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GTP酶基因SPG3A新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该病与14q染色体(SPG3)连锁有关,后者约占所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病例的10%~15%。SPG3A基因的突变谱及其表型/基因型相关性尚未确定。目的:描述1个因SPG3A基因新突变而致婴儿期起病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族。方法:对1个较小非裔美国家族中6例罹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和遗传学分析。对染色体2p和14q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位点附近的遗传标记物进行连锁分析。分析SPG3A基因的编码序列。通过对来自正常对照者的200条染色体进行序列分析,检测序列…  相似文献   

2.
背景:遗传痉挛性截瘫(H SP)是一种具有遗传和临床异质性的神经变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进行性的双下肢痉挛性肌无力。在8个与常染色体显性单纯型H SP(A D-H SP)相关的位点中,痉挛蛋白基因(SPG4)和at-lastin基因(SPG3A)的突变分别占所有病例的40%和10%。目的:调查上述两个基因突变在韩国H SP患者发病中所占的比重。设计:临床和遗传学研究。机构:第三级护理中心。患者:接受基因突变筛查的18例单纯型H SP患者(11例AD型,7例散发型)。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对所有编码外显子和侧翼内含子序列的直接序列测定而检测到的SPG4和SPG3A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3.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具有遗传和临床上的异质性。迄今为止,已经确认26个基因位点与之有关。最近在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A R-H SP)单一家族的10号染色体中发现了SPG27位点,属于单纯表型。报道1个连锁SPG27的复杂型A R-H SP突尼斯家庭,父母是第一代表兄妹,4个孩子中有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Goldenhar 综合征的致病原因。方法 采集7例患者及其父母和正常同胞的详细临床资料和基因组DNA,PCR扩增SALL1和TCOF1的全部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用直接双向测序、Blast比对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在SALL1发现了2个多态数据库已报道的单核苷酸多态;在TCOF1基因中发现了7个序列变异,其中6个已被报道为多态,1个为新发现的内含子突变。所有序列变异都存在于患者的正常亲属中,与疾病表型无共分离现象。结论 排除了SALL1和TCOF1外显子突变导致此7例患者颜面畸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7例Goldenhar 综合征患者SALL1和TCOF1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Goldenhar综合征的致病原因。方法采集7例患者及其父母和正常同胞的详细临床资料和基因组DNA,PCR扩增SALL1和TCOF1的全部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用直接双向测序、Blast比对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在SALL1发现了2个多态数据库已报道的单核苷酸多态;在TCOF1基因中发现了7个序列变异,其中6个已被报道为多态,1个为新发现的内含子突变。所有序列变异都存在于患者的正常亲属中,与疾病表型无共分离现象。结论排除了SALL1和TCOF1外显子突变导致此7例患者颜面畸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中央核肌病家系发动蛋白-2(DNM2)基因部分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对汉族中央核肌病家系P中的4名成员和与其家系无关的7个正常个体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NM2基因第8号外显子及上游内含子交界区序列,应用CEQ 8000核酸分析仪进行测序.结果:家系P中患者Ⅲ3、Ⅱ5在外显子7和8之间的内含子区-104位置上发现G-A多态.此多态位于19号染色体10765292(+);在家系内另外2个正常人I1、I2和与其家系无关的7个正常个体中均发现此多态位点.经检索NCBI SNP数据库证实此SNP多态位点尚未被报道.结论:采用测序技术自行检测在11个汉族个体中发现1个尚未报道的位于DNM2基因内的SNP位点,该位点可能与种族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个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 XLRP)家系进行RPGR和RP2基因的突变分析。方法采集该家系11个成员(患者3例,正常人8例)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方法扩增RPGR和RP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处序列,包括RPGR基因15号外显子开放阅读框,产物直接测序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在RP2发现了1个多态数据库已报道的单核苷酸多态( SNP);在RPGR基因中发现了11个SNP,其中3个为已知SNP,8个为本研究首次报道。所有序列变异与疾病表型无共分离现象。结论排除了RPGR和RP2基因突变导致该家系XLRP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EXT1与EXT2基因在我国南方正常人及致病性突变已明确的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人中的多态性。【方法】 选取50例中国南方健康汉族个体及13例致病突变已明确的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人,提取基因组DNA,对包含5’UTR区、编码区、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及3’UTR区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 鉴定基因内的遗传变异,并将结果和国际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共发现15个不同的EXT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3个在编码区,为同义突变,11个在内含子区,1个在3’UTR区;其中有3个SNPs为数据库未报道的新发现多态位点。22个EXT2基因的SNPs:3个在编码区,也为同义突变,16个在内含子区,3个在3’UTR区;其中有7个SNPs为本研究新发现多态位点。【结论】 中国南方汉族人与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人EXT1和EXT2基因的多态性与dbSNP数据库登记资料不完全一致,某些SNPs可能存在种族差异。本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EXT1和EXT2基因结构,也为其多态性与致病性突变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SLC33A1基因已被报道是我国北方一个HSP家系的致病基因,但研究未发现在欧洲的HSP患者中有该基因的突变。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SLC33A1是否为中国南方人群中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的致病性基因之一。【方法】 对收集到的70例中国南方散发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患者,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SLC33A1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域的直接测序;鉴定所发现的遗传变异,并同我们所收集到的57例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进行比对,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我们只发现 SLC33A1基因区域的8个已存在于数据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未发现任何致病性突变。【结论】 与国外学者的报道相符合,我们的70例中国南方HSP病人中没有SLC33A1所导致的病人,故 SLC33A1对HSP的致病性需要进一步的核实、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3个特有的小型猪品系,巴马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胰淀素(IAP P)基因多态性分布,为我国小型猪在2型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提取3个品系小型猪血液基因组DNA,针对IAPP基因外显子3~内含子 3的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产物鉴定、测序,统计分析基因多态.结果 在所扩增的片段中共检测出2个SNPs位点,SNPs1:43G→A,位于外显子上,未引起的氨基酸的改变,突变发生在五指山猪(G/A杂合突变为16.7%,A纯合突变为83.3%)和中国农大猪 (G/A杂合突变 60%,A纯合突变为20%两个品系中. SNPs2:214C→T,位于内含子上,发生在五指山猪(T/C杂合突变为16.7%,T纯合突变为83.3%)和中国农大猪(T/C杂合突变为20%,T纯合突变为60%)两个品系中.结论 在IAPP基因外显子3~内含子3的部分扩增序列中发现了2个SNPs位点,在3个品系小型猪中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抵抗素基因第三内含子和第四外显子是否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合肥地区汉族T2DM患者263例,正常对照8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初筛基因后,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仅在第三内含子发现 877位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349例受试者中共检出41例,达到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对照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5.8%,T2DM组为6.5%.野生型(GG)基因型频率对照组为88.4%,T2DM组为87.8%;杂合子(GC)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为9.3%,T2DM组为11.4%;纯合子(CC)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为1.16%,T2DM组为0.7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安徽汉人中,抵抗素基因第三内含子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为 877位的G/C.第三内含子的多态性具有群体代表性.T2DM与正常糖耐量组相比,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两组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variation in coagulation factor Ⅴ a nd the occurrence of coronary arterial disease (CAD). Methods Unrelated 86 patients with CAD and 102 healthy controls were analyzed by polymer 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 to detec t variations in the entire twenty-five exons of the factor Ⅴ gene.Results Polymorphisms in exon 4 [642 G→T (Ser156)], exon 10 [1628 G→A (Arg485Lys)] , exon 13 [4070 A→G (His1299Arg)] and exon 16 [5380 G→A (Val1736Met)] were documented.The study also identified a novel polymorphism in exon 2 (327 A→G ) which did not result in amino acid residue substitution.The Leiden mutation (Arg506Gln) was not detected in any of our 188 subjects.Among the 5 polymorphi sms, the allele frequency of 1628 G→A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CAD p atients and controls (0.69 vs 0.81, x(2) =6.908, P<0.01).This is the f irst report of this finding in a Chinese population.Conclusion 1628 G→A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CAD and it may be a risk factor for CA D morbidity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3.
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93例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和97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冠心病对照者,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对E-选择素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两翼的部分内含子进行筛查。结果:发现3个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2号外显子5’非翻译区存在G98→T所致的G98T多态性(G/T等位基因);4号外显子EGF结构域中仔在A561→C所致的Sel128Arg多态性(A/C等位基因);11号外显子膜结构域中存在一个新的A1856→G所致的A1856G多态性(A/G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中,T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3)。结论:T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中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Graves病伴眼病与不伴眼病患者CTLA-4基因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进行研究,以期探讨Graves病患者伴发眼病的原因.方法:应用PCR技术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BbvI来测定107例Graves病患者(其中伴突眼的50例,不伴眼病的57例)及57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TLA-4基因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分析其基因表型、基因频率与眼病的关系.结果:无眼病GD组GG基因型的频率及等位基因G的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而伴眼病GD组其GG基因型的频率及等位基因G的频率明显高于无眼病GD组及健康对照组.结论:CTLA-4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二态性GG基因表型可能是GD患者伴发突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合素αⅡbβ3缺陷对血小板由内到外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采用DNA序列分析、流式细胞术、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检测细胞中转染cDNA的存在、表达及细胞结合PAC-1、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的能力。结果:血小板无力症(GT)患者整合素αⅡbβ3明显低下,且血小板在ADP激活后不能结合PAC-1,转染β3和αⅡb(突变αⅡb^R995A或正常αⅡb)cDNA的CHO细胞株分别表达αⅡb^R995Aβ3和αⅡbβ3,并且突变株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αⅡb基因30外显子上第3077和3078位碱基由CG突变为GC,导致第995位精氨酸被替换为丙氨酸;在未活化的情况下,αⅡbβ3 CHO细胞几乎不结合PAC-1,但能结合Fb,而αⅡb^R995Aβ3 CHO细胞能结合PAC-1,且Fb明显增加。结论:αⅡb^R995A突变能诱导血小板内到外信号传导,使αⅡb^R995Aβ3表现为激活型受体;而GT患者却因整合素αⅡbβ3缺陷使αⅡbβ3介导的血小板由内到外信号传导受阻,使该GT患者表现出血小板聚集异常。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HSP) is a group of inheri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with the shared characteristics of slowly progressive spasticity and weakness of the lower limbs. Thirteen loci for autosomal dominant HSP have been mapped. Methods A Chinese family with HSP was found in the Shandong province and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and genomic DNA of all 19 family members was isolated. After exclusion of known autosomal dominant loci, a genome wide scan and linkage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The known autosomal dominant loci of SPG3A, SPG4, SPG6, SPG8, SPG9, SPG10, SPG12, SPG13, SPG17, SPG19, SPG29, SPG31 and SPG33 were excluded by linkage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a genome wide scan demonstrated candidate linkage to a locus on chromosome 11 p14.1-p11.2, over an 18.88 cM interval between markers D11 S1324 and D11 S1933. A maximal, two point LOD score of 2.36 for marker D11S935 at a recombination fraction (e) of 0 and a multipoint LOD score of 2.36 for markers D11S1776, D11S1751, D11S1392, D11S4203, D11S935, D11S4083, and D11S4148 at θ=0, suggest linkage to this locus. Conclusion The HSP neuropathy in this family may represent a novel genetic entity, which will facilitate discovery of this causative gene.  相似文献   

17.
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RET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RET)的突变情况.方法:提取17例中国人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基因组DNA,PCR扩增该基因第13外显子全部序列,纯化目的基因DNA后直接序列测定.结果:分析测序图发现所有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在该基因的第18973和18974位点之间均有一个鸟嘌呤插入突变,插入突变位于该基因的第13外显子和内含子之间.结论:此位点突变对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和在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Ma Q  Chan P  Y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46-1248
目的 探讨二氢酰胺琥珀酰转移酶(DLST)基因13号内含子A19117G和14号外显子C191835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Alhzeimer病(SA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105例SAD患者和109名正常老年人的DLST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结果 SAD组AC等位基因频率、AC/AC、AT/AT单倍体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SAD组分别为13%、3%、10%,对照组分别为17%、9%、17%;SAD组GC等位基因频率、GC/GC单倍体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SAD组为48%、30%,对照组为43%、24%,但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SAD组AT/AC单倍体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SAD组为21%,对照组为10%,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相对危险性为2.36。结论 携带DDLST基因AT/AC单倍体基因型的个体较非携带者患SAD的风险增高2.36倍。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ETP基因两种主要突变型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中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 ( AS)患者和正常人的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 CETP)基因 15外显子 D44 2 G突变和 14内含子 I14A突变。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 PCR- RFL P)的方法检测 110例脑梗死患者和 87例心肌梗死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 D44 2 G突变和 I14A突变。首先用 PCR分别扩增包含人 CETP基因 15外显子第 15 0 6位碱基和 14内含子 1位碱基的基因序列 ,扩增产物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 Msp I和 Nde I酶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分析结果。 结果 :110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 4例 D44 2 G杂合子 ,1例 I14A杂合子 ,突变率分别为 3.6 %、0 .91% ;87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现 3例 D44 2 G杂合子 ,1例 I14A杂合子 ,突变率分别为 3.45 %、1.0 5 % ;10 0例正常人中发现 4例 D44 2 G杂合子 ,1例 D44 2 G纯合子 ,1例 I14A杂合子 ,突变率分别为 5 %、1% ,两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 P>0 .0 5 )。 结论 :正常个体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ETP基因 D44 2 G突变和 I14A突变的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Ⅱbβ3缺陷对血小板由内到外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 :采用DNA序列分析、流式细胞术、RT PCR和Westernblotting等检测细胞中转染cDNA的存在、表达及细胞结合PAC 1、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b)的能力。结果 :血小板无力症 (GT)患者整合素αⅡbβ3明显低下 ,且血小板在ADP激活后不能结合PAC 1,转染β3和αⅡb(突变αⅡbR995A 或正常αⅡb)cDNA的CHO细胞株分别表达αⅡbR995A β3和αⅡbβ3,并且突变株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hamsterovary ,CHO)细胞αⅡb基因 30外显子上第 30 77和 30 78位碱基由CG突变为GC ,导致第 995位精氨酸被替换为丙氨酸 ;在未活化的情况下 ,αⅡbβ3CHO细胞几乎不结合PAC 1,但能结合Fb ,而αⅡbR995Aβ3CHO细胞能结合PAC 1,且Fb明显增加。结论 :αⅡbR995A 突变能诱导血小板内到外信号传导 ,使αⅡbR995Aβ3表现为激活型受体 ;而GT患者却因整合素αⅡbβ3缺陷使αⅡbβ3介导的血小板由内到外信号传导受阻 ,使该GT患者表现出血小板聚集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