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哈尔滨工程大学室内氡浓度的水平,并进行剂量水平评价。方法 采用双滤膜法连续测量哈尔滨工程大学室内氡浓度,并对氡的危害进行评价。结果 哈尔滨工程大学室内氡及其子体对人体造成的年辐射剂量为1.48 mSv,略高于我国平均水平。结论 哈尔滨工程大学室内氡浓度偏高,可以从"截源"、"消散"两个方面来降低室内氡浓度。  相似文献   

2.
有效通风降低室内氡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为了研究有效通风降低居室环境氡的活度浓度水平,提出具体合理有效地控制室内氡水平的方法。方法 使用美国生产的RAD7测氡仪和自制的"室内环境放射性评价测量盒"。长期累积测量有效的通风对降低室内氡的活度浓度水平的效果。结果 即使在不利于室内氡向室外转移的气象条件下,门窗的开启可使室内氡活度浓度从600~1100Bq·m-3迅速下降到100Bq·m-3以下,仅开启窗户在留有较小缝隙不影响室内温度等条件下,持续通风可以有效的控制室内氡水平在200Bq·m-3以下,降低为原来的18.2%~33.3%。长期持续有效的通风使室内平均氡水平由100~142Bq·m-3降低到18~41Bq·m-3结论 通风可以迅速降低室内氡水平,而持续小面积的自然通风可以有效的长期控制室内平均氡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已建成楼房室内氡浓度,探讨室内氡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产的RADT便携式测氡仪进行连续测量。结果 分别测量了1d24h,1a12个月以及不同楼层的室内氡浓度的变化,并测量了不同温度、不同通风状况下室内氡浓度。结论 加强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氡浓度,从而减少氡及其子体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测量找出室内氡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及室内氡的主要来源,再通过改变测量条件,分析各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结果,提出降低室内氡浓度的办法。方法 运用ERS-2-S型氡析出率仪测量各种条件下室内小时氡浓度,建筑物地基、周围土壤、建筑材料的氡析出率及室外空气中氡浓度。结果 房间密封时间长短对氡浓度的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大,室内氡浓度呈现早上高,下午低的日变化规律;在关闭门窗隔绝室内空气的情况下,室内氡浓度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的贡献;在打开门窗的情况下,对室内氡浓度的主要贡献是室外氡浓度。结论 对建筑物施工前地基进行抗开裂措施和防水处理、使用放射性核素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要求的建筑主体材料和装修材料及加强室内日常通风量均能够有效地降低室内氡浓度。  相似文献   

5.
室内氡的测量及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室内氡的来源及测量手段。方法 从氡的产生机制列举氡进入室内的途径,并分析比较各种测量方法。结果 室内氡的主要来源为土壤、建筑材料、水、空气等,测量方法主要有经迹法、活性炭法、双滤膜和气球法等。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室内氡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室内氡的来源,降低室内氡的危害。方法 分析室内致使氡浓度升高的关键因素。结果 室内氡浓度与建筑所在地、建筑材料等因素有关。结论 室内氡的污染可以避免和治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高校学生寝室氡浓度的水平及它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滤膜测量结果,在冬春两季对5所高校的学生寝室氡浓度分别进行了测量。结果 冬季学生寝室平均氡浓度为155.90Bq/m3,春季为31.02Bq/m3,前者为后者的5倍多。结论 冬季学生寝室的氡浓度较高,可以通过与室外进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的方法降低室内氡浓度。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区居民住宅内氡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苏州市居民住宅内氡水平。方法 采用双滤膜法,选用标准Pu-239源校正后的FT-648型测氡仪,效率为0.8,以40L/min的空气流速采样15min,间隔1min后记数15min,读取结果,经公式换算,得出氡浓度的数据。结果 本次调查的135户住房中氡浓度为41.4 Bq/m3。楼层、房屋结构、居住时间及装修材料对居民室内氡水平的有影响。结论 苏州市居住宅室内氡水平与世界范围的40.0 Bq/m3相当,保持良好通风是室内降低氡浓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我国室内氡浓度控制标准。方法 根据适用范围、建筑分类、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 现行控制标准存在局限性和不一致性。结论 应对室内氡浓度控制标准进行归类和修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解不同建筑结构、不同年代、不同装修材料、在不同密闭与通风状态下居民住宅室内氡浓度水平,为保障公众健康提出有效的氡的数据资料。方法 使用连续测氡仪,测量室内氡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Dunnett统计方法分析。结果 调查36户居民室内氡浓度,范围在0.2~199.3 Bq·m-3,几何均数为30.6 Bq·m-3,不同建筑结构室内氡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代建筑室内氡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密闭与通风状态下室内氡浓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被调查居民住宅室内氡浓度都在正常范围内,氡浓度主要受建筑结构及通风状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