检测客家黄酒中的氨基酸含量,通过计算氨基酸分值、味道强度值(DoT)等确定各氨基酸对客家黄酒的影响。结果表明,客家娘酒中总氨基酸含量在2658.99mg/L- 5420.632mg/L之间,黑豆娘酒氨基酸含量及总量最高,商品板栗娘酒氨基酸含量最低,客家黄酒中最主要的氨基酸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两者合计占氨基酸总量的20%以上,而胱氨酸、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最低,是限制性氨基酸。板栗娘酒氨基酸含量低于传统的糯米娘酒,商品板栗娘酒总氨基酸含量仅为糯米娘酒总氨基酸的49%,必需氨基酸仅为64.69%,脯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为糯米娘酒的80%,其余氨基酸仅仅达到50%左右。黑豆娘酒比糯米娘酒总氨基酸含量提高42.6%,必需氨基酸提高23.2%,其中胱氨酸提高1倍,脯氨酸提高92.5%,谷氨酸提高80.7%,甘氨酸和丙氨酸提高40%以上,苏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提高30%以上,天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提高20%以上。炙酒、贮藏过程能降低氨基酸含量,炙酒后氨基酸总量降低20.3%,炙酒后每一种氨基酸含量都明显降低,其中降低最明显的是蛋氨酸和苯丙氨酸,降低氨基酸含量可达50%,苏氨酸、甘氨酸、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在炙酒过程中降低1/3以上,而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在炙酒过程中氨基酸降低20%以上;贮藏1年以后氨基酸总量降低12.4%,必需氨基酸降低10.9%,组氨酸和精氨酸降低20%以上,除蛋氨酸和苯丙氨酸以外,其余氨基酸均降低10%以上。计算不同酒样的氨基酸的味道强度即剂量比域因子DoT的排序为Glu > Asp > His > Ala > Lys > Tyr > Ile > Gly,只有谷氨酸(Glu)的DoT 值大于1,说明黄酒中决定口味的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本文提出味道指数(Taste Index,TI)作为总体风味的评价指标,其定义为优味氨基酸的味道强度之和与劣味氨基酸的味道强度之和的比值,如果TI > 1,说明风味良好,如果TI<1,则劣味氨基酸占优势,味道不佳。本试验中黄酒的TI指数排序为:商品黑豆娘酒 > 绍兴古越龙山花雕酒 > 商品板栗糯米酒 > 贮藏1年的板栗糯米原酒 > 炙酒后的原酒 > 商品普通糯米酒 > 炙酒前原酒 > 1 。对酒样的氨基酸评价表明,AAS和CS评分排序为炙酒前原酒 > 黑豆商品娘酒> 普通商品糯米酒 > 炙酒后原酒 > 贮藏1年的原酒 > 古越龙山花雕酒 > 商品板栗糯米酒,说明炙酒前酒样和黑豆酒样氨基酸的营养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9.
谢洪山 《四川烹饪》2001,(11):21-22
酒不仅是一种饮料,而且可以作为一种调料用于烹饪。在菜肴的烹调中,酒有着其它调料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烹制动物性原料时,酒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调料。酒的主要成份是乙醇,属极性分子,在烹调时能引起蛋白质变性,而且有去腥解腻、调和增香的功效。烹饪中常用的酒主要有黄酒、啤酒、葡萄酒和白酒,下面就分别介绍它们的功效和用法。一、黄酒黄酒又称料酒,因常被用作烹饪调料而得名。黄酒具有酒精浓度低、含酯量高、香味浓的特点,在烹饪中主要起以下作用:1除异解腥。黄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能够除去动物性原料中的腥膻异味,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加入藜麦麸皮是否会对发酵黄酒的物质组成、风味及其生物活性产生影响。利用传统自制陈伏曲发酵黄酒,设置普通黄酒组和藜麦麸皮黄酒组,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两组酒样当中的重金属含量,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er,HP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比较两组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差异化合物和风味物质,并对黄酒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藜麦麸皮黄酒中的总皂苷以及总酚酸含量明显优于普通黄酒,且铅含量低于普通黄酒,两组黄酒中均未检测到黄曲霉毒素B1。两种黄酒中共有48种差异化合物,其中数量最多的为醇类和酰胺类物质,均为10种,其次为酸类物质4种以及糖类物质2种。GC-MS测得挥发性物质共有19种,直接进样有12种,顶空进样有12种,利用外标法一共标定出四种物质,在普通黄酒中的物质为甲酸丁酯、乙酸和丁酸含量分别为5.10±1.10、4.40±1.70、10.80±2.20μg/mL。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HPLC法研究不同酒曲配方对酿造客家黄酒时产生的风味物质有机酸的影响,考察红曲对黄酒发酵过程中有机酸风味、总量的影响。发酵30d时三种酒样的有机酸总量差异明显,采用酒药、麦曲酿制的黄酒(酒样Ⅱ)最高,单用红曲(酒样Ⅲ)次之,红曲、酒药、麦曲复配(酒样Ⅰ)最少,分别为33.83 g/L、27.72 g/L和22.67 g/L。其中,Ⅰ、Ⅱ、Ⅲ号酒样中挥发性酸与非挥发性酸的比例分别为1:4、1:1和2:1;酒样中乳酸含量差异较大,Ⅰ号酒样最高,为11.40 g/L,Ⅲ号酒样最少,为6.02 g/L;乙酸含量在三种酒中较接近,约5.5 g/L;Ⅰ、Ⅱ号酒样中琥珀酸含量较接近约为5 g/L;丙酸在Ⅱ、Ⅲ号酒样中含量大,但在Ⅰ号酒样中未检出。另外,Ⅰ号酒样中还测出少量的苹果酸和柠檬酸。结果表明,在客家黄酒酿造时添加适量红曲,有助于维持客家黄酒的酸味平衡,提升味觉层次感。  相似文献   

12.
红曲对广东客家黄酒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酒曲配方酿造黄酒,利用HPLC法动态监测了客家黄酒在酿造过程中氨基酸总量、氨基酸风味、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考察红曲对黄酒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红曲、酒药、麦曲复配酿制的黄酒中氨基酸总量、氨基酸风味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优于单用红曲、只用酒药麦曲的酒样。其中,复配酿制的黄酒中氨基酸总量与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79 g/L和1.16 g/L,明显高于单用红曲和只用酒药及麦曲进行发酵的酒样。同时,其鲜味、甜味氨基酸含量也较高,分别为12.79%和27.81%,苦味与涩味氨基酸比例较低,所酿制出来的酒体风味突出,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正> 前言 黄酒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饮料酒,已有数千年历史,它的酿造用料及发酵工艺与国外酒类不同。众所周知,发酵制品含有多种营养成份,黄酒也不例外,它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然而,有关黄酒中各种氨基酸含量与酒质优劣和营养价值高低之间的关系等,国内尚未见到系统报道。为配合工艺试验,我们开展了这项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黄酒中香草醛的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不同黄酒中香草醛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用香气活力值法分析了香草醛在黄酒中的香气贡献,并对黄酒贮存过程中香草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酒中香草醛的含量低于市售成品酒的含量,普通市售成品酒中香草醛的浓度低于同品种高档酒中的浓度;在所研究的黄酒中,香草醛的香气活力值均大于1;香草醛主要来源于黄酒贮存过程,并且其含量随着黄酒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是: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能有效地分析黄酒中香草醛的含量,香草醛是黄酒中有重要贡献的香气化合物,贮存过程有利于黄酒中香草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陈佩仁  叶春勇 《酿酒科技》2005,(10):107-109,116
以无蒸煮方法酿造黄酒,不但可节约煤炭60%和人工、水、电消耗20%;而且能提高原料中淀粉和蛋白质的利用率。14.5%(v/v)干型黄酒出酒率较熟料酿造可提高30%以上,氨基酸态氮含量增长70%-100%。产品色、香、味俱佳,黄酒风格突出,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黄酒中健康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酒是以谷物为原料,利用酒药、麦曲或米曲中的微生物发酵制成的酿造酒,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酒种。该文系统的介绍了黄酒中的多酚、多糖、多肽、γ-氨基丁酸和四甲基吡嗪等健康因子,总结了其发现过程和作用机理,为黄酒健康因子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酒的功用     
黄酒,是用糯米、黍米等谷物为原料,通过特定的工艺过程,利用多种霉菌、酵母等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而酿成的一种低酒精度的饮料酒,由于其色泽为黄色,故名为黄酒。黄酒是一种历史悠久、营养丰富、酒性和顺、酒味鲜美、益于健康的饮料酒,也是一种营养食品。与其它酒比较,具有其独到的特点和优点。本文就黄酒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烹调价值作一些介做,这对于了解具有四千年历史的中华古酒——黄酒,也许是会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1.前言黄酒在其酿造过程中需陈化一段时间再分装出厂,然而在其陈化过程中,不断有沉淀物折出,俗称酒脚.该析出物虽对健康无害,但对黄酒的外观却有较大影响.特别是瓶装以后再出现沉淀物析出,对黄酒的销售影响很大。为此对黄酒的析出物进行了剖析.今以绍兴加假酒为对象,测定了其析出物中各化学组分.发现其主要成份为糖类、蛋白质、焦糖色、灰分、脂肪和多酚物.比较了一年际化期和三年陈化期黄酒析出物的化学成份,发现其中糖类、蛋白质、焦糖色、脂肪和多酚物的含量变化均不大,仅灰分含量有较大变化,三年陈化期酒的析出物灰分含…  相似文献   

19.
由于喂饭酒中有机酸的组成、含量、来源和作用对喂饭酒的酿造及工艺控制有着实际意义,介绍了嘉兴喂饭黄酒中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含量和特征,并将其与其它种类黄酒中的有机酸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喂饭黄酒中有机酸的来源、在酿造中的成因及在黄酒呈色、呈香和呈味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上海调味品》2007,(11):30-31
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可称独树一帜。正如葡萄酒之于法国,是法国的国粹和文化瑰宝;啤酒之于德国,是德意志民族精神的体现一样,黄酒是中华民族独有的酒种,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黄酒是一种非常优良的饮料酒。它集享用和保健为一体,并有烹饪和药用之功效,加上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酒的最高杰作,被誉为“中华国粹,天下一绝”。[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